“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藝術 美術 文學 陶瓷 中聯社 2017-04-16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沈瑋

原名沈偉。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師從蔣採蘋教授和蘇百鈞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重彩畫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藝術在線國際女畫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北京市重彩畫會會員。出版有《清淨本因心-沈瑋工筆荷花作品集》、《大韻堂當代藝術名家系列·沈瑋作品集》《大韻堂當代藝術名家系列·沈瑋2014年度文獻集》。

主要參展

2016年

1月,“微新霧語”北京工筆重彩畫會2015年度會員作品展-第一期,北京,水泥庫藝術空間;

4月,“同行”藝庫網當代藝術家春季特展,北京,大韻堂美術館;

5月,首屆藝術在線國際女畫家協會世界巡迴展-東京站,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

2015年

“北京工筆畫重彩畫協會邀請展”,李可染美術館;

“以心接物——沈瑋個人作品展”,上海大韻堂藝術館;

《家園系列•蛻》獲幾年潘絜茲先生單程100週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優秀獎;

“美麗中國—工筆重彩畫巡迴展”,李可染畫院;

《家園系列•蛻》參加“中央美院高研班花鳥高研班畢業作品展”,中央美院美術館;

《家園系列•風景》入選“美麗中國—工筆重彩畫大展,中國美術館;

“出•行—當代工筆畫六人展”,北京大韻堂美術館;

2014年

6月,《自由系列—棲2》入選全國第二屆現代工筆畫大展,中國美術館;

6月,《自由系列—山水之間》參加中央美術學院高研班作品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9月,《界•非界》當代工筆畫邀請展(六人展),丹鳳朝陽美術館;

上海藝博會“伸展——大韻堂當代藝術作品推薦”;

2013年

“藝術•北京”追求卓越——2013中國當代工筆畫邀請展;

上海藝博會“追求卓越——2013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

深圳藝博會“追求卓越——2013當代工筆畫展”;

“大象•風範—全國名家邀請展”;

《鬧春》入選“墨韻嶺南—全國中國畫展”;

《棲》入選“大美西雙版納—全國工筆畫學術邀請展”

作品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自由系列—山水之間 185×101cm 絹本設色 2014年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家園系列—境(二)132×72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家園系列—一起飛走129.5×73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家園系列—風景 107×66.5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自由系列之七 65.5×67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皈依(三) 65×66.3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自由系列——無眠 64.7×66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家園系列——與魚的對話 65.3×66.3cm 紙本設色 2014年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家園系列·境 設色紙本 2013




“女畫家: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櫻桃68.8×66.3cm設色紙本2013年

評論文章《沈瑋作品的視角與表達》

中國花鳥,一脈相承,從自然中生髮,尋自然之氣,展自然之風,抒自然之懷。凡畫花鳥之人,能畫得一定境界,必有一顆敏感於自然的心,能夠於一花一草間尋得人生的況味,懂得生命的機緣際遇。

沈瑋老師性情溫婉,淡然抒和的氣息中隱著為人的大氣。與她結識後,才看到了她的作品,畫中的沉靜與秀逸正是從她身上傳遞出來,直沁到畫面中的。花鳥的世界也是人的世界,個體性情對於自然狀態的過濾,取決於畫家的審美取向,但根子裡起最大作用的則是一個人的情懷和情致。沈老師近幾年的作品大致可分為幾個系列:《家園系列》、《自由系列》、《皈依系列》等,從創作時間上,2012年是一個起點。這批作品可以說是作者內心經多年沉澱後的一個整體呈現,也是她作為藝術家個體,對情緒化的逾越和理性的提升,並由此建立起自己的符號系統。

從圖式語言上看,這幾個系列既相聯又相別,輕輕梳理之後,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脈絡:鳥與自然最初和諧共依,天空、白雲、樹木、山石,是鳥兒自由棲息的樂園,置身於這樣的環境,可以心無旁騖,不用驚慌,無人打擾,神情淡定又愜意。只是家園正在逐漸發生著變化,資源的過度消耗,鳥兒的家園已由青山綠水變成鋼筋水泥,冰冷的瓷磚、零落的建築構件、遠處似被霧霾籠蓋下的樓房……鳥兒的家呢?鳥兒的自由呢?這些鳥兒處在一個與自己格格不入的、完全陌生的環境中,不敢鳴啾,不敢喧譁,那來自性靈的最早感知,使得警覺的目光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平和。時間似乎凝固了,它們在運動中被凝結和靜止了一樣。這就像一個反證法,大量的耗能,非常快速的環境破壞,“自由”命題中的鳥兒已沒有了自由,“家園”命題中的鳥兒已沒有了家園。鳥兒的世界映照的正是人類的世界,欲壑難平,使我們曾經美妙的精神家園,如同地球上的熱帶雨林大大的萎縮了。我們也許無力反抗這鉅變中的世界,還好,我們還可以反觀內心,從內心深處找到那個未被完全侵蝕的自己,皈依到精神的領域中,通過藝術的渠道,滋養心靈。

這系列作品為我們展現的正是畫者敏銳的感知。中國畫經過了歷史的賦予,在很多時候是作為一種精神生活的模式體現的。當代的文化背景加上現在的環境因素,使藝術家不由自主地生髮出這樣的感概,當我們試圖讓繪畫幫助我們締造世外桃源時,那是因為真正的現實與繪畫所呈現的世界距離越來越遠,我們的心已經明明感知到了這份分歧。而那些有藝術感知和藝術良知的藝術家們,在社會觸角的刺激下不斷自省,將觀念與圖像語言進行結合,以此來代表藝術家個人的立場,這是與傳統花鳥在完美語境中承載個人有限的情感完全不同的價值觀。

其實藝術本身可能承載不起道德的責任,但它有著本能的立場,可以發揮視覺的智慧,對社會問題表明自己的觀點。自然情境的衍化,使藝術家需要從傳統中不斷開拓新的表現題材,來負載不斷生長的藝術感知。沈老師通過畫面開始了對精神家園在視覺層面上的尋找,因此,精神的家園與精神的自由成為了繪畫者的導向。我看過沈老師關於創作的一些文字,她在體察自然世界的變化時,自覺地摻入了“文化”的眼光來觀察,以致這種觀照也就帶有人文的含義,文學的情節想象與哲學自然關係互為交織,通過畫面空間延伸支撐起她反思的世界和理想的彼岸。

繪畫是提供一條來自靈魂的釋放,迴歸內心的有效渠道,在反映當代文化這個主題上,一部分繪畫者顯得更加自覺。他們意識到,在當代中國畫的發展與探索的途徑之中,古典精神和美學風格的保持,依然非常重要。因此,藝術家對生存域度的精神逾越,人文意識也必得契入其中,使作品呈現的依然是一種東方的語彙。即便是對畫面進行解構,仍需保留古典中國畫中富於意味的優雅形式。

我們都知道,以往的圖式已經不能滿足現當代中國畫表達的需要,藝術家們不斷傾力實驗著中國畫的新形式,探索著別緻的新材料,構建著新穎的畫面樣式。形式的磨練與構成的完美,以及技法的完善,是有效傳遞藝術精神的必要手段,而技巧和語言,又必定要依附於表述主體的文化及美學主題。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是《家園系列》還是《自由系列》,通過在視覺層面上積極有效的探索,找到了一種完整的、恰當的表達方式,使之承載了更深的文化內涵,拓展了畫面表述的可能性和多樣性。

此時,形式語言凸顯了它的張力。在這幾個系列的作品中,無論是自然生成的物象還是有意構設的空間,都採用了平面分割的手段。平面化的內涵帶來了畫面語言的視覺衝擊,充分展現了超逸與疏離的空間意識,並將傳統中國畫的語素在此進行了現代化的改造,既保留了靜虛養氣,澄明清澈的國畫意味,又激起那種悚然迭起的視覺力量。

《自由系列——山水之間》正是以此種語言表述的最好實證,一弧形幾何分割了畫面下部的三分之一,黑色壓在底部,均勻又平整。而畫面上部的三分之二,冷色調的藍色瓷磚一塊塊有序佔據著畫面。一群鳥兒孤立無援地立在其中,向著畫外的一個方向茫然的眺望。整齊的幾何線條和塊面使有力的切割變成了沉重的隱喻,凸顯著冷漠的城市山水中鳥兒的無助,惶惶不知該往何處去?如果我們隱去上下兩部分那些冰冷的,沒有感情和溫暖的鋼筋水泥,那些鳥兒身上依然可以窺見我們在傳統中國畫中尋得的那份悠然的趣味。只是周遭物象突變,將它們置身於完全相悖的環境中,絲毫沒有防備。這種矛盾的處理方式,打破了正常的敘事空間和光影秩序,使得警醒的意味才更加令人深省。矛盾的聚合方式同樣在《家園系列》中的《一起飛走》、《空間》、《風景》等作品中被運用,這種有意味的形式將主體物象在畫面中被統攝、被安置、被聚散,作品蘊含的意義和目的卻也由此被體現和凸顯了出來:在完成繪畫本身的視覺性價值的同時,導引了對當下生存情境的反思。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比,《家園系列》中的鳥兒時而佇立在結滿樹瘤的枝幹上,輕快抒情地眺望、低鳴;時而又神情凝重地與橫七豎八的鋼筋混泥土澆灌件無奈相伴。這不正是現代人的糾結麼?既嚮往田園生活的輕鬆恬淡,又捨不得離開物質社會的熙攘與喧鬧,所以心在徘徊,身在疲憊,唯盼家園安歇身心。沈瑋老師秉持著純粹的觀照與表現的態度,用繪畫進行了自我對人們內心需要和渴求的解讀。

這批作品以冷暖兩個基調為主。冷色中藍色運用得較多,以營造清冷、彷徨、疏離的畫面效果,使瑟瑟中的孤寂一目瞭然。暖色以赭黃色為多,為塑造安寧、祥和、溫馨提供了依據,鳥與花是風和日麗下的產物,只為人心的安穩啼出那一聲清脆。

我們通常說,藝術家的性情、精神、境界必要通過完善的技巧才能得以充分地表達出來,但完善的技巧並非是使用過多複雜的手段來炫技,如果能用平實樸素的技法說出你最想說的話,又能剛剛說到點上,不囉嗦也不欠缺,那才是對技法最好的尊重。沈老師在技法處理上,更注重中國傳統繪畫的材質性能和語言方式,在紙和絹上,用著工筆繪畫中最傳統和最基本的技法——分染、罩染,再根據畫面需要,使用撞水撞粉、皴擦、絲毛,只為絲絲入扣地表達物象的質感。手段和技法通過細膩的渲染和對質感的有效表達,消解在物象的形態表現當中,以至於觀者在欣賞作品時更多被繪者造的境所吸引,這是一種從畫內向畫外引導的真正旨意所在。

我和沈老師同為女性藝術家,感性成為我們探知生活的觸角,正是女性那些柔軟敏感的特質,往往成為我們題材攫取和表現的優勢。花與鳥成為沈瑋老師表現的主體,不唯是它們單純的表象,是想通過對花鳥的描繪完成內在的藝術需求。這批作品,可以理解為她心性修為、心境歷練的映照。通過畫可以看到她單純的心性,順應著內心的感知,不做牽強的表達,滲透在作品中的那份安靜與淡然,不需濃重色彩的渲染,沒有追名逐利的沉濁,反而讓我們從內心深處重新來審視這個浮華急躁的世界中什麼才是我們最需要的,喧囂時代的精神樂土該向哪兒尋。正如她自己所說,她的作品並不想對現實物象做過多的反映,不追問歷史,不附和時尚,只想強調一種隱逸的敘事,內在地構建對於生存體驗的獨特理解。

我們還有一點共通,就是一樣的熱愛著繪畫,享受著畫筆遊走徜徉於畫紙上的那份快慰,世事紛擾、家事繁累暫擱一邊,自由地悠遊期間。人生中正是有了藝術,精神才可以得到沉潛,內心才能被滋養得豐富、健康;有了繪畫,我們的心才越發柔軟而包容,使我們的作品傳遞出更多的真誠和溫暖。

能夠生活在藝術的精神家園中,皈依到最真純的內心世界裡,是自由和快樂的!

趙芳

2016年1月5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