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

前不久,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特赦1959》曾引起極大關注,讓人們從中瞭解了新中國建立初期對被俘戰犯教育改造的那段特殊歷史。

而在此之前,最先拿起筆來揭祕戰犯改造生活的,是一位在大學讀書的青年人,他的名字叫黃濟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曾風靡海內外,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

前不久,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特赦1959》曾引起極大關注,讓人們從中瞭解了新中國建立初期對被俘戰犯教育改造的那段特殊歷史。

而在此之前,最先拿起筆來揭祕戰犯改造生活的,是一位在大學讀書的青年人,他的名字叫黃濟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曾風靡海內外,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黃濟人)

從相關史料介紹得知,黃濟人本人與一位獲得特赦的戰犯有點“特殊”關係,而且他也是一位原國民黨軍起義將領的後代。

其父黃劍夫四川江津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畢業。抗戰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1師參謀主任,參加了著名得淞滬會戰。1939年任第七十六軍196師588團團長,後升任國軍十六軍第109師少將副師長。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任駐守德勝門的傅作義部第十六軍22師師長。

黃濟人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透露;“當時,傅作義一方面想和平起義,一方面也在察言觀色,看嫡系部隊的反應。結果共產黨一下子把國民黨第三軍打掉了,嫡系部隊就剩下了駐守北平的第十六軍。十六軍軍長袁樸見狀抱病回南京了,部隊群龍無首。我父親所在的22師算16軍的主力部隊,傅作義晚上就來到我家,讓我父親接任軍長。結果我父親被嚇住了,第二天就飛回南京了···。”

後來,黃劍夫被派任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第336師師長,隨後升任第七十六軍副軍長,1950年1月在四川閬中率部起義。

1951年,劉伯承元帥主持創建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黃劍夫以起義將領的身份和其他一些畢業於黃埔的國民黨將領一起,被安排前往任教。黃濟人的童年就在軍事學院大院裡度過的。

再後來,黃劍夫回到家鄉四川,任江津縣政協副主席。文革期間受到迫害於1969年去世,1978年得以平反昭雪。

此外,黃濟人的舅舅則是知名度很高的特赦戰犯邱行湘。邱也是黃埔軍校五期生,還是蔣介石稱為“邱老虎”的愛將。他曾任國名黨青年軍整編第206師少將師長兼洛陽警備司令,1948年3月13日在洛陽戰役中被俘。1959年12月4日獲特赦。

在電視劇《特赦1959》中,邱行湘有不少精彩戲份。

黃濟人說:我寫昨天的故事是為了給今天的人看,至於讀者看的時候想到什麼,作者也很難控制。我能保證的,只是事實的真偽。

黃濟人1947年在父親駐軍北平時出生,長輩給他起名“濟人”,來自“濟世救人”四字,含義很明顯。但長大後的黃濟人時常自稱是“失敗者的後代”。

1969年,黃濟人成為知青一員。上山下鄉八年,經歷了農村艱苦生活和接受“再教育”的雙重考驗。

粉碎“四人幫”後的1977年恢復高考,他考上了四川內江師範學院中文系。

"

前不久,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特赦1959》曾引起極大關注,讓人們從中瞭解了新中國建立初期對被俘戰犯教育改造的那段特殊歷史。

而在此之前,最先拿起筆來揭祕戰犯改造生活的,是一位在大學讀書的青年人,他的名字叫黃濟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曾風靡海內外,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黃濟人)

從相關史料介紹得知,黃濟人本人與一位獲得特赦的戰犯有點“特殊”關係,而且他也是一位原國民黨軍起義將領的後代。

其父黃劍夫四川江津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畢業。抗戰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1師參謀主任,參加了著名得淞滬會戰。1939年任第七十六軍196師588團團長,後升任國軍十六軍第109師少將副師長。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任駐守德勝門的傅作義部第十六軍22師師長。

黃濟人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透露;“當時,傅作義一方面想和平起義,一方面也在察言觀色,看嫡系部隊的反應。結果共產黨一下子把國民黨第三軍打掉了,嫡系部隊就剩下了駐守北平的第十六軍。十六軍軍長袁樸見狀抱病回南京了,部隊群龍無首。我父親所在的22師算16軍的主力部隊,傅作義晚上就來到我家,讓我父親接任軍長。結果我父親被嚇住了,第二天就飛回南京了···。”

後來,黃劍夫被派任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第336師師長,隨後升任第七十六軍副軍長,1950年1月在四川閬中率部起義。

1951年,劉伯承元帥主持創建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黃劍夫以起義將領的身份和其他一些畢業於黃埔的國民黨將領一起,被安排前往任教。黃濟人的童年就在軍事學院大院裡度過的。

再後來,黃劍夫回到家鄉四川,任江津縣政協副主席。文革期間受到迫害於1969年去世,1978年得以平反昭雪。

此外,黃濟人的舅舅則是知名度很高的特赦戰犯邱行湘。邱也是黃埔軍校五期生,還是蔣介石稱為“邱老虎”的愛將。他曾任國名黨青年軍整編第206師少將師長兼洛陽警備司令,1948年3月13日在洛陽戰役中被俘。1959年12月4日獲特赦。

在電視劇《特赦1959》中,邱行湘有不少精彩戲份。

黃濟人說:我寫昨天的故事是為了給今天的人看,至於讀者看的時候想到什麼,作者也很難控制。我能保證的,只是事實的真偽。

黃濟人1947年在父親駐軍北平時出生,長輩給他起名“濟人”,來自“濟世救人”四字,含義很明顯。但長大後的黃濟人時常自稱是“失敗者的後代”。

1969年,黃濟人成為知青一員。上山下鄉八年,經歷了農村艱苦生活和接受“再教育”的雙重考驗。

粉碎“四人幫”後的1977年恢復高考,他考上了四川內江師範學院中文系。

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青年時期黃濟人)

當時全國一度流行寫“傷痕”文學、知青題材,一些人的作品出一部火一部。愛好文學寫作的黃濟人也躍躍欲試,但又覺得追在別人後面跑,肯定不容易成功,思想猶豫不決。

改變黃濟人創作命運的契機也如期而來:1978年,他父親黃劍夫獲得平反。在上級補辦的追悼會上,多年未見的舅父邱行湘也來了。相見期間,舅舅把自己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經歷講給了黃濟人聽。

“功德林”最早是北京德勝門外的一所廟宇,清朝末年被改建為罪犯“習藝所”,民國初年被北洋政府建為監獄。新中國成立後,“功德林”直屬公安部管轄,成為戰犯管理所,曾關押改造過上百名高級戰犯。

黃濟人被舅舅邱行湘講述的故事所著謎,於是決定寫一本講述國民黨戰犯如何被改造經歷的作品。

有史料介紹,1978年暑假,黃濟人向家裡要了僅夠路費的錢,帶著一書包的饅頭和舅舅寫的介紹信出發。他在南京、北京和上海不辭辛苦,探訪了二三十位當年的戰犯,其中包括在現代歷史事件中赫然有名的杜聿明、黃維、沈醉、宋希濂、文強、楊伯濤等人。

但採訪這些歷史人物,並非如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

在北京,黃濟人按照舅舅邱行湘提供的地址,找到永定門東街,輕輕敲響了黃維家的房門。

因為黃維的經歷比較特殊,黃濟人很希望黃維能夠講一講他在功德林中的往事和感受。

但黃維的反應讓黃濟人極為難忘。他回憶:“我去他家時淋過雨,鞋上帶了很多水印,襪子也溼了。他為我拿了鞋,把新襪子放在我的膝頭。看到我的鞋有點破,就問:‘你怎麼這麼窮?是不是好吃懶做?’我回答不是。···”

黃維得知黃濟人想寫國民黨戰犯時,嘴裡“嗯、嗯”兩聲,坐回黃濟人對面的沙發,慢慢說:“你舅舅早有來信,說你想寫寫戰犯的改造。老實不客氣地說,這個東西寫出來有什麼意思呢?除了讓共產黨看國民黨的笑話,我認為一點意思也沒有。聽邱行湘說你是學中文的,我報考黃埔軍校前,也在中學教過語文,中國的文人,不管舊社會還是新社會,都是政客們的御用工具,所以你師專畢業不願教書的話,可以去當木匠,我看你肩膀寬寬的,手上肯定有力氣···”

"

前不久,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特赦1959》曾引起極大關注,讓人們從中瞭解了新中國建立初期對被俘戰犯教育改造的那段特殊歷史。

而在此之前,最先拿起筆來揭祕戰犯改造生活的,是一位在大學讀書的青年人,他的名字叫黃濟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曾風靡海內外,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黃濟人)

從相關史料介紹得知,黃濟人本人與一位獲得特赦的戰犯有點“特殊”關係,而且他也是一位原國民黨軍起義將領的後代。

其父黃劍夫四川江津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畢業。抗戰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1師參謀主任,參加了著名得淞滬會戰。1939年任第七十六軍196師588團團長,後升任國軍十六軍第109師少將副師長。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任駐守德勝門的傅作義部第十六軍22師師長。

黃濟人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透露;“當時,傅作義一方面想和平起義,一方面也在察言觀色,看嫡系部隊的反應。結果共產黨一下子把國民黨第三軍打掉了,嫡系部隊就剩下了駐守北平的第十六軍。十六軍軍長袁樸見狀抱病回南京了,部隊群龍無首。我父親所在的22師算16軍的主力部隊,傅作義晚上就來到我家,讓我父親接任軍長。結果我父親被嚇住了,第二天就飛回南京了···。”

後來,黃劍夫被派任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第336師師長,隨後升任第七十六軍副軍長,1950年1月在四川閬中率部起義。

1951年,劉伯承元帥主持創建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黃劍夫以起義將領的身份和其他一些畢業於黃埔的國民黨將領一起,被安排前往任教。黃濟人的童年就在軍事學院大院裡度過的。

再後來,黃劍夫回到家鄉四川,任江津縣政協副主席。文革期間受到迫害於1969年去世,1978年得以平反昭雪。

此外,黃濟人的舅舅則是知名度很高的特赦戰犯邱行湘。邱也是黃埔軍校五期生,還是蔣介石稱為“邱老虎”的愛將。他曾任國名黨青年軍整編第206師少將師長兼洛陽警備司令,1948年3月13日在洛陽戰役中被俘。1959年12月4日獲特赦。

在電視劇《特赦1959》中,邱行湘有不少精彩戲份。

黃濟人說:我寫昨天的故事是為了給今天的人看,至於讀者看的時候想到什麼,作者也很難控制。我能保證的,只是事實的真偽。

黃濟人1947年在父親駐軍北平時出生,長輩給他起名“濟人”,來自“濟世救人”四字,含義很明顯。但長大後的黃濟人時常自稱是“失敗者的後代”。

1969年,黃濟人成為知青一員。上山下鄉八年,經歷了農村艱苦生活和接受“再教育”的雙重考驗。

粉碎“四人幫”後的1977年恢復高考,他考上了四川內江師範學院中文系。

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青年時期黃濟人)

當時全國一度流行寫“傷痕”文學、知青題材,一些人的作品出一部火一部。愛好文學寫作的黃濟人也躍躍欲試,但又覺得追在別人後面跑,肯定不容易成功,思想猶豫不決。

改變黃濟人創作命運的契機也如期而來:1978年,他父親黃劍夫獲得平反。在上級補辦的追悼會上,多年未見的舅父邱行湘也來了。相見期間,舅舅把自己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經歷講給了黃濟人聽。

“功德林”最早是北京德勝門外的一所廟宇,清朝末年被改建為罪犯“習藝所”,民國初年被北洋政府建為監獄。新中國成立後,“功德林”直屬公安部管轄,成為戰犯管理所,曾關押改造過上百名高級戰犯。

黃濟人被舅舅邱行湘講述的故事所著謎,於是決定寫一本講述國民黨戰犯如何被改造經歷的作品。

有史料介紹,1978年暑假,黃濟人向家裡要了僅夠路費的錢,帶著一書包的饅頭和舅舅寫的介紹信出發。他在南京、北京和上海不辭辛苦,探訪了二三十位當年的戰犯,其中包括在現代歷史事件中赫然有名的杜聿明、黃維、沈醉、宋希濂、文強、楊伯濤等人。

但採訪這些歷史人物,並非如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

在北京,黃濟人按照舅舅邱行湘提供的地址,找到永定門東街,輕輕敲響了黃維家的房門。

因為黃維的經歷比較特殊,黃濟人很希望黃維能夠講一講他在功德林中的往事和感受。

但黃維的反應讓黃濟人極為難忘。他回憶:“我去他家時淋過雨,鞋上帶了很多水印,襪子也溼了。他為我拿了鞋,把新襪子放在我的膝頭。看到我的鞋有點破,就問:‘你怎麼這麼窮?是不是好吃懶做?’我回答不是。···”

黃維得知黃濟人想寫國民黨戰犯時,嘴裡“嗯、嗯”兩聲,坐回黃濟人對面的沙發,慢慢說:“你舅舅早有來信,說你想寫寫戰犯的改造。老實不客氣地說,這個東西寫出來有什麼意思呢?除了讓共產黨看國民黨的笑話,我認為一點意思也沒有。聽邱行湘說你是學中文的,我報考黃埔軍校前,也在中學教過語文,中國的文人,不管舊社會還是新社會,都是政客們的御用工具,所以你師專畢業不願教書的話,可以去當木匠,我看你肩膀寬寬的,手上肯定有力氣···”

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獲得特赦後的黃維)

黃維婉言推掉了對他的採訪,卻把黃濟人留在了自己家裡吃住。又不無善意的告訴他:“你不是要寫戰犯改造嗎,我樓上樓下全是戰犯,我不給你講監獄的事情,總有人會告訴你嘛!”

這令黃濟人喜出望外,也對眼前這位老人充滿了敬意。

機遇、執著、能力加努力。黃濟人有舅舅邱行湘推薦搭橋,有黃維老人幫助,他得天獨厚地採訪到了在北京所有想採訪的特赦人員。

雖然只有黃維堅守著他自己的意念不想動搖,但是在黃濟人看來,這更是其他資料都無法比擬的生動素材。

回到內江師範學院,黃濟人白天上課,晚上堅持創作,不到半學期,他完成了二十八萬字的初稿。

至於書名叫啥,黃濟人自己確定就叫《功德林》。

他想到的是,北京德勝門外這座廢舊的廟宇,是戰犯們心中永恆的聖地。而書稿往哪裡寄?黃濟人有些困惑難決。

有關戰犯改造這樣重大題材,話題應是十分敏感,能否允許他這樣一個師專的學生來評頭論足?

想到這些時,黃濟人放棄了給任何出版社、雜誌社編輯部投遞,他毅然選中了曾主管國民黨戰犯改造的公安部,把作品初稿寄去了那裡。

公安部自然沒有給文學作品審稿的職責,但青年寫作者黃濟人是幸運的。

就在他從內江師範學院畢業之前,意外收到了來自公安部相關部門的公函,要他立即赴北京改稿。

在公安部的一間會議室裡,黃濟人受到三位部領導一位局領導的熱情接待。

因為就在這之前,美國有媒體藉助某特赦人員之口,造謠汙衊新中國的戰犯教育改造工作。公安部領導認為,黃濟人的這篇作品正好是對外媒造謠的有力回擊。

一位副部長告訴黃濟人,我們需要澄清事實,公佈真相,所以準備找戰犯管理所的管理員,讓他們逐條比對,以正視聽。另一位部領導插話說,正在這時,我們看到了你這篇《功德林》。這裡面寫的是戰犯自身的感受,他們現身說法更有力度。

公安部幾位領導對《功德林》的寫作就寄予了厚望,並說:文學就是文學,不是命題作文,我們只是希望你寫得更加真實,更加生動,從而更加具有說服力。

他們建議黃濟人對《功德林》這篇初稿進行認真修改,補充一些詳實歷史資料。一位局領導告訴黃濟人,當年戰犯們先後給毛主席寫過三封感恩信,你的初稿中寫了這件事,卻沒有寫出信的內容。現在信件在我們這存檔,可以提供給你。

副部長凌雲最後告訴黃濟人,你這書名起得不好。他笑著說,北京老百姓誰都知道“功德林”是監獄,給人以灰暗的感覺。現在“四人幫”的陰霾早已散去,書名要體現時代的晴朗與開闊。凌雲副部長說,我已經想好了,你不反對的話,就叫《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

"

前不久,央視黃金時段播出的電視劇《特赦1959》曾引起極大關注,讓人們從中瞭解了新中國建立初期對被俘戰犯教育改造的那段特殊歷史。

而在此之前,最先拿起筆來揭祕戰犯改造生活的,是一位在大學讀書的青年人,他的名字叫黃濟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曾風靡海內外,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黃濟人)

從相關史料介紹得知,黃濟人本人與一位獲得特赦的戰犯有點“特殊”關係,而且他也是一位原國民黨軍起義將領的後代。

其父黃劍夫四川江津人。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畢業。抗戰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1師參謀主任,參加了著名得淞滬會戰。1939年任第七十六軍196師588團團長,後升任國軍十六軍第109師少將副師長。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任駐守德勝門的傅作義部第十六軍22師師長。

黃濟人在一篇回憶文章中透露;“當時,傅作義一方面想和平起義,一方面也在察言觀色,看嫡系部隊的反應。結果共產黨一下子把國民黨第三軍打掉了,嫡系部隊就剩下了駐守北平的第十六軍。十六軍軍長袁樸見狀抱病回南京了,部隊群龍無首。我父親所在的22師算16軍的主力部隊,傅作義晚上就來到我家,讓我父親接任軍長。結果我父親被嚇住了,第二天就飛回南京了···。”

後來,黃劍夫被派任國民黨西安綏靖公署第336師師長,隨後升任第七十六軍副軍長,1950年1月在四川閬中率部起義。

1951年,劉伯承元帥主持創建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黃劍夫以起義將領的身份和其他一些畢業於黃埔的國民黨將領一起,被安排前往任教。黃濟人的童年就在軍事學院大院裡度過的。

再後來,黃劍夫回到家鄉四川,任江津縣政協副主席。文革期間受到迫害於1969年去世,1978年得以平反昭雪。

此外,黃濟人的舅舅則是知名度很高的特赦戰犯邱行湘。邱也是黃埔軍校五期生,還是蔣介石稱為“邱老虎”的愛將。他曾任國名黨青年軍整編第206師少將師長兼洛陽警備司令,1948年3月13日在洛陽戰役中被俘。1959年12月4日獲特赦。

在電視劇《特赦1959》中,邱行湘有不少精彩戲份。

黃濟人說:我寫昨天的故事是為了給今天的人看,至於讀者看的時候想到什麼,作者也很難控制。我能保證的,只是事實的真偽。

黃濟人1947年在父親駐軍北平時出生,長輩給他起名“濟人”,來自“濟世救人”四字,含義很明顯。但長大後的黃濟人時常自稱是“失敗者的後代”。

1969年,黃濟人成為知青一員。上山下鄉八年,經歷了農村艱苦生活和接受“再教育”的雙重考驗。

粉碎“四人幫”後的1977年恢復高考,他考上了四川內江師範學院中文系。

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青年時期黃濟人)

當時全國一度流行寫“傷痕”文學、知青題材,一些人的作品出一部火一部。愛好文學寫作的黃濟人也躍躍欲試,但又覺得追在別人後面跑,肯定不容易成功,思想猶豫不決。

改變黃濟人創作命運的契機也如期而來:1978年,他父親黃劍夫獲得平反。在上級補辦的追悼會上,多年未見的舅父邱行湘也來了。相見期間,舅舅把自己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經歷講給了黃濟人聽。

“功德林”最早是北京德勝門外的一所廟宇,清朝末年被改建為罪犯“習藝所”,民國初年被北洋政府建為監獄。新中國成立後,“功德林”直屬公安部管轄,成為戰犯管理所,曾關押改造過上百名高級戰犯。

黃濟人被舅舅邱行湘講述的故事所著謎,於是決定寫一本講述國民黨戰犯如何被改造經歷的作品。

有史料介紹,1978年暑假,黃濟人向家裡要了僅夠路費的錢,帶著一書包的饅頭和舅舅寫的介紹信出發。他在南京、北京和上海不辭辛苦,探訪了二三十位當年的戰犯,其中包括在現代歷史事件中赫然有名的杜聿明、黃維、沈醉、宋希濂、文強、楊伯濤等人。

但採訪這些歷史人物,並非如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

在北京,黃濟人按照舅舅邱行湘提供的地址,找到永定門東街,輕輕敲響了黃維家的房門。

因為黃維的經歷比較特殊,黃濟人很希望黃維能夠講一講他在功德林中的往事和感受。

但黃維的反應讓黃濟人極為難忘。他回憶:“我去他家時淋過雨,鞋上帶了很多水印,襪子也溼了。他為我拿了鞋,把新襪子放在我的膝頭。看到我的鞋有點破,就問:‘你怎麼這麼窮?是不是好吃懶做?’我回答不是。···”

黃維得知黃濟人想寫國民黨戰犯時,嘴裡“嗯、嗯”兩聲,坐回黃濟人對面的沙發,慢慢說:“你舅舅早有來信,說你想寫寫戰犯的改造。老實不客氣地說,這個東西寫出來有什麼意思呢?除了讓共產黨看國民黨的笑話,我認為一點意思也沒有。聽邱行湘說你是學中文的,我報考黃埔軍校前,也在中學教過語文,中國的文人,不管舊社會還是新社會,都是政客們的御用工具,所以你師專畢業不願教書的話,可以去當木匠,我看你肩膀寬寬的,手上肯定有力氣···”

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獲得特赦後的黃維)

黃維婉言推掉了對他的採訪,卻把黃濟人留在了自己家裡吃住。又不無善意的告訴他:“你不是要寫戰犯改造嗎,我樓上樓下全是戰犯,我不給你講監獄的事情,總有人會告訴你嘛!”

這令黃濟人喜出望外,也對眼前這位老人充滿了敬意。

機遇、執著、能力加努力。黃濟人有舅舅邱行湘推薦搭橋,有黃維老人幫助,他得天獨厚地採訪到了在北京所有想採訪的特赦人員。

雖然只有黃維堅守著他自己的意念不想動搖,但是在黃濟人看來,這更是其他資料都無法比擬的生動素材。

回到內江師範學院,黃濟人白天上課,晚上堅持創作,不到半學期,他完成了二十八萬字的初稿。

至於書名叫啥,黃濟人自己確定就叫《功德林》。

他想到的是,北京德勝門外這座廢舊的廟宇,是戰犯們心中永恆的聖地。而書稿往哪裡寄?黃濟人有些困惑難決。

有關戰犯改造這樣重大題材,話題應是十分敏感,能否允許他這樣一個師專的學生來評頭論足?

想到這些時,黃濟人放棄了給任何出版社、雜誌社編輯部投遞,他毅然選中了曾主管國民黨戰犯改造的公安部,把作品初稿寄去了那裡。

公安部自然沒有給文學作品審稿的職責,但青年寫作者黃濟人是幸運的。

就在他從內江師範學院畢業之前,意外收到了來自公安部相關部門的公函,要他立即赴北京改稿。

在公安部的一間會議室裡,黃濟人受到三位部領導一位局領導的熱情接待。

因為就在這之前,美國有媒體藉助某特赦人員之口,造謠汙衊新中國的戰犯教育改造工作。公安部領導認為,黃濟人的這篇作品正好是對外媒造謠的有力回擊。

一位副部長告訴黃濟人,我們需要澄清事實,公佈真相,所以準備找戰犯管理所的管理員,讓他們逐條比對,以正視聽。另一位部領導插話說,正在這時,我們看到了你這篇《功德林》。這裡面寫的是戰犯自身的感受,他們現身說法更有力度。

公安部幾位領導對《功德林》的寫作就寄予了厚望,並說:文學就是文學,不是命題作文,我們只是希望你寫得更加真實,更加生動,從而更加具有說服力。

他們建議黃濟人對《功德林》這篇初稿進行認真修改,補充一些詳實歷史資料。一位局領導告訴黃濟人,當年戰犯們先後給毛主席寫過三封感恩信,你的初稿中寫了這件事,卻沒有寫出信的內容。現在信件在我們這存檔,可以提供給你。

副部長凌雲最後告訴黃濟人,你這書名起得不好。他笑著說,北京老百姓誰都知道“功德林”是監獄,給人以灰暗的感覺。現在“四人幫”的陰霾早已散去,書名要體現時代的晴朗與開闊。凌雲副部長說,我已經想好了,你不反對的話,就叫《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

率先揭祕戰犯生活的作家黃濟人 出身經歷較特殊 一部作品引轟動

1982年,在黃濟人這篇作品出版之前,被借調到公安部的國際政治學院新聞系擔任教師。因為寫這篇作品,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當時,他的同屆同學們還在內江師專當學生,他已經走上了國際政治學院新聞系的講臺。一邊寫書、一邊教書。

1980年,公安部國際政治學院辦的刊物《時代的報告》,率先連載了《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一些章節,引起強烈反響。

1982年,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了《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單行本,迅即售出200萬冊,其後還被改編成電影《決戰之後》。吸引了海內外成千上萬的讀者、觀眾。

當年出書前,黃濟人請杜聿明先生題了字,原本想做成封面,結果當時出版方有顧慮,認為杜聿明是在戰場上使用過毒氣的戰犯,表示不能同意。最後只好把他的題字放在了扉頁上。

黃濟人自此走入了獨特的“國民黨將領題材”創作領域,陸續創作了《崩潰》、《哀兵》、《征夫淚》等一系列作品。1983年,黃濟人調至重慶市文聯並創作至今,成為國家一級作家。

一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記者問黃濟人:你與杜聿明、沈醉等都有過親密接觸,在你眼中,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黃濟人回答:我不敢去評價歷史的是非功過,只能談我接觸到的。沈先生死時唯一的要求是把自己的遺體捐了。我與杜先生訪談較多,整理出來的大概有10萬字。因為經常去他家,也親眼見到一些事情。他去世前,在醫院對老伴曹秀清說:“我警告你!我死了以後,你別到女兒、女婿那去(當時在美國),也別去香港(其他子女處),去了人家就利用你。共產黨待我不薄,不要給共產黨添麻煩。”

黃濟人說:在杜聿明先生的追悼會上,鄧小平出席了,我就站在他身後。看到他向杜聿明深深地鞠躬。當年淮海戰場上的兩個老對手,恩仇都已化作歷史···。

2013年5月,《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的下部和之前已出版的部分合成“完全本”。

黃濟人再次從國民黨戰犯們獲赦後寫起,描述他們如何遭遇“文革”的衝擊,如何經受改革開放的洗禮···

如果說四十年前大學讀書時代,黃濟人寫出來的作品只算是一株小樹苗,現今已經被他栽植成成排的樹林。這些充滿生命活力的“樹”,迎風搖曳,陽光、碧綠而迷人。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