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耶路撒冷一面城牆由大石塊砌成,高18米相當於六層樓高,長50米;這牆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神聖所在,也是民族靈魂所在。也是以色列的一個名勝古蹟,去以色列旅遊的人必要去參觀一下。在這裡每天會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扶牆祈禱,虔誠的猶太人甚至會摸著城牆的石頭流淚哭泣……所以這段城牆又稱哭牆。

"

在耶路撒冷一面城牆由大石塊砌成,高18米相當於六層樓高,長50米;這牆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神聖所在,也是民族靈魂所在。也是以色列的一個名勝古蹟,去以色列旅遊的人必要去參觀一下。在這裡每天會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扶牆祈禱,虔誠的猶太人甚至會摸著城牆的石頭流淚哭泣……所以這段城牆又稱哭牆。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一個猶 太人在哭牆前默禱

一 聖殿雛形

哭牆其實是撒路撒冷猶太教聖殿的一段場牆,在公元70年左右聖殿被毀之後,只留這段石牆。這一段城牆的歷史源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多年,摩西帶領以色列十二支派從埃及出來後,在西奈山曠野,藉上帝之名創建了獨尊上帝為神的猶太教,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律例典章,並且刻了一塊石板,上有上帝賜給他們的十條誡文,稱之為法版。做了一個櫃子裝著這塊法版,櫃子兩邊有棍子可以隨時抬走。因為以色列在西奈山曠野過著遊牧生活,當不行走時,建一個帳篷把櫃子放在裡面,前置一塊幔子隔開,擺上桌子、香壇、燈臺由專門的祭司負責祭祀。外面再用幔子建一個長31.5公尺,寬22.5公尺,高2.5公尺的圍牆,在圍牆空地上放上金銀銅製成的器具供平時祭祀使用。這個帳篷是上帝的名義上的居所,由十二支派中的利未支派專門負責管理。這是猶太教聖殿最初的雛形,他們祭祀、審判糾紛、醫治病人,行軍打仗……都要在這裡舉行,是以色列的民族精神和信心所在。在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曠野流浪了近40年,各支派按照一定的圍著法櫃的支帳篷,隨著法櫃行走,到哪裡就抬到哪裡,停駐就建起帳篷,搭起圍牆。後來過了約旦河,十二支派分封了土地,法櫃也抬到迦南地,經歷三四百年的分裂割據,掃羅統一了十二支派形成以色列最初的王國,直到大衛王取代掃羅王建立了一個以色列王國,為了十二支派的凝聚力,集中權利和統治,大衛王隆重地迎回了流失多年的法櫃,重建了帳蓬,恢復了利未支派的祭司職份。並準備了很多的金銀銅木準備在都城耶路撒冷修建一座建築以替代帳蓬。但是大衛王時期,擴疆闢土忙於戰事,後又兒子爭權發生內戰,所以到臨死時叮囑兒子所羅門王建聖殿。

"

在耶路撒冷一面城牆由大石塊砌成,高18米相當於六層樓高,長50米;這牆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神聖所在,也是民族靈魂所在。也是以色列的一個名勝古蹟,去以色列旅遊的人必要去參觀一下。在這裡每天會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扶牆祈禱,虔誠的猶太人甚至會摸著城牆的石頭流淚哭泣……所以這段城牆又稱哭牆。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一個猶 太人在哭牆前默禱

一 聖殿雛形

哭牆其實是撒路撒冷猶太教聖殿的一段場牆,在公元70年左右聖殿被毀之後,只留這段石牆。這一段城牆的歷史源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多年,摩西帶領以色列十二支派從埃及出來後,在西奈山曠野,藉上帝之名創建了獨尊上帝為神的猶太教,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律例典章,並且刻了一塊石板,上有上帝賜給他們的十條誡文,稱之為法版。做了一個櫃子裝著這塊法版,櫃子兩邊有棍子可以隨時抬走。因為以色列在西奈山曠野過著遊牧生活,當不行走時,建一個帳篷把櫃子放在裡面,前置一塊幔子隔開,擺上桌子、香壇、燈臺由專門的祭司負責祭祀。外面再用幔子建一個長31.5公尺,寬22.5公尺,高2.5公尺的圍牆,在圍牆空地上放上金銀銅製成的器具供平時祭祀使用。這個帳篷是上帝的名義上的居所,由十二支派中的利未支派專門負責管理。這是猶太教聖殿最初的雛形,他們祭祀、審判糾紛、醫治病人,行軍打仗……都要在這裡舉行,是以色列的民族精神和信心所在。在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曠野流浪了近40年,各支派按照一定的圍著法櫃的支帳篷,隨著法櫃行走,到哪裡就抬到哪裡,停駐就建起帳篷,搭起圍牆。後來過了約旦河,十二支派分封了土地,法櫃也抬到迦南地,經歷三四百年的分裂割據,掃羅統一了十二支派形成以色列最初的王國,直到大衛王取代掃羅王建立了一個以色列王國,為了十二支派的凝聚力,集中權利和統治,大衛王隆重地迎回了流失多年的法櫃,重建了帳蓬,恢復了利未支派的祭司職份。並準備了很多的金銀銅木準備在都城耶路撒冷修建一座建築以替代帳蓬。但是大衛王時期,擴疆闢土忙於戰事,後又兒子爭權發生內戰,所以到臨死時叮囑兒子所羅門王建聖殿。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耶路撒冷的哭牆

二 所羅門王與第一聖殿

所羅門王當政時間,國內無戰事和平繁榮,國力上升,於是按照父親大衛王規劃的草圖,和準備的材料,用能工巧匠,使用石頭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宏偉的聖殿。聖殿長30公尺、寬10公尺,高15公尺。類似帳篷構造,聖殿一分為二,後部放法櫃,稱為至聖所這是上帝在人間的居所,前部分稱為聖所,中間有牆隔開有門相通,供祭司一年一度從聖所進入至聖所;聖所內的四面牆、地板、天花板和門窗都使用香柏木,然後再貼上金片。殿前有走廊,用緊密的窗櫺採光,外面有高大的圍牆,圍牆內側建有三層的小屋。圍牆內的空地上放置著各式祭祀用的金銀銅器。將十二支派獻的金銀銅器皿,以及大衛王時期留下的金銀銅器皿放到聖所,舉了盛大的獻殿禮,在圍城內宰牛羊,舉行隆重的祭祀,全國上下歡聚了十四日,此後耶路撒冷聖殿成為全以色列民祭祀中心,最重要宗教場所。每一個以色列人每隔一年或幾年都要到聖殿朝拜獻祭,猶太教成為了真正的國教。

"

在耶路撒冷一面城牆由大石塊砌成,高18米相當於六層樓高,長50米;這牆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神聖所在,也是民族靈魂所在。也是以色列的一個名勝古蹟,去以色列旅遊的人必要去參觀一下。在這裡每天會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扶牆祈禱,虔誠的猶太人甚至會摸著城牆的石頭流淚哭泣……所以這段城牆又稱哭牆。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一個猶 太人在哭牆前默禱

一 聖殿雛形

哭牆其實是撒路撒冷猶太教聖殿的一段場牆,在公元70年左右聖殿被毀之後,只留這段石牆。這一段城牆的歷史源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多年,摩西帶領以色列十二支派從埃及出來後,在西奈山曠野,藉上帝之名創建了獨尊上帝為神的猶太教,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律例典章,並且刻了一塊石板,上有上帝賜給他們的十條誡文,稱之為法版。做了一個櫃子裝著這塊法版,櫃子兩邊有棍子可以隨時抬走。因為以色列在西奈山曠野過著遊牧生活,當不行走時,建一個帳篷把櫃子放在裡面,前置一塊幔子隔開,擺上桌子、香壇、燈臺由專門的祭司負責祭祀。外面再用幔子建一個長31.5公尺,寬22.5公尺,高2.5公尺的圍牆,在圍牆空地上放上金銀銅製成的器具供平時祭祀使用。這個帳篷是上帝的名義上的居所,由十二支派中的利未支派專門負責管理。這是猶太教聖殿最初的雛形,他們祭祀、審判糾紛、醫治病人,行軍打仗……都要在這裡舉行,是以色列的民族精神和信心所在。在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曠野流浪了近40年,各支派按照一定的圍著法櫃的支帳篷,隨著法櫃行走,到哪裡就抬到哪裡,停駐就建起帳篷,搭起圍牆。後來過了約旦河,十二支派分封了土地,法櫃也抬到迦南地,經歷三四百年的分裂割據,掃羅統一了十二支派形成以色列最初的王國,直到大衛王取代掃羅王建立了一個以色列王國,為了十二支派的凝聚力,集中權利和統治,大衛王隆重地迎回了流失多年的法櫃,重建了帳蓬,恢復了利未支派的祭司職份。並準備了很多的金銀銅木準備在都城耶路撒冷修建一座建築以替代帳蓬。但是大衛王時期,擴疆闢土忙於戰事,後又兒子爭權發生內戰,所以到臨死時叮囑兒子所羅門王建聖殿。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耶路撒冷的哭牆

二 所羅門王與第一聖殿

所羅門王當政時間,國內無戰事和平繁榮,國力上升,於是按照父親大衛王規劃的草圖,和準備的材料,用能工巧匠,使用石頭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宏偉的聖殿。聖殿長30公尺、寬10公尺,高15公尺。類似帳篷構造,聖殿一分為二,後部放法櫃,稱為至聖所這是上帝在人間的居所,前部分稱為聖所,中間有牆隔開有門相通,供祭司一年一度從聖所進入至聖所;聖所內的四面牆、地板、天花板和門窗都使用香柏木,然後再貼上金片。殿前有走廊,用緊密的窗櫺採光,外面有高大的圍牆,圍牆內側建有三層的小屋。圍牆內的空地上放置著各式祭祀用的金銀銅器。將十二支派獻的金銀銅器皿,以及大衛王時期留下的金銀銅器皿放到聖所,舉了盛大的獻殿禮,在圍城內宰牛羊,舉行隆重的祭祀,全國上下歡聚了十四日,此後耶路撒冷聖殿成為全以色列民祭祀中心,最重要宗教場所。每一個以色列人每隔一年或幾年都要到聖殿朝拜獻祭,猶太教成為了真正的國教。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聖殿剖面圖

"

在耶路撒冷一面城牆由大石塊砌成,高18米相當於六層樓高,長50米;這牆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神聖所在,也是民族靈魂所在。也是以色列的一個名勝古蹟,去以色列旅遊的人必要去參觀一下。在這裡每天會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扶牆祈禱,虔誠的猶太人甚至會摸著城牆的石頭流淚哭泣……所以這段城牆又稱哭牆。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一個猶 太人在哭牆前默禱

一 聖殿雛形

哭牆其實是撒路撒冷猶太教聖殿的一段場牆,在公元70年左右聖殿被毀之後,只留這段石牆。這一段城牆的歷史源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多年,摩西帶領以色列十二支派從埃及出來後,在西奈山曠野,藉上帝之名創建了獨尊上帝為神的猶太教,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律例典章,並且刻了一塊石板,上有上帝賜給他們的十條誡文,稱之為法版。做了一個櫃子裝著這塊法版,櫃子兩邊有棍子可以隨時抬走。因為以色列在西奈山曠野過著遊牧生活,當不行走時,建一個帳篷把櫃子放在裡面,前置一塊幔子隔開,擺上桌子、香壇、燈臺由專門的祭司負責祭祀。外面再用幔子建一個長31.5公尺,寬22.5公尺,高2.5公尺的圍牆,在圍牆空地上放上金銀銅製成的器具供平時祭祀使用。這個帳篷是上帝的名義上的居所,由十二支派中的利未支派專門負責管理。這是猶太教聖殿最初的雛形,他們祭祀、審判糾紛、醫治病人,行軍打仗……都要在這裡舉行,是以色列的民族精神和信心所在。在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曠野流浪了近40年,各支派按照一定的圍著法櫃的支帳篷,隨著法櫃行走,到哪裡就抬到哪裡,停駐就建起帳篷,搭起圍牆。後來過了約旦河,十二支派分封了土地,法櫃也抬到迦南地,經歷三四百年的分裂割據,掃羅統一了十二支派形成以色列最初的王國,直到大衛王取代掃羅王建立了一個以色列王國,為了十二支派的凝聚力,集中權利和統治,大衛王隆重地迎回了流失多年的法櫃,重建了帳蓬,恢復了利未支派的祭司職份。並準備了很多的金銀銅木準備在都城耶路撒冷修建一座建築以替代帳蓬。但是大衛王時期,擴疆闢土忙於戰事,後又兒子爭權發生內戰,所以到臨死時叮囑兒子所羅門王建聖殿。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耶路撒冷的哭牆

二 所羅門王與第一聖殿

所羅門王當政時間,國內無戰事和平繁榮,國力上升,於是按照父親大衛王規劃的草圖,和準備的材料,用能工巧匠,使用石頭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宏偉的聖殿。聖殿長30公尺、寬10公尺,高15公尺。類似帳篷構造,聖殿一分為二,後部放法櫃,稱為至聖所這是上帝在人間的居所,前部分稱為聖所,中間有牆隔開有門相通,供祭司一年一度從聖所進入至聖所;聖所內的四面牆、地板、天花板和門窗都使用香柏木,然後再貼上金片。殿前有走廊,用緊密的窗櫺採光,外面有高大的圍牆,圍牆內側建有三層的小屋。圍牆內的空地上放置著各式祭祀用的金銀銅器。將十二支派獻的金銀銅器皿,以及大衛王時期留下的金銀銅器皿放到聖所,舉了盛大的獻殿禮,在圍城內宰牛羊,舉行隆重的祭祀,全國上下歡聚了十四日,此後耶路撒冷聖殿成為全以色列民祭祀中心,最重要宗教場所。每一個以色列人每隔一年或幾年都要到聖殿朝拜獻祭,猶太教成為了真正的國教。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聖殿剖面圖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聖殿模型圖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所羅門王建立了宏偉的聖殿,成為以色列人的精神家園和民族靈魂所地地。但是隨著所羅門王與臨國的聯姻,也讓異族宗教進入了耶路撒冷,泰平盛世讓所羅門王矯奢無度,而百姓勞役繁重。加上所羅門允許異教建廟宇和祭祀,大大激化了尊上帝為獨一神的以色列民。所以在所羅門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承王位不久就有十支派獨立成北國以色列,所羅門王只剩兩支派稱為南國猶大王國。兩國相爭戰火連連國力下降,又逢強國林立,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相繼被滅。耶路撒冷聖殿先是被搜擄一翻,裡面的金銀銅貴重器皿被掃蕩一番。又在公元前586年巴比倫王尼布撒尼甲王派兵攻打耶路撒冷時,放火燒了聖殿,以色列人也被擄到巴比倫。所羅門建的第一聖殿被毀。

三 第二聖殿與哭牆

70年後,波斯統治橫跨亞非歐三大陸實行寬鬆的宗教政治,少部分猶太人得以重返耶路撒冷,修建了燒燬的聖殿,稱為第二聖殿;獻殿禮時,曾見過所羅門時期聖殿的老人嚎啕大哭,今日聖殿已不復往日輝煌,以色列此後成為波斯帝國一個行省。時間過得很快,到公元70年,羅馬帝國又將耶路撒冷聖殿徹底毀滅,只留了一段城牆,並殺虜大量的猶太人,餘下的驅散到羅馬帝國各地,耶路撒冷不再成為猶太人的聚居地。到拜占庭王國時期,才允許猶太人每年一次進入耶路撒冷在僅餘的城牆旁禱告,由於猶太人常常禱告時在牆下哭泣,後來稱之為哭牆。耶路撒冷經歷了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統治,隨基督教、伊斯蘭教興起,猶太人在這裡逐漸衰落,不再成為他們的家園。可憐的猶太人流浪分散在世界各地,又經歷二戰期間的猶太大大屠殺,猶太人意識到要有自己的國家,猶太人返回了耶路撒冷,在歐美國家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他們回到了聖殿舊址,在石牆下向神哭訴他們二千多年的苦難和流浪。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聖地,也是旅遊勝地,從全世界旅遊的人還可以看到哭牆,也可以看到猶太教、基督教信徒在牆下禱告。

"

在耶路撒冷一面城牆由大石塊砌成,高18米相當於六層樓高,長50米;這牆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神聖所在,也是民族靈魂所在。也是以色列的一個名勝古蹟,去以色列旅遊的人必要去參觀一下。在這裡每天會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扶牆祈禱,虔誠的猶太人甚至會摸著城牆的石頭流淚哭泣……所以這段城牆又稱哭牆。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一個猶 太人在哭牆前默禱

一 聖殿雛形

哭牆其實是撒路撒冷猶太教聖殿的一段場牆,在公元70年左右聖殿被毀之後,只留這段石牆。這一段城牆的歷史源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00多年,摩西帶領以色列十二支派從埃及出來後,在西奈山曠野,藉上帝之名創建了獨尊上帝為神的猶太教,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律例典章,並且刻了一塊石板,上有上帝賜給他們的十條誡文,稱之為法版。做了一個櫃子裝著這塊法版,櫃子兩邊有棍子可以隨時抬走。因為以色列在西奈山曠野過著遊牧生活,當不行走時,建一個帳篷把櫃子放在裡面,前置一塊幔子隔開,擺上桌子、香壇、燈臺由專門的祭司負責祭祀。外面再用幔子建一個長31.5公尺,寬22.5公尺,高2.5公尺的圍牆,在圍牆空地上放上金銀銅製成的器具供平時祭祀使用。這個帳篷是上帝的名義上的居所,由十二支派中的利未支派專門負責管理。這是猶太教聖殿最初的雛形,他們祭祀、審判糾紛、醫治病人,行軍打仗……都要在這裡舉行,是以色列的民族精神和信心所在。在以色列人在西奈山曠野流浪了近40年,各支派按照一定的圍著法櫃的支帳篷,隨著法櫃行走,到哪裡就抬到哪裡,停駐就建起帳篷,搭起圍牆。後來過了約旦河,十二支派分封了土地,法櫃也抬到迦南地,經歷三四百年的分裂割據,掃羅統一了十二支派形成以色列最初的王國,直到大衛王取代掃羅王建立了一個以色列王國,為了十二支派的凝聚力,集中權利和統治,大衛王隆重地迎回了流失多年的法櫃,重建了帳蓬,恢復了利未支派的祭司職份。並準備了很多的金銀銅木準備在都城耶路撒冷修建一座建築以替代帳蓬。但是大衛王時期,擴疆闢土忙於戰事,後又兒子爭權發生內戰,所以到臨死時叮囑兒子所羅門王建聖殿。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耶路撒冷的哭牆

二 所羅門王與第一聖殿

所羅門王當政時間,國內無戰事和平繁榮,國力上升,於是按照父親大衛王規劃的草圖,和準備的材料,用能工巧匠,使用石頭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宏偉的聖殿。聖殿長30公尺、寬10公尺,高15公尺。類似帳篷構造,聖殿一分為二,後部放法櫃,稱為至聖所這是上帝在人間的居所,前部分稱為聖所,中間有牆隔開有門相通,供祭司一年一度從聖所進入至聖所;聖所內的四面牆、地板、天花板和門窗都使用香柏木,然後再貼上金片。殿前有走廊,用緊密的窗櫺採光,外面有高大的圍牆,圍牆內側建有三層的小屋。圍牆內的空地上放置著各式祭祀用的金銀銅器。將十二支派獻的金銀銅器皿,以及大衛王時期留下的金銀銅器皿放到聖所,舉了盛大的獻殿禮,在圍城內宰牛羊,舉行隆重的祭祀,全國上下歡聚了十四日,此後耶路撒冷聖殿成為全以色列民祭祀中心,最重要宗教場所。每一個以色列人每隔一年或幾年都要到聖殿朝拜獻祭,猶太教成為了真正的國教。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聖殿剖面圖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聖殿模型圖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所羅門王建立了宏偉的聖殿,成為以色列人的精神家園和民族靈魂所地地。但是隨著所羅門王與臨國的聯姻,也讓異族宗教進入了耶路撒冷,泰平盛世讓所羅門王矯奢無度,而百姓勞役繁重。加上所羅門允許異教建廟宇和祭祀,大大激化了尊上帝為獨一神的以色列民。所以在所羅門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承王位不久就有十支派獨立成北國以色列,所羅門王只剩兩支派稱為南國猶大王國。兩國相爭戰火連連國力下降,又逢強國林立,北國以色列、南國猶大相繼被滅。耶路撒冷聖殿先是被搜擄一翻,裡面的金銀銅貴重器皿被掃蕩一番。又在公元前586年巴比倫王尼布撒尼甲王派兵攻打耶路撒冷時,放火燒了聖殿,以色列人也被擄到巴比倫。所羅門建的第一聖殿被毀。

三 第二聖殿與哭牆

70年後,波斯統治橫跨亞非歐三大陸實行寬鬆的宗教政治,少部分猶太人得以重返耶路撒冷,修建了燒燬的聖殿,稱為第二聖殿;獻殿禮時,曾見過所羅門時期聖殿的老人嚎啕大哭,今日聖殿已不復往日輝煌,以色列此後成為波斯帝國一個行省。時間過得很快,到公元70年,羅馬帝國又將耶路撒冷聖殿徹底毀滅,只留了一段城牆,並殺虜大量的猶太人,餘下的驅散到羅馬帝國各地,耶路撒冷不再成為猶太人的聚居地。到拜占庭王國時期,才允許猶太人每年一次進入耶路撒冷在僅餘的城牆旁禱告,由於猶太人常常禱告時在牆下哭泣,後來稱之為哭牆。耶路撒冷經歷了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統治,隨基督教、伊斯蘭教興起,猶太人在這裡逐漸衰落,不再成為他們的家園。可憐的猶太人流浪分散在世界各地,又經歷二戰期間的猶太大大屠殺,猶太人意識到要有自己的國家,猶太人返回了耶路撒冷,在歐美國家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他們回到了聖殿舊址,在石牆下向神哭訴他們二千多年的苦難和流浪。

今天的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的聖地,也是旅遊勝地,從全世界旅遊的人還可以看到哭牆,也可以看到猶太教、基督教信徒在牆下禱告。

以色列”哭牆“的來由

今天的耶路撒冷哭牆遠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