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不疼”,“我疼!” 孩子的感覺誰說了算?

一起皮一下才開心 玩具 早期教育 情感 涵妮媽媽育兒經 2019-01-21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網絡

1

我們常常想孩子能夠有獨立的個性就好了。

孩子能夠把自己的感情跟父母表達出來就更好了。

可是,太多的時候,我們都等不及,取代或者否認了孩子的感受。

於是,他們變得附庸、唯唯諾諾,或者謊話不斷。

要麼就沉默不語,對父母封住了自己的嘴巴。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的感受。

可還是會不自覺地犯一些這樣的小錯誤。

一天晚上,兒子洗完澡後出門的瞬間,我不小心拉了一下門。

然後他的腦袋碰到了門把。

看到他捂著頭想哭。

我趕緊跟他說:“沒事,不疼!”

“不,疼!”他非常大聲地反對。

看到他那堅持而委屈地樣子,我才意識到自己的不對。

因為他的感覺,當然他最清楚。

我憑什麼這麼肯定地跟他說不疼?

疼與不疼,難道不是這個被撞了頭的孩子說了算嗎。

我趕緊跟他道歉:“對不起啦!是爸爸不下心拉了門,我下次注意點,好不好。”

這時他揉揉頭,沒事一樣的走開了。

因為小小的道歉,對孩子意義非凡,因為裡面是愛和尊重,有療愈功能。

後來我去房間,很認真地問他“你的頭還疼嗎?”

“真的很疼,爸爸!不過現在沒有剛剛那麼痛了。”

“爸爸知道了,下次我們一定要小心一點。”

我為他的堅持和憤怒感到開心。

因為這是他自我意識的發展。

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的感受都不敢說,什麼都父母說了算。

那他的人生堪憂。

“沒事,不疼”,“我疼!” 孩子的感覺誰說了算?


2


當孩子摔倒了,為什麼我們總是搶著說“不疼,不疼”呢?

當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孩子哭著不同意,為什麼你會說“沒事,沒事,我們要大方一點,再哭就顯得小氣啦!”

當孩子說自己不敢一個人去沒開燈的房間,為什麼你會說:“真是膽小啊!明明有光啊!”

而很多的時候,孩子哭著,不問青紅皁白,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最後出了問題,背鍋的還是孩子。

我有一個小姑,比我只大10多歲。

記得我小時候,小姑在過節的時候會帶女兒回孃家。

我就負責跟小表妹玩。

有一件事我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晚上總是會聽到隔壁房間的打罵聲。

只要小表妹一哭,她就會衝奶,然後給她喝。

她不喝,她就想方設法要她喝。

結果發現尿在了身上。

又打小表妹一頓屁股,還伴隨著一個新手媽媽的責罵和抱怨。

孩子也許就是被尿憋醒了,想撒尿而已。

可是媽媽總是覺得她是要吃東西。

如今想想,那時候姑姑剛剛有第一個孩子,多少是不懂怎麼養孩子的。

很多的新手媽媽,也常常是這樣。

孩子一哭就趕緊餵奶,以為孩子是餓了。

其實孩子不僅僅為了吃東西才哭呢。

他們有時候是害怕,通過哭聲喚起父母的注意。

因為在我們人類最初的時候,嬰兒要哭鬧引起父母的注意,才不會有危險發生。

而有時候他們只是需要一個擁抱。

或者是拉了粑粑,需要清理。

……

當我那時候發現這個小小的孩子竟然有這麼多的想法時。

我就想方設法去探究他們行為背後的祕密。

把自己想象成孩子的樣子,站在他們當下的狀態去感受。

往往能找到答案。

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對待孩子,而非尊重孩子的感受。

往往是孩子受苦,父母受累。

“沒事,不疼”,“我疼!” 孩子的感覺誰說了算?


3


網上有一個經典的段子:有一種冷是你媽說你冷。

這句話不僅僅是一個段子,而是真實的寫照。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父母說很冷,孩子說不冷,拒絕穿鞋襪。

父母說很熱,孩子又說不熱,要穿長褲。

洗澡水放好了,媽媽摸一下說剛剛好,但是孩子說太燙,怎麼辦?

加冷水,太冷了又怕孩子著涼。

很多孩子就被強制摁了下去。

吃完了飯,孩子說飽了,奶奶說你沒吃飽,於是又用勺子塞幾口下去才放心。

然後說“你真的沒有吃飽,還是奶奶說的對。”

餵養孩子和教養孩子是不一樣的。

請不要用自己的感受去取代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摔倒時,第一句話應該問他“疼不疼?怎麼樣了?”

而不是用自己的主觀感受去取代孩子的感受。

孩子摔疼了,得到關心,並說出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用自己的權威去給孩子做主,換不來真正的內在認同

當孩子維護自己的玩具時,請不要給孩子做主安排。

因為玩具是孩子的,那就要讓孩子去做主。

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

引導他們進行分享或者互換,而不是強制安排分享。

千萬記得別用自己的主觀意願,給孩子們貼標籤

當孩子怕黑的時候,不要嘲笑他們,更不要打下膽小的標籤。

我們覺得那裡有室外的暗光或者客廳透進去的光。

可是孩子覺得那個很昏暗,他感覺到不安和害怕,是非常正常的感受。

我們應該尊重他。

“沒事,不疼”,“我疼!” 孩子的感覺誰說了算?


4


為人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蹲下來,讓自己的眼光跟孩子平行。

感受孩子的內心,並且去保護好孩子的感覺。

就算丟臉,讓自己難堪也請堅定地站在孩子的一邊。

電影《怦然心動》裡,有一些故事非常打動我們。

比如女主人公朱莉的爸爸養育女兒的方法。

讓我們感受到父母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是多麼的重要。

這也是朱莉保持著獨特個性的一個家庭氛圍吧。

朱莉偶然之間爬上了一顆梧桐樹,看到了無與倫比美妙的風景便喜歡上這個地方。

“沒事,不疼”,“我疼!” 孩子的感覺誰說了算?


當這棵樹最後要被砍時,所有的人都無法理解朱莉阻止砍伐的行為。

樹下圍滿了小鎮上的人,很多人以為這小姑娘是瘋了。

“沒事,不疼”,“我疼!” 孩子的感覺誰說了算?


最後,朱莉爸爸來了,他爬上樹與女兒展開了一段這樣對話:

“沒事,不疼”,“我疼!” 孩子的感覺誰說了算?


爸爸:乖女兒,該下來了

朱莉:爸爸,求你了,不要讓他們砍樹

“沒事,不疼”,“我疼!” 孩子的感覺誰說了算?


朱莉: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爸爸:沒有什麼美景比我女兒的安全更重要!

“沒事,不疼”,“我疼!” 孩子的感覺誰說了算?


朱莉:我不!

爸爸:朱莉安娜!是時候下來了。

我能想到我們很多的父母,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會覺得火冒三丈。

看到這麼多人圍觀會覺得丟臉。

到了那裡也是氣急敗壞地罵人,把孩子給揪下來打一頓以示警告。

可是朱莉的爸爸平和而堅定地勸說女兒下來。

並且顧及了女兒的感受,跟她說“在爸爸心裡沒什麼比你更重要”,表達了自己的愛。

但是又堅定地告訴她“即使你再捨不得這棵樹,但是時候下來了”。

最後大樹還是被無情地砍掉了。

“沒事,不疼”,“我疼!” 孩子的感覺誰說了算?


看著女兒逐漸消沉,甚至自我否定“那只是顆樹,為什麼我就忘不了”時,父親什麼也沒說,只是畫了幅很美的梧桐送給朱莉。

並告訴她“那不只是顆樹,我希望你永遠記得你在那顆樹上的快樂”。

父親知道自己保不住女兒的梧桐樹,但他卻可以用畫畫的方式,重燃女兒在那顆樹上得到的快樂與成長。

那一刻,我們能看到女兒的眼睛裡含著淚水。

這樣的理解和愛,直抵內心。

什麼樣的孩子內心是充盈而幸福的?

往往是得到了父母理解尊重的孩子。

因為理解產生愛,建立安全感。

而尊重催生信任,利於孩子內心真正的獨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