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假設時間回到10年前,我們是股份制銀行的員工,領導安排到新設的三線城市縣級支行任行長開疆拓土。

銀行分層管理的特點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對公和個人等條線的存款、貸款、中收等各類核指標逐層分解後都落到了基層行身上。這些指標總結起來的關鍵核心,就是要做大支行資產負債表做高利潤

如果您是這個支行行長,會怎麼去實現這個目標?可能很多朋友的選擇是:

首先,發動個人客戶經理和對公客戶經理進行掃雷式排查,儘可能的吸收更多的個人存款和對公存款,擴大負債來源,為發放貸款等資產業務做好資金準備。

然後,去尋找合適的貸款客戶,給各類工商地產及城投企業評級授信,擇優發放企業貸款,去本地熱門的樓盤和開放商尋求合作發放個人按揭貸款,做大資產業務。

以上想法可能是全錯的!

主要原因是搞錯了蛋生雞和雞生蛋的問題。孫國峰司長在《經濟研究》發表過一篇論文《信用貨幣制度下的貨幣創造和銀行運行》,系統闡述了貸款創造存款的貨幣理論,顛覆了此前業界持有的商業銀行先有存款再有貸款的認知。

我們從資產和負債兩方面迅速做大做強一個銀行支行的要訣,絕不是通過先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這個方法實現的,而是通過大量發放貸款實現的。

一個新設的銀行支行,既無存款也無貸款,資產負債表兩端都是0,(因為是支行暫時不考慮資本的問題)。我們發放100萬貸款,支行就在資產負債表兩側同時記錄100萬元的資產——發放貸款,和100萬元的負債——吸收存款。在只存在一家銀行的假設下,銀行發放多少貸款就可以帶來多少的存款。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只要能發放貸款,我們不需要聘請很多員工花很大力氣去掃樓拉存款,就能把銀行的規模給做起來。


2. 城投是一門好生意

前面說的道理很簡單,但是落地不易。原因是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借款人。

貸給本地的好名字企業(如果有的話)?不好意思,紮根本地多年的四大行早已經和人家建立了多年的革命友誼,再說人家發放貸款的成本比你都FTP價格都還要低,拿什麼去和人家PK?

貸給地方民營企業?經營規模普遍偏小,無力承擔大額貸款;經營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差,行內審批難以通過。

貸給地產項目公司?十年前除了碧桂園,頭部地產企業尚未在三線城市大規模動土,本地的小地產公司開發商是主流。一方面這類小地產公司風險是非常高的,項目爛尾跑路的數不勝數,另一方面即使咬咬牙就貸了吧,但銀行地產貸款額度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勻給這些小房企的額度可能就只有千兒八百萬了,解決不了問題。

那貸給央企的地方分公司總可以了吧?比如電網、加油站什麼的?央企高度精細化的融資管理體制下地方分公司不僅沒有融資權,甚至連存款都要被資金歸集到總部所在地的銀行分行(結果央企總部雲集的BJ分行是最大受益者)。

最後眼光移到城投企業身上,身為地方行長的你瞬間目光呆滯精神恍惚,這地方居然還有如此俊俏的美人——首先有地方政府的“貴族血統”;和其他摳門的實業企業不同,城投項目投資多貸款需求大,財政軟預算真不太care融資成本;日常支出多保持能有較多的銀行存款;員工人數眾多,是地方解決就業的大戶,衍生出來的個人金融業務也是了不得;還是地方領導七大姑八大姨的聚集地,做好服務好處多多。


所以,當身背做大資產負債表任務的銀行遇到對上述具有如此多俊俏可愛特點的城投,猶如干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只要能實現信貸投放,公司貸款會有的、公司存款會有的、個人存款會有的、按揭業務會有的,理財業務也會有的。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源於最初的那一筆信貸投放。

商業銀行的公開數據裡不會告訴投資者他們有多少貸款投向了城投,但是城投債承銷的數據是清晰透明不撒謊的,承銷數據清楚地向我們傳遞著這些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戰略導向。


3. 城投債之王

股份行城商行在資產規模、網點分佈、員工人數方面和大行相比處於相對劣勢的地位,為何在過去十餘年時間裡資產增速會比大行高?除了招商銀行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零售私行為主的發展方式,其他行的打法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幹城投+地產

不過必須要說的是,過去十年無論是對發放貸款的銀行,承銷城投債的投行,還是投資城投債的資管機構,猛幹城投都是絕對是正確的策略。城投信仰得到了極大的褒獎。

按照wind口徑提取城投債歷史數據(包括NAFMII品種、企業債和公司債),然後按照主承銷商之間平均分配承銷額的邏輯,製作出這個排行榜,因為表格太長了,只列出承銷金額在1000億元以上的承銷商數據。


"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假設時間回到10年前,我們是股份制銀行的員工,領導安排到新設的三線城市縣級支行任行長開疆拓土。

銀行分層管理的特點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對公和個人等條線的存款、貸款、中收等各類核指標逐層分解後都落到了基層行身上。這些指標總結起來的關鍵核心,就是要做大支行資產負債表做高利潤

如果您是這個支行行長,會怎麼去實現這個目標?可能很多朋友的選擇是:

首先,發動個人客戶經理和對公客戶經理進行掃雷式排查,儘可能的吸收更多的個人存款和對公存款,擴大負債來源,為發放貸款等資產業務做好資金準備。

然後,去尋找合適的貸款客戶,給各類工商地產及城投企業評級授信,擇優發放企業貸款,去本地熱門的樓盤和開放商尋求合作發放個人按揭貸款,做大資產業務。

以上想法可能是全錯的!

主要原因是搞錯了蛋生雞和雞生蛋的問題。孫國峰司長在《經濟研究》發表過一篇論文《信用貨幣制度下的貨幣創造和銀行運行》,系統闡述了貸款創造存款的貨幣理論,顛覆了此前業界持有的商業銀行先有存款再有貸款的認知。

我們從資產和負債兩方面迅速做大做強一個銀行支行的要訣,絕不是通過先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這個方法實現的,而是通過大量發放貸款實現的。

一個新設的銀行支行,既無存款也無貸款,資產負債表兩端都是0,(因為是支行暫時不考慮資本的問題)。我們發放100萬貸款,支行就在資產負債表兩側同時記錄100萬元的資產——發放貸款,和100萬元的負債——吸收存款。在只存在一家銀行的假設下,銀行發放多少貸款就可以帶來多少的存款。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只要能發放貸款,我們不需要聘請很多員工花很大力氣去掃樓拉存款,就能把銀行的規模給做起來。


2. 城投是一門好生意

前面說的道理很簡單,但是落地不易。原因是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借款人。

貸給本地的好名字企業(如果有的話)?不好意思,紮根本地多年的四大行早已經和人家建立了多年的革命友誼,再說人家發放貸款的成本比你都FTP價格都還要低,拿什麼去和人家PK?

貸給地方民營企業?經營規模普遍偏小,無力承擔大額貸款;經營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差,行內審批難以通過。

貸給地產項目公司?十年前除了碧桂園,頭部地產企業尚未在三線城市大規模動土,本地的小地產公司開發商是主流。一方面這類小地產公司風險是非常高的,項目爛尾跑路的數不勝數,另一方面即使咬咬牙就貸了吧,但銀行地產貸款額度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勻給這些小房企的額度可能就只有千兒八百萬了,解決不了問題。

那貸給央企的地方分公司總可以了吧?比如電網、加油站什麼的?央企高度精細化的融資管理體制下地方分公司不僅沒有融資權,甚至連存款都要被資金歸集到總部所在地的銀行分行(結果央企總部雲集的BJ分行是最大受益者)。

最後眼光移到城投企業身上,身為地方行長的你瞬間目光呆滯精神恍惚,這地方居然還有如此俊俏的美人——首先有地方政府的“貴族血統”;和其他摳門的實業企業不同,城投項目投資多貸款需求大,財政軟預算真不太care融資成本;日常支出多保持能有較多的銀行存款;員工人數眾多,是地方解決就業的大戶,衍生出來的個人金融業務也是了不得;還是地方領導七大姑八大姨的聚集地,做好服務好處多多。


所以,當身背做大資產負債表任務的銀行遇到對上述具有如此多俊俏可愛特點的城投,猶如干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只要能實現信貸投放,公司貸款會有的、公司存款會有的、個人存款會有的、按揭業務會有的,理財業務也會有的。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源於最初的那一筆信貸投放。

商業銀行的公開數據裡不會告訴投資者他們有多少貸款投向了城投,但是城投債承銷的數據是清晰透明不撒謊的,承銷數據清楚地向我們傳遞著這些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戰略導向。


3. 城投債之王

股份行城商行在資產規模、網點分佈、員工人數方面和大行相比處於相對劣勢的地位,為何在過去十餘年時間裡資產增速會比大行高?除了招商銀行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零售私行為主的發展方式,其他行的打法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幹城投+地產

不過必須要說的是,過去十年無論是對發放貸款的銀行,承銷城投債的投行,還是投資城投債的資管機構,猛幹城投都是絕對是正確的策略。城投信仰得到了極大的褒獎。

按照wind口徑提取城投債歷史數據(包括NAFMII品種、企業債和公司債),然後按照主承銷商之間平均分配承銷額的邏輯,製作出這個排行榜,因為表格太長了,只列出承銷金額在1000億元以上的承銷商數據。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股份制銀行是城投債承銷主力

榜單排名TOP10是“1162”格局,1個政策性銀行,1個國有大行,6個股份制銀行,2個證券公司。中國的金融行業格局裡面商業銀行是絕對的主導,這一格局也延續到城投債的承銷中來。

股份制銀行們是城投債承銷的絕對主力軍,興業、浦發、民生、中信、光大、招商都是城投承銷大靚仔。城投債承銷的多,那表內外信貸肯定也沒少投,甚至可能比大行投放的更加凶猛。

2、城投債冠軍——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以7942億元的城投債總承銷金額排名所有機構第一,在最近的16、17、18年也是連續三年拔得頭籌,是當之無愧的城投之王。

興業銀行1988年成立在偏安一隅的福建福州,無論是從股東背景、資金規模還是所處經營區域來看,都不佔優勢。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成為今天股份制銀行的領軍者之一,其成立伊始恐怕少有人想到會有這麼一天。

以高建平為代表的一批老興業人那種不怕困難勇於創新、善於打破傳統銀行業條條框框束縛的創業精神是其快速發展的核心原因。無論是之前搭建的同業平臺還是城投戰略,現在看都是抓住了時代發展的機遇。

在債券承銷業務上,明顯能看到興業是摒棄了一般銀行對待業務時“既要又要還要”的傳統。一頭低價BX大客戶做大承銷規模,一頭下沉主體開展業務做高承銷收益。興業成為城投債之王也不是那麼意外了。

3、不走尋常路——建設銀行

一般而言,國有五大行在客戶准入和業務准入方面的要求是較為相似的,在城投債的承銷榜上可以看到農、工、交、中在11~14的位置上排排坐。但是建行卻像一個離群點排在了第三的位置,其城投債承銷總額差不多是中行和交行的總和。

其實也很能理解,對冠軍執念最重的往往不是衛冕冠軍,也不是季軍,而是亞軍。找到一個差異化的發展路線實現彎道超車也是必然選擇,“飛馳”系列、建融家園、建銀科技等戰略皆出於此。建行在城投債承銷上較其他四行的遙遙領先,既是與政府關係緊密歷史的傳承,也是主動找尋差異化道路的選擇。

“7月24日,建行與湖南省政府簽訂《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為湖南提供2萬億元以上的綜合性金融支持,重點包括'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一切躍然於紙上。

4、進擊的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在最近幾年的城投債承銷排名上不斷提升,從2014年的第八名上升到2019年半年度的城投債承銷冠軍。在城投債的助力下(佔比接近50%),民生銀行在NAFMII排行榜上,也從2018年的第九名上升到2019年半年度的第三名。

作為唯一一家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民生成立初期便提出了“以非國有、高科技、中小型企業”作為其主要目標市場,後來民生確實也有在這些領域發力。但最近幾年的市場著實對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並且靠負債發展的民營控股企業不太友好,省耕於其中的民生內心一定是五味雜陳的。

因此民生銀行大力轉向城投的戰略變化,是很能說明一些問題的。

4. 城投公司債和城投企業債

因為很多證券公司沒有銀行間A類主承資格,無法參與NAFMII品種的主承,因此剔除NAFMII品種看看企業債和公司債的承銷情況會更好地體現證券公司在城投債承銷上的表現。把2008年至2019年6月底,承銷500億元以上的城投債的證券公司統計如下表所示:


"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假設時間回到10年前,我們是股份制銀行的員工,領導安排到新設的三線城市縣級支行任行長開疆拓土。

銀行分層管理的特點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對公和個人等條線的存款、貸款、中收等各類核指標逐層分解後都落到了基層行身上。這些指標總結起來的關鍵核心,就是要做大支行資產負債表做高利潤

如果您是這個支行行長,會怎麼去實現這個目標?可能很多朋友的選擇是:

首先,發動個人客戶經理和對公客戶經理進行掃雷式排查,儘可能的吸收更多的個人存款和對公存款,擴大負債來源,為發放貸款等資產業務做好資金準備。

然後,去尋找合適的貸款客戶,給各類工商地產及城投企業評級授信,擇優發放企業貸款,去本地熱門的樓盤和開放商尋求合作發放個人按揭貸款,做大資產業務。

以上想法可能是全錯的!

主要原因是搞錯了蛋生雞和雞生蛋的問題。孫國峰司長在《經濟研究》發表過一篇論文《信用貨幣制度下的貨幣創造和銀行運行》,系統闡述了貸款創造存款的貨幣理論,顛覆了此前業界持有的商業銀行先有存款再有貸款的認知。

我們從資產和負債兩方面迅速做大做強一個銀行支行的要訣,絕不是通過先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這個方法實現的,而是通過大量發放貸款實現的。

一個新設的銀行支行,既無存款也無貸款,資產負債表兩端都是0,(因為是支行暫時不考慮資本的問題)。我們發放100萬貸款,支行就在資產負債表兩側同時記錄100萬元的資產——發放貸款,和100萬元的負債——吸收存款。在只存在一家銀行的假設下,銀行發放多少貸款就可以帶來多少的存款。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只要能發放貸款,我們不需要聘請很多員工花很大力氣去掃樓拉存款,就能把銀行的規模給做起來。


2. 城投是一門好生意

前面說的道理很簡單,但是落地不易。原因是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借款人。

貸給本地的好名字企業(如果有的話)?不好意思,紮根本地多年的四大行早已經和人家建立了多年的革命友誼,再說人家發放貸款的成本比你都FTP價格都還要低,拿什麼去和人家PK?

貸給地方民營企業?經營規模普遍偏小,無力承擔大額貸款;經營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差,行內審批難以通過。

貸給地產項目公司?十年前除了碧桂園,頭部地產企業尚未在三線城市大規模動土,本地的小地產公司開發商是主流。一方面這類小地產公司風險是非常高的,項目爛尾跑路的數不勝數,另一方面即使咬咬牙就貸了吧,但銀行地產貸款額度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勻給這些小房企的額度可能就只有千兒八百萬了,解決不了問題。

那貸給央企的地方分公司總可以了吧?比如電網、加油站什麼的?央企高度精細化的融資管理體制下地方分公司不僅沒有融資權,甚至連存款都要被資金歸集到總部所在地的銀行分行(結果央企總部雲集的BJ分行是最大受益者)。

最後眼光移到城投企業身上,身為地方行長的你瞬間目光呆滯精神恍惚,這地方居然還有如此俊俏的美人——首先有地方政府的“貴族血統”;和其他摳門的實業企業不同,城投項目投資多貸款需求大,財政軟預算真不太care融資成本;日常支出多保持能有較多的銀行存款;員工人數眾多,是地方解決就業的大戶,衍生出來的個人金融業務也是了不得;還是地方領導七大姑八大姨的聚集地,做好服務好處多多。


所以,當身背做大資產負債表任務的銀行遇到對上述具有如此多俊俏可愛特點的城投,猶如干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只要能實現信貸投放,公司貸款會有的、公司存款會有的、個人存款會有的、按揭業務會有的,理財業務也會有的。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源於最初的那一筆信貸投放。

商業銀行的公開數據裡不會告訴投資者他們有多少貸款投向了城投,但是城投債承銷的數據是清晰透明不撒謊的,承銷數據清楚地向我們傳遞著這些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戰略導向。


3. 城投債之王

股份行城商行在資產規模、網點分佈、員工人數方面和大行相比處於相對劣勢的地位,為何在過去十餘年時間裡資產增速會比大行高?除了招商銀行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零售私行為主的發展方式,其他行的打法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幹城投+地產

不過必須要說的是,過去十年無論是對發放貸款的銀行,承銷城投債的投行,還是投資城投債的資管機構,猛幹城投都是絕對是正確的策略。城投信仰得到了極大的褒獎。

按照wind口徑提取城投債歷史數據(包括NAFMII品種、企業債和公司債),然後按照主承銷商之間平均分配承銷額的邏輯,製作出這個排行榜,因為表格太長了,只列出承銷金額在1000億元以上的承銷商數據。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股份制銀行是城投債承銷主力

榜單排名TOP10是“1162”格局,1個政策性銀行,1個國有大行,6個股份制銀行,2個證券公司。中國的金融行業格局裡面商業銀行是絕對的主導,這一格局也延續到城投債的承銷中來。

股份制銀行們是城投債承銷的絕對主力軍,興業、浦發、民生、中信、光大、招商都是城投承銷大靚仔。城投債承銷的多,那表內外信貸肯定也沒少投,甚至可能比大行投放的更加凶猛。

2、城投債冠軍——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以7942億元的城投債總承銷金額排名所有機構第一,在最近的16、17、18年也是連續三年拔得頭籌,是當之無愧的城投之王。

興業銀行1988年成立在偏安一隅的福建福州,無論是從股東背景、資金規模還是所處經營區域來看,都不佔優勢。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成為今天股份制銀行的領軍者之一,其成立伊始恐怕少有人想到會有這麼一天。

以高建平為代表的一批老興業人那種不怕困難勇於創新、善於打破傳統銀行業條條框框束縛的創業精神是其快速發展的核心原因。無論是之前搭建的同業平臺還是城投戰略,現在看都是抓住了時代發展的機遇。

在債券承銷業務上,明顯能看到興業是摒棄了一般銀行對待業務時“既要又要還要”的傳統。一頭低價BX大客戶做大承銷規模,一頭下沉主體開展業務做高承銷收益。興業成為城投債之王也不是那麼意外了。

3、不走尋常路——建設銀行

一般而言,國有五大行在客戶准入和業務准入方面的要求是較為相似的,在城投債的承銷榜上可以看到農、工、交、中在11~14的位置上排排坐。但是建行卻像一個離群點排在了第三的位置,其城投債承銷總額差不多是中行和交行的總和。

其實也很能理解,對冠軍執念最重的往往不是衛冕冠軍,也不是季軍,而是亞軍。找到一個差異化的發展路線實現彎道超車也是必然選擇,“飛馳”系列、建融家園、建銀科技等戰略皆出於此。建行在城投債承銷上較其他四行的遙遙領先,既是與政府關係緊密歷史的傳承,也是主動找尋差異化道路的選擇。

“7月24日,建行與湖南省政府簽訂《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為湖南提供2萬億元以上的綜合性金融支持,重點包括'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一切躍然於紙上。

4、進擊的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在最近幾年的城投債承銷排名上不斷提升,從2014年的第八名上升到2019年半年度的城投債承銷冠軍。在城投債的助力下(佔比接近50%),民生銀行在NAFMII排行榜上,也從2018年的第九名上升到2019年半年度的第三名。

作為唯一一家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民生成立初期便提出了“以非國有、高科技、中小型企業”作為其主要目標市場,後來民生確實也有在這些領域發力。但最近幾年的市場著實對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並且靠負債發展的民營控股企業不太友好,省耕於其中的民生內心一定是五味雜陳的。

因此民生銀行大力轉向城投的戰略變化,是很能說明一些問題的。

4. 城投公司債和城投企業債

因為很多證券公司沒有銀行間A類主承資格,無法參與NAFMII品種的主承,因此剔除NAFMII品種看看企業債和公司債的承銷情況會更好地體現證券公司在城投債承銷上的表現。把2008年至2019年6月底,承銷500億元以上的城投債的證券公司統計如下表所示: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的兩個極端

這兩家在債券承銷業務上的互掐在市場上是眾人皆知,並且兩司之間的人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現任建投董事長的王常青董更是中信證券前任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因此二者在城投債排名上的巨大反差著實讓人感到意外。

中信建投承銷的城投公司債和企業債達4213億元排名市場第一,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國信證券;同期中信證券承銷的城投公司債和企業債只有690億元,僅僅排名市場第29,要知道同一時期中信證券公司債+企業債總承銷可是排名市場第3的,10.7%的城投承銷佔比也是遠遠落後於市場平均水平。唯一的解釋是,是兩個公司在城投債的判斷上出現了重大的分歧。至少從目前來看,建投的判斷是勝出中信一籌的。

現在看有意思的是,中信證券所收購的廣州證券,城投債承銷正是其債券投行的強項,城投債承銷排名同業第13。後面中信證券會不會和民生銀行一樣進行大方向上的調整,拭目以待。

2、驕傲的中金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中金看似排名靠前,但其實是把中投證券的歷史承銷業績給放進去之後的成績。如果去除中投的數據,中金的城投公司債和城投企業債的承銷金額僅有300多億元,也就在同業50名左右的水平。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路徑依賴,中金從成立伊始,其投行業務便是圍繞著大型央企以及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的,地方城投企業難以進入高大上的中金之眼,自然的中金公司也是踏空了這一輪的城投牛市。

但再高貴的頭顱也還是需要向現實低頭,2018年之後中金在城投債承銷上明顯發力,2019年上半年承銷金額129億元已經超過了2018年全年的115億元。


"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假設時間回到10年前,我們是股份制銀行的員工,領導安排到新設的三線城市縣級支行任行長開疆拓土。

銀行分層管理的特點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對公和個人等條線的存款、貸款、中收等各類核指標逐層分解後都落到了基層行身上。這些指標總結起來的關鍵核心,就是要做大支行資產負債表做高利潤

如果您是這個支行行長,會怎麼去實現這個目標?可能很多朋友的選擇是:

首先,發動個人客戶經理和對公客戶經理進行掃雷式排查,儘可能的吸收更多的個人存款和對公存款,擴大負債來源,為發放貸款等資產業務做好資金準備。

然後,去尋找合適的貸款客戶,給各類工商地產及城投企業評級授信,擇優發放企業貸款,去本地熱門的樓盤和開放商尋求合作發放個人按揭貸款,做大資產業務。

以上想法可能是全錯的!

主要原因是搞錯了蛋生雞和雞生蛋的問題。孫國峰司長在《經濟研究》發表過一篇論文《信用貨幣制度下的貨幣創造和銀行運行》,系統闡述了貸款創造存款的貨幣理論,顛覆了此前業界持有的商業銀行先有存款再有貸款的認知。

我們從資產和負債兩方面迅速做大做強一個銀行支行的要訣,絕不是通過先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這個方法實現的,而是通過大量發放貸款實現的。

一個新設的銀行支行,既無存款也無貸款,資產負債表兩端都是0,(因為是支行暫時不考慮資本的問題)。我們發放100萬貸款,支行就在資產負債表兩側同時記錄100萬元的資產——發放貸款,和100萬元的負債——吸收存款。在只存在一家銀行的假設下,銀行發放多少貸款就可以帶來多少的存款。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只要能發放貸款,我們不需要聘請很多員工花很大力氣去掃樓拉存款,就能把銀行的規模給做起來。


2. 城投是一門好生意

前面說的道理很簡單,但是落地不易。原因是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借款人。

貸給本地的好名字企業(如果有的話)?不好意思,紮根本地多年的四大行早已經和人家建立了多年的革命友誼,再說人家發放貸款的成本比你都FTP價格都還要低,拿什麼去和人家PK?

貸給地方民營企業?經營規模普遍偏小,無力承擔大額貸款;經營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差,行內審批難以通過。

貸給地產項目公司?十年前除了碧桂園,頭部地產企業尚未在三線城市大規模動土,本地的小地產公司開發商是主流。一方面這類小地產公司風險是非常高的,項目爛尾跑路的數不勝數,另一方面即使咬咬牙就貸了吧,但銀行地產貸款額度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勻給這些小房企的額度可能就只有千兒八百萬了,解決不了問題。

那貸給央企的地方分公司總可以了吧?比如電網、加油站什麼的?央企高度精細化的融資管理體制下地方分公司不僅沒有融資權,甚至連存款都要被資金歸集到總部所在地的銀行分行(結果央企總部雲集的BJ分行是最大受益者)。

最後眼光移到城投企業身上,身為地方行長的你瞬間目光呆滯精神恍惚,這地方居然還有如此俊俏的美人——首先有地方政府的“貴族血統”;和其他摳門的實業企業不同,城投項目投資多貸款需求大,財政軟預算真不太care融資成本;日常支出多保持能有較多的銀行存款;員工人數眾多,是地方解決就業的大戶,衍生出來的個人金融業務也是了不得;還是地方領導七大姑八大姨的聚集地,做好服務好處多多。


所以,當身背做大資產負債表任務的銀行遇到對上述具有如此多俊俏可愛特點的城投,猶如干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只要能實現信貸投放,公司貸款會有的、公司存款會有的、個人存款會有的、按揭業務會有的,理財業務也會有的。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源於最初的那一筆信貸投放。

商業銀行的公開數據裡不會告訴投資者他們有多少貸款投向了城投,但是城投債承銷的數據是清晰透明不撒謊的,承銷數據清楚地向我們傳遞著這些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戰略導向。


3. 城投債之王

股份行城商行在資產規模、網點分佈、員工人數方面和大行相比處於相對劣勢的地位,為何在過去十餘年時間裡資產增速會比大行高?除了招商銀行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零售私行為主的發展方式,其他行的打法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幹城投+地產

不過必須要說的是,過去十年無論是對發放貸款的銀行,承銷城投債的投行,還是投資城投債的資管機構,猛幹城投都是絕對是正確的策略。城投信仰得到了極大的褒獎。

按照wind口徑提取城投債歷史數據(包括NAFMII品種、企業債和公司債),然後按照主承銷商之間平均分配承銷額的邏輯,製作出這個排行榜,因為表格太長了,只列出承銷金額在1000億元以上的承銷商數據。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股份制銀行是城投債承銷主力

榜單排名TOP10是“1162”格局,1個政策性銀行,1個國有大行,6個股份制銀行,2個證券公司。中國的金融行業格局裡面商業銀行是絕對的主導,這一格局也延續到城投債的承銷中來。

股份制銀行們是城投債承銷的絕對主力軍,興業、浦發、民生、中信、光大、招商都是城投承銷大靚仔。城投債承銷的多,那表內外信貸肯定也沒少投,甚至可能比大行投放的更加凶猛。

2、城投債冠軍——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以7942億元的城投債總承銷金額排名所有機構第一,在最近的16、17、18年也是連續三年拔得頭籌,是當之無愧的城投之王。

興業銀行1988年成立在偏安一隅的福建福州,無論是從股東背景、資金規模還是所處經營區域來看,都不佔優勢。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成為今天股份制銀行的領軍者之一,其成立伊始恐怕少有人想到會有這麼一天。

以高建平為代表的一批老興業人那種不怕困難勇於創新、善於打破傳統銀行業條條框框束縛的創業精神是其快速發展的核心原因。無論是之前搭建的同業平臺還是城投戰略,現在看都是抓住了時代發展的機遇。

在債券承銷業務上,明顯能看到興業是摒棄了一般銀行對待業務時“既要又要還要”的傳統。一頭低價BX大客戶做大承銷規模,一頭下沉主體開展業務做高承銷收益。興業成為城投債之王也不是那麼意外了。

3、不走尋常路——建設銀行

一般而言,國有五大行在客戶准入和業務准入方面的要求是較為相似的,在城投債的承銷榜上可以看到農、工、交、中在11~14的位置上排排坐。但是建行卻像一個離群點排在了第三的位置,其城投債承銷總額差不多是中行和交行的總和。

其實也很能理解,對冠軍執念最重的往往不是衛冕冠軍,也不是季軍,而是亞軍。找到一個差異化的發展路線實現彎道超車也是必然選擇,“飛馳”系列、建融家園、建銀科技等戰略皆出於此。建行在城投債承銷上較其他四行的遙遙領先,既是與政府關係緊密歷史的傳承,也是主動找尋差異化道路的選擇。

“7月24日,建行與湖南省政府簽訂《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為湖南提供2萬億元以上的綜合性金融支持,重點包括'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一切躍然於紙上。

4、進擊的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在最近幾年的城投債承銷排名上不斷提升,從2014年的第八名上升到2019年半年度的城投債承銷冠軍。在城投債的助力下(佔比接近50%),民生銀行在NAFMII排行榜上,也從2018年的第九名上升到2019年半年度的第三名。

作為唯一一家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民生成立初期便提出了“以非國有、高科技、中小型企業”作為其主要目標市場,後來民生確實也有在這些領域發力。但最近幾年的市場著實對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並且靠負債發展的民營控股企業不太友好,省耕於其中的民生內心一定是五味雜陳的。

因此民生銀行大力轉向城投的戰略變化,是很能說明一些問題的。

4. 城投公司債和城投企業債

因為很多證券公司沒有銀行間A類主承資格,無法參與NAFMII品種的主承,因此剔除NAFMII品種看看企業債和公司債的承銷情況會更好地體現證券公司在城投債承銷上的表現。把2008年至2019年6月底,承銷500億元以上的城投債的證券公司統計如下表所示: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的兩個極端

這兩家在債券承銷業務上的互掐在市場上是眾人皆知,並且兩司之間的人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現任建投董事長的王常青董更是中信證券前任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因此二者在城投債排名上的巨大反差著實讓人感到意外。

中信建投承銷的城投公司債和企業債達4213億元排名市場第一,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國信證券;同期中信證券承銷的城投公司債和企業債只有690億元,僅僅排名市場第29,要知道同一時期中信證券公司債+企業債總承銷可是排名市場第3的,10.7%的城投承銷佔比也是遠遠落後於市場平均水平。唯一的解釋是,是兩個公司在城投債的判斷上出現了重大的分歧。至少從目前來看,建投的判斷是勝出中信一籌的。

現在看有意思的是,中信證券所收購的廣州證券,城投債承銷正是其債券投行的強項,城投債承銷排名同業第13。後面中信證券會不會和民生銀行一樣進行大方向上的調整,拭目以待。

2、驕傲的中金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中金看似排名靠前,但其實是把中投證券的歷史承銷業績給放進去之後的成績。如果去除中投的數據,中金的城投公司債和城投企業債的承銷金額僅有300多億元,也就在同業50名左右的水平。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路徑依賴,中金從成立伊始,其投行業務便是圍繞著大型央企以及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的,地方城投企業難以進入高大上的中金之眼,自然的中金公司也是踏空了這一輪的城投牛市。

但再高貴的頭顱也還是需要向現實低頭,2018年之後中金在城投債承銷上明顯發力,2019年上半年承銷金額129億元已經超過了2018年全年的115億元。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3、群雄逐鹿城投債

債券投行習慣把“三中一華”作為行業翹楚,但是城投債領域完全不是如此。國信證券、國開證券、平安證券、銀河證券排名在TOP5。

財富證券、華林證券、東方證券、華龍證券,都是在城投債領域做出了自己的投行特色。


5. “四大天王”的“四大護法”

我們來看看城投“四大天王”(東鎮江-西遵義-南湘潭-北大連)的“四大護法”都是誰——招商、浦發、民生興業,都是股份制銀行。


"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假設時間回到10年前,我們是股份制銀行的員工,領導安排到新設的三線城市縣級支行任行長開疆拓土。

銀行分層管理的特點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對公和個人等條線的存款、貸款、中收等各類核指標逐層分解後都落到了基層行身上。這些指標總結起來的關鍵核心,就是要做大支行資產負債表做高利潤

如果您是這個支行行長,會怎麼去實現這個目標?可能很多朋友的選擇是:

首先,發動個人客戶經理和對公客戶經理進行掃雷式排查,儘可能的吸收更多的個人存款和對公存款,擴大負債來源,為發放貸款等資產業務做好資金準備。

然後,去尋找合適的貸款客戶,給各類工商地產及城投企業評級授信,擇優發放企業貸款,去本地熱門的樓盤和開放商尋求合作發放個人按揭貸款,做大資產業務。

以上想法可能是全錯的!

主要原因是搞錯了蛋生雞和雞生蛋的問題。孫國峰司長在《經濟研究》發表過一篇論文《信用貨幣制度下的貨幣創造和銀行運行》,系統闡述了貸款創造存款的貨幣理論,顛覆了此前業界持有的商業銀行先有存款再有貸款的認知。

我們從資產和負債兩方面迅速做大做強一個銀行支行的要訣,絕不是通過先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這個方法實現的,而是通過大量發放貸款實現的。

一個新設的銀行支行,既無存款也無貸款,資產負債表兩端都是0,(因為是支行暫時不考慮資本的問題)。我們發放100萬貸款,支行就在資產負債表兩側同時記錄100萬元的資產——發放貸款,和100萬元的負債——吸收存款。在只存在一家銀行的假設下,銀行發放多少貸款就可以帶來多少的存款。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只要能發放貸款,我們不需要聘請很多員工花很大力氣去掃樓拉存款,就能把銀行的規模給做起來。


2. 城投是一門好生意

前面說的道理很簡單,但是落地不易。原因是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借款人。

貸給本地的好名字企業(如果有的話)?不好意思,紮根本地多年的四大行早已經和人家建立了多年的革命友誼,再說人家發放貸款的成本比你都FTP價格都還要低,拿什麼去和人家PK?

貸給地方民營企業?經營規模普遍偏小,無力承擔大額貸款;經營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差,行內審批難以通過。

貸給地產項目公司?十年前除了碧桂園,頭部地產企業尚未在三線城市大規模動土,本地的小地產公司開發商是主流。一方面這類小地產公司風險是非常高的,項目爛尾跑路的數不勝數,另一方面即使咬咬牙就貸了吧,但銀行地產貸款額度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勻給這些小房企的額度可能就只有千兒八百萬了,解決不了問題。

那貸給央企的地方分公司總可以了吧?比如電網、加油站什麼的?央企高度精細化的融資管理體制下地方分公司不僅沒有融資權,甚至連存款都要被資金歸集到總部所在地的銀行分行(結果央企總部雲集的BJ分行是最大受益者)。

最後眼光移到城投企業身上,身為地方行長的你瞬間目光呆滯精神恍惚,這地方居然還有如此俊俏的美人——首先有地方政府的“貴族血統”;和其他摳門的實業企業不同,城投項目投資多貸款需求大,財政軟預算真不太care融資成本;日常支出多保持能有較多的銀行存款;員工人數眾多,是地方解決就業的大戶,衍生出來的個人金融業務也是了不得;還是地方領導七大姑八大姨的聚集地,做好服務好處多多。


所以,當身背做大資產負債表任務的銀行遇到對上述具有如此多俊俏可愛特點的城投,猶如干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只要能實現信貸投放,公司貸款會有的、公司存款會有的、個人存款會有的、按揭業務會有的,理財業務也會有的。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源於最初的那一筆信貸投放。

商業銀行的公開數據裡不會告訴投資者他們有多少貸款投向了城投,但是城投債承銷的數據是清晰透明不撒謊的,承銷數據清楚地向我們傳遞著這些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戰略導向。


3. 城投債之王

股份行城商行在資產規模、網點分佈、員工人數方面和大行相比處於相對劣勢的地位,為何在過去十餘年時間裡資產增速會比大行高?除了招商銀行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零售私行為主的發展方式,其他行的打法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幹城投+地產

不過必須要說的是,過去十年無論是對發放貸款的銀行,承銷城投債的投行,還是投資城投債的資管機構,猛幹城投都是絕對是正確的策略。城投信仰得到了極大的褒獎。

按照wind口徑提取城投債歷史數據(包括NAFMII品種、企業債和公司債),然後按照主承銷商之間平均分配承銷額的邏輯,製作出這個排行榜,因為表格太長了,只列出承銷金額在1000億元以上的承銷商數據。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股份制銀行是城投債承銷主力

榜單排名TOP10是“1162”格局,1個政策性銀行,1個國有大行,6個股份制銀行,2個證券公司。中國的金融行業格局裡面商業銀行是絕對的主導,這一格局也延續到城投債的承銷中來。

股份制銀行們是城投債承銷的絕對主力軍,興業、浦發、民生、中信、光大、招商都是城投承銷大靚仔。城投債承銷的多,那表內外信貸肯定也沒少投,甚至可能比大行投放的更加凶猛。

2、城投債冠軍——興業銀行

興業銀行以7942億元的城投債總承銷金額排名所有機構第一,在最近的16、17、18年也是連續三年拔得頭籌,是當之無愧的城投之王。

興業銀行1988年成立在偏安一隅的福建福州,無論是從股東背景、資金規模還是所處經營區域來看,都不佔優勢。經過三十多年發展成為今天股份制銀行的領軍者之一,其成立伊始恐怕少有人想到會有這麼一天。

以高建平為代表的一批老興業人那種不怕困難勇於創新、善於打破傳統銀行業條條框框束縛的創業精神是其快速發展的核心原因。無論是之前搭建的同業平臺還是城投戰略,現在看都是抓住了時代發展的機遇。

在債券承銷業務上,明顯能看到興業是摒棄了一般銀行對待業務時“既要又要還要”的傳統。一頭低價BX大客戶做大承銷規模,一頭下沉主體開展業務做高承銷收益。興業成為城投債之王也不是那麼意外了。

3、不走尋常路——建設銀行

一般而言,國有五大行在客戶准入和業務准入方面的要求是較為相似的,在城投債的承銷榜上可以看到農、工、交、中在11~14的位置上排排坐。但是建行卻像一個離群點排在了第三的位置,其城投債承銷總額差不多是中行和交行的總和。

其實也很能理解,對冠軍執念最重的往往不是衛冕冠軍,也不是季軍,而是亞軍。找到一個差異化的發展路線實現彎道超車也是必然選擇,“飛馳”系列、建融家園、建銀科技等戰略皆出於此。建行在城投債承銷上較其他四行的遙遙領先,既是與政府關係緊密歷史的傳承,也是主動找尋差異化道路的選擇。

“7月24日,建行與湖南省政府簽訂《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為湖南提供2萬億元以上的綜合性金融支持,重點包括'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一切躍然於紙上。

4、進擊的民生銀行

民生銀行在最近幾年的城投債承銷排名上不斷提升,從2014年的第八名上升到2019年半年度的城投債承銷冠軍。在城投債的助力下(佔比接近50%),民生銀行在NAFMII排行榜上,也從2018年的第九名上升到2019年半年度的第三名。

作為唯一一家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民生成立初期便提出了“以非國有、高科技、中小型企業”作為其主要目標市場,後來民生確實也有在這些領域發力。但最近幾年的市場著實對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並且靠負債發展的民營控股企業不太友好,省耕於其中的民生內心一定是五味雜陳的。

因此民生銀行大力轉向城投的戰略變化,是很能說明一些問題的。

4. 城投公司債和城投企業債

因為很多證券公司沒有銀行間A類主承資格,無法參與NAFMII品種的主承,因此剔除NAFMII品種看看企業債和公司債的承銷情況會更好地體現證券公司在城投債承銷上的表現。把2008年至2019年6月底,承銷500億元以上的城投債的證券公司統計如下表所示: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1、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的兩個極端

這兩家在債券承銷業務上的互掐在市場上是眾人皆知,並且兩司之間的人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現任建投董事長的王常青董更是中信證券前任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因此二者在城投債排名上的巨大反差著實讓人感到意外。

中信建投承銷的城投公司債和企業債達4213億元排名市場第一,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國信證券;同期中信證券承銷的城投公司債和企業債只有690億元,僅僅排名市場第29,要知道同一時期中信證券公司債+企業債總承銷可是排名市場第3的,10.7%的城投承銷佔比也是遠遠落後於市場平均水平。唯一的解釋是,是兩個公司在城投債的判斷上出現了重大的分歧。至少從目前來看,建投的判斷是勝出中信一籌的。

現在看有意思的是,中信證券所收購的廣州證券,城投債承銷正是其債券投行的強項,城投債承銷排名同業第13。後面中信證券會不會和民生銀行一樣進行大方向上的調整,拭目以待。

2、驕傲的中金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中金看似排名靠前,但其實是把中投證券的歷史承銷業績給放進去之後的成績。如果去除中投的數據,中金的城投公司債和城投企業債的承銷金額僅有300多億元,也就在同業50名左右的水平。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路徑依賴,中金從成立伊始,其投行業務便是圍繞著大型央企以及行業龍頭企業開展的,地方城投企業難以進入高大上的中金之眼,自然的中金公司也是踏空了這一輪的城投牛市。

但再高貴的頭顱也還是需要向現實低頭,2018年之後中金在城投債承銷上明顯發力,2019年上半年承銷金額129億元已經超過了2018年全年的115億元。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3、群雄逐鹿城投債

債券投行習慣把“三中一華”作為行業翹楚,但是城投債領域完全不是如此。國信證券、國開證券、平安證券、銀河證券排名在TOP5。

財富證券、華林證券、東方證券、華龍證券,都是在城投債領域做出了自己的投行特色。


5. “四大天王”的“四大護法”

我們來看看城投“四大天王”(東鎮江-西遵義-南湘潭-北大連)的“四大護法”都是誰——招商、浦發、民生興業,都是股份制銀行。


假如你是銀行行長 你會做城投之王嗎?


城投會不會大面積違約?城投之王會不會成為違約之王?

城投從10年開始便有看空聲音出現,在14年到達頂峰,但是無論市場多麼看空,“城投信仰”依然屹立在那裡。

城投現在有沒有問題?回想一下系列講話,金融工作的永恆不變的主題是什麼——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股市下跌、P2P跑路、工商企業違約倒閉,是不是系統風險?恐怕算不上。

那什麼是系統性風險,我們心中應該都非常清楚。

但願城投之王繃緊這根弦,交好這個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