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早到晚聽英語?小心踩到低效輸入的坑'

英語 不完美媽媽 親子游戲 動畫 音樂 隔壁狗子 2019-08-28
"

近年來,磨耳朵的重要性越來越被認可,英語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原版內容的輸入已經成了家長們的共識,只要談到英語啟蒙,一定離不開反覆聽英語。但同樣是聽原版音頻,效果卻天差地別。

這是因為聽和讀的一樣,都包含著泛和精兩種方式,量和質之間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缺一不可。今天這篇文就是跟大家聊聊聽力輸入中泛聽和精聽的問題。

【泛聽】

對於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孩子、尤其是已經形成中文強勢的大孩子,聽的主要目的是讓他們對英文不再陌生、進而產生興趣,培養孩子的辨音能力和語感,因此應以泛聽為主。

素材的選擇上,側重兒歌和童謠這類有韻律感、單詞大量重複的內容。但要注意的是即便在這個階段,也要堅持"可理解性輸入",而不是純粹把陌生的音頻當成背景音樂。

"

近年來,磨耳朵的重要性越來越被認可,英語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原版內容的輸入已經成了家長們的共識,只要談到英語啟蒙,一定離不開反覆聽英語。但同樣是聽原版音頻,效果卻天差地別。

這是因為聽和讀的一樣,都包含著泛和精兩種方式,量和質之間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缺一不可。今天這篇文就是跟大家聊聊聽力輸入中泛聽和精聽的問題。

【泛聽】

對於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孩子、尤其是已經形成中文強勢的大孩子,聽的主要目的是讓他們對英文不再陌生、進而產生興趣,培養孩子的辨音能力和語感,因此應以泛聽為主。

素材的選擇上,側重兒歌和童謠這類有韻律感、單詞大量重複的內容。但要注意的是即便在這個階段,也要堅持"可理解性輸入",而不是純粹把陌生的音頻當成背景音樂。

孩子從早到晚聽英語?小心踩到低效輸入的坑

這些兒歌、童謠可以是家長邊做動作邊唱過,也可以是一起看過繪本上的動作圖示,或者是看過的動畫片裡出現過的,總之一定要是孩子接觸過有大概印象的,在這基礎上再不斷放給孩子聽。

在孩子洗漱、吃飯、玩遊戲或是外出路上,都可以放,這時候對於孩子來說不是完全懵的狀態,他能和當時做過的遊戲、做過的動作結合起來,孩子可能反覆聽之後不知不覺中自己就可以說出來了。

精聽

精聽的練習,培養的是孩子真正從音頻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前期大量原版的輸入以聽力為主,但不可只提供單一的音頻資源,沒有繪本、動畫和親子互動的支持,精讀很難開展,甚至連泛聽部分咱們提到的"可理解性輸入"都難做到。

"

近年來,磨耳朵的重要性越來越被認可,英語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原版內容的輸入已經成了家長們的共識,只要談到英語啟蒙,一定離不開反覆聽英語。但同樣是聽原版音頻,效果卻天差地別。

這是因為聽和讀的一樣,都包含著泛和精兩種方式,量和質之間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缺一不可。今天這篇文就是跟大家聊聊聽力輸入中泛聽和精聽的問題。

【泛聽】

對於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孩子、尤其是已經形成中文強勢的大孩子,聽的主要目的是讓他們對英文不再陌生、進而產生興趣,培養孩子的辨音能力和語感,因此應以泛聽為主。

素材的選擇上,側重兒歌和童謠這類有韻律感、單詞大量重複的內容。但要注意的是即便在這個階段,也要堅持"可理解性輸入",而不是純粹把陌生的音頻當成背景音樂。

孩子從早到晚聽英語?小心踩到低效輸入的坑

這些兒歌、童謠可以是家長邊做動作邊唱過,也可以是一起看過繪本上的動作圖示,或者是看過的動畫片裡出現過的,總之一定要是孩子接觸過有大概印象的,在這基礎上再不斷放給孩子聽。

在孩子洗漱、吃飯、玩遊戲或是外出路上,都可以放,這時候對於孩子來說不是完全懵的狀態,他能和當時做過的遊戲、做過的動作結合起來,孩子可能反覆聽之後不知不覺中自己就可以說出來了。

精聽

精聽的練習,培養的是孩子真正從音頻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前期大量原版的輸入以聽力為主,但不可只提供單一的音頻資源,沒有繪本、動畫和親子互動的支持,精讀很難開展,甚至連泛聽部分咱們提到的"可理解性輸入"都難做到。

孩子從早到晚聽英語?小心踩到低效輸入的坑

精聽的素材選擇可以側重在動畫片、繪本等有情景、有故事發展的內容上,可以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訓練、考察孩子的精聽能力。

對於英語啟蒙時間比較短的孩子,練習時考查孩子故事的大概內容就可以,比如音頻對應的是動畫/繪本中的哪個故事片段,大概講的內容概括一下。

對於英語啟蒙時間比較長、精聽練習已經有一段時間的孩子,則加深難度,考察細節性的問題。比如聽Ted's shed《泰德的小屋》的音頻,問孩子除了小熊以外,還有哪幾個小動物也出現在了故事中,這需要孩子回顧整個故事,對聽力理解和記憶力都是一種考驗

輔助活動

英語能力的提高,大量輸入確實重要,但僅僅是輸入還不夠,需要配合情景的刺激才能把聽到的內容進一步內化,促進輸出。

繪本/影片

影片本身就具有情景演繹,看過影片之後再聽音頻難度本身有減小,更容易達到可理解性輸入。

當然如果孩子的聽力詞彙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把盲聽放在看影片之前,用影片加深孩子對內容的理解。

繪本本身是靜態的,但可以通過對插圖中小細節的解讀、語音語調的變化、親子之間的演繹營造出動態的情景來。

親子游戲

把音頻中聽到的內容拿到生活中,家長孩子分角色扮演。對話和故事發展可以不完全按照音頻中的來,孩子自由發揮的內容也絕對是源於之前的輸入積累。主要就是讓孩子通過這種形式的輸出感受到輸入有用,更樂於輸入。

"

近年來,磨耳朵的重要性越來越被認可,英語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原版內容的輸入已經成了家長們的共識,只要談到英語啟蒙,一定離不開反覆聽英語。但同樣是聽原版音頻,效果卻天差地別。

這是因為聽和讀的一樣,都包含著泛和精兩種方式,量和質之間互相補充、互相促進,缺一不可。今天這篇文就是跟大家聊聊聽力輸入中泛聽和精聽的問題。

【泛聽】

對於剛開始接觸英語的孩子、尤其是已經形成中文強勢的大孩子,聽的主要目的是讓他們對英文不再陌生、進而產生興趣,培養孩子的辨音能力和語感,因此應以泛聽為主。

素材的選擇上,側重兒歌和童謠這類有韻律感、單詞大量重複的內容。但要注意的是即便在這個階段,也要堅持"可理解性輸入",而不是純粹把陌生的音頻當成背景音樂。

孩子從早到晚聽英語?小心踩到低效輸入的坑

這些兒歌、童謠可以是家長邊做動作邊唱過,也可以是一起看過繪本上的動作圖示,或者是看過的動畫片裡出現過的,總之一定要是孩子接觸過有大概印象的,在這基礎上再不斷放給孩子聽。

在孩子洗漱、吃飯、玩遊戲或是外出路上,都可以放,這時候對於孩子來說不是完全懵的狀態,他能和當時做過的遊戲、做過的動作結合起來,孩子可能反覆聽之後不知不覺中自己就可以說出來了。

精聽

精聽的練習,培養的是孩子真正從音頻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前期大量原版的輸入以聽力為主,但不可只提供單一的音頻資源,沒有繪本、動畫和親子互動的支持,精讀很難開展,甚至連泛聽部分咱們提到的"可理解性輸入"都難做到。

孩子從早到晚聽英語?小心踩到低效輸入的坑

精聽的素材選擇可以側重在動畫片、繪本等有情景、有故事發展的內容上,可以通過對內容的理解和記憶訓練、考察孩子的精聽能力。

對於英語啟蒙時間比較短的孩子,練習時考查孩子故事的大概內容就可以,比如音頻對應的是動畫/繪本中的哪個故事片段,大概講的內容概括一下。

對於英語啟蒙時間比較長、精聽練習已經有一段時間的孩子,則加深難度,考察細節性的問題。比如聽Ted's shed《泰德的小屋》的音頻,問孩子除了小熊以外,還有哪幾個小動物也出現在了故事中,這需要孩子回顧整個故事,對聽力理解和記憶力都是一種考驗

輔助活動

英語能力的提高,大量輸入確實重要,但僅僅是輸入還不夠,需要配合情景的刺激才能把聽到的內容進一步內化,促進輸出。

繪本/影片

影片本身就具有情景演繹,看過影片之後再聽音頻難度本身有減小,更容易達到可理解性輸入。

當然如果孩子的聽力詞彙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把盲聽放在看影片之前,用影片加深孩子對內容的理解。

繪本本身是靜態的,但可以通過對插圖中小細節的解讀、語音語調的變化、親子之間的演繹營造出動態的情景來。

親子游戲

把音頻中聽到的內容拿到生活中,家長孩子分角色扮演。對話和故事發展可以不完全按照音頻中的來,孩子自由發揮的內容也絕對是源於之前的輸入積累。主要就是讓孩子通過這種形式的輸出感受到輸入有用,更樂於輸入。

孩子從早到晚聽英語?小心踩到低效輸入的坑

英語啟蒙中"大量輸入"的概念說了很多次,但想要輸入得有明顯效果,泛聽+精聽的結合、情景式的學習、輸出的反向促進缺一不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