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生產潛力還有的印度

印度(阿三)位於亞洲南部,南臨印度洋,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等國隔海相望。

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佔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78萬平方公里(這包括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

糧食生產潛力還有的印度

南亞季風圖;印度的季風雖然算是風帶和氣壓帶的季節移動所致,但是印度地理位置因素也是主要的貢獻者,印度背靠的雄偉高大的喜馬拉雅山,阻隔了南北氣流,導致在南亞陸地上產生一個夏季氣溫較高區域,比如相對同緯度的其他區域,這裡平均氣溫較高,這促使南亞西南季風的產生,帶來豐富的降水,形成印度的雨季。印度南部的山脈或高原,對減少當地的降水大有幫助,如若不然,印度的南部也許會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就不是現在適宜人類生活的熱帶季風氣候了,印度就不能養活這麼多人了。印度西北相對比較乾旱的區域是印度的糧倉,這似乎出乎我們的意料,實際上,在熱帶地區,降水過多是不好的。降水較少,而有灌溉水源的熱帶地區,才是糧食單產最高的熱帶地區。

糧食生產潛力還有的印度

印度降水與農作物對比圖;左邊的圖是印度的降水分佈圖,右邊的圖是印度主要農作物的分佈圖。降水圖的白色代表200毫米以內,深藍色代表2000毫米以上,其他顏色代表的降水量介於中間水平。從兩圖對比中可以看到,降水多的地方種植水稻,降水較少的地方種植小麥,這是人類對自然資源充分利用的表現,這可以實現糧食的總體高產。在印度降水較少的中部高原地區,還種植耐旱的小米(穀子)。

印度人的日常飲食,南北方有很大差異,這與中國的情況有些類似。印度北方人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食,尤其喜歡吃一種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餅。印度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愛吃炒飯。而中部德干高原則以小米和雜糧為主,德干高原比較乾旱,可以種植耐旱的小米等農作物(中國的黃土高原也主要種植耐旱的小米)。在飲水和飲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樣,沒有喝熱水的習慣,一般喜歡喝涼水或者飲用紅茶、牛奶和咖啡。熱帶氣候應該是印度人口喝涼水的原因,中國人喝熱水的傳統確實與冬季的存在有關。開水可以消毒,喝熱水確實是很好的傳統習慣。人們的主食主要由氣候決定,什麼樣的氣候決定什麼樣的莊稼,什麼樣的莊稼決定什麼樣的傳統主食。

印度領土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或兩邊的山脈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佔總面積的五分之二強,山地只佔四分之一,高原佔三分之一。印度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 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平原與海拔較低的高原)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

低矮平緩的地形不僅促使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這導致印度有一半國土被開發成耕地。印度國土面積是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耕地面積比中國還大,這是印度能成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國的根本原因,因為印度可以養活這麼多人,印度糧食自給有餘。

印度耕地面積比中國多,但是糧食產量沒有中國高,這顯示印度糧食單產較低。為什麼印度單位面積糧食產量比中國小呢?原因主要是印度氣候不如中國。中國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是世界同緯度最適宜搞種植業的地區之一,這是中國糧食單產處於世界前列的重要原因。印度的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有明顯的雨季與旱季,雨季是種植莊稼的時候,這導致印度耕作制度一般是一年一熟。而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耕地卻可以一年兩熟,這是中國糧食產量世界最多的主要原因。熱帶氣候對於種植業不算好氣候,世界最適宜的耕地氣候主要在溫帶地區。熱帶地區氣候炎熱多雨,這導致熱帶地區耕地土壤比較貧瘠,熱帶地區基本沒有類似我國東北地區那樣肥沃的土壤。

印度農民沒有中國農民勤勞,印度農民沒有中國農民勤勞的原因可能與宗教文化因素有關,也可能與人口經濟天賦因素有關。農民的勤勞程度會影響糧食的單產。印度農民沒有中國農民善於經營農業,這也導致印度糧食產量相對中國不高,印度農民不善於經營農業的原因可能與印度人口智商不高有關。印度的糧食價格不高,導致印度糧食生產投入不足,也導致單產較低。印度糧食價格不高的原因是印度糧食基本自給,不存在缺糧壓力。印度政府財力不雄厚,對農業生產的支持能力不大,不利於糧食單產的提高。世界糧食價格最高國家是韓國與日本,高價糧導致韓國與日本的糧食單產很高。

印度糧食價格不高,也顯示印度糧食增長潛力還是不小的,因為糧食產量與糧食價格存在一定的正向關係,提高糧食價格可以促使糧食產量明顯增加。隨著印度人口數量的增長,印度糧食價格也會跟著增長,糧食產量也會跟著增長。可以斷定的是;所有糧食可以自給,糧食價格比較低的國家,糧食都存在一定的增長潛力。那些高糧食價格的國家,糧食的增長潛力就不大了,比如日本與韓國糧食增長潛力是較小的。

從緯度位置看,印度與巴西很類似,都屬於低緯度地區,以熱帶氣候為主。可以說,印度擁有熱帶地區最適宜人類生存、生活的區域,這是一種介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之間的半溼潤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是熱帶地區的精華,東南亞地區的中南半島也屬於類似的氣候,這裡也分佈了稠密的熱帶人口。當然,從季風氣候角度看,印度與中國有些類似,畢竟兩國的精華區域都是季風區。中國東部是溫帶季風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亞熱帶季風區屬於溫帶氣候範疇,這一點很關鍵,筆者將在下面的內容中,論述這種區別的重要性。

糧食生產潛力還有的印度

印度地形圖;圖中的綠色代表平原,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顏色越深,海拔越高。中部的平原,南部的高原是比較恰當的分佈,這促使印度擁有廣闊的耕地,不到中國面積三分之一的印度,卻擁有比中國還要多的耕地面積,這顯示了這種地形分佈的價值。高原只是海拔高一些,地勢相對平原不那麼平坦,但是相對山地要平坦許多,也適宜農耕。

糧食生產潛力還有的印度

更加直觀的南亞立體地形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