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1、產業互聯網初現

1.1 產業互聯網定義

互聯網思維在產業端的拓展延伸

產業互聯網是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 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滲透傳統產業鏈各 環節並進行改造重塑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 思維將生產流程有限打通,建立供給側與需 求側的相互聯結,實現生產的快速響應與協 同。

產業互聯網與傳統消費互聯網的區別 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產業互聯網是從供給 與需求兩側出發進行雙向建設,而傳統消費 互聯網大多從需求側出發,目的是建立流量 最大化的服務與生態;二是產業互聯網建立 的是各節點間的有限聯結,打通信息傳導與資源流通的最優路徑,而消費互聯網則基於 海量內容分發與流量共享邏輯,並不特別關 注資源集約與最優配置,導致相當部分的流 量信息傳遞低效且無用。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又是相互融 合的,產業互聯網發展必須依存於消費互聯 網基礎,借鑑消費互聯網成熟的運行模式, 引入消費端流量進行需求分析洞察,同時基 於互聯網共享思維對傳統產業進行滲透、改 造及重構,推動線上與線下場景的融合,通 過信息流通與資源共享構建數字世界與實 體世界之間的廣泛互聯。

1.2 產業互聯網存在邏輯

不斷消失的流量紅利以及技術與場景的持續融合

傳統行業困局

2018 年,全球經濟在震盪中前行,中 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GDP 增長的科技進 步貢獻率達到58.5%,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 勞動力驅動型、資本驅動型逐漸轉變為科技 創新驅動型。然而,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發 展的貢獻程度仍然不足,GDP 的科技進步 貢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近20 個百分點 的差距;傳統行業競爭加劇,原料、土地、 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上漲使行 業的利潤不斷壓縮,需要結構性調整進行破 局。

對傳統行業來說,產業互聯網帶來的信 息聯通、流程優化、效率提升將釋放各個行 業的巨大潛能。

流量紅利見底

從PC 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巨頭憑藉電商、社交、遊戲、內容等 垂直領域的流量紅利急速崛起。伴隨著移動 互聯網的深度滲透、模式創新井噴式發展與 巨鱷資本的超強運作,傳統消費互聯網市場 已沒有太多吸引人的“美麗故事”——曾經 幾元錢的線上獲客成本如今飆升到幾千元

甚至上萬元,網民與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 挑剔度顯著上升,市場格局越來越趨向激烈 殘酷的零和競爭。

對互聯網科技行業來說,生產領域的復 雜流程和海量生產節點,能夠創造消費領域5 倍以上的潛在連接規模,是互聯網下一階 段發展的核心機會。

數字與實體世界的密切溝通

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深入,信息構成的數 字世界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實體世界關聯愈 加緊密,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在加速 滲透融合。一方面,隨著O2O、電子支付、 智慧出行等C 端服務與數字化生產、智能制 造、企業服務雲端部署等B 端應用的廣泛落 地,線上流量與服務正在與傳統線下業務充 分融合,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的邊界逐漸模 糊;另一方面,數字化改造與技術賦能領域 已經由電商、物流、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等 一般生活消費領域逐步擴展至製造、能源、 地產、政務、民生等行業,傳統產業高聳的 門檻正在面臨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的分解 與重塑。

縱觀互聯網發展的歷史進程,消費互聯 網已經打開實體世界數字化的窗口,下一階 段互聯網將深入滲透到實體生產領域。產業 互聯網正是這一進程的產物,它的出現能夠在消費互聯網與生產行業之間建立進一步 連接,構築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的協同 耦合關係。

2、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流量邏輯

2.1 傳統互聯網的流量邏輯

規模複製與注意力經濟

以消費單元為連接對象

傳統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人,接入端是 PC、手機、Pad 等消費設備。2018 年,中 國網民數量達到8.29 億人,人均週上網時 長為27.6 小時。全國網民平均每天花費在 網絡上的總時間超過32.7 億小時,創造出 巨大的流量基礎。

從用途來看,這些流量主要集中在信息 搜索、社交通訊、電商購物、休閒娛樂四大 領域。互聯網服務提供者通過“免費”的方 式吸引用戶關注和使用,通過增值服務吸引用戶付費、通過廣告營銷吸引廣告主付費, 從而實現流量變現。

被動、非理性的流量邏輯

在以個體消費單元為中心的互聯網時 代,人的注意和使用是被爭奪的關鍵資源。

因此,關注用戶體驗,吸引用戶的大量 使用(甚至沉迷)、增加用戶粘性、搶佔流量 “入口”、實現病毒式裂變傳播就成為了互 聯網服務運營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 用戶的選擇往往是被動而非理性的。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1、產業互聯網初現

1.1 產業互聯網定義

互聯網思維在產業端的拓展延伸

產業互聯網是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 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滲透傳統產業鏈各 環節並進行改造重塑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 思維將生產流程有限打通,建立供給側與需 求側的相互聯結,實現生產的快速響應與協 同。

產業互聯網與傳統消費互聯網的區別 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產業互聯網是從供給 與需求兩側出發進行雙向建設,而傳統消費 互聯網大多從需求側出發,目的是建立流量 最大化的服務與生態;二是產業互聯網建立 的是各節點間的有限聯結,打通信息傳導與資源流通的最優路徑,而消費互聯網則基於 海量內容分發與流量共享邏輯,並不特別關 注資源集約與最優配置,導致相當部分的流 量信息傳遞低效且無用。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又是相互融 合的,產業互聯網發展必須依存於消費互聯 網基礎,借鑑消費互聯網成熟的運行模式, 引入消費端流量進行需求分析洞察,同時基 於互聯網共享思維對傳統產業進行滲透、改 造及重構,推動線上與線下場景的融合,通 過信息流通與資源共享構建數字世界與實 體世界之間的廣泛互聯。

1.2 產業互聯網存在邏輯

不斷消失的流量紅利以及技術與場景的持續融合

傳統行業困局

2018 年,全球經濟在震盪中前行,中 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GDP 增長的科技進 步貢獻率達到58.5%,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 勞動力驅動型、資本驅動型逐漸轉變為科技 創新驅動型。然而,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發 展的貢獻程度仍然不足,GDP 的科技進步 貢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近20 個百分點 的差距;傳統行業競爭加劇,原料、土地、 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上漲使行 業的利潤不斷壓縮,需要結構性調整進行破 局。

對傳統行業來說,產業互聯網帶來的信 息聯通、流程優化、效率提升將釋放各個行 業的巨大潛能。

流量紅利見底

從PC 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巨頭憑藉電商、社交、遊戲、內容等 垂直領域的流量紅利急速崛起。伴隨著移動 互聯網的深度滲透、模式創新井噴式發展與 巨鱷資本的超強運作,傳統消費互聯網市場 已沒有太多吸引人的“美麗故事”——曾經 幾元錢的線上獲客成本如今飆升到幾千元

甚至上萬元,網民與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 挑剔度顯著上升,市場格局越來越趨向激烈 殘酷的零和競爭。

對互聯網科技行業來說,生產領域的復 雜流程和海量生產節點,能夠創造消費領域5 倍以上的潛在連接規模,是互聯網下一階 段發展的核心機會。

數字與實體世界的密切溝通

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深入,信息構成的數 字世界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實體世界關聯愈 加緊密,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在加速 滲透融合。一方面,隨著O2O、電子支付、 智慧出行等C 端服務與數字化生產、智能制 造、企業服務雲端部署等B 端應用的廣泛落 地,線上流量與服務正在與傳統線下業務充 分融合,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的邊界逐漸模 糊;另一方面,數字化改造與技術賦能領域 已經由電商、物流、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等 一般生活消費領域逐步擴展至製造、能源、 地產、政務、民生等行業,傳統產業高聳的 門檻正在面臨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的分解 與重塑。

縱觀互聯網發展的歷史進程,消費互聯 網已經打開實體世界數字化的窗口,下一階 段互聯網將深入滲透到實體生產領域。產業 互聯網正是這一進程的產物,它的出現能夠在消費互聯網與生產行業之間建立進一步 連接,構築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的協同 耦合關係。

2、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流量邏輯

2.1 傳統互聯網的流量邏輯

規模複製與注意力經濟

以消費單元為連接對象

傳統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人,接入端是 PC、手機、Pad 等消費設備。2018 年,中 國網民數量達到8.29 億人,人均週上網時 長為27.6 小時。全國網民平均每天花費在 網絡上的總時間超過32.7 億小時,創造出 巨大的流量基礎。

從用途來看,這些流量主要集中在信息 搜索、社交通訊、電商購物、休閒娛樂四大 領域。互聯網服務提供者通過“免費”的方 式吸引用戶關注和使用,通過增值服務吸引用戶付費、通過廣告營銷吸引廣告主付費, 從而實現流量變現。

被動、非理性的流量邏輯

在以個體消費單元為中心的互聯網時 代,人的注意和使用是被爭奪的關鍵資源。

因此,關注用戶體驗,吸引用戶的大量 使用(甚至沉迷)、增加用戶粘性、搶佔流量 “入口”、實現病毒式裂變傳播就成為了互 聯網服務運營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 用戶的選擇往往是被動而非理性的。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寡頭壟斷的必然

傳統互聯網時代的連接基礎決定了典 型流量驅動的商業模式——通過免費與補 貼的方式吸引用戶使用,通過用戶運營實現 存留,並利用規模經濟進行復制推廣,最終 形成封閉生態實現流量壟斷。

對於傳統互聯網產品來說,一方面服務 和產品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即用戶規 模越大產品的使用體驗越好,另一方面產品 服務一個新用戶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規模 較大的廠商在產品吸引力和成本方面具有 天然的優勢。在這種“強者恆強”的“馬太 效應”作用下,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幾乎成 為一種必然。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1、產業互聯網初現

1.1 產業互聯網定義

互聯網思維在產業端的拓展延伸

產業互聯網是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 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滲透傳統產業鏈各 環節並進行改造重塑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 思維將生產流程有限打通,建立供給側與需 求側的相互聯結,實現生產的快速響應與協 同。

產業互聯網與傳統消費互聯網的區別 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產業互聯網是從供給 與需求兩側出發進行雙向建設,而傳統消費 互聯網大多從需求側出發,目的是建立流量 最大化的服務與生態;二是產業互聯網建立 的是各節點間的有限聯結,打通信息傳導與資源流通的最優路徑,而消費互聯網則基於 海量內容分發與流量共享邏輯,並不特別關 注資源集約與最優配置,導致相當部分的流 量信息傳遞低效且無用。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又是相互融 合的,產業互聯網發展必須依存於消費互聯 網基礎,借鑑消費互聯網成熟的運行模式, 引入消費端流量進行需求分析洞察,同時基 於互聯網共享思維對傳統產業進行滲透、改 造及重構,推動線上與線下場景的融合,通 過信息流通與資源共享構建數字世界與實 體世界之間的廣泛互聯。

1.2 產業互聯網存在邏輯

不斷消失的流量紅利以及技術與場景的持續融合

傳統行業困局

2018 年,全球經濟在震盪中前行,中 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GDP 增長的科技進 步貢獻率達到58.5%,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 勞動力驅動型、資本驅動型逐漸轉變為科技 創新驅動型。然而,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發 展的貢獻程度仍然不足,GDP 的科技進步 貢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近20 個百分點 的差距;傳統行業競爭加劇,原料、土地、 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上漲使行 業的利潤不斷壓縮,需要結構性調整進行破 局。

對傳統行業來說,產業互聯網帶來的信 息聯通、流程優化、效率提升將釋放各個行 業的巨大潛能。

流量紅利見底

從PC 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巨頭憑藉電商、社交、遊戲、內容等 垂直領域的流量紅利急速崛起。伴隨著移動 互聯網的深度滲透、模式創新井噴式發展與 巨鱷資本的超強運作,傳統消費互聯網市場 已沒有太多吸引人的“美麗故事”——曾經 幾元錢的線上獲客成本如今飆升到幾千元

甚至上萬元,網民與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 挑剔度顯著上升,市場格局越來越趨向激烈 殘酷的零和競爭。

對互聯網科技行業來說,生產領域的復 雜流程和海量生產節點,能夠創造消費領域5 倍以上的潛在連接規模,是互聯網下一階 段發展的核心機會。

數字與實體世界的密切溝通

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深入,信息構成的數 字世界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實體世界關聯愈 加緊密,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在加速 滲透融合。一方面,隨著O2O、電子支付、 智慧出行等C 端服務與數字化生產、智能制 造、企業服務雲端部署等B 端應用的廣泛落 地,線上流量與服務正在與傳統線下業務充 分融合,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的邊界逐漸模 糊;另一方面,數字化改造與技術賦能領域 已經由電商、物流、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等 一般生活消費領域逐步擴展至製造、能源、 地產、政務、民生等行業,傳統產業高聳的 門檻正在面臨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的分解 與重塑。

縱觀互聯網發展的歷史進程,消費互聯 網已經打開實體世界數字化的窗口,下一階 段互聯網將深入滲透到實體生產領域。產業 互聯網正是這一進程的產物,它的出現能夠在消費互聯網與生產行業之間建立進一步 連接,構築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的協同 耦合關係。

2、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流量邏輯

2.1 傳統互聯網的流量邏輯

規模複製與注意力經濟

以消費單元為連接對象

傳統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人,接入端是 PC、手機、Pad 等消費設備。2018 年,中 國網民數量達到8.29 億人,人均週上網時 長為27.6 小時。全國網民平均每天花費在 網絡上的總時間超過32.7 億小時,創造出 巨大的流量基礎。

從用途來看,這些流量主要集中在信息 搜索、社交通訊、電商購物、休閒娛樂四大 領域。互聯網服務提供者通過“免費”的方 式吸引用戶關注和使用,通過增值服務吸引用戶付費、通過廣告營銷吸引廣告主付費, 從而實現流量變現。

被動、非理性的流量邏輯

在以個體消費單元為中心的互聯網時 代,人的注意和使用是被爭奪的關鍵資源。

因此,關注用戶體驗,吸引用戶的大量 使用(甚至沉迷)、增加用戶粘性、搶佔流量 “入口”、實現病毒式裂變傳播就成為了互 聯網服務運營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 用戶的選擇往往是被動而非理性的。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寡頭壟斷的必然

傳統互聯網時代的連接基礎決定了典 型流量驅動的商業模式——通過免費與補 貼的方式吸引用戶使用,通過用戶運營實現 存留,並利用規模經濟進行復制推廣,最終 形成封閉生態實現流量壟斷。

對於傳統互聯網產品來說,一方面服務 和產品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即用戶規 模越大產品的使用體驗越好,另一方面產品 服務一個新用戶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規模 較大的廠商在產品吸引力和成本方面具有 天然的優勢。在這種“強者恆強”的“馬太 效應”作用下,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幾乎成 為一種必然。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2.2 產業互聯網的“流量”邏輯

理性選擇與價值迴歸

以生產單元為連接對象

傳統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消費者,連接 目的是信息獲取、消費休閒、體驗提升;而 產業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生產者,連接目的 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消費互聯網和產業 互聯網的連接對象在決策方式上發生了本 質的變化:

1) 決策模式由非理性轉向理性——決策 驅動力從體驗、衝動、跟風、情緒等非理 應因素,變為合規、成本、收益等理性因 素。

2) 使用產品和服務的門檻由低變高—— 使用新產品和服務不僅僅是下載APP、打 開網頁或購買產品,而需要引入整套系統 和設備,時間週期可能是數週甚至數月。

3) 產品和服務的影響範圍從個體變為系 統——服務不僅涉及到個體,還影響生產 人員、財務、供應鏈、客戶等各個環節。

基於效用的價值邏輯

連接對象的特徵決定了產業互聯網的 流量邏輯不是基於注意,而是基於價值和效 用。對於生產者來說,“連接”提供的價值體 現在三個方面:

1) 需求匹配(Matching)——迴歸互聯 網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本質,創造供給 方與需求方的連接。

2) 過程優化(Optimizing)——依靠數 據和新技術優化運營與服務。

3) 協同生態(Synergizing)——生產者 共同組成生產網絡,在資金、供應鏈、物 流、客戶等層面實現生產協同。

2.3 流量邏輯轉變帶來的商業模式變化

服務而非顛覆

產業互聯網的全部價值,都來自其為生 產者創造的效用——只有生產者收入提升 或成本節約的部分才是產業互聯網創造的 價值所在;只有連接帶來的效用大於連接的 成本,連接才是有意義的。

互聯網服務底層化

產業互聯網是虛擬世界改造實體世界 的又一大趨勢。然而,產業互聯網無法僅靠 系統或應用就完成產業鏈的重塑。這不僅因 為生產端的系統和應用轉換門檻高、中短期 成本收益效用難以預期,更因為各個行業現 有玩家在線下掌握的渠道、客戶、資源、供 應網絡、利益分配機制,遠非一套新系統、 一種新模式、一項新技術所能撼動和顛覆。

因此,傳統行業的整合與模式轉變仍將由行 業從業者主導。

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服務能夠承擔基 礎設施平臺和技術輸出的作用,即“平臺化” 發展。如阿里面向企業開放的釘釘平臺,騰 訊的企業微信與小程序,美團的餐飲零售系 統,百度的開源機器學習框架PaddlePaddle,科大訊飛開放的語音應用 平臺,都是面向行業提供的基礎服務和技術 能力。

兩條重塑路徑

艾瑞認為,在互聯網服務提供基礎能 力的基礎上,產業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重塑 有兩條主要路徑: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1、產業互聯網初現

1.1 產業互聯網定義

互聯網思維在產業端的拓展延伸

產業互聯網是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 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滲透傳統產業鏈各 環節並進行改造重塑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 思維將生產流程有限打通,建立供給側與需 求側的相互聯結,實現生產的快速響應與協 同。

產業互聯網與傳統消費互聯網的區別 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產業互聯網是從供給 與需求兩側出發進行雙向建設,而傳統消費 互聯網大多從需求側出發,目的是建立流量 最大化的服務與生態;二是產業互聯網建立 的是各節點間的有限聯結,打通信息傳導與資源流通的最優路徑,而消費互聯網則基於 海量內容分發與流量共享邏輯,並不特別關 注資源集約與最優配置,導致相當部分的流 量信息傳遞低效且無用。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又是相互融 合的,產業互聯網發展必須依存於消費互聯 網基礎,借鑑消費互聯網成熟的運行模式, 引入消費端流量進行需求分析洞察,同時基 於互聯網共享思維對傳統產業進行滲透、改 造及重構,推動線上與線下場景的融合,通 過信息流通與資源共享構建數字世界與實 體世界之間的廣泛互聯。

1.2 產業互聯網存在邏輯

不斷消失的流量紅利以及技術與場景的持續融合

傳統行業困局

2018 年,全球經濟在震盪中前行,中 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GDP 增長的科技進 步貢獻率達到58.5%,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 勞動力驅動型、資本驅動型逐漸轉變為科技 創新驅動型。然而,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發 展的貢獻程度仍然不足,GDP 的科技進步 貢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近20 個百分點 的差距;傳統行業競爭加劇,原料、土地、 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上漲使行 業的利潤不斷壓縮,需要結構性調整進行破 局。

對傳統行業來說,產業互聯網帶來的信 息聯通、流程優化、效率提升將釋放各個行 業的巨大潛能。

流量紅利見底

從PC 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巨頭憑藉電商、社交、遊戲、內容等 垂直領域的流量紅利急速崛起。伴隨著移動 互聯網的深度滲透、模式創新井噴式發展與 巨鱷資本的超強運作,傳統消費互聯網市場 已沒有太多吸引人的“美麗故事”——曾經 幾元錢的線上獲客成本如今飆升到幾千元

甚至上萬元,網民與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 挑剔度顯著上升,市場格局越來越趨向激烈 殘酷的零和競爭。

對互聯網科技行業來說,生產領域的復 雜流程和海量生產節點,能夠創造消費領域5 倍以上的潛在連接規模,是互聯網下一階 段發展的核心機會。

數字與實體世界的密切溝通

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深入,信息構成的數 字世界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實體世界關聯愈 加緊密,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在加速 滲透融合。一方面,隨著O2O、電子支付、 智慧出行等C 端服務與數字化生產、智能制 造、企業服務雲端部署等B 端應用的廣泛落 地,線上流量與服務正在與傳統線下業務充 分融合,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的邊界逐漸模 糊;另一方面,數字化改造與技術賦能領域 已經由電商、物流、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等 一般生活消費領域逐步擴展至製造、能源、 地產、政務、民生等行業,傳統產業高聳的 門檻正在面臨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的分解 與重塑。

縱觀互聯網發展的歷史進程,消費互聯 網已經打開實體世界數字化的窗口,下一階 段互聯網將深入滲透到實體生產領域。產業 互聯網正是這一進程的產物,它的出現能夠在消費互聯網與生產行業之間建立進一步 連接,構築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的協同 耦合關係。

2、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流量邏輯

2.1 傳統互聯網的流量邏輯

規模複製與注意力經濟

以消費單元為連接對象

傳統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人,接入端是 PC、手機、Pad 等消費設備。2018 年,中 國網民數量達到8.29 億人,人均週上網時 長為27.6 小時。全國網民平均每天花費在 網絡上的總時間超過32.7 億小時,創造出 巨大的流量基礎。

從用途來看,這些流量主要集中在信息 搜索、社交通訊、電商購物、休閒娛樂四大 領域。互聯網服務提供者通過“免費”的方 式吸引用戶關注和使用,通過增值服務吸引用戶付費、通過廣告營銷吸引廣告主付費, 從而實現流量變現。

被動、非理性的流量邏輯

在以個體消費單元為中心的互聯網時 代,人的注意和使用是被爭奪的關鍵資源。

因此,關注用戶體驗,吸引用戶的大量 使用(甚至沉迷)、增加用戶粘性、搶佔流量 “入口”、實現病毒式裂變傳播就成為了互 聯網服務運營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 用戶的選擇往往是被動而非理性的。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寡頭壟斷的必然

傳統互聯網時代的連接基礎決定了典 型流量驅動的商業模式——通過免費與補 貼的方式吸引用戶使用,通過用戶運營實現 存留,並利用規模經濟進行復制推廣,最終 形成封閉生態實現流量壟斷。

對於傳統互聯網產品來說,一方面服務 和產品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即用戶規 模越大產品的使用體驗越好,另一方面產品 服務一個新用戶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規模 較大的廠商在產品吸引力和成本方面具有 天然的優勢。在這種“強者恆強”的“馬太 效應”作用下,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幾乎成 為一種必然。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2.2 產業互聯網的“流量”邏輯

理性選擇與價值迴歸

以生產單元為連接對象

傳統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消費者,連接 目的是信息獲取、消費休閒、體驗提升;而 產業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生產者,連接目的 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消費互聯網和產業 互聯網的連接對象在決策方式上發生了本 質的變化:

1) 決策模式由非理性轉向理性——決策 驅動力從體驗、衝動、跟風、情緒等非理 應因素,變為合規、成本、收益等理性因 素。

2) 使用產品和服務的門檻由低變高—— 使用新產品和服務不僅僅是下載APP、打 開網頁或購買產品,而需要引入整套系統 和設備,時間週期可能是數週甚至數月。

3) 產品和服務的影響範圍從個體變為系 統——服務不僅涉及到個體,還影響生產 人員、財務、供應鏈、客戶等各個環節。

基於效用的價值邏輯

連接對象的特徵決定了產業互聯網的 流量邏輯不是基於注意,而是基於價值和效 用。對於生產者來說,“連接”提供的價值體 現在三個方面:

1) 需求匹配(Matching)——迴歸互聯 網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本質,創造供給 方與需求方的連接。

2) 過程優化(Optimizing)——依靠數 據和新技術優化運營與服務。

3) 協同生態(Synergizing)——生產者 共同組成生產網絡,在資金、供應鏈、物 流、客戶等層面實現生產協同。

2.3 流量邏輯轉變帶來的商業模式變化

服務而非顛覆

產業互聯網的全部價值,都來自其為生 產者創造的效用——只有生產者收入提升 或成本節約的部分才是產業互聯網創造的 價值所在;只有連接帶來的效用大於連接的 成本,連接才是有意義的。

互聯網服務底層化

產業互聯網是虛擬世界改造實體世界 的又一大趨勢。然而,產業互聯網無法僅靠 系統或應用就完成產業鏈的重塑。這不僅因 為生產端的系統和應用轉換門檻高、中短期 成本收益效用難以預期,更因為各個行業現 有玩家在線下掌握的渠道、客戶、資源、供 應網絡、利益分配機制,遠非一套新系統、 一種新模式、一項新技術所能撼動和顛覆。

因此,傳統行業的整合與模式轉變仍將由行 業從業者主導。

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服務能夠承擔基 礎設施平臺和技術輸出的作用,即“平臺化” 發展。如阿里面向企業開放的釘釘平臺,騰 訊的企業微信與小程序,美團的餐飲零售系 統,百度的開源機器學習框架PaddlePaddle,科大訊飛開放的語音應用 平臺,都是面向行業提供的基礎服務和技術 能力。

兩條重塑路徑

艾瑞認為,在互聯網服務提供基礎能 力的基礎上,產業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重塑 有兩條主要路徑: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1)巨頭引領的模式轉變——由行業巨 頭與互聯網科技巨頭引領,以阿里提出的新 零售,富士康、三一重工實踐的工業互聯網 為代表。

行業巨頭作為先行者對產業互聯網發 展模式、技術問題、資源整合方式進行探索 試錯,目標是形成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操 作方法。

巨頭行動的示範效應常常帶動行業的 大規模效仿和複製,形成行業玩家對行業解 決方案、技術集成與設計、戰略諮詢的廣泛 需求。

2)業務場景驅動的功能性產品服務推 廣——由行業專家與技術創新者引領,以ERP 系統,用友、有贊等SaaS 服務為代表。

工具型產品服務於某一行業或某一特 定業務場景,具有標準化特徵,通過用戶留 存和增長,對行業特定環節實現漸進性替代。

三種流量付費模式

1)解決方案與產品服務。 知識流量付 費模式,適用於解決方案、軟件系統、設備 部署服務,對於生產者來說存在一定的試錯 風險。服務者的關鍵是品牌與解決方案能力。

2)流量付費或週期定價。資源流量付 費模式,適用於雲服務、SaaS 產品、通信等 基礎服務,生產者的試錯成本較低,能夠為 服務者帶來長期持續收益。服務者的關鍵是 用戶存留。

3)成本節約和收益分成。成本流量付 費模式,往往需要服務者承擔初期部署的人 員、技術、服務風險,對生產者和服務者的 信任度和配合度要求較高,但能夠為服務者 創造可觀收益。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1、產業互聯網初現

1.1 產業互聯網定義

互聯網思維在產業端的拓展延伸

產業互聯網是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 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滲透傳統產業鏈各 環節並進行改造重塑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 思維將生產流程有限打通,建立供給側與需 求側的相互聯結,實現生產的快速響應與協 同。

產業互聯網與傳統消費互聯網的區別 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產業互聯網是從供給 與需求兩側出發進行雙向建設,而傳統消費 互聯網大多從需求側出發,目的是建立流量 最大化的服務與生態;二是產業互聯網建立 的是各節點間的有限聯結,打通信息傳導與資源流通的最優路徑,而消費互聯網則基於 海量內容分發與流量共享邏輯,並不特別關 注資源集約與最優配置,導致相當部分的流 量信息傳遞低效且無用。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又是相互融 合的,產業互聯網發展必須依存於消費互聯 網基礎,借鑑消費互聯網成熟的運行模式, 引入消費端流量進行需求分析洞察,同時基 於互聯網共享思維對傳統產業進行滲透、改 造及重構,推動線上與線下場景的融合,通 過信息流通與資源共享構建數字世界與實 體世界之間的廣泛互聯。

1.2 產業互聯網存在邏輯

不斷消失的流量紅利以及技術與場景的持續融合

傳統行業困局

2018 年,全球經濟在震盪中前行,中 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GDP 增長的科技進 步貢獻率達到58.5%,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 勞動力驅動型、資本驅動型逐漸轉變為科技 創新驅動型。然而,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發 展的貢獻程度仍然不足,GDP 的科技進步 貢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近20 個百分點 的差距;傳統行業競爭加劇,原料、土地、 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上漲使行 業的利潤不斷壓縮,需要結構性調整進行破 局。

對傳統行業來說,產業互聯網帶來的信 息聯通、流程優化、效率提升將釋放各個行 業的巨大潛能。

流量紅利見底

從PC 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巨頭憑藉電商、社交、遊戲、內容等 垂直領域的流量紅利急速崛起。伴隨著移動 互聯網的深度滲透、模式創新井噴式發展與 巨鱷資本的超強運作,傳統消費互聯網市場 已沒有太多吸引人的“美麗故事”——曾經 幾元錢的線上獲客成本如今飆升到幾千元

甚至上萬元,網民與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 挑剔度顯著上升,市場格局越來越趨向激烈 殘酷的零和競爭。

對互聯網科技行業來說,生產領域的復 雜流程和海量生產節點,能夠創造消費領域5 倍以上的潛在連接規模,是互聯網下一階 段發展的核心機會。

數字與實體世界的密切溝通

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深入,信息構成的數 字世界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實體世界關聯愈 加緊密,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在加速 滲透融合。一方面,隨著O2O、電子支付、 智慧出行等C 端服務與數字化生產、智能制 造、企業服務雲端部署等B 端應用的廣泛落 地,線上流量與服務正在與傳統線下業務充 分融合,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的邊界逐漸模 糊;另一方面,數字化改造與技術賦能領域 已經由電商、物流、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等 一般生活消費領域逐步擴展至製造、能源、 地產、政務、民生等行業,傳統產業高聳的 門檻正在面臨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的分解 與重塑。

縱觀互聯網發展的歷史進程,消費互聯 網已經打開實體世界數字化的窗口,下一階 段互聯網將深入滲透到實體生產領域。產業 互聯網正是這一進程的產物,它的出現能夠在消費互聯網與生產行業之間建立進一步 連接,構築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的協同 耦合關係。

2、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流量邏輯

2.1 傳統互聯網的流量邏輯

規模複製與注意力經濟

以消費單元為連接對象

傳統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人,接入端是 PC、手機、Pad 等消費設備。2018 年,中 國網民數量達到8.29 億人,人均週上網時 長為27.6 小時。全國網民平均每天花費在 網絡上的總時間超過32.7 億小時,創造出 巨大的流量基礎。

從用途來看,這些流量主要集中在信息 搜索、社交通訊、電商購物、休閒娛樂四大 領域。互聯網服務提供者通過“免費”的方 式吸引用戶關注和使用,通過增值服務吸引用戶付費、通過廣告營銷吸引廣告主付費, 從而實現流量變現。

被動、非理性的流量邏輯

在以個體消費單元為中心的互聯網時 代,人的注意和使用是被爭奪的關鍵資源。

因此,關注用戶體驗,吸引用戶的大量 使用(甚至沉迷)、增加用戶粘性、搶佔流量 “入口”、實現病毒式裂變傳播就成為了互 聯網服務運營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 用戶的選擇往往是被動而非理性的。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寡頭壟斷的必然

傳統互聯網時代的連接基礎決定了典 型流量驅動的商業模式——通過免費與補 貼的方式吸引用戶使用,通過用戶運營實現 存留,並利用規模經濟進行復制推廣,最終 形成封閉生態實現流量壟斷。

對於傳統互聯網產品來說,一方面服務 和產品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即用戶規 模越大產品的使用體驗越好,另一方面產品 服務一個新用戶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規模 較大的廠商在產品吸引力和成本方面具有 天然的優勢。在這種“強者恆強”的“馬太 效應”作用下,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幾乎成 為一種必然。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2.2 產業互聯網的“流量”邏輯

理性選擇與價值迴歸

以生產單元為連接對象

傳統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消費者,連接 目的是信息獲取、消費休閒、體驗提升;而 產業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生產者,連接目的 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消費互聯網和產業 互聯網的連接對象在決策方式上發生了本 質的變化:

1) 決策模式由非理性轉向理性——決策 驅動力從體驗、衝動、跟風、情緒等非理 應因素,變為合規、成本、收益等理性因 素。

2) 使用產品和服務的門檻由低變高—— 使用新產品和服務不僅僅是下載APP、打 開網頁或購買產品,而需要引入整套系統 和設備,時間週期可能是數週甚至數月。

3) 產品和服務的影響範圍從個體變為系 統——服務不僅涉及到個體,還影響生產 人員、財務、供應鏈、客戶等各個環節。

基於效用的價值邏輯

連接對象的特徵決定了產業互聯網的 流量邏輯不是基於注意,而是基於價值和效 用。對於生產者來說,“連接”提供的價值體 現在三個方面:

1) 需求匹配(Matching)——迴歸互聯 網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本質,創造供給 方與需求方的連接。

2) 過程優化(Optimizing)——依靠數 據和新技術優化運營與服務。

3) 協同生態(Synergizing)——生產者 共同組成生產網絡,在資金、供應鏈、物 流、客戶等層面實現生產協同。

2.3 流量邏輯轉變帶來的商業模式變化

服務而非顛覆

產業互聯網的全部價值,都來自其為生 產者創造的效用——只有生產者收入提升 或成本節約的部分才是產業互聯網創造的 價值所在;只有連接帶來的效用大於連接的 成本,連接才是有意義的。

互聯網服務底層化

產業互聯網是虛擬世界改造實體世界 的又一大趨勢。然而,產業互聯網無法僅靠 系統或應用就完成產業鏈的重塑。這不僅因 為生產端的系統和應用轉換門檻高、中短期 成本收益效用難以預期,更因為各個行業現 有玩家在線下掌握的渠道、客戶、資源、供 應網絡、利益分配機制,遠非一套新系統、 一種新模式、一項新技術所能撼動和顛覆。

因此,傳統行業的整合與模式轉變仍將由行 業從業者主導。

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服務能夠承擔基 礎設施平臺和技術輸出的作用,即“平臺化” 發展。如阿里面向企業開放的釘釘平臺,騰 訊的企業微信與小程序,美團的餐飲零售系 統,百度的開源機器學習框架PaddlePaddle,科大訊飛開放的語音應用 平臺,都是面向行業提供的基礎服務和技術 能力。

兩條重塑路徑

艾瑞認為,在互聯網服務提供基礎能 力的基礎上,產業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重塑 有兩條主要路徑: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1)巨頭引領的模式轉變——由行業巨 頭與互聯網科技巨頭引領,以阿里提出的新 零售,富士康、三一重工實踐的工業互聯網 為代表。

行業巨頭作為先行者對產業互聯網發 展模式、技術問題、資源整合方式進行探索 試錯,目標是形成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操 作方法。

巨頭行動的示範效應常常帶動行業的 大規模效仿和複製,形成行業玩家對行業解 決方案、技術集成與設計、戰略諮詢的廣泛 需求。

2)業務場景驅動的功能性產品服務推 廣——由行業專家與技術創新者引領,以ERP 系統,用友、有贊等SaaS 服務為代表。

工具型產品服務於某一行業或某一特 定業務場景,具有標準化特徵,通過用戶留 存和增長,對行業特定環節實現漸進性替代。

三種流量付費模式

1)解決方案與產品服務。 知識流量付 費模式,適用於解決方案、軟件系統、設備 部署服務,對於生產者來說存在一定的試錯 風險。服務者的關鍵是品牌與解決方案能力。

2)流量付費或週期定價。資源流量付 費模式,適用於雲服務、SaaS 產品、通信等 基礎服務,生產者的試錯成本較低,能夠為 服務者帶來長期持續收益。服務者的關鍵是 用戶存留。

3)成本節約和收益分成。成本流量付 費模式,往往需要服務者承擔初期部署的人 員、技術、服務風險,對生產者和服務者的 信任度和配合度要求較高,但能夠為服務者 創造可觀收益。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3、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生產邏輯

3.1 以數據為驅動最大化產業核心價值

通過數據洞察重構生產邏輯並創造經濟效益

數據是核心生產要素

正如工業經濟時代的煤炭和石油、計算 機互聯網時代的芯片與通信網絡一樣,數據 和信息資源是產業互聯網新經濟中的核心 生產要素,能夠有效連接產業互聯網關鍵節 點並實現產業生態協同運行。

不同於石油、電力等工業時代基礎生產 資料的不可再生性及部門壟斷性,數據本身 是一種可共享的資源,無法壟斷。在大數據 時代背景下,數據的採集與流通不再侷限於 有限經濟活動和局部資源配置,而能夠依託 產業互聯網系統揭示覆雜經濟活動中的普 遍聯繫與運行規律。這需要改造或重建傳統 產業的數據交互方式,拓寬數據收集渠道, 加速線上線下數據的融合。

可靠、敏捷與智能是數據聚合分析的典型特 徵

產業互聯網時代,實體行業的生產屬性 意味著更大規模與更多維度的節點數據,涵 蓋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與服務流等商業全 流程。對生產數據的聚合分析將從業務洞察 發展為業務決策,數理統計與單一化模型分 析將不能滿足企業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數 據應用需求,這對數據平臺建設與分析方法 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靠性

數據治理成為產業互聯網參與者的核 心能力,具體體現為數據質量的管理和數據 基礎設施動態監控。

敏捷化

基於數據模型與分析模型的完善,適用於特定場景的輕量化分析組件將大量出現, 為細分領域業務板塊提供自助式數據分析 服務,提高應用靈活性。

智能化

數據與AI 算法相結合,對生產流程進

行智能化分析預測,應用於行動建議、路徑 規劃、資源調度等典型場景。

需求端數據分析驅動研發生產及價值鏈重 塑

傳統價值鏈研發設計環節缺少對需求 端信息的收集洞察,設計生產與營銷服務等 下游環節相對割裂,市場信號傳遞不足。

產業互聯網的出現,可以打破傳統生產 鏈條的線性傳導模式,構建不同環節與需求 端的信息交互網絡。例如,對產品使用者的 分析可以為研發環節提供決策參考,讓生產 者快速響應用戶需求並建立正向反饋的產 品研發創新機制,增加優質產品的生產;另 一方面,產業互聯網結合AI、大數據、雲計 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可以建立“數 字孿生”等虛擬環境下的生產協同控制系統,將供應鏈與銷售鏈整合,實現仿真控制與預 測,優化生產鏈條資源配置。

數據中臺革命

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數據中臺的建設過 程主要由掌握大量核心數據的行業參與者 完成,數據來源既包括需求端的消費流量與 場景流量,也包括各傳統產業積累的項目數 據與管理經驗。數據中臺的主導建設方一般 為具備構建企業數字化系統生態能力的信 息技術提供商與服務集成商。

數據中臺對內要求產業鏈上下游各個 環節充分打通產品、業務、渠道等核心數據, 並將質控流程與管理規則充分數據化後進 行注入,構成一體化的數據採集沉澱及分析 預測服務系統;對外要求足夠的執行力與組 織能力,對前端應用變化做出快速響應,輸 出更高的商業價值。

產業互聯網致力於構建線上線下全業 務互聯機制,相比於單純線上業務,數據體 量更大、管理成本更高。當前各行業亟需統 一各類數據產品標準與接口協議,將生產中 的業務規則和流程形成標準數據體系,減少 數據流通管理成本並提升協作效率。

3.2 聚焦於行業與場景屬性的“封閉”網絡

針對不同傳統產業數字化滲透現狀形成差異發展路徑

行業屬性

產業互聯網時代,傳統行業企業參與數 字化變革的認知與行動將決定其在新一輪 行業更替中的命運。由於業務屬性與產品形 式的差異,接近消費端的傳統行業(如快消 品、消費電子、汽車製造、金融、醫療、教 育等)與相對遠離消費端的傳統行業(如能 源、軌道交通、電力、裝備製造、農林畜牧 等)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差異分明。

產業互聯網不會出現跨行業的通用解 決方案,而更可能形成聚焦於某些關聯領域 的閉合生態。

近C端傳統行業

以消費品製造業為典型業態,消費領域互聯網化程度的加深和快速迭代倒逼產業 鏈中游與上游改造,柔性生產、模塊化製造、C2M、個性化定製等理念與組織方式已逐步 應用於服裝、消費電子、汽車行業等領域, 供應鏈重整與小批量適單已成為企業建設 核心能力的方向,數據洞察與智能化生產正 走向成熟。

遠C端傳統行業

能源、裝備製造等遠C 端行業資產較重、交易頻率較低、生產週期較長、運營成本較 高、生產規範與安全性要求較高。這些特徵 決定了其數字化改造過程,必然是緩慢而漸 進的。大部分農業、傳統制造、能源電力類企業都在探索前行的過程當中。此外,遠離C 端的傳統行業線下數據準備有限,數據結 構化與標準化程度還有待提升,產業互聯網 資源整合與流程重組需花費更多時間。

兩類不同的建設思路

不同傳統行業需要形成差異化的發展 路徑,構築適用於自身垂直應用領域的產業 互聯網閉環系統。

近C 端傳統行業發展路徑

1)數據聚合:對線上線下流量進行聚合分析,強化數據洞察輸出;

2)供應鏈重塑:在高度響應用戶需求與個性化定製服務的基礎上,對供應鏈環節進 行重塑改造,與供應商共同實現流程優化與 生產協同,完善生產與消費閉環;

3)跨行業互聯:建立行業統一的產業互 聯標準,規範數據接口和數字化系統,推動 建設不同企業甚至行業之間可流通的標準 數據系統,實現關聯行業的跨行業產業互聯。

l遠C 端傳統行業發展路徑

1)數字化轉型:“設備聯網”與“機器換 人”同步進行,提高生產自動化與數字化程 度,為生產數據的沉澱創造條件;

2)生產融合應用:數據採集與治理能力 不斷提高,實現行業知識、硬件與軟件的融合應用,將行業知識與生產規則落實到生產 協同過程中;

3)解決方案共享:積累足夠細分行業解 決方案經驗的集成商、或行業引領者,可以 搭建行業專業平臺與應用工具庫,共享研發設計及運營服務系統,形成對外賦能及孵化 機制。同時可探索建立行業解決方案應用商 店模式,引入使用付費及產業O2O 服務機 制,形成技術及供應鏈資源交易系統。

"

(溫馨提示:文末有下載方式)

1、產業互聯網初現

1.1 產業互聯網定義

互聯網思維在產業端的拓展延伸

產業互聯網是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 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滲透傳統產業鏈各 環節並進行改造重塑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 思維將生產流程有限打通,建立供給側與需 求側的相互聯結,實現生產的快速響應與協 同。

產業互聯網與傳統消費互聯網的區別 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產業互聯網是從供給 與需求兩側出發進行雙向建設,而傳統消費 互聯網大多從需求側出發,目的是建立流量 最大化的服務與生態;二是產業互聯網建立 的是各節點間的有限聯結,打通信息傳導與資源流通的最優路徑,而消費互聯網則基於 海量內容分發與流量共享邏輯,並不特別關 注資源集約與最優配置,導致相當部分的流 量信息傳遞低效且無用。

產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又是相互融 合的,產業互聯網發展必須依存於消費互聯 網基礎,借鑑消費互聯網成熟的運行模式, 引入消費端流量進行需求分析洞察,同時基 於互聯網共享思維對傳統產業進行滲透、改 造及重構,推動線上與線下場景的融合,通 過信息流通與資源共享構建數字世界與實 體世界之間的廣泛互聯。

1.2 產業互聯網存在邏輯

不斷消失的流量紅利以及技術與場景的持續融合

傳統行業困局

2018 年,全球經濟在震盪中前行,中 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GDP 增長的科技進 步貢獻率達到58.5%,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 勞動力驅動型、資本驅動型逐漸轉變為科技 創新驅動型。然而,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發 展的貢獻程度仍然不足,GDP 的科技進步 貢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近20 個百分點 的差距;傳統行業競爭加劇,原料、土地、 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上漲使行 業的利潤不斷壓縮,需要結構性調整進行破 局。

對傳統行業來說,產業互聯網帶來的信 息聯通、流程優化、效率提升將釋放各個行 業的巨大潛能。

流量紅利見底

從PC 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巨頭憑藉電商、社交、遊戲、內容等 垂直領域的流量紅利急速崛起。伴隨著移動 互聯網的深度滲透、模式創新井噴式發展與 巨鱷資本的超強運作,傳統消費互聯網市場 已沒有太多吸引人的“美麗故事”——曾經 幾元錢的線上獲客成本如今飆升到幾千元

甚至上萬元,網民與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 挑剔度顯著上升,市場格局越來越趨向激烈 殘酷的零和競爭。

對互聯網科技行業來說,生產領域的復 雜流程和海量生產節點,能夠創造消費領域5 倍以上的潛在連接規模,是互聯網下一階 段發展的核心機會。

數字與實體世界的密切溝通

隨著互聯網發展的深入,信息構成的數 字世界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實體世界關聯愈 加緊密,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在加速 滲透融合。一方面,隨著O2O、電子支付、 智慧出行等C 端服務與數字化生產、智能制 造、企業服務雲端部署等B 端應用的廣泛落 地,線上流量與服務正在與傳統線下業務充 分融合,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的邊界逐漸模 糊;另一方面,數字化改造與技術賦能領域 已經由電商、物流、生活服務、交通出行等 一般生活消費領域逐步擴展至製造、能源、 地產、政務、民生等行業,傳統產業高聳的 門檻正在面臨數字化與智能化浪潮的分解 與重塑。

縱觀互聯網發展的歷史進程,消費互聯 網已經打開實體世界數字化的窗口,下一階 段互聯網將深入滲透到實體生產領域。產業 互聯網正是這一進程的產物,它的出現能夠在消費互聯網與生產行業之間建立進一步 連接,構築數字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的協同 耦合關係。

2、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流量邏輯

2.1 傳統互聯網的流量邏輯

規模複製與注意力經濟

以消費單元為連接對象

傳統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人,接入端是 PC、手機、Pad 等消費設備。2018 年,中 國網民數量達到8.29 億人,人均週上網時 長為27.6 小時。全國網民平均每天花費在 網絡上的總時間超過32.7 億小時,創造出 巨大的流量基礎。

從用途來看,這些流量主要集中在信息 搜索、社交通訊、電商購物、休閒娛樂四大 領域。互聯網服務提供者通過“免費”的方 式吸引用戶關注和使用,通過增值服務吸引用戶付費、通過廣告營銷吸引廣告主付費, 從而實現流量變現。

被動、非理性的流量邏輯

在以個體消費單元為中心的互聯網時 代,人的注意和使用是被爭奪的關鍵資源。

因此,關注用戶體驗,吸引用戶的大量 使用(甚至沉迷)、增加用戶粘性、搶佔流量 “入口”、實現病毒式裂變傳播就成為了互 聯網服務運營的核心內容。在這一過程中, 用戶的選擇往往是被動而非理性的。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寡頭壟斷的必然

傳統互聯網時代的連接基礎決定了典 型流量驅動的商業模式——通過免費與補 貼的方式吸引用戶使用,通過用戶運營實現 存留,並利用規模經濟進行復制推廣,最終 形成封閉生態實現流量壟斷。

對於傳統互聯網產品來說,一方面服務 和產品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即用戶規 模越大產品的使用體驗越好,另一方面產品 服務一個新用戶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規模 較大的廠商在產品吸引力和成本方面具有 天然的優勢。在這種“強者恆強”的“馬太 效應”作用下,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幾乎成 為一種必然。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2.2 產業互聯網的“流量”邏輯

理性選擇與價值迴歸

以生產單元為連接對象

傳統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消費者,連接 目的是信息獲取、消費休閒、體驗提升;而 產業互聯網的連接對象是生產者,連接目的 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消費互聯網和產業 互聯網的連接對象在決策方式上發生了本 質的變化:

1) 決策模式由非理性轉向理性——決策 驅動力從體驗、衝動、跟風、情緒等非理 應因素,變為合規、成本、收益等理性因 素。

2) 使用產品和服務的門檻由低變高—— 使用新產品和服務不僅僅是下載APP、打 開網頁或購買產品,而需要引入整套系統 和設備,時間週期可能是數週甚至數月。

3) 產品和服務的影響範圍從個體變為系 統——服務不僅涉及到個體,還影響生產 人員、財務、供應鏈、客戶等各個環節。

基於效用的價值邏輯

連接對象的特徵決定了產業互聯網的 流量邏輯不是基於注意,而是基於價值和效 用。對於生產者來說,“連接”提供的價值體 現在三個方面:

1) 需求匹配(Matching)——迴歸互聯 網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本質,創造供給 方與需求方的連接。

2) 過程優化(Optimizing)——依靠數 據和新技術優化運營與服務。

3) 協同生態(Synergizing)——生產者 共同組成生產網絡,在資金、供應鏈、物 流、客戶等層面實現生產協同。

2.3 流量邏輯轉變帶來的商業模式變化

服務而非顛覆

產業互聯網的全部價值,都來自其為生 產者創造的效用——只有生產者收入提升 或成本節約的部分才是產業互聯網創造的 價值所在;只有連接帶來的效用大於連接的 成本,連接才是有意義的。

互聯網服務底層化

產業互聯網是虛擬世界改造實體世界 的又一大趨勢。然而,產業互聯網無法僅靠 系統或應用就完成產業鏈的重塑。這不僅因 為生產端的系統和應用轉換門檻高、中短期 成本收益效用難以預期,更因為各個行業現 有玩家在線下掌握的渠道、客戶、資源、供 應網絡、利益分配機制,遠非一套新系統、 一種新模式、一項新技術所能撼動和顛覆。

因此,傳統行業的整合與模式轉變仍將由行 業從業者主導。

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服務能夠承擔基 礎設施平臺和技術輸出的作用,即“平臺化” 發展。如阿里面向企業開放的釘釘平臺,騰 訊的企業微信與小程序,美團的餐飲零售系 統,百度的開源機器學習框架PaddlePaddle,科大訊飛開放的語音應用 平臺,都是面向行業提供的基礎服務和技術 能力。

兩條重塑路徑

艾瑞認為,在互聯網服務提供基礎能 力的基礎上,產業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重塑 有兩條主要路徑: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1)巨頭引領的模式轉變——由行業巨 頭與互聯網科技巨頭引領,以阿里提出的新 零售,富士康、三一重工實踐的工業互聯網 為代表。

行業巨頭作為先行者對產業互聯網發 展模式、技術問題、資源整合方式進行探索 試錯,目標是形成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操 作方法。

巨頭行動的示範效應常常帶動行業的 大規模效仿和複製,形成行業玩家對行業解 決方案、技術集成與設計、戰略諮詢的廣泛 需求。

2)業務場景驅動的功能性產品服務推 廣——由行業專家與技術創新者引領,以ERP 系統,用友、有贊等SaaS 服務為代表。

工具型產品服務於某一行業或某一特 定業務場景,具有標準化特徵,通過用戶留 存和增長,對行業特定環節實現漸進性替代。

三種流量付費模式

1)解決方案與產品服務。 知識流量付 費模式,適用於解決方案、軟件系統、設備 部署服務,對於生產者來說存在一定的試錯 風險。服務者的關鍵是品牌與解決方案能力。

2)流量付費或週期定價。資源流量付 費模式,適用於雲服務、SaaS 產品、通信等 基礎服務,生產者的試錯成本較低,能夠為 服務者帶來長期持續收益。服務者的關鍵是 用戶存留。

3)成本節約和收益分成。成本流量付 費模式,往往需要服務者承擔初期部署的人 員、技術、服務風險,對生產者和服務者的 信任度和配合度要求較高,但能夠為服務者 創造可觀收益。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3、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生產邏輯

3.1 以數據為驅動最大化產業核心價值

通過數據洞察重構生產邏輯並創造經濟效益

數據是核心生產要素

正如工業經濟時代的煤炭和石油、計算 機互聯網時代的芯片與通信網絡一樣,數據 和信息資源是產業互聯網新經濟中的核心 生產要素,能夠有效連接產業互聯網關鍵節 點並實現產業生態協同運行。

不同於石油、電力等工業時代基礎生產 資料的不可再生性及部門壟斷性,數據本身 是一種可共享的資源,無法壟斷。在大數據 時代背景下,數據的採集與流通不再侷限於 有限經濟活動和局部資源配置,而能夠依託 產業互聯網系統揭示覆雜經濟活動中的普 遍聯繫與運行規律。這需要改造或重建傳統 產業的數據交互方式,拓寬數據收集渠道, 加速線上線下數據的融合。

可靠、敏捷與智能是數據聚合分析的典型特 徵

產業互聯網時代,實體行業的生產屬性 意味著更大規模與更多維度的節點數據,涵 蓋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與服務流等商業全 流程。對生產數據的聚合分析將從業務洞察 發展為業務決策,數理統計與單一化模型分 析將不能滿足企業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數 據應用需求,這對數據平臺建設與分析方法 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靠性

數據治理成為產業互聯網參與者的核 心能力,具體體現為數據質量的管理和數據 基礎設施動態監控。

敏捷化

基於數據模型與分析模型的完善,適用於特定場景的輕量化分析組件將大量出現, 為細分領域業務板塊提供自助式數據分析 服務,提高應用靈活性。

智能化

數據與AI 算法相結合,對生產流程進

行智能化分析預測,應用於行動建議、路徑 規劃、資源調度等典型場景。

需求端數據分析驅動研發生產及價值鏈重 塑

傳統價值鏈研發設計環節缺少對需求 端信息的收集洞察,設計生產與營銷服務等 下游環節相對割裂,市場信號傳遞不足。

產業互聯網的出現,可以打破傳統生產 鏈條的線性傳導模式,構建不同環節與需求 端的信息交互網絡。例如,對產品使用者的 分析可以為研發環節提供決策參考,讓生產 者快速響應用戶需求並建立正向反饋的產 品研發創新機制,增加優質產品的生產;另 一方面,產業互聯網結合AI、大數據、雲計 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可以建立“數 字孿生”等虛擬環境下的生產協同控制系統,將供應鏈與銷售鏈整合,實現仿真控制與預 測,優化生產鏈條資源配置。

數據中臺革命

產業互聯網時代的數據中臺的建設過 程主要由掌握大量核心數據的行業參與者 完成,數據來源既包括需求端的消費流量與 場景流量,也包括各傳統產業積累的項目數 據與管理經驗。數據中臺的主導建設方一般 為具備構建企業數字化系統生態能力的信 息技術提供商與服務集成商。

數據中臺對內要求產業鏈上下游各個 環節充分打通產品、業務、渠道等核心數據, 並將質控流程與管理規則充分數據化後進 行注入,構成一體化的數據採集沉澱及分析 預測服務系統;對外要求足夠的執行力與組 織能力,對前端應用變化做出快速響應,輸 出更高的商業價值。

產業互聯網致力於構建線上線下全業 務互聯機制,相比於單純線上業務,數據體 量更大、管理成本更高。當前各行業亟需統 一各類數據產品標準與接口協議,將生產中 的業務規則和流程形成標準數據體系,減少 數據流通管理成本並提升協作效率。

3.2 聚焦於行業與場景屬性的“封閉”網絡

針對不同傳統產業數字化滲透現狀形成差異發展路徑

行業屬性

產業互聯網時代,傳統行業企業參與數 字化變革的認知與行動將決定其在新一輪 行業更替中的命運。由於業務屬性與產品形 式的差異,接近消費端的傳統行業(如快消 品、消費電子、汽車製造、金融、醫療、教 育等)與相對遠離消費端的傳統行業(如能 源、軌道交通、電力、裝備製造、農林畜牧 等)在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上差異分明。

產業互聯網不會出現跨行業的通用解 決方案,而更可能形成聚焦於某些關聯領域 的閉合生態。

近C端傳統行業

以消費品製造業為典型業態,消費領域互聯網化程度的加深和快速迭代倒逼產業 鏈中游與上游改造,柔性生產、模塊化製造、C2M、個性化定製等理念與組織方式已逐步 應用於服裝、消費電子、汽車行業等領域, 供應鏈重整與小批量適單已成為企業建設 核心能力的方向,數據洞察與智能化生產正 走向成熟。

遠C端傳統行業

能源、裝備製造等遠C 端行業資產較重、交易頻率較低、生產週期較長、運營成本較 高、生產規範與安全性要求較高。這些特徵 決定了其數字化改造過程,必然是緩慢而漸 進的。大部分農業、傳統制造、能源電力類企業都在探索前行的過程當中。此外,遠離C 端的傳統行業線下數據準備有限,數據結 構化與標準化程度還有待提升,產業互聯網 資源整合與流程重組需花費更多時間。

兩類不同的建設思路

不同傳統行業需要形成差異化的發展 路徑,構築適用於自身垂直應用領域的產業 互聯網閉環系統。

近C 端傳統行業發展路徑

1)數據聚合:對線上線下流量進行聚合分析,強化數據洞察輸出;

2)供應鏈重塑:在高度響應用戶需求與個性化定製服務的基礎上,對供應鏈環節進 行重塑改造,與供應商共同實現流程優化與 生產協同,完善生產與消費閉環;

3)跨行業互聯:建立行業統一的產業互 聯標準,規範數據接口和數字化系統,推動 建設不同企業甚至行業之間可流通的標準 數據系統,實現關聯行業的跨行業產業互聯。

l遠C 端傳統行業發展路徑

1)數字化轉型:“設備聯網”與“機器換 人”同步進行,提高生產自動化與數字化程 度,為生產數據的沉澱創造條件;

2)生產融合應用:數據採集與治理能力 不斷提高,實現行業知識、硬件與軟件的融合應用,將行業知識與生產規則落實到生產 協同過程中;

3)解決方案共享:積累足夠細分行業解 決方案經驗的集成商、或行業引領者,可以 搭建行業專業平臺與應用工具庫,共享研發設計及運營服務系統,形成對外賦能及孵化 機制。同時可探索建立行業解決方案應用商 店模式,引入使用付費及產業O2O 服務機 制,形成技術及供應鏈資源交易系統。

中國產業互聯網三問:產業互聯網基礎邏輯2019

3.3 數據的中心化與生產的去中心化

讓不同生產部門享受產業互聯網化後的共享協作價值

真正打破“數據孤島”

傳統生產模式下,產業不同環節對數據 的採集與應用相對封閉,設計、管理、生產、 銷售、庫存等不同維度的數據信息無法完全 互通,數據出現脫節,“數據孤島”因此產生。

產業互聯網的出現,要求通過數據分析 與洞察形成智慧並指導生產過程,對企業全 部門甚至產業全鏈條上數據的規則化整合、 存儲與分析提出了統一部署需求。

數據的融合應用,使“數據核心”成為 全流程生產控制的中心。因此,產業互聯網 是生產數據中心化的進程——通過推動數 據向具備存儲條件與分析能力的數據中臺 流動,打破傳統行業既有的數據封閉使用方 式,提升生產效能。

離散式生產網絡推動行業合作

在傳統的生產組織中,生產由決策部門 統一安排進行,無論是產品製造還是內容生 產,都需要不同流程和部門密切溝通,時間 和空間的臨近是不同生產部門之間相互合 作的必要條件。

而在產業互聯時代,“數據核心”成為生 產的組織中心,數據中心化趨勢帶來的賦能 效應趨顯,不同生產流程、部門可以不再受 制於地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分散化的生產 單元能夠基於“數據核心”的分析與調度能 力組織生產網絡。行業內不同規模和角色的 參與方能夠共建生產網絡,以合作共贏取代 相互博弈,推動行業的良性競爭與服務品質 提升。

艾瑞認為,無論是行業從業者、互聯網科技廠商還是投資者,都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擁抱 踐行本輪產業互聯網革命。實體經濟行業從業者與作為網絡平臺服務提供商的科技企業應相 互融合,通過產業互聯網升級重構傳統生產消費組織方式;投資者應不斷摸索、發現產業互 聯網時代的價值投資規律與進化方法,投資持續穩定的商業模式並創造回報價值。

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登陸未來智庫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關注公眾號“未來智庫”,及時獲取最新內容。

(報告來源:艾瑞諮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