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長三角能做什麼'

""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長三角能做什麼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8月26日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研究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問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問題。習近平主席在會上強調,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三大城市群之一,是我國經濟發展優勢區域,也是經濟和人口主要承載地區。長三角地區承擔著我國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重任。上海是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在當前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戰略任務中,主要是積極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加快產業升級,增強產業優勢,帶動長三角地區乃至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沿海地區發展戰略(包括長三角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上海經濟快速發展,實現了多個方面的轉型。一是在產業結構上,實現了由以工業為主導向以服務業為主體的轉變。1978年,上海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76%,第三產業佔比僅為18.6%,到2016年經過38年的發展,其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上升到70%,工業佔比下降到27%,二者的地位發生了反轉。二是在國際經濟地位上,基本上實現了由國家經濟中心向國際經濟樞紐的轉變。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到改革開放初期,上海實際上是一個向國內其他地區輸出工業製成品的工業經濟中心,改革開放後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上海的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升,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主要表現在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四個國際中心建設和發展的優良表現,世界五百強等跨國企業的地區總部在上海的聚集,等等。三是在經濟發展驅動力上,由要素投入推動向科技創新驅動的轉換已見成效。上海是全國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集聚之地,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為代表的多個地區集聚了一大批科技型企業,創新成果豐富且產業化成功率比較高,科技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漸增強。2014年以來,上海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工作,目標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必將成為上海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轉型發展,到2035年上海的目標定位是: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科技創新為主要發展驅動力的社會主義全球城市,簡言之就是“卓越的全球城市”。

上海在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過程中,應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的功能,通過區域優勢互補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

首先,以自貿區及新片區平臺建設為契機,推進上海更高層次對外開放。上海港是上海對外開放的“第一窗口”,上海自貿試驗區則是培育上海開放經濟新體系的肥沃試驗田,隨著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建設啟動,自貿試驗區發展進入新時期。在上海近年來利用外資進入高基數、低增長的換擋器,並出現分化的情況下,自貿試驗區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負面清單指引將為外資進入我國進入領域提供便利,而自貿新片區建設和發展將吸引更多外資進入,形成產業集聚高地。上海自貿區及新片區建設將會帶動長三角地區、長江經濟帶進一步對外開放和經濟增長,提高上海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

其次,加快科創中心建設,確立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的路徑和動能。把握國際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大力培育新能源、裝備製造、生物技術、新材料、下一代通信技術等新興產業,並加強利用新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跨產業領域尋找創新空間,突破重大共性和關鍵產業技術,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上海產業轉型過程中的新增長點。通過自主創新,加快自主知識品牌建設,積極參與國內外重要標準制定,推動國內外創新網絡互動,國內外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突破製造業有產業無技術的被動局面,實現傳統制造業向先進製造業的轉身,在國際產業競爭中佔領產業鏈高端位置。另一方面,上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應侷限於製造業創新,還應該重視服務業領域的創新;注重製造業與服務業的相互滲透,製造與服務的一體化,通過創新提升服務業附加值,大力鼓勵信息產業和智能產業的發展,引導新興產業發展,促進製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創新型城市不僅體現在創新成果及應用上,也體現在對環境的保護和對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推廣綠色製造理念,使所生產的產品在從設計、製造、包裝、運輸、使用、維護直至報廢處理和善後處置的整個產品生命週期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最小,而對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實現製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構建生態循環經濟環境。

再次,推進跨地區產業轉移,提升與優化區域產業佈局。一是構建運用有效的政府機制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產業分工機制模式。積極推動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發展分工和合作,是上海自身的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區域內其他省市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機遇。構建運行有效的產業分工機制模式,在各成員地區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在各地區產業結構互動地優化升級的過程中,形成既有分工有合作的產業分工格局。二是探索建立相對完善的跨地區產業規劃對接實施機制。作為一種協調機制,產業規劃在區域產業協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通過產業規劃協同,長三角、長江經濟帶成員地區可以立足於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明確自身發展的主導產業,或者在區域產業鏈(價值鏈)所處的環節,從而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三是發揮梯度輻射效應,積極推進區域內產業轉移。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內部地區之間存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呈現出經濟發展的梯度特徵,這個特徵是區域產業轉移的基礎。在實踐上,應該探索跨區域的利益共享機制,共同籌建“園中園”、“共建園”等異地工業園,有利於合理有序地推進區域內產業升級轉移。

欄目主編:王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邵競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