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筋膜炎的針刀治療

藥品 推拿 養生 健康 李醫師 李醫師 2017-10-07

頸肩肌筋膜炎是一種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的疾病,國外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0%-93%的正常成年人在一生中的某一階段至少會出現一次筋膜炎的症狀。那麼什麼是筋膜炎,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引起肩背部疼痛、僵硬、運動受限及軟弱無力等症狀。

背部筋膜炎的針刀治療

該病的確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瞭,臨床觀察與輕微外傷、勞累及受寒等有關。頸肩肌筋膜炎所形成的激痛點是由於長期疲勞、感受風寒或外傷後失治,殘留了粘連或瘢痕等因素,而造成一系列的疲勞性損傷和缺血問題,使機體局部達到臨界點,而一些不合理的生活習慣或動作則成為誘發因素。頸肩肌筋膜炎是臨床中常見的多發性疾病,引起肌肉疼痛、保護性僵直、活動障礙。本病的激痛點病理性質與落枕有所不同,組織切片發現本病激痛點的硬結是由波浪形結締組織構成的,其中有少數肌纖維,間質中有充血或出血,有漿液滲出,有的可見肌纖維的橫紋消失,肌漿均勻變性,或有脂滴沿肌遠纖維排列。在此類情況下,在本病急性早期如果應用推拿等刺激性治療方式,則可加劇間質的充血或出血,使漿液滲出增加,而使患處局部壓力增高,使疼痛加劇。

(一)解剖複習

1.背腰肌筋膜分淺、深兩層

淺層起自胸、腰、骶椎的棘突和棘間韌帶,下緣止於髂嵴,外側緣止於肋骨角;

深層分隔骶棘肌與腰方肌,緊張與腰椎橫突,髂嵴,第十肋與髂腰韌帶之間;

淺深兩層在骶棘肌的外側匯合,構成骶棘肌鞘。

2.背部皮神經

由胸神經後支分佈,上六對胸神經內側支所發出的皮支,沿中線兩側穿出斜方肌至皮下,分佈於背部皮膚。其中第二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較長,向外可達肩峰部皮膚。

下六對胸神經的內側支一般不發出皮支,而由胸神經的外側支發出,穿背闊肌至皮下,分佈於背下部及腰部。

3.腰部皮神經

發自一、二、三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由骶棘肌外側緣穿出深筋膜,跨越髂嵴支臀部皮下,稱為臀上皮神經,主要分佈於臀部皮膚。

(二)病因病機

可分為外傷與勞損兩種病因與病理機制

1.外傷性背腰筋膜炎

直接或間接受到外力——肌肉強力收縮——肌纖維斷裂或肌筋膜撕裂——修復——機化——與周圍組織粘連——背腰神經穿出孔變小——擠壓神經肌內與筋膜分離——擠壓位於其間的感覺神經末梢——變形或扭曲——神經發生纖維粘連或增粗

2.勞損性肌筋膜炎

勞損——肌筋膜痙攣或與周圍組織粘連

{壓迫周圍血管——局部微循環障礙

{壓迫周圍神經——疼痛及肌痙攣——為循環障礙

(三)慢性肌筋膜炎的臨床表現

1.背、腰部痠、沉、漲、冷不適,變換體位可減輕。壓痛多在所謂“肩胛縫”,以及腰椎三、四、五兩側的骶棘肌鞘部。有時是有一定規律的一組壓痛點。

2.壓痛局部都有不同程度的肌緊張貨有軟組織異常改變,以結節為多。

3.一些部位有牽涉痛,如

(1)斜方肌筋膜炎牽涉至頸部疼痛。

(2)岡上肌筋膜炎牽涉至肩關節。

(3)腰部及筋膜炎牽涉至臀部甚至沿坐骨神經路線放射。

4.脊柱曲線及活動基本正常,有時由於骶棘肌緊張,可致屈曲痛限。

(四)治療步驟

一、斜方肌筋膜炎治療

俯臥位,雙手放於體側

1.枕骨上壓痛:多在天柱穴處,刀口線與頸椎縱軸平行,針體垂直於枕骨刺入達骨面,縱行疏通剝離,橫行擺動。

2.肩背部表淺部位壓痛有條索或硬結:刀中線與斜方肌纖維方向一致,針體垂直皮膚刺入,約1cm左右,縱行疏通剝離,橫行鏟剝與深層肌肉分離,阻力較大者切開剝離。

3.肩胛岡、鎖骨外側壓痛:刀口線與肌纖維方向一致,針體垂直骨面進針,縱行疏通剝離,橫行擺動。

二、肩胛提肌筋膜炎治療

1.在肩胛骨內上角及周圍軟組織處有壓痛者:取坐位,雙上肢下垂。刀口線與肩胛提肌纖維方向一致,針體垂直皮膚刺入,緩慢進針,達第2肋骨骨面,先縱行疏通剝離,後橫行鏟剝。然後將針刀提起至皮下,令針身向頸部傾斜,約與皮膚呈500角,針刃斜向下刺至肩胛骨內上角骨面,縱行疏通剝離。

2.壓痛點在C1~4橫突後結節處:俯臥頭頸微前屈,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針體垂直於頸椎橫突後結節骨面(針尖約向內傾450角)刺入皮膚,緩慢進針,直達骨面,先縱行疏剝,後橫行擺動。

三、菱形肌筋膜炎治療

1. 頸C6~T4棘突側方壓痛:刀口線與菱形肌纖維方向一致,針體與皮膚呈600角刺入,達棘突骨面,縱行疏通剝離,橫行剝離。

2.肩胛骨脊柱緣骨面壓痛:患者坐位,臂後伸並屈肘,將肘壓向前方,這時肩胛骨翹起。在肩胛骨內緣的前方注射局麻藥物,用斜刃針刀,針體與肩胛骨背面垂直刺入,在肩胛骨內緣的前方劃割3~4下。

四、岡上肌筋膜炎治療

1.肱骨大結節上端壓痛:刀口線與岡上肌腱纖維方向一致,針體垂直於肱骨大結節骨面刺入,達骨面後,縱行疏通剝離,橫形擺動針體。有鈣化組織者,在硬結上縱切幾刀。

2.岡上窩部壓痛:取坐位,患肢自然下垂,刀口線與岡上肌纖維方向一致,針體與肩背部皮膚約900刺入,達岡上窩骨面,縱行疏通剝離橫行擺動針體。若壓痛點面積較大,可將針刀上提1~2cm後,使針體傾斜300~400角刺入,達骨面後,縱行疏通剝離。

五、岡下肌筋膜炎治療

1.岡下窩壓痛:正坐彎腰位,兩肘撐在膝上。刀口與岡下肌肌纖維平行,針體垂直肩胛骨刺入,達骨面,縱行疏通剝離,橫行擺動針體。

2.肱骨大結節處壓痛:正坐微屈背,兩上肢肘部自然放於胸前桌上,在肩部後上方壓痛點處取兩個進針點,兩點沿肌纖維走向縱行排列。兩點距離不超過1cm,一點在肌腱上,一點在岡下肌腱下滑囊。刀口線和岡下肌纖維走向平行,針體和上臂背面呈1350角刺入,上點先縱行剝離,後橫行剝離,下點作切開剝離。

六、小圓肌筋膜炎治療

側臥位患肩在上,患肢屈肘內收放於胸前。或坐位,患肢搭於對側肩上,於壓痛點處進針,刀口線與小圓肌纖維方向一致。針體垂直骨面進針,達骨面。提起約1mm,縱行疏剝,橫行擺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