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代表注意:這些產品走院外,就是跳坑

▍來源:賽柏藍 特約撰稿:Joe

現在藥品醫院進院難,很多廠家都打起了DTP藥房的主意,亦或者是就把藥品放在離醫院不遠的藥房做院外。慢慢的逐漸形成了一股趨勢,很多人認為院外處方市場巨大,紛紛加入戰局。

但冷靜下來思考,院外市場真的如我們想象的那麼大嗎?或者說真的有那麼多產品適合院外模式嗎?

院外藥房的確是當前醫療環境下一個相對來說較好的銷售方式,但卻也不是萬能的,並不是任何產品都適合做院外。

對於醫藥代表來說,我們換個工作都是比較謹慎的,如果選擇一個院外產品崗位,我們一定要能判斷,哪種院外產品的崗位可以接,哪種不能接,以免自己跳進坑裡被活埋。

“4+7”和DRG促進處方外流

先說“4+7”,最直接的就是參加帶量採購的這些品種經歷了冰與火兩個世界。很多沒中標公司的產品有的直接被打散整合。

像輝瑞的立普妥,賽諾菲的波立維,都和別的產品組重新整合了,輝瑞順勢還成立了輝瑞普強,輝瑞普強也是全球第一個把總部設在中國的世界500強。

沒中標的品種有的被醫院限制使用,有的甚至直接停用,醫生只能處方中標品種。但總有些患者會來要原研的外資藥,怎麼辦?那就是去院外買。

院外銷售成了沒中標品種滿足正常臨床需求的一種尷尬的方式,本來醫院能開,現在只能去院外買。

而那些中標的產品日子過的也不都是如之前預計的風風光光,有的產品甚至都自然銷售了。

例如,筆者所在城市的一國產中標品種,在“4+7”後就已經沒有代表做了。

再說DRG,醫院實行DRG後,由於報銷總額是固定的,有的患者治療費用可能會超過限額,為了避免科室的績效考核超標,醫生有意願請患者去院外購買藥品。

這樣既能滿足臨床的治療需求,又能避免超過醫保的報銷限額。但患者可能有一部分藥品就無法報銷了,但這也是臨床面臨目前大環境的無奈之選。

輔助用藥適合院外銷售嗎

4+7和即將試點的DRG付費,將大大減少醫生的灰色收入,很多人可能會為了彌補這部分收入進行院外處方。

“4+7”是讓醫生來處方那些用量大,價格低的臨床品種。但由於為了中標,廠家大幅降價,現在又是能保證採購量,無論從什麼角度考慮,廠家都沒動力去做一些不合適的事,也沒必要以身犯險。

而DRG則規範了臨床用藥處方習慣。以前很多品只要在醫保,患者牴觸情緒就小很多,順手處方一些在醫保範圍內回扣高的產品,患者也不是很在意。

至於藥佔比,提高了檢查費用把分母增大,自然能多開藥了,最終帶來的是醫保基金的浪費。

若實行DRG,錢就這麼多,要精打細算,還要治療效果,那些性價比不高的輔助用藥等產品就會轉向院外處方。

筆者認為,這種通過院外處方來獲取回扣的趨勢會逐漸減弱。首先最近醫療行業狀況頻出,溫州院長事件、海南醫生自己舉報自己事件等,都指向同一問題——灰色收入。

在這種輿論環境下,行業收受回扣之風必定明顯減弱,同時醫療行業這幾年的主旋律也是打擊行業灰色收入,無論是帶量採購還是高值耗材議價,都是從根本上杜絕灰色收入的生存空間。

什麼樣的產品適合走院外

1、新產品

最近一年新上市的單抗和生物製劑,院內幾乎沒同類產品或者極少的產品;比如最近上市的各種生物製劑,例如銀屑病的蘇金單抗、烏司奴單抗,或者是近半年上市的各種國產PD-1、奧拉帕利等腫瘤藥。都是單價高,產品新,不在院的產品,適合做院外。

2、療效明顯超已在院品種的產品

以奧拉帕利為例,它是在中國上市的第一個卵巢癌靶向藥,填補了卵巢癌靶向治療領域的30年空白。這樣的產品就算間接競品在院,也影響不大,畢竟各種臨床試驗數據要遠好於目前的治療手段,臨床還是很期待的。

3、競品不在醫保的產品

有一些競品,雖然在院內銷售,但其並不在醫保目錄內,這就對院外產品影響小很多,畢竟患者牴觸心理小很多。

雖然自己本身不在醫保也不在院,但各種條件只是差了一個在院,劣勢已經降低了很多,後期通過學術影響,是可以讓客戶瞭解產品,增強客戶處方意願的。

這些品種主要是以門診處方為主的慢性病新藥。這類藥物有個特點,就是處方量大,種類多。例如:心血管、糖尿病類相關產品。由於門診處方一般是不給報銷的(筆者所在城市是這樣規定的),所以患者在哪買價錢都差不多。

如果你的產品是新品,療效要好於目前的治療手段,那麼找一個院內藥房或者醫院對面的藥房就可以了。例如治療2型糖尿病的艾塞那肽、利拉魯肽、貝那魯肽、利司那肽,他們都屬於短效GLP-1受體激動劑,屬於目前比較新的2型糖尿病治療藥物。這幾個“肽”大部分上市時間都不長,艾塞那肽更是5月份新上市,所以這類藥物做院外還是相對好做一些。

醫藥代表應如何選擇

如果產品在院外,那什麼樣的崗位和產品,是醫藥代表優選崗位呢?

需要提醒各位的是,選擇在院外的普藥要慎重。

這類產品大多數院內競品有一火車,新出的無非是各種改良款,甚至改良款都算不上,就是直接的仿製,既沒有明顯的療效優勢和臨床醫學證據,又沒有在院,無論廠家把這個產品的臨床重要性說的多麼好聽,都沒有意義。

院外品種對於廠家沒所謂,在目前的形勢下廠家是一定要做的。但對於代表有所謂,所以我們選擇院外產品的崗位要知道怎麼甄別哪些是好崗位。

1、院內也有一些競品,但相對來說不多,主要還都是在院外,而且價格較高的。

比如一些腫瘤產品或者特藥,基本同類產品都在院外,院內有,比較少。客戶也都適應這種院外模式,畢竟院內處方佔用的藥佔比比較高,院外買還方便,同時辦理贈藥也方便。

這種院外產品相對來說好一些,客戶接受度也高,這類品種主要還是看競品情況,尤其是國產廠家多的話還是慎重選擇(從外企崗位的角度來看),當面對眾多國企廠家仿製藥時,外企真的很難。

2、近兩年上市的新特藥。

這樣的崗位真的是不錯,比如去年的K藥,O藥(今年國產品紛紛上市),還有默沙東和AZ聯合研製的奧拉帕利,羅氏的帕捷特等,這些都是不錯的崗位,當時或者是現在沒什麼國產仿製品(PD-1今年會有點壓力)也是公司重點關注的品種。獎金政策不錯,資源投放多,大客戶多,無論是對個人職業發展還是賺錢,都是優選。

醫藥代表注意:這些產品走院外,就是跳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