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糖尿病患者談二甲雙胍?

藥品 糖尿病 低血糖 心血管 小雀視野 小雀視野 2017-11-05
1只有肥胖患者才適合用二甲雙胍?

錯誤。

國內外各大臨床指南均建議:無論是Ⅰ型還是Ⅱ型糖尿病無論患者是否超重,都可使用二甲雙胍。

對於Ⅰ 型糖尿病,聯用二甲雙胍的主要目的是:減少胰島素所引起的體重過度增加。

對於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二甲雙胍表現出一定的減重效果;但對於單純肥胖者,沒有確切的減重作用。

告知患者:

二甲雙胍不太可能使體重急劇下降,故患者應該堅持生活方式干預。

2二甲雙胍長期治療優於阿卡波糖?

正確。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併發症,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既往的研究已證實,二甲雙胍在降低血糖的同時還能有效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未證實阿卡波糖具有與二甲雙胍相似的心臟保護作用

另外,二甲雙胍是第一個被證明能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發生的藥物對於糖尿病前期人群,應用二甲雙胍可以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告知患者:

單用二甲雙胍的患者餐後血糖控制不滿意時,可加用阿卡波糖;單用阿卡波糖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不滿意時,可加用二甲雙胍。

3二甲雙胍只降高血糖,不致低血糖?

正確。

與其說二甲雙胍是一種降血糖藥,不如說它是一種抗高血糖藥。即使二甲雙胍服藥量達到85克都沒有發生低血糖,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會發生乳酸酸中毒。

必須告知患者:

當進食過少,或大運動量後沒有補充足夠的熱量,特別是與其他降糖藥聯合使用,飲酒等情況下會出現低血糖,須注意。

4二甲雙胍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

正確。

降血糖藥用藥的基本原則是:小劑量起始,逐漸加量。一般而言,二甲雙胍最小推薦劑量是500mg/日,最佳有效劑量2000mg/日,最大推薦劑量2550mg/日

告知患者:

65歲以上老年患者通常不可使用最大劑量;80歲以上老年患者不推薦使用二甲雙胍,除非其肌酐清除率檢查表明其腎功能未降低。

5二甲雙胍應餐中,或餐後服用?

不準確。

普通片或膠囊:應餐中或餐後服用,以減輕腹瀉、噁心、嘔吐、胃脹、消化不良、腹部不適等胃腸道不良反應。

緩釋片或膠囊:每日一次,通常晚餐進食時或餐後服。

腸溶片或膠囊:胃腸道反應較輕,應餐前30分鐘服用。當餐後血糖達到高峰時,藥物濃度也相應較高,可較好地覆蓋餐後血糖高峰期。

告知患者:

每日劑量≥2000mg時,為了更好的耐受,藥物最好隨餐分次服用。腸溶和緩釋片或膠囊禁止嚼碎口服。

6二甲雙胍易導致乳酸性酸中毒?

錯誤。

二甲雙胍在治療劑量範圍內,罕見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目前沒有任何確切證據表明二甲雙胍的使用與乳酸性酸中毒有關。

二甲雙胍沒有腎毒性,但腎功能障礙可增加乳酸性酸中毒風險。血清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腎小球濾過率<45,和低氧血癥的患者,容易發生乳酸的蓄積,不建議使用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不經過肝臟代謝,不競爭肝藥酶,不存在肝毒性。但是肝臟疾病可降低乳酸清除能力,因此有肝臟疾病者應避免使用二甲雙胍。

必須告知患者:

◆當出現不能解釋的過度呼氣、肌痛、乏力、嗜睡或其他非特異性的症狀時,應立即停藥,及時看醫生

◆二甲雙胍治療的初期常出現胃腸道症狀,一旦患者堅持某一劑量治療後(>10周)出現胃腸道症狀,通常是由於乳酸酸中毒或其他嚴重的疾病造成的。

7服用二甲雙胍需要做定期檢查?

正確。

口服二甲雙胍期間,應定期(每2個月)檢查腎功能,以減少乳酸酸中毒的發生,尤其是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更應定期檢查腎功能。

口服二甲雙胍期間,還應定期進行血液學檢查因為二甲雙胍可減少維生素B12在胃腸道的吸收,使血紅蛋白減少,出現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最後還應告知患者:

服藥期間儘量避免飲酒,一是可能引起低血糖,二是易導致乳酸中度等嚴重不良反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