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原創:王建柱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人稱閻肅是個雜學家,此話不無道理。正是“雜學”這兩個字,造就了閻肅深厚的文學修養———詩經楚辭、唐詩宋詞以及各類戲曲和地方戲種,在他的作品中被詮釋的饒有韻味。

在作品的把握上,無論從藝術鑑賞或是政治尺度上都把握得很適度。有人把閻肅比作“定海神針”,用央視導演黃一鶴的話說,“我的晚會,只要有他在,我心裡就有了底、很踏實,他就像我的主心骨。”憑著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敏銳的政治眼光,閻肅一次又一次贏得了觀眾的好評與信賴。

閻肅喜歡戲稱自己是個學問的“雜貨鋪”。他坦言,“我是個吃什麼都香,看什麼都有勁的人。有的人研究《楚辭》,但他可能不喜歡武俠小說;有的人喜歡詩歌,但他不關注理論文章;寫小說的不一定喜歡劇本……而我偏偏這些都喜歡。”他興致勃勃地說:“瞭解世界音樂的人,可能不懂得曲藝;瞭解相聲的,可能不瞭解果戈裡、易卜生……但這作品我都看過。

我是作協的、劇協的、音協的會員,我1958年就成為了曲協會員,我演過快板書,說過相聲,寫過快板,寫過數來寶……我還寫過京劇《紅巖》、《敵後武工隊》……而且我還是電視藝術家協會的會員。”同時,閻肅對於各門類藝術也涉獵廣泛。川劇、清音、雙簧、評書、粵劇、梆子……他什麼都看、都學。至於讀書,更是包羅萬象,中國的、外國的、古典的、現代的,無所不讀。即便是過了80歲高齡,那些名著中的許多經典段落,他仍可以脫口而出。

相信開卷有益的閻肅說,他的事業與閱讀有很大關係,“看的多,信息量就大,眼界就寬,時間長了,都潛移默化地變成了藝術創作的素養和竅門”。閻肅如數家珍般把自己的“老底”一一亮出,令聽者不由得心生慨嘆。

閻肅是個雜學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