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

清末民初發生在河北灤縣的“楊三姐告狀”一案,最初就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但因殺人主犯高佔英行賄掩蓋真相,縣官貪贓枉法,高佔英得以逍遙法外。由此引發死者妹妹楊三娥(楊三姐)越級上告,直至驚動了直隸省會天津高等檢察廳。事件結果未定期間,又被編成評劇上演,最終迫於輿論壓力,經直隸高等審判廳判決,處死了殺人凶犯高佔英,為楊三姐報了血海冤仇。

楊三姐告狀的故事,已經在舞臺上流傳了一百多年,甚至成了傳統劇目。劇中村女楊三姐成了時代傳奇,劇中審案的“楊廳長”自然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

清末民初發生在河北灤縣的“楊三姐告狀”一案,最初就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但因殺人主犯高佔英行賄掩蓋真相,縣官貪贓枉法,高佔英得以逍遙法外。由此引發死者妹妹楊三娥(楊三姐)越級上告,直至驚動了直隸省會天津高等檢察廳。事件結果未定期間,又被編成評劇上演,最終迫於輿論壓力,經直隸高等審判廳判決,處死了殺人凶犯高佔英,為楊三姐報了血海冤仇。

楊三姐告狀的故事,已經在舞臺上流傳了一百多年,甚至成了傳統劇目。劇中村女楊三姐成了時代傳奇,劇中審案的“楊廳長”自然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楊以德)

有關楊三姐的傳奇故事,人們大都知曉。那麼,真實的楊廳長是個咋樣的人物,他在民國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楊廳長真名叫楊以德,綽號楊梆子祖籍山東,在天津長大,是一個落魄鹽商後裔

楊以德原名叫楊以儉。年幼時家道中落,生計艱難,曾就食於鹽商楊紹溪家,擔任守夜打更等雜務。因為當時守夜打更須敲梆子警示各戶,所以後來人們在背後以“楊梆子”的綽號來稱呼他。

1902年,楊以德經朋友介紹在老龍頭車站(今天津東站)當檢票員。他利用在車站與官場人物交往的機會,結識了天津北段警察總辦曹嘉祥。由於楊以德機敏會來事兒,被這位曹總辦相中,把他推薦到偵探處任偵探員。

義和團事件之後,天津一帶賊盜蜂起,社會治安不太安寧。民間有一出名慣盜張三立,作案多起從未破案,官府感到很是棘手。楊以德當了偵探之後,一心想出人頭地,對於抓賊立功更是躍躍欲試。

清末天津的警察機構,雖說是洋人辦的,其實繼承的是清代捕快的舊業。警察大都是天津本地人,熟門熟路,有的警察跟黑社會明來暗往,關係密切,所以,這些人破案有道。

張三立是當時京津一帶有名的飛賊,百姓私下傳說此人飛簷走壁如履平地,如果不是後來燕子李三的崛起,恐怕最有名的飛賊非他莫屬。

張三立專門偷盜城裡富戶家錢財,而且每次均不失手,也從來沒被人發現過。對於他的相貌,更是無人知曉。楊以德立功心切,心想,如果能夠將張三立抓住,自己出頭的機會就來了。

為此,從當上偵探起,楊以德就開始細心訪查。根據線人的密報,楊以德獲悉:張三立作案後,常會在幾個當鋪中典當出貨、換取金銀,而且對於典當價格從來不計較,因此幾個當鋪也從中牟利。

"

清末民初發生在河北灤縣的“楊三姐告狀”一案,最初就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但因殺人主犯高佔英行賄掩蓋真相,縣官貪贓枉法,高佔英得以逍遙法外。由此引發死者妹妹楊三娥(楊三姐)越級上告,直至驚動了直隸省會天津高等檢察廳。事件結果未定期間,又被編成評劇上演,最終迫於輿論壓力,經直隸高等審判廳判決,處死了殺人凶犯高佔英,為楊三姐報了血海冤仇。

楊三姐告狀的故事,已經在舞臺上流傳了一百多年,甚至成了傳統劇目。劇中村女楊三姐成了時代傳奇,劇中審案的“楊廳長”自然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楊以德)

有關楊三姐的傳奇故事,人們大都知曉。那麼,真實的楊廳長是個咋樣的人物,他在民國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楊廳長真名叫楊以德,綽號楊梆子祖籍山東,在天津長大,是一個落魄鹽商後裔

楊以德原名叫楊以儉。年幼時家道中落,生計艱難,曾就食於鹽商楊紹溪家,擔任守夜打更等雜務。因為當時守夜打更須敲梆子警示各戶,所以後來人們在背後以“楊梆子”的綽號來稱呼他。

1902年,楊以德經朋友介紹在老龍頭車站(今天津東站)當檢票員。他利用在車站與官場人物交往的機會,結識了天津北段警察總辦曹嘉祥。由於楊以德機敏會來事兒,被這位曹總辦相中,把他推薦到偵探處任偵探員。

義和團事件之後,天津一帶賊盜蜂起,社會治安不太安寧。民間有一出名慣盜張三立,作案多起從未破案,官府感到很是棘手。楊以德當了偵探之後,一心想出人頭地,對於抓賊立功更是躍躍欲試。

清末天津的警察機構,雖說是洋人辦的,其實繼承的是清代捕快的舊業。警察大都是天津本地人,熟門熟路,有的警察跟黑社會明來暗往,關係密切,所以,這些人破案有道。

張三立是當時京津一帶有名的飛賊,百姓私下傳說此人飛簷走壁如履平地,如果不是後來燕子李三的崛起,恐怕最有名的飛賊非他莫屬。

張三立專門偷盜城裡富戶家錢財,而且每次均不失手,也從來沒被人發現過。對於他的相貌,更是無人知曉。楊以德立功心切,心想,如果能夠將張三立抓住,自己出頭的機會就來了。

為此,從當上偵探起,楊以德就開始細心訪查。根據線人的密報,楊以德獲悉:張三立作案後,常會在幾個當鋪中典當出貨、換取金銀,而且對於典當價格從來不計較,因此幾個當鋪也從中牟利。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天津老照片)

得知這些詳情後,楊以德找到這幾家當鋪的掌櫃,軟硬兼施,讓掌櫃的同意與他合作。

一天清晨,一個大戶人家向偵探處報案說昨晚家中被盜,並提供了被盜金飾品的特徵。楊以德也不怠慢,立刻派人暗地通知幾家當鋪,如果有人典當,一定拖延時間趕快報案。

但一天兩天過去了,還是不見動靜,楊以德手下的幾名捕快心中起急,倒是楊以德沉得住氣,每天換上便衣出去散心。第三天傍晚,楊以德突然回到偵探處,讓手下人準備好繩子、手槍,準備出發。不大一會兒,一個當鋪的小夥計匆匆跑進來,在楊以德耳邊耳語幾句轉身離去。楊以德立即帶人展開行動。

仁義當鋪的櫃檯下站立著一個年輕人,身材瘦小而精幹,兩眼不時警覺地掃視四周。他一邊催促櫃檯趕緊給錢,一邊觀察門口動靜。就在掌櫃的將當票和現銀遞到這年輕人手上時,一支槍口頂住了年輕人的後腰。

“張三立,你把我們哥們想壞了,跟我們走一趟吧!”楊以德沒等年輕人反應過來,就讓人用幾道繩索將其捆了個結結實實。

“楊梆子把張三立逮著了!”

張三立讓一個敲梆子的新警察給逮了?“楊梆子行啊!”

一時之間,楊以德成了天津街頭議論的中心。

楊以德擒獲了一個別人都拿不到的慣盜,不僅讓當時的天津海關道唐紹儀感到吃驚,也驚動了唐的上司袁世凱。

楊以德智擒飛賊的消息餘溫未退,將飛賊收降招安的新聞又冒了出來,立時又轟動了天津。天津海關道唐紹儀知道後馬上轉報了時任朝廷練兵處會辦大臣的袁世凱

袁世凱覺得楊以德是個人才,就傳楊以德進京見面。

袁世凱問:“你有什麼功名?”楊回答:“沒有。”

袁世凱皺皺眉頭說:“你沒有功名底子,我怎麼保你做官?”楊以德靈機一動,說:“家兄捐過一個同知銜,名叫楊以德。”袁世凱便說:“那麼你就借用過來,改名楊以德就是了。”由此,楊以儉就變成了楊以德。

後來經袁世凱保奏,楊以德即以知府任用,開始了他的仕途。

而後,楊以德憑藉不懈努力和左右逢迎,步步高昇。1906年被任命為探訪局總辦,後來出任直隸警務處處長兼天津警察廳廳長,搖身成了天津乃至直隸警察系統的頭面人物。

當年袁世凱為幫助段芝貴謀取黑龍江巡撫一職,賄賂慶王爺的兒子載振,給他娶了津門當紅藝妓楊翠喜。結果東窗事發,事情被參奏到慈禧太后那裡,一批官員被懲處。正是楊以德幫袁世凱圓場,把楊翠喜暗度陳倉,塞給了鹽商王竹林。等到查案子的人來了,已經物是人非,得以矇混過去。

楊以德辦理楊三姐告狀的案子,發生在1918年,此時,楊以德正在直隸天津的警察廳長任上。

1918年農曆三月間,直隸灤縣高狗莊發生一起命案,富家子弟高佔英與五嫂金玉勾搭成奸,嫌其妻楊氏礙眼,便殘忍地將妻謀害。案發後高佔英到妻子孃家謊稱“楊氏昨夜得急症而亡”。

驚聞噩耗,楊氏母女如遭雷擊,當下就趕往高家弔喪。楊三姐撫屍痛哭時,偶然發現二姐右手中指有傷口,嘴角和下身有血跡。

楊三姐認定二姐死得不明,決定到縣衙告狀。她後來說:“大宋朝還有秦香蓮告狀呢,當時都已經是民國了,我為什麼不敢!···我就是要到官府去找一個平等……找不到平等,我寧可死在大堂上。”

四月初三,楊三姐請律師寫了狀紙,具名“楊三娥”,在哥哥楊國恩的陪同下開始申冤告狀。出面審理此案的是灤縣“幫審”牛楚賢(即評劇中的牛成)。高佔英已向牛楚賢行了重賄,還買通了地保等人出示偽證,加上高佔英本人當堂辯稱楊氏是“因病而死”。雖經三次開庭,牛楚賢始終偏向高家,斥責楊三姐“無端猜疑,不足為據”。楊三姐氣得拿出剪刀欲自殺,幸被人奪下。

楊三姐在灤縣告狀無門,只好捨命到天津高等檢察廳告狀。正是楊三姐在天津為姐姐伸冤這一事件,使楊以德成為了“歷史名人”和舞臺劇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

清末民初發生在河北灤縣的“楊三姐告狀”一案,最初就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但因殺人主犯高佔英行賄掩蓋真相,縣官貪贓枉法,高佔英得以逍遙法外。由此引發死者妹妹楊三娥(楊三姐)越級上告,直至驚動了直隸省會天津高等檢察廳。事件結果未定期間,又被編成評劇上演,最終迫於輿論壓力,經直隸高等審判廳判決,處死了殺人凶犯高佔英,為楊三姐報了血海冤仇。

楊三姐告狀的故事,已經在舞臺上流傳了一百多年,甚至成了傳統劇目。劇中村女楊三姐成了時代傳奇,劇中審案的“楊廳長”自然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楊以德)

有關楊三姐的傳奇故事,人們大都知曉。那麼,真實的楊廳長是個咋樣的人物,他在民國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楊廳長真名叫楊以德,綽號楊梆子祖籍山東,在天津長大,是一個落魄鹽商後裔

楊以德原名叫楊以儉。年幼時家道中落,生計艱難,曾就食於鹽商楊紹溪家,擔任守夜打更等雜務。因為當時守夜打更須敲梆子警示各戶,所以後來人們在背後以“楊梆子”的綽號來稱呼他。

1902年,楊以德經朋友介紹在老龍頭車站(今天津東站)當檢票員。他利用在車站與官場人物交往的機會,結識了天津北段警察總辦曹嘉祥。由於楊以德機敏會來事兒,被這位曹總辦相中,把他推薦到偵探處任偵探員。

義和團事件之後,天津一帶賊盜蜂起,社會治安不太安寧。民間有一出名慣盜張三立,作案多起從未破案,官府感到很是棘手。楊以德當了偵探之後,一心想出人頭地,對於抓賊立功更是躍躍欲試。

清末天津的警察機構,雖說是洋人辦的,其實繼承的是清代捕快的舊業。警察大都是天津本地人,熟門熟路,有的警察跟黑社會明來暗往,關係密切,所以,這些人破案有道。

張三立是當時京津一帶有名的飛賊,百姓私下傳說此人飛簷走壁如履平地,如果不是後來燕子李三的崛起,恐怕最有名的飛賊非他莫屬。

張三立專門偷盜城裡富戶家錢財,而且每次均不失手,也從來沒被人發現過。對於他的相貌,更是無人知曉。楊以德立功心切,心想,如果能夠將張三立抓住,自己出頭的機會就來了。

為此,從當上偵探起,楊以德就開始細心訪查。根據線人的密報,楊以德獲悉:張三立作案後,常會在幾個當鋪中典當出貨、換取金銀,而且對於典當價格從來不計較,因此幾個當鋪也從中牟利。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天津老照片)

得知這些詳情後,楊以德找到這幾家當鋪的掌櫃,軟硬兼施,讓掌櫃的同意與他合作。

一天清晨,一個大戶人家向偵探處報案說昨晚家中被盜,並提供了被盜金飾品的特徵。楊以德也不怠慢,立刻派人暗地通知幾家當鋪,如果有人典當,一定拖延時間趕快報案。

但一天兩天過去了,還是不見動靜,楊以德手下的幾名捕快心中起急,倒是楊以德沉得住氣,每天換上便衣出去散心。第三天傍晚,楊以德突然回到偵探處,讓手下人準備好繩子、手槍,準備出發。不大一會兒,一個當鋪的小夥計匆匆跑進來,在楊以德耳邊耳語幾句轉身離去。楊以德立即帶人展開行動。

仁義當鋪的櫃檯下站立著一個年輕人,身材瘦小而精幹,兩眼不時警覺地掃視四周。他一邊催促櫃檯趕緊給錢,一邊觀察門口動靜。就在掌櫃的將當票和現銀遞到這年輕人手上時,一支槍口頂住了年輕人的後腰。

“張三立,你把我們哥們想壞了,跟我們走一趟吧!”楊以德沒等年輕人反應過來,就讓人用幾道繩索將其捆了個結結實實。

“楊梆子把張三立逮著了!”

張三立讓一個敲梆子的新警察給逮了?“楊梆子行啊!”

一時之間,楊以德成了天津街頭議論的中心。

楊以德擒獲了一個別人都拿不到的慣盜,不僅讓當時的天津海關道唐紹儀感到吃驚,也驚動了唐的上司袁世凱。

楊以德智擒飛賊的消息餘溫未退,將飛賊收降招安的新聞又冒了出來,立時又轟動了天津。天津海關道唐紹儀知道後馬上轉報了時任朝廷練兵處會辦大臣的袁世凱

袁世凱覺得楊以德是個人才,就傳楊以德進京見面。

袁世凱問:“你有什麼功名?”楊回答:“沒有。”

袁世凱皺皺眉頭說:“你沒有功名底子,我怎麼保你做官?”楊以德靈機一動,說:“家兄捐過一個同知銜,名叫楊以德。”袁世凱便說:“那麼你就借用過來,改名楊以德就是了。”由此,楊以儉就變成了楊以德。

後來經袁世凱保奏,楊以德即以知府任用,開始了他的仕途。

而後,楊以德憑藉不懈努力和左右逢迎,步步高昇。1906年被任命為探訪局總辦,後來出任直隸警務處處長兼天津警察廳廳長,搖身成了天津乃至直隸警察系統的頭面人物。

當年袁世凱為幫助段芝貴謀取黑龍江巡撫一職,賄賂慶王爺的兒子載振,給他娶了津門當紅藝妓楊翠喜。結果東窗事發,事情被參奏到慈禧太后那裡,一批官員被懲處。正是楊以德幫袁世凱圓場,把楊翠喜暗度陳倉,塞給了鹽商王竹林。等到查案子的人來了,已經物是人非,得以矇混過去。

楊以德辦理楊三姐告狀的案子,發生在1918年,此時,楊以德正在直隸天津的警察廳長任上。

1918年農曆三月間,直隸灤縣高狗莊發生一起命案,富家子弟高佔英與五嫂金玉勾搭成奸,嫌其妻楊氏礙眼,便殘忍地將妻謀害。案發後高佔英到妻子孃家謊稱“楊氏昨夜得急症而亡”。

驚聞噩耗,楊氏母女如遭雷擊,當下就趕往高家弔喪。楊三姐撫屍痛哭時,偶然發現二姐右手中指有傷口,嘴角和下身有血跡。

楊三姐認定二姐死得不明,決定到縣衙告狀。她後來說:“大宋朝還有秦香蓮告狀呢,當時都已經是民國了,我為什麼不敢!···我就是要到官府去找一個平等……找不到平等,我寧可死在大堂上。”

四月初三,楊三姐請律師寫了狀紙,具名“楊三娥”,在哥哥楊國恩的陪同下開始申冤告狀。出面審理此案的是灤縣“幫審”牛楚賢(即評劇中的牛成)。高佔英已向牛楚賢行了重賄,還買通了地保等人出示偽證,加上高佔英本人當堂辯稱楊氏是“因病而死”。雖經三次開庭,牛楚賢始終偏向高家,斥責楊三姐“無端猜疑,不足為據”。楊三姐氣得拿出剪刀欲自殺,幸被人奪下。

楊三姐在灤縣告狀無門,只好捨命到天津高等檢察廳告狀。正是楊三姐在天津為姐姐伸冤這一事件,使楊以德成為了“歷史名人”和舞臺劇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劇照)

楊三姐在律師徐漢川陪同下來到省會天津,天津高等檢察廳受理了此案,但說開棺驗屍必須“雙方具結”。楊三姐一聽就急了,哭喊說:如果驗屍證明我二姐是被殺死的,絞死高佔英;如果不是被殺死的,絞死我!···

據說,此時楊以德剛當廳長不久,正需要政績和百姓口碑,加上他也出身貧寒,同情心並未泯滅。在徐律師等人的勸求下,楊以德接見了楊三姐,在聽了她的哭訴後,決定於六月底親往灤縣調查案情,並決定七月初二開棺驗屍。

開棺驗屍的消息傳開後,灤縣方圓數十里的人都來觀看。天津警方來人住在高家狗莊祠堂內,高家慌了手腳,搬去了數千塊大洋,意欲行賄。但楊以德猶豫半天。想到這件事已經轟動民間,沒敢接受賄賂,仍然決定開棺檢驗。

1919年農曆七月初二,天津高等檢察廳的官員們在高家墳地搭了一座涼棚,並準備一口鐵鍋,用來盛消毒用酒精。圍觀的人群人山人海,警察們手持皮鞭維持秩序。檢驗結果,從楊二姐屍體下身取出一把尖刀,並見褲內塞滿了用來止血的白石灰。檢驗證明楊二姐系被謀殺,並非高佔英聲稱的“血崩受風”。楊以德氣得當即給了灤州的審判官兩個耳光,並罷了他的官。

但高佔英被楊以德帶人押到天津後,但遲遲沒有判決。

前在此時,楊三姐告狀被迅速編成評劇上演,一時引起強烈反響。不僅楊三姐以實名出現舞臺上,“楊廳長”也被搬上了舞臺。而且,劇中高佔英是已被就地正法。

"

清末民初發生在河北灤縣的“楊三姐告狀”一案,最初就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但因殺人主犯高佔英行賄掩蓋真相,縣官貪贓枉法,高佔英得以逍遙法外。由此引發死者妹妹楊三娥(楊三姐)越級上告,直至驚動了直隸省會天津高等檢察廳。事件結果未定期間,又被編成評劇上演,最終迫於輿論壓力,經直隸高等審判廳判決,處死了殺人凶犯高佔英,為楊三姐報了血海冤仇。

楊三姐告狀的故事,已經在舞臺上流傳了一百多年,甚至成了傳統劇目。劇中村女楊三姐成了時代傳奇,劇中審案的“楊廳長”自然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楊以德)

有關楊三姐的傳奇故事,人們大都知曉。那麼,真實的楊廳長是個咋樣的人物,他在民國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楊廳長真名叫楊以德,綽號楊梆子祖籍山東,在天津長大,是一個落魄鹽商後裔

楊以德原名叫楊以儉。年幼時家道中落,生計艱難,曾就食於鹽商楊紹溪家,擔任守夜打更等雜務。因為當時守夜打更須敲梆子警示各戶,所以後來人們在背後以“楊梆子”的綽號來稱呼他。

1902年,楊以德經朋友介紹在老龍頭車站(今天津東站)當檢票員。他利用在車站與官場人物交往的機會,結識了天津北段警察總辦曹嘉祥。由於楊以德機敏會來事兒,被這位曹總辦相中,把他推薦到偵探處任偵探員。

義和團事件之後,天津一帶賊盜蜂起,社會治安不太安寧。民間有一出名慣盜張三立,作案多起從未破案,官府感到很是棘手。楊以德當了偵探之後,一心想出人頭地,對於抓賊立功更是躍躍欲試。

清末天津的警察機構,雖說是洋人辦的,其實繼承的是清代捕快的舊業。警察大都是天津本地人,熟門熟路,有的警察跟黑社會明來暗往,關係密切,所以,這些人破案有道。

張三立是當時京津一帶有名的飛賊,百姓私下傳說此人飛簷走壁如履平地,如果不是後來燕子李三的崛起,恐怕最有名的飛賊非他莫屬。

張三立專門偷盜城裡富戶家錢財,而且每次均不失手,也從來沒被人發現過。對於他的相貌,更是無人知曉。楊以德立功心切,心想,如果能夠將張三立抓住,自己出頭的機會就來了。

為此,從當上偵探起,楊以德就開始細心訪查。根據線人的密報,楊以德獲悉:張三立作案後,常會在幾個當鋪中典當出貨、換取金銀,而且對於典當價格從來不計較,因此幾個當鋪也從中牟利。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天津老照片)

得知這些詳情後,楊以德找到這幾家當鋪的掌櫃,軟硬兼施,讓掌櫃的同意與他合作。

一天清晨,一個大戶人家向偵探處報案說昨晚家中被盜,並提供了被盜金飾品的特徵。楊以德也不怠慢,立刻派人暗地通知幾家當鋪,如果有人典當,一定拖延時間趕快報案。

但一天兩天過去了,還是不見動靜,楊以德手下的幾名捕快心中起急,倒是楊以德沉得住氣,每天換上便衣出去散心。第三天傍晚,楊以德突然回到偵探處,讓手下人準備好繩子、手槍,準備出發。不大一會兒,一個當鋪的小夥計匆匆跑進來,在楊以德耳邊耳語幾句轉身離去。楊以德立即帶人展開行動。

仁義當鋪的櫃檯下站立著一個年輕人,身材瘦小而精幹,兩眼不時警覺地掃視四周。他一邊催促櫃檯趕緊給錢,一邊觀察門口動靜。就在掌櫃的將當票和現銀遞到這年輕人手上時,一支槍口頂住了年輕人的後腰。

“張三立,你把我們哥們想壞了,跟我們走一趟吧!”楊以德沒等年輕人反應過來,就讓人用幾道繩索將其捆了個結結實實。

“楊梆子把張三立逮著了!”

張三立讓一個敲梆子的新警察給逮了?“楊梆子行啊!”

一時之間,楊以德成了天津街頭議論的中心。

楊以德擒獲了一個別人都拿不到的慣盜,不僅讓當時的天津海關道唐紹儀感到吃驚,也驚動了唐的上司袁世凱。

楊以德智擒飛賊的消息餘溫未退,將飛賊收降招安的新聞又冒了出來,立時又轟動了天津。天津海關道唐紹儀知道後馬上轉報了時任朝廷練兵處會辦大臣的袁世凱

袁世凱覺得楊以德是個人才,就傳楊以德進京見面。

袁世凱問:“你有什麼功名?”楊回答:“沒有。”

袁世凱皺皺眉頭說:“你沒有功名底子,我怎麼保你做官?”楊以德靈機一動,說:“家兄捐過一個同知銜,名叫楊以德。”袁世凱便說:“那麼你就借用過來,改名楊以德就是了。”由此,楊以儉就變成了楊以德。

後來經袁世凱保奏,楊以德即以知府任用,開始了他的仕途。

而後,楊以德憑藉不懈努力和左右逢迎,步步高昇。1906年被任命為探訪局總辦,後來出任直隸警務處處長兼天津警察廳廳長,搖身成了天津乃至直隸警察系統的頭面人物。

當年袁世凱為幫助段芝貴謀取黑龍江巡撫一職,賄賂慶王爺的兒子載振,給他娶了津門當紅藝妓楊翠喜。結果東窗事發,事情被參奏到慈禧太后那裡,一批官員被懲處。正是楊以德幫袁世凱圓場,把楊翠喜暗度陳倉,塞給了鹽商王竹林。等到查案子的人來了,已經物是人非,得以矇混過去。

楊以德辦理楊三姐告狀的案子,發生在1918年,此時,楊以德正在直隸天津的警察廳長任上。

1918年農曆三月間,直隸灤縣高狗莊發生一起命案,富家子弟高佔英與五嫂金玉勾搭成奸,嫌其妻楊氏礙眼,便殘忍地將妻謀害。案發後高佔英到妻子孃家謊稱“楊氏昨夜得急症而亡”。

驚聞噩耗,楊氏母女如遭雷擊,當下就趕往高家弔喪。楊三姐撫屍痛哭時,偶然發現二姐右手中指有傷口,嘴角和下身有血跡。

楊三姐認定二姐死得不明,決定到縣衙告狀。她後來說:“大宋朝還有秦香蓮告狀呢,當時都已經是民國了,我為什麼不敢!···我就是要到官府去找一個平等……找不到平等,我寧可死在大堂上。”

四月初三,楊三姐請律師寫了狀紙,具名“楊三娥”,在哥哥楊國恩的陪同下開始申冤告狀。出面審理此案的是灤縣“幫審”牛楚賢(即評劇中的牛成)。高佔英已向牛楚賢行了重賄,還買通了地保等人出示偽證,加上高佔英本人當堂辯稱楊氏是“因病而死”。雖經三次開庭,牛楚賢始終偏向高家,斥責楊三姐“無端猜疑,不足為據”。楊三姐氣得拿出剪刀欲自殺,幸被人奪下。

楊三姐在灤縣告狀無門,只好捨命到天津高等檢察廳告狀。正是楊三姐在天津為姐姐伸冤這一事件,使楊以德成為了“歷史名人”和舞臺劇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劇照)

楊三姐在律師徐漢川陪同下來到省會天津,天津高等檢察廳受理了此案,但說開棺驗屍必須“雙方具結”。楊三姐一聽就急了,哭喊說:如果驗屍證明我二姐是被殺死的,絞死高佔英;如果不是被殺死的,絞死我!···

據說,此時楊以德剛當廳長不久,正需要政績和百姓口碑,加上他也出身貧寒,同情心並未泯滅。在徐律師等人的勸求下,楊以德接見了楊三姐,在聽了她的哭訴後,決定於六月底親往灤縣調查案情,並決定七月初二開棺驗屍。

開棺驗屍的消息傳開後,灤縣方圓數十里的人都來觀看。天津警方來人住在高家狗莊祠堂內,高家慌了手腳,搬去了數千塊大洋,意欲行賄。但楊以德猶豫半天。想到這件事已經轟動民間,沒敢接受賄賂,仍然決定開棺檢驗。

1919年農曆七月初二,天津高等檢察廳的官員們在高家墳地搭了一座涼棚,並準備一口鐵鍋,用來盛消毒用酒精。圍觀的人群人山人海,警察們手持皮鞭維持秩序。檢驗結果,從楊二姐屍體下身取出一把尖刀,並見褲內塞滿了用來止血的白石灰。檢驗證明楊二姐系被謀殺,並非高佔英聲稱的“血崩受風”。楊以德氣得當即給了灤州的審判官兩個耳光,並罷了他的官。

但高佔英被楊以德帶人押到天津後,但遲遲沒有判決。

前在此時,楊三姐告狀被迅速編成評劇上演,一時引起強烈反響。不僅楊三姐以實名出現舞臺上,“楊廳長”也被搬上了舞臺。而且,劇中高佔英是已被就地正法。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迫於輿論的強大壓力,數月後,高佔英終被處以絞刑。

天津《益世報》1919年10月6日《本埠新聞》欄內載:“灤縣高佔英謀殺其妻一案,經高等審判廳判決,判處死刑。”

據說在執行之前,楊以德也收過高家的好處,但由於事情太過難纏,最終他還是沒敢枉法放人。

五四運動的時期,天津的學潮也很猛烈。學生們滿大街查抄日貨,警察來擋,就當街演活報劇《刀劈楊梆子》,甚至還包圍警察廳。致使楊以德多次無奈開溜。

後來學生運動鬧大了,楊以德奉北洋軍政府的命令,抓了幾十個學生,其中就有當時在天津讀書的周恩來。

楊以德跟學生談判,說得天南海北,學生根本不買賬,還捱了學生幾小時的痛罵。在監獄裡,學生想要什麼,獄卒就得給買什麼,書不用說,連酒和酒菜都得給備齊了。監獄長說,按規矩監獄裡不許喝酒,但學生非要喝,請示了廳長楊以德:滿足。

最後政府妥協,被關在在監獄裡的學生都被當成英雄一樣放了出去。

就這樣,袁世凱時代,楊以德是天津警察王,段祺瑞時代他還是,曹錕吳佩孚時代,他依舊是。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楊以德為了討好曹錕,吳佩孚,率武裝保安解除了張作霖衛隊的武裝。同年,徐世昌被迫下臺,他秉承曹、吳佩孚之命恭送黎元洪覆京任總統,還召集紳商熱烈歡迎。而當1923年曹錕賄選總統告成、黎元洪被迫出京時,他又伴隨直隸省長王承斌跑到楊村車站,翻臉攔住黎元洪,逼迫黎元洪必須交出大總統印信。

到了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後,曹錕、吳佩孚一敗塗地,東北大帥張作霖昂首進關,段祺瑞臨時當政,楊以德又厚著麵皮,一面捧張,一面拍段,不僅沒有丟官,反而升任直隸省代省長。

楊以德升任省長後,已是高官厚祿,但他仍不滿足,還想把天津縣這個肥缺繼續抓在自己手中,便保舉警察廳司法科長白振鏞出任縣長。

當時天津縣長張仁樂,是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後裔,而張仁樂的侄子張琬是大帥張作霖的參謀長。楊以德派白振鏞去接任時,被張仁樂予以拒絕。宣稱說需請示省督辦李景林後再移交。

楊以德仍以為自己是天津“老地皮”,對於抗命十分惱怒。遂派保安隊的一箇中隊包圍了縣署,想要武力接收。張仁樂也不示弱,立即將此情況電告李景林,李景林馬上派奉軍一個營兵力將楊以德的保安隊包圍。

楊以德見事不妙,被迫妥協,收回成命。此事後不久,張作霖即告知段祺瑞,明令立即免掉楊以德本兼各職。從此,楊以德徹底離開了政治舞臺。

"

清末民初發生在河北灤縣的“楊三姐告狀”一案,最初就是一起普通刑事案件。但因殺人主犯高佔英行賄掩蓋真相,縣官貪贓枉法,高佔英得以逍遙法外。由此引發死者妹妹楊三娥(楊三姐)越級上告,直至驚動了直隸省會天津高等檢察廳。事件結果未定期間,又被編成評劇上演,最終迫於輿論壓力,經直隸高等審判廳判決,處死了殺人凶犯高佔英,為楊三姐報了血海冤仇。

楊三姐告狀的故事,已經在舞臺上流傳了一百多年,甚至成了傳統劇目。劇中村女楊三姐成了時代傳奇,劇中審案的“楊廳長”自然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楊以德)

有關楊三姐的傳奇故事,人們大都知曉。那麼,真實的楊廳長是個咋樣的人物,他在民國後來的結局如何呢?

楊廳長真名叫楊以德,綽號楊梆子祖籍山東,在天津長大,是一個落魄鹽商後裔

楊以德原名叫楊以儉。年幼時家道中落,生計艱難,曾就食於鹽商楊紹溪家,擔任守夜打更等雜務。因為當時守夜打更須敲梆子警示各戶,所以後來人們在背後以“楊梆子”的綽號來稱呼他。

1902年,楊以德經朋友介紹在老龍頭車站(今天津東站)當檢票員。他利用在車站與官場人物交往的機會,結識了天津北段警察總辦曹嘉祥。由於楊以德機敏會來事兒,被這位曹總辦相中,把他推薦到偵探處任偵探員。

義和團事件之後,天津一帶賊盜蜂起,社會治安不太安寧。民間有一出名慣盜張三立,作案多起從未破案,官府感到很是棘手。楊以德當了偵探之後,一心想出人頭地,對於抓賊立功更是躍躍欲試。

清末天津的警察機構,雖說是洋人辦的,其實繼承的是清代捕快的舊業。警察大都是天津本地人,熟門熟路,有的警察跟黑社會明來暗往,關係密切,所以,這些人破案有道。

張三立是當時京津一帶有名的飛賊,百姓私下傳說此人飛簷走壁如履平地,如果不是後來燕子李三的崛起,恐怕最有名的飛賊非他莫屬。

張三立專門偷盜城裡富戶家錢財,而且每次均不失手,也從來沒被人發現過。對於他的相貌,更是無人知曉。楊以德立功心切,心想,如果能夠將張三立抓住,自己出頭的機會就來了。

為此,從當上偵探起,楊以德就開始細心訪查。根據線人的密報,楊以德獲悉:張三立作案後,常會在幾個當鋪中典當出貨、換取金銀,而且對於典當價格從來不計較,因此幾個當鋪也從中牟利。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天津老照片)

得知這些詳情後,楊以德找到這幾家當鋪的掌櫃,軟硬兼施,讓掌櫃的同意與他合作。

一天清晨,一個大戶人家向偵探處報案說昨晚家中被盜,並提供了被盜金飾品的特徵。楊以德也不怠慢,立刻派人暗地通知幾家當鋪,如果有人典當,一定拖延時間趕快報案。

但一天兩天過去了,還是不見動靜,楊以德手下的幾名捕快心中起急,倒是楊以德沉得住氣,每天換上便衣出去散心。第三天傍晚,楊以德突然回到偵探處,讓手下人準備好繩子、手槍,準備出發。不大一會兒,一個當鋪的小夥計匆匆跑進來,在楊以德耳邊耳語幾句轉身離去。楊以德立即帶人展開行動。

仁義當鋪的櫃檯下站立著一個年輕人,身材瘦小而精幹,兩眼不時警覺地掃視四周。他一邊催促櫃檯趕緊給錢,一邊觀察門口動靜。就在掌櫃的將當票和現銀遞到這年輕人手上時,一支槍口頂住了年輕人的後腰。

“張三立,你把我們哥們想壞了,跟我們走一趟吧!”楊以德沒等年輕人反應過來,就讓人用幾道繩索將其捆了個結結實實。

“楊梆子把張三立逮著了!”

張三立讓一個敲梆子的新警察給逮了?“楊梆子行啊!”

一時之間,楊以德成了天津街頭議論的中心。

楊以德擒獲了一個別人都拿不到的慣盜,不僅讓當時的天津海關道唐紹儀感到吃驚,也驚動了唐的上司袁世凱。

楊以德智擒飛賊的消息餘溫未退,將飛賊收降招安的新聞又冒了出來,立時又轟動了天津。天津海關道唐紹儀知道後馬上轉報了時任朝廷練兵處會辦大臣的袁世凱

袁世凱覺得楊以德是個人才,就傳楊以德進京見面。

袁世凱問:“你有什麼功名?”楊回答:“沒有。”

袁世凱皺皺眉頭說:“你沒有功名底子,我怎麼保你做官?”楊以德靈機一動,說:“家兄捐過一個同知銜,名叫楊以德。”袁世凱便說:“那麼你就借用過來,改名楊以德就是了。”由此,楊以儉就變成了楊以德。

後來經袁世凱保奏,楊以德即以知府任用,開始了他的仕途。

而後,楊以德憑藉不懈努力和左右逢迎,步步高昇。1906年被任命為探訪局總辦,後來出任直隸警務處處長兼天津警察廳廳長,搖身成了天津乃至直隸警察系統的頭面人物。

當年袁世凱為幫助段芝貴謀取黑龍江巡撫一職,賄賂慶王爺的兒子載振,給他娶了津門當紅藝妓楊翠喜。結果東窗事發,事情被參奏到慈禧太后那裡,一批官員被懲處。正是楊以德幫袁世凱圓場,把楊翠喜暗度陳倉,塞給了鹽商王竹林。等到查案子的人來了,已經物是人非,得以矇混過去。

楊以德辦理楊三姐告狀的案子,發生在1918年,此時,楊以德正在直隸天津的警察廳長任上。

1918年農曆三月間,直隸灤縣高狗莊發生一起命案,富家子弟高佔英與五嫂金玉勾搭成奸,嫌其妻楊氏礙眼,便殘忍地將妻謀害。案發後高佔英到妻子孃家謊稱“楊氏昨夜得急症而亡”。

驚聞噩耗,楊氏母女如遭雷擊,當下就趕往高家弔喪。楊三姐撫屍痛哭時,偶然發現二姐右手中指有傷口,嘴角和下身有血跡。

楊三姐認定二姐死得不明,決定到縣衙告狀。她後來說:“大宋朝還有秦香蓮告狀呢,當時都已經是民國了,我為什麼不敢!···我就是要到官府去找一個平等……找不到平等,我寧可死在大堂上。”

四月初三,楊三姐請律師寫了狀紙,具名“楊三娥”,在哥哥楊國恩的陪同下開始申冤告狀。出面審理此案的是灤縣“幫審”牛楚賢(即評劇中的牛成)。高佔英已向牛楚賢行了重賄,還買通了地保等人出示偽證,加上高佔英本人當堂辯稱楊氏是“因病而死”。雖經三次開庭,牛楚賢始終偏向高家,斥責楊三姐“無端猜疑,不足為據”。楊三姐氣得拿出剪刀欲自殺,幸被人奪下。

楊三姐在灤縣告狀無門,只好捨命到天津高等檢察廳告狀。正是楊三姐在天津為姐姐伸冤這一事件,使楊以德成為了“歷史名人”和舞臺劇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劇照)

楊三姐在律師徐漢川陪同下來到省會天津,天津高等檢察廳受理了此案,但說開棺驗屍必須“雙方具結”。楊三姐一聽就急了,哭喊說:如果驗屍證明我二姐是被殺死的,絞死高佔英;如果不是被殺死的,絞死我!···

據說,此時楊以德剛當廳長不久,正需要政績和百姓口碑,加上他也出身貧寒,同情心並未泯滅。在徐律師等人的勸求下,楊以德接見了楊三姐,在聽了她的哭訴後,決定於六月底親往灤縣調查案情,並決定七月初二開棺驗屍。

開棺驗屍的消息傳開後,灤縣方圓數十里的人都來觀看。天津警方來人住在高家狗莊祠堂內,高家慌了手腳,搬去了數千塊大洋,意欲行賄。但楊以德猶豫半天。想到這件事已經轟動民間,沒敢接受賄賂,仍然決定開棺檢驗。

1919年農曆七月初二,天津高等檢察廳的官員們在高家墳地搭了一座涼棚,並準備一口鐵鍋,用來盛消毒用酒精。圍觀的人群人山人海,警察們手持皮鞭維持秩序。檢驗結果,從楊二姐屍體下身取出一把尖刀,並見褲內塞滿了用來止血的白石灰。檢驗證明楊二姐系被謀殺,並非高佔英聲稱的“血崩受風”。楊以德氣得當即給了灤州的審判官兩個耳光,並罷了他的官。

但高佔英被楊以德帶人押到天津後,但遲遲沒有判決。

前在此時,楊三姐告狀被迅速編成評劇上演,一時引起強烈反響。不僅楊三姐以實名出現舞臺上,“楊廳長”也被搬上了舞臺。而且,劇中高佔英是已被就地正法。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迫於輿論的強大壓力,數月後,高佔英終被處以絞刑。

天津《益世報》1919年10月6日《本埠新聞》欄內載:“灤縣高佔英謀殺其妻一案,經高等審判廳判決,判處死刑。”

據說在執行之前,楊以德也收過高家的好處,但由於事情太過難纏,最終他還是沒敢枉法放人。

五四運動的時期,天津的學潮也很猛烈。學生們滿大街查抄日貨,警察來擋,就當街演活報劇《刀劈楊梆子》,甚至還包圍警察廳。致使楊以德多次無奈開溜。

後來學生運動鬧大了,楊以德奉北洋軍政府的命令,抓了幾十個學生,其中就有當時在天津讀書的周恩來。

楊以德跟學生談判,說得天南海北,學生根本不買賬,還捱了學生幾小時的痛罵。在監獄裡,學生想要什麼,獄卒就得給買什麼,書不用說,連酒和酒菜都得給備齊了。監獄長說,按規矩監獄裡不許喝酒,但學生非要喝,請示了廳長楊以德:滿足。

最後政府妥協,被關在在監獄裡的學生都被當成英雄一樣放了出去。

就這樣,袁世凱時代,楊以德是天津警察王,段祺瑞時代他還是,曹錕吳佩孚時代,他依舊是。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楊以德為了討好曹錕,吳佩孚,率武裝保安解除了張作霖衛隊的武裝。同年,徐世昌被迫下臺,他秉承曹、吳佩孚之命恭送黎元洪覆京任總統,還召集紳商熱烈歡迎。而當1923年曹錕賄選總統告成、黎元洪被迫出京時,他又伴隨直隸省長王承斌跑到楊村車站,翻臉攔住黎元洪,逼迫黎元洪必須交出大總統印信。

到了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後,曹錕、吳佩孚一敗塗地,東北大帥張作霖昂首進關,段祺瑞臨時當政,楊以德又厚著麵皮,一面捧張,一面拍段,不僅沒有丟官,反而升任直隸省代省長。

楊以德升任省長後,已是高官厚祿,但他仍不滿足,還想把天津縣這個肥缺繼續抓在自己手中,便保舉警察廳司法科長白振鏞出任縣長。

當時天津縣長張仁樂,是晚清名臣張之洞的後裔,而張仁樂的侄子張琬是大帥張作霖的參謀長。楊以德派白振鏞去接任時,被張仁樂予以拒絕。宣稱說需請示省督辦李景林後再移交。

楊以德仍以為自己是天津“老地皮”,對於抗命十分惱怒。遂派保安隊的一箇中隊包圍了縣署,想要武力接收。張仁樂也不示弱,立即將此情況電告李景林,李景林馬上派奉軍一個營兵力將楊以德的保安隊包圍。

楊以德見事不妙,被迫妥協,收回成命。此事後不久,張作霖即告知段祺瑞,明令立即免掉楊以德本兼各職。從此,楊以德徹底離開了政治舞臺。

民國直隸廳官楊以德被迫幹了一件好事 成了百年舞臺上的名角

(楊以德舊居)

“七七事變”後,日寇佔領天津。日本人曾想拉出楊以德來當傀儡市長,但他還算有點民族氣節,推辭不出,沒去當漢奸。1944年,楊以德在天津病故。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