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二次見面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華山之巔分別後的第三年。

人生一大樂事的就是在最好的年華相遇,而後又當最好的年紀彼此重逢。遇上這事,得半夜裡笑醒。

那年,郭襄十九歲,張君寶十六歲。按照武俠世界裡的婚姻法,兩人已經可以戀愛結婚啦。

倚天裡寫,郭襄仗劍闖天涯,不知不覺地來到河南的少室山下。

多說一句,此處金老罕見地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少室山的景色。描寫如下: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如果說郭襄的弟子風陵師太名中的“風陵”源於初識楊過的風陵渡口的話,那武當七俠的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些寓景於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緻。

一切景語皆情語,兩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二次見面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華山之巔分別後的第三年。

人生一大樂事的就是在最好的年華相遇,而後又當最好的年紀彼此重逢。遇上這事,得半夜裡笑醒。

那年,郭襄十九歲,張君寶十六歲。按照武俠世界裡的婚姻法,兩人已經可以戀愛結婚啦。

倚天裡寫,郭襄仗劍闖天涯,不知不覺地來到河南的少室山下。

多說一句,此處金老罕見地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少室山的景色。描寫如下: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如果說郭襄的弟子風陵師太名中的“風陵”源於初識楊過的風陵渡口的話,那武當七俠的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些寓景於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緻。

一切景語皆情語,兩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電視劇中最明白的一處還是少室山腳下的一葦亭。已是百歲老人的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來尋求少林殘本九陽功,路過這一葦亭。縱是百年修為,也抵不過這物是人非的傷懷。心裡想道: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回首前塵,豈止隔世?

郭襄上少室山是為了打聽神鵰大俠的下落,因為楊過與少林的無色禪師是深交。但無果而終,郭襄便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一直沒有並肩走。

張君寶忙道:“姑娘一番好心,師父和我都十分感激,永遠不敢忘記。”

郭襄輕輕嘆了口氣,心道:“可是旁人卻早把我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張君寶道:“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的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第三次見面

兩人的第三次見面是,郭襄和她的男粉絲崑崙三聖何足道(三聖是指劍聖、琴聖、棋聖,此人文武雙絕,真是實力粉)來訪少林。可是在一些巧合下,何足道與眾僧竟大打出手,屌絲張君寶有些眼紅,摞起袖子,大展神威,一來是受絕世高手楊過指點,勝過十年苦修,二來是天賦異凜,從鐵羅漢上自學了少林的一套絕學——羅漢拳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二次見面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華山之巔分別後的第三年。

人生一大樂事的就是在最好的年華相遇,而後又當最好的年紀彼此重逢。遇上這事,得半夜裡笑醒。

那年,郭襄十九歲,張君寶十六歲。按照武俠世界裡的婚姻法,兩人已經可以戀愛結婚啦。

倚天裡寫,郭襄仗劍闖天涯,不知不覺地來到河南的少室山下。

多說一句,此處金老罕見地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少室山的景色。描寫如下: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如果說郭襄的弟子風陵師太名中的“風陵”源於初識楊過的風陵渡口的話,那武當七俠的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些寓景於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緻。

一切景語皆情語,兩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電視劇中最明白的一處還是少室山腳下的一葦亭。已是百歲老人的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來尋求少林殘本九陽功,路過這一葦亭。縱是百年修為,也抵不過這物是人非的傷懷。心裡想道: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回首前塵,豈止隔世?

郭襄上少室山是為了打聽神鵰大俠的下落,因為楊過與少林的無色禪師是深交。但無果而終,郭襄便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一直沒有並肩走。

張君寶忙道:“姑娘一番好心,師父和我都十分感激,永遠不敢忘記。”

郭襄輕輕嘆了口氣,心道:“可是旁人卻早把我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張君寶道:“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的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第三次見面

兩人的第三次見面是,郭襄和她的男粉絲崑崙三聖何足道(三聖是指劍聖、琴聖、棋聖,此人文武雙絕,真是實力粉)來訪少林。可是在一些巧合下,何足道與眾僧竟大打出手,屌絲張君寶有些眼紅,摞起袖子,大展神威,一來是受絕世高手楊過指點,勝過十年苦修,二來是天賦異凜,從鐵羅漢上自學了少林的一套絕學——羅漢拳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沒想到無意中觸犯了少林的門規,覺遠大師為保護郭襄和張君寶,飛足狂奔,力盡而亡。

分別之時,張君寶終於開口表達了愛慕,他說,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這就話的意思就是,我想我這輩子就跟定你了。

郭襄情商也是異常高,早在華山之巔,就說過,"縱是生在帝王家,也會有諸多不易"。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二次見面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華山之巔分別後的第三年。

人生一大樂事的就是在最好的年華相遇,而後又當最好的年紀彼此重逢。遇上這事,得半夜裡笑醒。

那年,郭襄十九歲,張君寶十六歲。按照武俠世界裡的婚姻法,兩人已經可以戀愛結婚啦。

倚天裡寫,郭襄仗劍闖天涯,不知不覺地來到河南的少室山下。

多說一句,此處金老罕見地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少室山的景色。描寫如下: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如果說郭襄的弟子風陵師太名中的“風陵”源於初識楊過的風陵渡口的話,那武當七俠的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些寓景於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緻。

一切景語皆情語,兩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電視劇中最明白的一處還是少室山腳下的一葦亭。已是百歲老人的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來尋求少林殘本九陽功,路過這一葦亭。縱是百年修為,也抵不過這物是人非的傷懷。心裡想道: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回首前塵,豈止隔世?

郭襄上少室山是為了打聽神鵰大俠的下落,因為楊過與少林的無色禪師是深交。但無果而終,郭襄便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一直沒有並肩走。

張君寶忙道:“姑娘一番好心,師父和我都十分感激,永遠不敢忘記。”

郭襄輕輕嘆了口氣,心道:“可是旁人卻早把我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張君寶道:“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的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第三次見面

兩人的第三次見面是,郭襄和她的男粉絲崑崙三聖何足道(三聖是指劍聖、琴聖、棋聖,此人文武雙絕,真是實力粉)來訪少林。可是在一些巧合下,何足道與眾僧竟大打出手,屌絲張君寶有些眼紅,摞起袖子,大展神威,一來是受絕世高手楊過指點,勝過十年苦修,二來是天賦異凜,從鐵羅漢上自學了少林的一套絕學——羅漢拳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沒想到無意中觸犯了少林的門規,覺遠大師為保護郭襄和張君寶,飛足狂奔,力盡而亡。

分別之時,張君寶終於開口表達了愛慕,他說,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這就話的意思就是,我想我這輩子就跟定你了。

郭襄情商也是異常高,早在華山之巔,就說過,"縱是生在帝王家,也會有諸多不易"。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郭襄把他當作孤苦可憐的孩子來看,而且心早有所屬。她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我爹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又多說了一句,“你跟我爹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去找我爸媽吧,代我向他們問好,我就不再回去了。

我想,張君寶心裡也是苦苦一笑吧,若沒有你,襄陽再好又有什麼意義

兩人或許心知肚明,這一別,可能真的就是陰陽相隔。

所以,果真是。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二次見面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華山之巔分別後的第三年。

人生一大樂事的就是在最好的年華相遇,而後又當最好的年紀彼此重逢。遇上這事,得半夜裡笑醒。

那年,郭襄十九歲,張君寶十六歲。按照武俠世界裡的婚姻法,兩人已經可以戀愛結婚啦。

倚天裡寫,郭襄仗劍闖天涯,不知不覺地來到河南的少室山下。

多說一句,此處金老罕見地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少室山的景色。描寫如下: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如果說郭襄的弟子風陵師太名中的“風陵”源於初識楊過的風陵渡口的話,那武當七俠的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些寓景於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緻。

一切景語皆情語,兩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電視劇中最明白的一處還是少室山腳下的一葦亭。已是百歲老人的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來尋求少林殘本九陽功,路過這一葦亭。縱是百年修為,也抵不過這物是人非的傷懷。心裡想道: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回首前塵,豈止隔世?

郭襄上少室山是為了打聽神鵰大俠的下落,因為楊過與少林的無色禪師是深交。但無果而終,郭襄便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一直沒有並肩走。

張君寶忙道:“姑娘一番好心,師父和我都十分感激,永遠不敢忘記。”

郭襄輕輕嘆了口氣,心道:“可是旁人卻早把我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張君寶道:“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的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第三次見面

兩人的第三次見面是,郭襄和她的男粉絲崑崙三聖何足道(三聖是指劍聖、琴聖、棋聖,此人文武雙絕,真是實力粉)來訪少林。可是在一些巧合下,何足道與眾僧竟大打出手,屌絲張君寶有些眼紅,摞起袖子,大展神威,一來是受絕世高手楊過指點,勝過十年苦修,二來是天賦異凜,從鐵羅漢上自學了少林的一套絕學——羅漢拳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沒想到無意中觸犯了少林的門規,覺遠大師為保護郭襄和張君寶,飛足狂奔,力盡而亡。

分別之時,張君寶終於開口表達了愛慕,他說,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這就話的意思就是,我想我這輩子就跟定你了。

郭襄情商也是異常高,早在華山之巔,就說過,"縱是生在帝王家,也會有諸多不易"。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郭襄把他當作孤苦可憐的孩子來看,而且心早有所屬。她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我爹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又多說了一句,“你跟我爹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去找我爸媽吧,代我向他們問好,我就不再回去了。

我想,張君寶心裡也是苦苦一笑吧,若沒有你,襄陽再好又有什麼意義

兩人或許心知肚明,這一別,可能真的就是陰陽相隔。

所以,果真是。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這麼多年,張君寶是如何飽經相思之苦,是不是尋過郭襄的足跡?金老沒寫,我們不得而知。

倚天原著寥寥幾句:

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好了,我們現在大致上能夠明白了。

郭襄放不下神鵰俠,張君寶也始終在等她。

有句散著濃濃的雞湯味的妙語,我現在只做兩件事,一件是變得更優秀,另一件是等你。

這句話無意間寫盡了張三丰前半生。沒有主角光環的張三丰武功再高,也擋不過金庸筆下的宿命安排。

張君寶比起當年的楊過要好很多,至少家庭成分好,出身少林,家底子清清白白,為人處事也不邪異。

但是,我揣測張君寶在年輕的時候,一直在變優秀,而且是一直在以神鵰俠楊過為模板變優秀。

可能是武功出眾,行俠仗義,做了好事不留名等等。

郭襄愛的是那個神鵰俠也好,愛的是屌絲版頑童的楊過也好,那是楊過,不是張君寶。

你做的再怎麼像,偏偏不是他。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二次見面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華山之巔分別後的第三年。

人生一大樂事的就是在最好的年華相遇,而後又當最好的年紀彼此重逢。遇上這事,得半夜裡笑醒。

那年,郭襄十九歲,張君寶十六歲。按照武俠世界裡的婚姻法,兩人已經可以戀愛結婚啦。

倚天裡寫,郭襄仗劍闖天涯,不知不覺地來到河南的少室山下。

多說一句,此處金老罕見地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少室山的景色。描寫如下: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如果說郭襄的弟子風陵師太名中的“風陵”源於初識楊過的風陵渡口的話,那武當七俠的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些寓景於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緻。

一切景語皆情語,兩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電視劇中最明白的一處還是少室山腳下的一葦亭。已是百歲老人的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來尋求少林殘本九陽功,路過這一葦亭。縱是百年修為,也抵不過這物是人非的傷懷。心裡想道: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回首前塵,豈止隔世?

郭襄上少室山是為了打聽神鵰大俠的下落,因為楊過與少林的無色禪師是深交。但無果而終,郭襄便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一直沒有並肩走。

張君寶忙道:“姑娘一番好心,師父和我都十分感激,永遠不敢忘記。”

郭襄輕輕嘆了口氣,心道:“可是旁人卻早把我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張君寶道:“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的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第三次見面

兩人的第三次見面是,郭襄和她的男粉絲崑崙三聖何足道(三聖是指劍聖、琴聖、棋聖,此人文武雙絕,真是實力粉)來訪少林。可是在一些巧合下,何足道與眾僧竟大打出手,屌絲張君寶有些眼紅,摞起袖子,大展神威,一來是受絕世高手楊過指點,勝過十年苦修,二來是天賦異凜,從鐵羅漢上自學了少林的一套絕學——羅漢拳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沒想到無意中觸犯了少林的門規,覺遠大師為保護郭襄和張君寶,飛足狂奔,力盡而亡。

分別之時,張君寶終於開口表達了愛慕,他說,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這就話的意思就是,我想我這輩子就跟定你了。

郭襄情商也是異常高,早在華山之巔,就說過,"縱是生在帝王家,也會有諸多不易"。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郭襄把他當作孤苦可憐的孩子來看,而且心早有所屬。她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我爹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又多說了一句,“你跟我爹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去找我爸媽吧,代我向他們問好,我就不再回去了。

我想,張君寶心裡也是苦苦一笑吧,若沒有你,襄陽再好又有什麼意義

兩人或許心知肚明,這一別,可能真的就是陰陽相隔。

所以,果真是。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這麼多年,張君寶是如何飽經相思之苦,是不是尋過郭襄的足跡?金老沒寫,我們不得而知。

倚天原著寥寥幾句:

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好了,我們現在大致上能夠明白了。

郭襄放不下神鵰俠,張君寶也始終在等她。

有句散著濃濃的雞湯味的妙語,我現在只做兩件事,一件是變得更優秀,另一件是等你。

這句話無意間寫盡了張三丰前半生。沒有主角光環的張三丰武功再高,也擋不過金庸筆下的宿命安排。

張君寶比起當年的楊過要好很多,至少家庭成分好,出身少林,家底子清清白白,為人處事也不邪異。

但是,我揣測張君寶在年輕的時候,一直在變優秀,而且是一直在以神鵰俠楊過為模板變優秀。

可能是武功出眾,行俠仗義,做了好事不留名等等。

郭襄愛的是那個神鵰俠也好,愛的是屌絲版頑童的楊過也好,那是楊過,不是張君寶。

你做的再怎麼像,偏偏不是他。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四十歲那年,郭襄大徹大悟,在峨眉山上出家,開創峨眉一派。張君寶隨後在武當出家,開宗立派。

有意思的是,張三丰立下兩條小規矩:一是對峨眉派的弟子一定要恭恭敬敬,不可怠慢,二是武當弟子可以婚嫁。

情深若此,倒也豁達。

如果說第一條規矩是說的武當弟子,那麼第二條則是說的張君寶自己。

王重陽與林朝英兩兩傾慕,卻間隙頗深,終究由愛生恨,王重陽出家開創全真教,林朝英不出古墓,命令弟子終身不近男色。

男女飲食,本是人之大欲。還是張三丰看的開,也算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因為,他始終在等著郭襄啊。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二次見面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華山之巔分別後的第三年。

人生一大樂事的就是在最好的年華相遇,而後又當最好的年紀彼此重逢。遇上這事,得半夜裡笑醒。

那年,郭襄十九歲,張君寶十六歲。按照武俠世界裡的婚姻法,兩人已經可以戀愛結婚啦。

倚天裡寫,郭襄仗劍闖天涯,不知不覺地來到河南的少室山下。

多說一句,此處金老罕見地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少室山的景色。描寫如下: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如果說郭襄的弟子風陵師太名中的“風陵”源於初識楊過的風陵渡口的話,那武當七俠的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些寓景於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緻。

一切景語皆情語,兩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電視劇中最明白的一處還是少室山腳下的一葦亭。已是百歲老人的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來尋求少林殘本九陽功,路過這一葦亭。縱是百年修為,也抵不過這物是人非的傷懷。心裡想道: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回首前塵,豈止隔世?

郭襄上少室山是為了打聽神鵰大俠的下落,因為楊過與少林的無色禪師是深交。但無果而終,郭襄便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一直沒有並肩走。

張君寶忙道:“姑娘一番好心,師父和我都十分感激,永遠不敢忘記。”

郭襄輕輕嘆了口氣,心道:“可是旁人卻早把我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張君寶道:“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的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第三次見面

兩人的第三次見面是,郭襄和她的男粉絲崑崙三聖何足道(三聖是指劍聖、琴聖、棋聖,此人文武雙絕,真是實力粉)來訪少林。可是在一些巧合下,何足道與眾僧竟大打出手,屌絲張君寶有些眼紅,摞起袖子,大展神威,一來是受絕世高手楊過指點,勝過十年苦修,二來是天賦異凜,從鐵羅漢上自學了少林的一套絕學——羅漢拳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沒想到無意中觸犯了少林的門規,覺遠大師為保護郭襄和張君寶,飛足狂奔,力盡而亡。

分別之時,張君寶終於開口表達了愛慕,他說,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這就話的意思就是,我想我這輩子就跟定你了。

郭襄情商也是異常高,早在華山之巔,就說過,"縱是生在帝王家,也會有諸多不易"。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郭襄把他當作孤苦可憐的孩子來看,而且心早有所屬。她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我爹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又多說了一句,“你跟我爹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去找我爸媽吧,代我向他們問好,我就不再回去了。

我想,張君寶心裡也是苦苦一笑吧,若沒有你,襄陽再好又有什麼意義

兩人或許心知肚明,這一別,可能真的就是陰陽相隔。

所以,果真是。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這麼多年,張君寶是如何飽經相思之苦,是不是尋過郭襄的足跡?金老沒寫,我們不得而知。

倚天原著寥寥幾句:

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好了,我們現在大致上能夠明白了。

郭襄放不下神鵰俠,張君寶也始終在等她。

有句散著濃濃的雞湯味的妙語,我現在只做兩件事,一件是變得更優秀,另一件是等你。

這句話無意間寫盡了張三丰前半生。沒有主角光環的張三丰武功再高,也擋不過金庸筆下的宿命安排。

張君寶比起當年的楊過要好很多,至少家庭成分好,出身少林,家底子清清白白,為人處事也不邪異。

但是,我揣測張君寶在年輕的時候,一直在變優秀,而且是一直在以神鵰俠楊過為模板變優秀。

可能是武功出眾,行俠仗義,做了好事不留名等等。

郭襄愛的是那個神鵰俠也好,愛的是屌絲版頑童的楊過也好,那是楊過,不是張君寶。

你做的再怎麼像,偏偏不是他。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四十歲那年,郭襄大徹大悟,在峨眉山上出家,開創峨眉一派。張君寶隨後在武當出家,開宗立派。

有意思的是,張三丰立下兩條小規矩:一是對峨眉派的弟子一定要恭恭敬敬,不可怠慢,二是武當弟子可以婚嫁。

情深若此,倒也豁達。

如果說第一條規矩是說的武當弟子,那麼第二條則是說的張君寶自己。

王重陽與林朝英兩兩傾慕,卻間隙頗深,終究由愛生恨,王重陽出家開創全真教,林朝英不出古墓,命令弟子終身不近男色。

男女飲食,本是人之大欲。還是張三丰看的開,也算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因為,他始終在等著郭襄啊。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倚天》裡有一段最令我動容,那是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後,趙敏領著諸多好手,意欲控制武當派。武當五俠早已經落入其手,三四代裡無傑出的人才,而俞岱巖身殘十幾年。張三丰遭少林的假空相暗算,已是身受重傷。可以說這是武當開派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

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滅絕,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連他也投降敵人,前來暗算於我,那麼少林派必遭大難無疑。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只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能流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說著大袖一揮,走出門去。

張三丰一直把郭襄送的鐵羅漢帶在身上,即使深山裡閉關修煉也不例外。

練家子的都有一句話:劍在人在,劍亡人亡。我們一生中都會有個什麼情物,早就融進了我們的血液裡。

把這麼重要的東西託付給俞岱巖後,大袖一揮,大步走開去,好不瀟灑,儼然有一代宗師之風。

可是這般瀟灑的背後又有多少傷心的故事?誰會真的喜歡孤獨,不過都是害怕被辜負。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二次見面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華山之巔分別後的第三年。

人生一大樂事的就是在最好的年華相遇,而後又當最好的年紀彼此重逢。遇上這事,得半夜裡笑醒。

那年,郭襄十九歲,張君寶十六歲。按照武俠世界裡的婚姻法,兩人已經可以戀愛結婚啦。

倚天裡寫,郭襄仗劍闖天涯,不知不覺地來到河南的少室山下。

多說一句,此處金老罕見地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少室山的景色。描寫如下: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如果說郭襄的弟子風陵師太名中的“風陵”源於初識楊過的風陵渡口的話,那武當七俠的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些寓景於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緻。

一切景語皆情語,兩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電視劇中最明白的一處還是少室山腳下的一葦亭。已是百歲老人的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來尋求少林殘本九陽功,路過這一葦亭。縱是百年修為,也抵不過這物是人非的傷懷。心裡想道: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回首前塵,豈止隔世?

郭襄上少室山是為了打聽神鵰大俠的下落,因為楊過與少林的無色禪師是深交。但無果而終,郭襄便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一直沒有並肩走。

張君寶忙道:“姑娘一番好心,師父和我都十分感激,永遠不敢忘記。”

郭襄輕輕嘆了口氣,心道:“可是旁人卻早把我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張君寶道:“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的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第三次見面

兩人的第三次見面是,郭襄和她的男粉絲崑崙三聖何足道(三聖是指劍聖、琴聖、棋聖,此人文武雙絕,真是實力粉)來訪少林。可是在一些巧合下,何足道與眾僧竟大打出手,屌絲張君寶有些眼紅,摞起袖子,大展神威,一來是受絕世高手楊過指點,勝過十年苦修,二來是天賦異凜,從鐵羅漢上自學了少林的一套絕學——羅漢拳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沒想到無意中觸犯了少林的門規,覺遠大師為保護郭襄和張君寶,飛足狂奔,力盡而亡。

分別之時,張君寶終於開口表達了愛慕,他說,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這就話的意思就是,我想我這輩子就跟定你了。

郭襄情商也是異常高,早在華山之巔,就說過,"縱是生在帝王家,也會有諸多不易"。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郭襄把他當作孤苦可憐的孩子來看,而且心早有所屬。她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我爹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又多說了一句,“你跟我爹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去找我爸媽吧,代我向他們問好,我就不再回去了。

我想,張君寶心裡也是苦苦一笑吧,若沒有你,襄陽再好又有什麼意義

兩人或許心知肚明,這一別,可能真的就是陰陽相隔。

所以,果真是。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這麼多年,張君寶是如何飽經相思之苦,是不是尋過郭襄的足跡?金老沒寫,我們不得而知。

倚天原著寥寥幾句:

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好了,我們現在大致上能夠明白了。

郭襄放不下神鵰俠,張君寶也始終在等她。

有句散著濃濃的雞湯味的妙語,我現在只做兩件事,一件是變得更優秀,另一件是等你。

這句話無意間寫盡了張三丰前半生。沒有主角光環的張三丰武功再高,也擋不過金庸筆下的宿命安排。

張君寶比起當年的楊過要好很多,至少家庭成分好,出身少林,家底子清清白白,為人處事也不邪異。

但是,我揣測張君寶在年輕的時候,一直在變優秀,而且是一直在以神鵰俠楊過為模板變優秀。

可能是武功出眾,行俠仗義,做了好事不留名等等。

郭襄愛的是那個神鵰俠也好,愛的是屌絲版頑童的楊過也好,那是楊過,不是張君寶。

你做的再怎麼像,偏偏不是他。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四十歲那年,郭襄大徹大悟,在峨眉山上出家,開創峨眉一派。張君寶隨後在武當出家,開宗立派。

有意思的是,張三丰立下兩條小規矩:一是對峨眉派的弟子一定要恭恭敬敬,不可怠慢,二是武當弟子可以婚嫁。

情深若此,倒也豁達。

如果說第一條規矩是說的武當弟子,那麼第二條則是說的張君寶自己。

王重陽與林朝英兩兩傾慕,卻間隙頗深,終究由愛生恨,王重陽出家開創全真教,林朝英不出古墓,命令弟子終身不近男色。

男女飲食,本是人之大欲。還是張三丰看的開,也算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因為,他始終在等著郭襄啊。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倚天》裡有一段最令我動容,那是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後,趙敏領著諸多好手,意欲控制武當派。武當五俠早已經落入其手,三四代裡無傑出的人才,而俞岱巖身殘十幾年。張三丰遭少林的假空相暗算,已是身受重傷。可以說這是武當開派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

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滅絕,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連他也投降敵人,前來暗算於我,那麼少林派必遭大難無疑。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只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能流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說著大袖一揮,走出門去。

張三丰一直把郭襄送的鐵羅漢帶在身上,即使深山裡閉關修煉也不例外。

練家子的都有一句話:劍在人在,劍亡人亡。我們一生中都會有個什麼情物,早就融進了我們的血液裡。

把這麼重要的東西託付給俞岱巖後,大袖一揮,大步走開去,好不瀟灑,儼然有一代宗師之風。

可是這般瀟灑的背後又有多少傷心的故事?誰會真的喜歡孤獨,不過都是害怕被辜負。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我們常說,物是人非事事休。可是最傷神的還是人非物也非,有個鐵羅漢做念想也是挺好的。

鐵羅漢算是張三丰的“遺物”了,因為他已經做好了與武當共存亡的準備,並且把太極拳太極劍傳給了俞岱巖。如果不是張無忌及時趕到,這邋遢老道真得去見郭襄了吧。

在倚天最舊的版本里寫道:

周芷若從懷中取出一本黃紙薄本,連著兩截倚天劍的斷劍,交給無忌,說道:這是郭女俠手書的本門武學,劍掌精義,盡在其中。

周芷若率同眾門人,一一參見第五代掌門人。張三丰、宋遠橋等依次道賀。峨嵋群弟子均知張無忌武功卓絕,威望極隆,於本門將有莫大好處,雖有數人心懷不服,卻也不敢公然反對。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周芷若削髮為尼,將峨眉的掌門之位傳給張無忌。拿出了郭襄的手書,然後張無忌沒接手,嗯,張三丰拿去了。

想想那老頭也是挺可愛,這麼大了頑皮的像個孩子一樣。

郭襄大徹大悟仍然不忘楊過,張三丰年紀過百,早就不滯於物,卻還是掛念一人。

因為愛情從來都不是用來看透的。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二次見面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華山之巔分別後的第三年。

人生一大樂事的就是在最好的年華相遇,而後又當最好的年紀彼此重逢。遇上這事,得半夜裡笑醒。

那年,郭襄十九歲,張君寶十六歲。按照武俠世界裡的婚姻法,兩人已經可以戀愛結婚啦。

倚天裡寫,郭襄仗劍闖天涯,不知不覺地來到河南的少室山下。

多說一句,此處金老罕見地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少室山的景色。描寫如下: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如果說郭襄的弟子風陵師太名中的“風陵”源於初識楊過的風陵渡口的話,那武當七俠的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些寓景於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緻。

一切景語皆情語,兩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電視劇中最明白的一處還是少室山腳下的一葦亭。已是百歲老人的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來尋求少林殘本九陽功,路過這一葦亭。縱是百年修為,也抵不過這物是人非的傷懷。心裡想道: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回首前塵,豈止隔世?

郭襄上少室山是為了打聽神鵰大俠的下落,因為楊過與少林的無色禪師是深交。但無果而終,郭襄便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一直沒有並肩走。

張君寶忙道:“姑娘一番好心,師父和我都十分感激,永遠不敢忘記。”

郭襄輕輕嘆了口氣,心道:“可是旁人卻早把我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張君寶道:“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的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第三次見面

兩人的第三次見面是,郭襄和她的男粉絲崑崙三聖何足道(三聖是指劍聖、琴聖、棋聖,此人文武雙絕,真是實力粉)來訪少林。可是在一些巧合下,何足道與眾僧竟大打出手,屌絲張君寶有些眼紅,摞起袖子,大展神威,一來是受絕世高手楊過指點,勝過十年苦修,二來是天賦異凜,從鐵羅漢上自學了少林的一套絕學——羅漢拳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沒想到無意中觸犯了少林的門規,覺遠大師為保護郭襄和張君寶,飛足狂奔,力盡而亡。

分別之時,張君寶終於開口表達了愛慕,他說,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這就話的意思就是,我想我這輩子就跟定你了。

郭襄情商也是異常高,早在華山之巔,就說過,"縱是生在帝王家,也會有諸多不易"。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郭襄把他當作孤苦可憐的孩子來看,而且心早有所屬。她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我爹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又多說了一句,“你跟我爹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去找我爸媽吧,代我向他們問好,我就不再回去了。

我想,張君寶心裡也是苦苦一笑吧,若沒有你,襄陽再好又有什麼意義

兩人或許心知肚明,這一別,可能真的就是陰陽相隔。

所以,果真是。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這麼多年,張君寶是如何飽經相思之苦,是不是尋過郭襄的足跡?金老沒寫,我們不得而知。

倚天原著寥寥幾句:

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好了,我們現在大致上能夠明白了。

郭襄放不下神鵰俠,張君寶也始終在等她。

有句散著濃濃的雞湯味的妙語,我現在只做兩件事,一件是變得更優秀,另一件是等你。

這句話無意間寫盡了張三丰前半生。沒有主角光環的張三丰武功再高,也擋不過金庸筆下的宿命安排。

張君寶比起當年的楊過要好很多,至少家庭成分好,出身少林,家底子清清白白,為人處事也不邪異。

但是,我揣測張君寶在年輕的時候,一直在變優秀,而且是一直在以神鵰俠楊過為模板變優秀。

可能是武功出眾,行俠仗義,做了好事不留名等等。

郭襄愛的是那個神鵰俠也好,愛的是屌絲版頑童的楊過也好,那是楊過,不是張君寶。

你做的再怎麼像,偏偏不是他。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四十歲那年,郭襄大徹大悟,在峨眉山上出家,開創峨眉一派。張君寶隨後在武當出家,開宗立派。

有意思的是,張三丰立下兩條小規矩:一是對峨眉派的弟子一定要恭恭敬敬,不可怠慢,二是武當弟子可以婚嫁。

情深若此,倒也豁達。

如果說第一條規矩是說的武當弟子,那麼第二條則是說的張君寶自己。

王重陽與林朝英兩兩傾慕,卻間隙頗深,終究由愛生恨,王重陽出家開創全真教,林朝英不出古墓,命令弟子終身不近男色。

男女飲食,本是人之大欲。還是張三丰看的開,也算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因為,他始終在等著郭襄啊。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倚天》裡有一段最令我動容,那是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後,趙敏領著諸多好手,意欲控制武當派。武當五俠早已經落入其手,三四代裡無傑出的人才,而俞岱巖身殘十幾年。張三丰遭少林的假空相暗算,已是身受重傷。可以說這是武當開派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

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滅絕,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連他也投降敵人,前來暗算於我,那麼少林派必遭大難無疑。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只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能流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說著大袖一揮,走出門去。

張三丰一直把郭襄送的鐵羅漢帶在身上,即使深山裡閉關修煉也不例外。

練家子的都有一句話:劍在人在,劍亡人亡。我們一生中都會有個什麼情物,早就融進了我們的血液裡。

把這麼重要的東西託付給俞岱巖後,大袖一揮,大步走開去,好不瀟灑,儼然有一代宗師之風。

可是這般瀟灑的背後又有多少傷心的故事?誰會真的喜歡孤獨,不過都是害怕被辜負。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我們常說,物是人非事事休。可是最傷神的還是人非物也非,有個鐵羅漢做念想也是挺好的。

鐵羅漢算是張三丰的“遺物”了,因為他已經做好了與武當共存亡的準備,並且把太極拳太極劍傳給了俞岱巖。如果不是張無忌及時趕到,這邋遢老道真得去見郭襄了吧。

在倚天最舊的版本里寫道:

周芷若從懷中取出一本黃紙薄本,連著兩截倚天劍的斷劍,交給無忌,說道:這是郭女俠手書的本門武學,劍掌精義,盡在其中。

周芷若率同眾門人,一一參見第五代掌門人。張三丰、宋遠橋等依次道賀。峨嵋群弟子均知張無忌武功卓絕,威望極隆,於本門將有莫大好處,雖有數人心懷不服,卻也不敢公然反對。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周芷若削髮為尼,將峨眉的掌門之位傳給張無忌。拿出了郭襄的手書,然後張無忌沒接手,嗯,張三丰拿去了。

想想那老頭也是挺可愛,這麼大了頑皮的像個孩子一樣。

郭襄大徹大悟仍然不忘楊過,張三丰年紀過百,早就不滯於物,卻還是掛念一人。

因為愛情從來都不是用來看透的。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而張三丰卻是一見郭襄誤百年。一百年,多少滄海桑田;一百年,多少宮闕都化作塵土;一百年,多少生命輪迴;一百年,有幾個人的生命可以有一百年呢?

一百多歲的張三丰一直保留著郭襄送給他的鐵羅漢,那也是一百前的事。他手中拿著這樣的鑄鐵羅漢,想到的依然還是郭襄,痴情如此,百年修為也為之奈何。有些事情悲劇早已註定,有些夢境註定只是虛幻,有些現實結局總是殘酷。張三丰對郭襄,滄海桑田百年,也只是百年一夢。

“便是刻鑿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後也須磨滅,如何刻在我心上的,卻是時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郭襄對楊過的單戀是如此,而張三丰對郭襄的情愫何嘗不是這樣呢?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楊過之於郭襄,郭襄之於張三丰。

謝謝生命曾經有你的出現,那麼也請笑納我的深情一片!

"

《倚天屠龍記》的開篇寫道,一位十八九歲年紀的少女,身穿淡黃衣衫,騎著一頭青驢,來到了少室山下,遇到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粗眉大眼,身材魁梧,臉上卻猶帶稚氣。

這少女是郭襄,而這少年便是張三丰。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在《倚天》原著裡面,金老寫張三丰與郭襄的筆墨相當少,許多地方更是沒有明說。

後來翻拍的各版電視劇,為了使內容緊湊,情節流暢,導演們不約而同的直接修剪掉了這段世紀之戀。

原著裡寫的最明白的一處對話:

這事張翠山早聽師父說過,殷素素卻是第一次聽到,極感興趣,說道:“原來峨嵋派上代與武當派還有這樣的淵源。這一位郭襄郭女俠,怎地又不嫁給張真人?”

張翠山微笑斥道:“你又來胡說八道了。”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後,此後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於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鵰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武當在湖北丹江口,峨眉在四川樂山,兩地相隔千里,群山阻絕音書斷,兩人自從少室山下分別以後,竟再也沒有相見。

郭襄用了二十四年去找楊過,尋尋覓覓,到頭是兩不相見,青絲熬成白髮;張三丰則是用了一輩子去等一個人,百年雙鬢已成霜,相見不如懷念。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寫的是郭襄,可這“誤”的豈止是郭襄一個人?

張三丰的童子純陽功你以為很容易修煉的嗎?所謂成功的花,背後都是血與淚啊。單身一百年,真不是說著玩玩的。

金庸老先生對張三丰的評價是: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書中的原話是“和他交過手的都已經死絕了。”一是說張三丰武功已臻化境,二是說他的地位之高、威望之盛,簡直就是黑白兩道通吃,估計也就蝴蝶谷的胡青牛這般隨性所致的人不會賣給張三丰一個面子吧。

有道是,僕人眼裡無將軍。

張三丰再厲害,他也始終是個平面化的供我們膜拜的畫像而已。與此同時,他也始終是立體化的有感情的張君寶。

武俠的故事裡,門派的開山祖師都是有故事的人。一如林朝英與王重陽。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一次見面

從《神鵰》的第四十回說起,少年張君寶隨覺遠大師追查盜經人尹克西與瀟湘子。適時天下太平,新五絕在華山之巔緬懷舊人,然後相互吹捧,聽到崗上一聲內力充沛的呼喊,國民“劣根性之看客心理”開始發作,便都湊過來看熱鬧。

張君寶與覺遠大師只是內力深厚,武功路數一概不知,可以自保,但和尹、瀟這一等的高手正面硬扛是打不過的。

張君寶內力雖強,於臨敵拆解一道卻一竅不通,如何能是老滑頭尹克西之敵?尹克西幾下就把張君寶甩出去好遠,這一下額頭撞在岩石之上,登時鮮血直流。

好在五絕都在這,尹、瀟二人不敢當面殺人。楊過也教了張君寶克敵制勝的三招。一番惡戰後,郭襄走過來,見張君寶頭上傷口兀自汨汨流血,於是從懷中取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好生感激,欲待出言道謝,卻見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下大是奇怪,不知她為甚麼傷心,道謝的言辭竟此便說不出口。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此時郭襄十六歲,張君寶十三歲。郭襄頸掛一串明珠,身著淡綠衣衫,清豔不可方物,顏值排在神鵰的前三甲是沒有問題的,與小龍女、郭芙(嗯,不要懷疑郭芙的天仙美貌)難分伯仲。

張君寶是少林俗家弟子,和一群光頭光棍生活在一起十幾年,看到這等年紀與自己相仿的美少女,如何不能掉口水?看臉這事古已有之,天經地義。難不成一見鍾情都是能夠透視到對方的內心深處,能看出人品性格來?

只是這一眼望去,郭襄淚眼盈盈,楚楚可憐,為情所傷,不免地心生愛意。也就是這一眼,耗盡了張君寶此生的桃花運。

心疼郭襄楚楚可憐的大有人在,為其填詞作詩的不下百篇,可是張君寶也是個可憐的痴情人。

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第二次見面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是在華山之巔分別後的第三年。

人生一大樂事的就是在最好的年華相遇,而後又當最好的年紀彼此重逢。遇上這事,得半夜裡笑醒。

那年,郭襄十九歲,張君寶十六歲。按照武俠世界裡的婚姻法,兩人已經可以戀愛結婚啦。

倚天裡寫,郭襄仗劍闖天涯,不知不覺地來到河南的少室山下。

多說一句,此處金老罕見地用了一大段文字,描寫了少室山的景色。描寫如下:

河南少室山山勢頗陡,山道卻是一長列寬大的石級,規模宏偉,工程著實不小,那是唐朝高宗為臨幸少林寺而開鑿,共長八里。郭襄騎著青驢委折而上,只見對面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再俯視群山,已如蟻蛭。順著山道轉過一個彎,遙見黃牆碧瓦,好大一座寺院。

如果說郭襄的弟子風陵師太名中的“風陵”源於初識楊過的風陵渡口的話,那武當七俠的遠橋、蓮舟、岱巖、松溪、翠山、梨亭、聲谷這些寓景於名中的名字便也巧的很,正是少室山下的景緻。

一切景語皆情語,兩人竟是如此的相似。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電視劇中最明白的一處還是少室山腳下的一葦亭。已是百歲老人的張三丰帶著張無忌來尋求少林殘本九陽功,路過這一葦亭。縱是百年修為,也抵不過這物是人非的傷懷。心裡想道: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回首前塵,豈止隔世?

郭襄上少室山是為了打聽神鵰大俠的下落,因為楊過與少林的無色禪師是深交。但無果而終,郭襄便循路下山,張君寶在她身後,相距五六步,一直沒有並肩走。

張君寶忙道:“姑娘一番好心,師父和我都十分感激,永遠不敢忘記。”

郭襄輕輕嘆了口氣,心道:“可是旁人卻早把我忘記得一乾二淨了。”只聽得樹林中一聲驢鳴,那頭青驢便在林中吃草。郭襄道:“張兄弟,你也不必送我啦。”呼哨一聲,招呼青驢近前,張君寶頗為依依不捨,卻又沒甚麼話好說。

郭襄將手中那對鐵鑄羅漢遞了給他,道:“這個給你。”張君寶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這……這個……”郭襄道:“我說給你,你便收下了。”張君寶道:“我…………”郭襄將鐵羅漢塞在他的手上,縱身一躍,上了驢背。


第三次見面

兩人的第三次見面是,郭襄和她的男粉絲崑崙三聖何足道(三聖是指劍聖、琴聖、棋聖,此人文武雙絕,真是實力粉)來訪少林。可是在一些巧合下,何足道與眾僧竟大打出手,屌絲張君寶有些眼紅,摞起袖子,大展神威,一來是受絕世高手楊過指點,勝過十年苦修,二來是天賦異凜,從鐵羅漢上自學了少林的一套絕學——羅漢拳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沒想到無意中觸犯了少林的門規,覺遠大師為保護郭襄和張君寶,飛足狂奔,力盡而亡。

分別之時,張君寶終於開口表達了愛慕,他說,郭姑娘,你到哪裡去?我又到哪裡去?

這就話的意思就是,我想我這輩子就跟定你了。

郭襄情商也是異常高,早在華山之巔,就說過,"縱是生在帝王家,也會有諸多不易"。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郭襄把他當作孤苦可憐的孩子來看,而且心早有所屬。她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我爹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又多說了一句,“你跟我爹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去找我爸媽吧,代我向他們問好,我就不再回去了。

我想,張君寶心裡也是苦苦一笑吧,若沒有你,襄陽再好又有什麼意義

兩人或許心知肚明,這一別,可能真的就是陰陽相隔。

所以,果真是。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這麼多年,張君寶是如何飽經相思之苦,是不是尋過郭襄的足跡?金老沒寫,我們不得而知。

倚天原著寥寥幾句:

某一日在山間閒遊,仰望浮雲,俯視流水,張君寶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裡豁然貫通,領會了武功中以柔克剛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長笑。

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宗師。他以自悟的拳理、道家沖虛圓通之道和九陽真經中所載的內功相發明,創出了輝映後世、照耀千古的武當一派武功。

好了,我們現在大致上能夠明白了。

郭襄放不下神鵰俠,張君寶也始終在等她。

有句散著濃濃的雞湯味的妙語,我現在只做兩件事,一件是變得更優秀,另一件是等你。

這句話無意間寫盡了張三丰前半生。沒有主角光環的張三丰武功再高,也擋不過金庸筆下的宿命安排。

張君寶比起當年的楊過要好很多,至少家庭成分好,出身少林,家底子清清白白,為人處事也不邪異。

但是,我揣測張君寶在年輕的時候,一直在變優秀,而且是一直在以神鵰俠楊過為模板變優秀。

可能是武功出眾,行俠仗義,做了好事不留名等等。

郭襄愛的是那個神鵰俠也好,愛的是屌絲版頑童的楊過也好,那是楊過,不是張君寶。

你做的再怎麼像,偏偏不是他。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四十歲那年,郭襄大徹大悟,在峨眉山上出家,開創峨眉一派。張君寶隨後在武當出家,開宗立派。

有意思的是,張三丰立下兩條小規矩:一是對峨眉派的弟子一定要恭恭敬敬,不可怠慢,二是武當弟子可以婚嫁。

情深若此,倒也豁達。

如果說第一條規矩是說的武當弟子,那麼第二條則是說的張君寶自己。

王重陽與林朝英兩兩傾慕,卻間隙頗深,終究由愛生恨,王重陽出家開創全真教,林朝英不出古墓,命令弟子終身不近男色。

男女飲食,本是人之大欲。還是張三丰看的開,也算是給自己留條後路。

因為,他始終在等著郭襄啊。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倚天》裡有一段最令我動容,那是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後,趙敏領著諸多好手,意欲控制武當派。武當五俠早已經落入其手,三四代裡無傑出的人才,而俞岱巖身殘十幾年。張三丰遭少林的假空相暗算,已是身受重傷。可以說這是武當開派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

張三丰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羅漢來,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滅絕,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中高手,連他也投降敵人,前來暗算於我,那麼少林派必遭大難無疑。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於我。你日後送還少林傳人,只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能流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說著大袖一揮,走出門去。

張三丰一直把郭襄送的鐵羅漢帶在身上,即使深山裡閉關修煉也不例外。

練家子的都有一句話:劍在人在,劍亡人亡。我們一生中都會有個什麼情物,早就融進了我們的血液裡。

把這麼重要的東西託付給俞岱巖後,大袖一揮,大步走開去,好不瀟灑,儼然有一代宗師之風。

可是這般瀟灑的背後又有多少傷心的故事?誰會真的喜歡孤獨,不過都是害怕被辜負。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我們常說,物是人非事事休。可是最傷神的還是人非物也非,有個鐵羅漢做念想也是挺好的。

鐵羅漢算是張三丰的“遺物”了,因為他已經做好了與武當共存亡的準備,並且把太極拳太極劍傳給了俞岱巖。如果不是張無忌及時趕到,這邋遢老道真得去見郭襄了吧。

在倚天最舊的版本里寫道:

周芷若從懷中取出一本黃紙薄本,連著兩截倚天劍的斷劍,交給無忌,說道:這是郭女俠手書的本門武學,劍掌精義,盡在其中。

周芷若率同眾門人,一一參見第五代掌門人。張三丰、宋遠橋等依次道賀。峨嵋群弟子均知張無忌武功卓絕,威望極隆,於本門將有莫大好處,雖有數人心懷不服,卻也不敢公然反對。

張三丰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周芷若削髮為尼,將峨眉的掌門之位傳給張無忌。拿出了郭襄的手書,然後張無忌沒接手,嗯,張三丰拿去了。

想想那老頭也是挺可愛,這麼大了頑皮的像個孩子一樣。

郭襄大徹大悟仍然不忘楊過,張三丰年紀過百,早就不滯於物,卻還是掛念一人。

因為愛情從來都不是用來看透的。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郭襄一見楊過誤終身,而張三丰卻是一見郭襄誤百年。一百年,多少滄海桑田;一百年,多少宮闕都化作塵土;一百年,多少生命輪迴;一百年,有幾個人的生命可以有一百年呢?

一百多歲的張三丰一直保留著郭襄送給他的鐵羅漢,那也是一百前的事。他手中拿著這樣的鑄鐵羅漢,想到的依然還是郭襄,痴情如此,百年修為也為之奈何。有些事情悲劇早已註定,有些夢境註定只是虛幻,有些現實結局總是殘酷。張三丰對郭襄,滄海桑田百年,也只是百年一夢。

“便是刻鑿在石碑上的字,年深月久之後也須磨滅,如何刻在我心上的,卻是時日越久反而越加清晰?”郭襄對楊過的單戀是如此,而張三丰對郭襄的情愫何嘗不是這樣呢?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楊過之於郭襄,郭襄之於張三丰。

謝謝生命曾經有你的出現,那麼也請笑納我的深情一片!

郭襄一遇楊過誤終生,而他卻一遇郭襄誤百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