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6日下午,濮陽市援疆人才、新疆哈密市伊吾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高湘玲結束了一天緊張的工作,帶著禮物到該縣秀水園社區“走親戚”。

高湘玲的到訪,讓維吾爾族大叔玉素甫·沙力一家格外高興,一邊熱情地問好,一邊往高湘玲手裡塞水果。高湘玲對這個家特別熟悉,徑直走到裡屋,抱起床上的小寶寶親個不停……

不一會兒,熱乎的茶水、新鮮的水果、民族風味的饊子、香噴噴的抓飯,擺滿了炕。大家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地拉起了家常。高湘玲仔細詢問老人、孩子的身體狀況。玉素甫·沙力一家則反覆叮囑高湘玲多注意休息,悠著點兒工作。

雖然距年底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但是話題還是不可避免地談到高湘玲援疆工作即將結束。“高院長,你對我們的幫助、對伊吾人民的付出,我都記在心裡。雖然很捨不得你,但是回家跟家人團聚是好事,希望咱們的親戚關係永遠‘親蜜蜜’!”玉素甫·沙力的話語裡,對高湘玲的即將離去充滿了不捨。

“我也捨不得,因為我的心早就在這裡生了根。”高湘玲強忍著淚水離開了。在回公寓的路上,高湘玲說:“從雪蓮到胡楊,伊吾有太多東西跟我連在一起,讓我無法割捨。”

願做天山上的雪蓮花

2016年11月,按照河南省的統一安排,濮陽市要選派一批優秀醫療專家到新疆哈密市伊吾縣開展援助工作。這一消息打破了濮陽市人民醫院產科主任醫師、副主任高湘玲平靜的生活。

“醫生就應該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個聲音一直在她的耳邊迴響,“新疆氣候條件惡劣,醫療基礎條件差,人民群眾看病難問題肯定存在。我是婦產科醫生,生兒育女對哪個民族同胞來說都是大事。”但同時,還有多個聲音在說:你的身體允許嗎?你放心兒子嗎?你愛人同意嗎?

正當她難以抉擇的時候,愛人給她吃了一顆定心丸:“你想去就去,記得照顧好自己,家裡老人和孩子有我呢。”

家人的鼓勵給了她莫大的勇氣。帶著半箱行李半箱藥,高湘玲踏上了援疆之路,目的地是哈密市伊吾縣。該縣位於天山北麓,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人口僅2.3萬。

在哈密市的短暫培訓結束後,2017年2月23日,高湘玲第一次翻越天山。天山雪蓮能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和空氣稀薄的缺氧環境中傲霜鬥雪、頑強生長,象徵著堅韌和純潔,給人們帶來希望。“我願做天山的雪蓮花。”從那天起,高湘玲許下了無聲的承諾。

不到200公里的路程,高湘玲用了6個多小時才到達伊吾縣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縣醫院”)。本來計劃休整一天的她,放下行李就到醫院進行了一次“暗訪”:伊吾縣人民醫院有100多張床位,但每個科室僅有兩三名患者。她進一步瞭解發現:每個科室有執業醫師證或執業助理醫師證、能夠上崗工作的也就兩三個人,急診科醫務人員基本沒有搶救危重病人的經驗,醫院很多儀器竟然沒有人會用……

面對始料未及的棘手局面,高湘玲與縣醫院領導班子反覆研究,決定由援疆專家擔任各個科室主任,同時運用先進管理理念,制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實現了規範化管理。

如何贏得人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的信任,是擺在高湘玲面前的又一個難題。一名維吾爾族患者要辦理轉診手續,到哈密市中心醫院做手術。高湘玲發現這個手術自己完全可以完成,但患者對援疆專家存有很大疑慮:“你能保證做好嗎?”

“保證”在醫學上是不科學的。但為了能讓更多的群眾信任援疆專家,減少不必要的花銷,也基於對自己業務能力的自信,高湘玲當即打了保票。後來,手術非常順利,患者術後恢復良好。“援疆專家的水平真高”在全縣傳開了,縣醫院手術量也從2016年的15臺剖宮產增加到2018年各類手術450臺,縣域內就診率由原來的不到40%提高到80%,基本實現了“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由於醫術精湛、態度溫和,高湘玲得到了各族群眾的一致認可,慕名前往就醫的患者越來越多。今年5月26日,伊吾縣下馬崖鄉中心村66歲的維則瓦尼汗·庫爾班就診後,伸出大拇指直說:“高院長就是我們天山上的雪蓮花……”

像胡楊一樣紮根在伊吾

患者越來越多,高湘玲的工作也越來越忙。她和援疆專家一道,幫助當地婦女開展“兩癌”篩查及婦產科常見病的診治工作,加強圍產期保健的宣傳,開展無痛分娩降低剖宮產率……伊吾縣的各族群眾切切實實享受到了市級三甲醫院水平的服務。

但濮陽市的援疆專家原定的一年半時間很快就要到了。如果專家團隊走了,會不會又被“打回原型”?想到這裡,時任縣醫院院長的黃一丹坐不住了。2018年4月,距離專家團隊撤離還有好幾個月,黃一丹在得到伊吾縣領導的支持後,來到濮陽進行“遊說”。各個醫院,他一個個去拜訪,請求專家能繼續留在伊吾,並專門見了高湘玲的愛人,爭取他的支持。

其實高湘玲早已打定主意要繼續留在伊吾縣人民醫院,因為伊吾人民的深情,更是因為各項工作剛步入正軌。

伊吾縣淖毛湖胡楊林是我國分佈最為集中的胡楊林。胡楊生命力頑強,主根深可入土10米,側根宛如章魚的觸鬚,伸長範圍可遠達30米。高湘玲決定將援疆之根如胡楊般紮在伊吾:“如果想讓援疆之根永遠紮在伊吾,培養一支不走的醫療隊是當務之急。”

援疆之初,高湘玲就發現縣醫院醫生寫的病歷不規範,就馬上著手病歷質控工作。從以前的病歷中詳細瞭解每個醫師的缺陷,認真整理後逐條糾正。外婦科醫生馬福霞表示,專家的悉心糾正讓病歷規範了,診療思路更加清晰,自己的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9月5日凌晨,淖毛湖鎮哈爾賽村的維吾爾族孕婦阿孜古麗·依不拉依木突然臨盆。值班醫生巨姍姍根據各項指標判斷必須馬上進行剖宮產手術。她根據“師傅”高湘玲平時教給她的各項工作要領,順利完成剖宮產手術,母子平安。手術結束後,巨姍姍難掩興奮,在朋友圈寫到:“2019年9月5日,值得紀念的日子!”

實施師帶徒制度並要求師徒同考,選送醫護人員到濮陽學習,與濮陽市人民醫院實現遠程會診……縣醫院黨支部書記銀建東、院長劉瑛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感謝濮陽援疆專家“留下了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澆開民族團結之花

考慮到許多少數民族群眾住得離縣城較遠,來回奔波不方便,高湘玲和濮陽援疆專家堅持每週下鄉義診,為當地群眾送醫送藥,讓他們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

9月6日,高湘玲吃過早飯就馬上準備器材和藥品,趕往吐葫蘆鄉沙樑子村義診。一到村衛生室,高湘玲就被圍了個水洩不通。來自泉腦村的吐爾遜汗不會說漢語,在村醫的翻譯下完成了整個就診過程。她說:“這個女大夫特別好,看病水平高,態度也好,每次都想找她看病。”

隨後,高湘玲和專家來到吐葫蘆鄉甘溝村貧困戶艾買提·白克齊的家中。艾買提·白克齊兩年前做了心臟支架手術,現在每天都要吃藥。高湘玲囑咐他近期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大白楊溝村76歲的老人吾尤甫·依明尼牙孜,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導致臥床不起。援疆專家為他做了詳細檢查,並告知家屬一些護理注意事項。

近三年來,高湘玲的走遍了伊吾縣每個村莊。她還積極響應號召,結了少數民族“親戚”,和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和民族宗教政策。玉素甫·沙力的女兒阿迪拉曾因無法正常懷孕而苦惱。經過高湘玲精心治療,阿迪拉在2018年12月14日生產了一名健康的男寶寶。阿迪拉說:“高湘玲不僅是個好大夫,更是個好親戚。”

三年的援疆生涯,很多事情讓高湘玲終生難忘:伊吾人民的夾道歡迎,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暴風雪的夜晚轉送危重病人,感受危險離自己那麼近;母親做手術,只能通過視頻安撫;與家人團聚,只好在機場短暫停留……

“這些,都是我一生最珍貴的記憶。援疆三年,是我最正確的選擇!”(記者 李世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