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麻 辣 風 趣 聊 歷 史丨財 經 視 角 說 宋 朝

千百年來,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楊老令公、七郎八虎、楊門女將……這些熱血飽滿的英雄形象,在一代代中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令很多人大呼“毀童年”的是——楊家將的故事,其實大半是虛構的。

清代學者章學誠便表示,如果《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那麼《楊家將演義》恐怕是三分實,而七分虛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是怎樣的?在史料中“查無此人”的又有誰?

上期我們聊了威風八面楊老令公(《楊令公》鏈接),今天我們接著扒一扒家喻戶曉的“七郎八虎”和“楊門女將”。

Q1 “七郎八虎”都有誰?

小說演義中告訴我們,楊業共有八個兒子,七個為親生,一個為義子,故有“七郎八虎”之稱。不過在金沙灘一戰中,“七子去,一子回”,最後只有楊六郎楊延昭活著回來。事實真的如此嗎?


"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麻 辣 風 趣 聊 歷 史丨財 經 視 角 說 宋 朝

千百年來,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楊老令公、七郎八虎、楊門女將……這些熱血飽滿的英雄形象,在一代代中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令很多人大呼“毀童年”的是——楊家將的故事,其實大半是虛構的。

清代學者章學誠便表示,如果《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那麼《楊家將演義》恐怕是三分實,而七分虛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是怎樣的?在史料中“查無此人”的又有誰?

上期我們聊了威風八面楊老令公(《楊令公》鏈接),今天我們接著扒一扒家喻戶曉的“七郎八虎”和“楊門女將”。

Q1 “七郎八虎”都有誰?

小說演義中告訴我們,楊業共有八個兒子,七個為親生,一個為義子,故有“七郎八虎”之稱。不過在金沙灘一戰中,“七子去,一子回”,最後只有楊六郎楊延昭活著回來。事實真的如此嗎?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據《宋史》記載,楊業共有七個兒子,分別是:老大楊延昭、老二楊延玉、老三楊延浦、老四楊延訓、老五楊延瑰、老六楊延貴、老七楊延彬。

其中只有老二楊延玉在陳家谷口一戰中和父親一起殉國,其他六個兒子並沒有犧牲。所以,“七子去,一子回”的慘烈劇情並未上演。而活著的六個兄弟,也並非個個都稱得上抗遼英雄。在正史中,我們只能找到關於老大楊延昭的幾段記載。這些事蹟,儘管不如小說戲曲中描繪得那般誇張傳奇,但也足以彰顯楊門虎將的魄力與忠魂。

遼軍剋星“楊六郎”


史書記載,楊延昭自幼喜歡鑽研兵法,常常“戲為軍陣”,父親對此頗為欣慰,覺得這個兒子最像自己,每次打仗都要帶上他。在戰火硝煙中,楊延昭逐漸成長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

雍熙北伐時,楊延昭便是西路先鋒之一。朔州城下,他被亂箭射穿手臂,血染徵袍,卻毫不在意,越戰越勇,為西路軍連克寰、朔,應,雲四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最終這場北伐以失敗落幕,父親楊業為國捐驅。此後,楊延昭繼承父親的遺志,繼續奮戰在抗遼前線。


"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麻 辣 風 趣 聊 歷 史丨財 經 視 角 說 宋 朝

千百年來,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楊老令公、七郎八虎、楊門女將……這些熱血飽滿的英雄形象,在一代代中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令很多人大呼“毀童年”的是——楊家將的故事,其實大半是虛構的。

清代學者章學誠便表示,如果《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那麼《楊家將演義》恐怕是三分實,而七分虛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是怎樣的?在史料中“查無此人”的又有誰?

上期我們聊了威風八面楊老令公(《楊令公》鏈接),今天我們接著扒一扒家喻戶曉的“七郎八虎”和“楊門女將”。

Q1 “七郎八虎”都有誰?

小說演義中告訴我們,楊業共有八個兒子,七個為親生,一個為義子,故有“七郎八虎”之稱。不過在金沙灘一戰中,“七子去,一子回”,最後只有楊六郎楊延昭活著回來。事實真的如此嗎?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據《宋史》記載,楊業共有七個兒子,分別是:老大楊延昭、老二楊延玉、老三楊延浦、老四楊延訓、老五楊延瑰、老六楊延貴、老七楊延彬。

其中只有老二楊延玉在陳家谷口一戰中和父親一起殉國,其他六個兒子並沒有犧牲。所以,“七子去,一子回”的慘烈劇情並未上演。而活著的六個兄弟,也並非個個都稱得上抗遼英雄。在正史中,我們只能找到關於老大楊延昭的幾段記載。這些事蹟,儘管不如小說戲曲中描繪得那般誇張傳奇,但也足以彰顯楊門虎將的魄力與忠魂。

遼軍剋星“楊六郎”


史書記載,楊延昭自幼喜歡鑽研兵法,常常“戲為軍陣”,父親對此頗為欣慰,覺得這個兒子最像自己,每次打仗都要帶上他。在戰火硝煙中,楊延昭逐漸成長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

雍熙北伐時,楊延昭便是西路先鋒之一。朔州城下,他被亂箭射穿手臂,血染徵袍,卻毫不在意,越戰越勇,為西路軍連克寰、朔,應,雲四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最終這場北伐以失敗落幕,父親楊業為國捐驅。此後,楊延昭繼承父親的遺志,繼續奮戰在抗遼前線。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公元999年冬,遼國大舉南犯。楊延昭當時在遂城,城小而無準備。遼軍來勢洶洶,合圍攻城數日,宋軍陷入恐慌。危急關頭,楊延昭從容指揮,除了發動軍民登城堅守外,還利用當時天寒地凍的自然條件,令軍民在城牆上澆水。於是第二天早晨,城牆外層全結了冰,堅硬光滑,無法攀登,遼軍只好瓦解撤退。楊延昭乘機追殺,截獲大批武器。

公元1000年冬,遼軍再度南侵。楊延昭將精銳部隊埋伏在羊山以西,從北面向契丹挑戰,且戰且退,誘敵至埋伏圈。然後猛然間伏兵突起,打得遼軍丟兵棄甲,大敗而逃。這一仗,楊延昭還生擒了遼軍的幾員名將,繳獲了許多戰馬兵器。

公元1002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受命前往求援,結果遭遇突襲,損失巨大。但是宋真宗念於楊氏一門的忠勇表現,最後將其從輕發落,革職待辦。不過只過了一年,當邊境局勢再度緊張起來時,楊延昭又重獲重用。

在鎮守遂城期間,楊延昭前前後後共打退遼軍的百餘次進攻,遂城因此獲得了“鐵遂城”的稱號。而他則被遼軍視為剋星,獲得外號“楊六郎”(據說北斗七星的第六顆是遼國的剋星)。宋真宗也對楊延昭十分寵信,他曾當著諸多文武官員的面誇讚楊延昭有父親的遺風。朝中有人造謠生事,誣陷延昭,宋真宗也總是置若罔聞,極力庇護。

可惜,宋真宗終究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硬氣君主。公元1004年的澶淵大戰,宋軍好不容易佔據了些許優勢,宋真宗卻委曲求全地與遼軍簽訂了“澶淵之盟”,從此開啟了破財消災的外交模式。此後,雖然楊延昭屢獲升遷,官至高陽關副都部署,但再也找不回當年衝鋒陷陣、抗擊遼國時的意氣風發了。

到了楊延昭兒子一輩,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楊宗保”。但在正史中,“楊宗保”其實“查無此人”。反倒是演義中楊宗保的兒子——楊文廣,才是楊延昭的兒子。史書記載,楊文廣主要活躍在對抗西夏的前線,只不過比起爺爺和父親,他的功名要稍遜一籌。

Q2 “楊門女將”到底存不存在?


"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麻 辣 風 趣 聊 歷 史丨財 經 視 角 說 宋 朝

千百年來,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楊老令公、七郎八虎、楊門女將……這些熱血飽滿的英雄形象,在一代代中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令很多人大呼“毀童年”的是——楊家將的故事,其實大半是虛構的。

清代學者章學誠便表示,如果《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那麼《楊家將演義》恐怕是三分實,而七分虛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是怎樣的?在史料中“查無此人”的又有誰?

上期我們聊了威風八面楊老令公(《楊令公》鏈接),今天我們接著扒一扒家喻戶曉的“七郎八虎”和“楊門女將”。

Q1 “七郎八虎”都有誰?

小說演義中告訴我們,楊業共有八個兒子,七個為親生,一個為義子,故有“七郎八虎”之稱。不過在金沙灘一戰中,“七子去,一子回”,最後只有楊六郎楊延昭活著回來。事實真的如此嗎?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據《宋史》記載,楊業共有七個兒子,分別是:老大楊延昭、老二楊延玉、老三楊延浦、老四楊延訓、老五楊延瑰、老六楊延貴、老七楊延彬。

其中只有老二楊延玉在陳家谷口一戰中和父親一起殉國,其他六個兒子並沒有犧牲。所以,“七子去,一子回”的慘烈劇情並未上演。而活著的六個兄弟,也並非個個都稱得上抗遼英雄。在正史中,我們只能找到關於老大楊延昭的幾段記載。這些事蹟,儘管不如小說戲曲中描繪得那般誇張傳奇,但也足以彰顯楊門虎將的魄力與忠魂。

遼軍剋星“楊六郎”


史書記載,楊延昭自幼喜歡鑽研兵法,常常“戲為軍陣”,父親對此頗為欣慰,覺得這個兒子最像自己,每次打仗都要帶上他。在戰火硝煙中,楊延昭逐漸成長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

雍熙北伐時,楊延昭便是西路先鋒之一。朔州城下,他被亂箭射穿手臂,血染徵袍,卻毫不在意,越戰越勇,為西路軍連克寰、朔,應,雲四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最終這場北伐以失敗落幕,父親楊業為國捐驅。此後,楊延昭繼承父親的遺志,繼續奮戰在抗遼前線。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公元999年冬,遼國大舉南犯。楊延昭當時在遂城,城小而無準備。遼軍來勢洶洶,合圍攻城數日,宋軍陷入恐慌。危急關頭,楊延昭從容指揮,除了發動軍民登城堅守外,還利用當時天寒地凍的自然條件,令軍民在城牆上澆水。於是第二天早晨,城牆外層全結了冰,堅硬光滑,無法攀登,遼軍只好瓦解撤退。楊延昭乘機追殺,截獲大批武器。

公元1000年冬,遼軍再度南侵。楊延昭將精銳部隊埋伏在羊山以西,從北面向契丹挑戰,且戰且退,誘敵至埋伏圈。然後猛然間伏兵突起,打得遼軍丟兵棄甲,大敗而逃。這一仗,楊延昭還生擒了遼軍的幾員名將,繳獲了許多戰馬兵器。

公元1002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受命前往求援,結果遭遇突襲,損失巨大。但是宋真宗念於楊氏一門的忠勇表現,最後將其從輕發落,革職待辦。不過只過了一年,當邊境局勢再度緊張起來時,楊延昭又重獲重用。

在鎮守遂城期間,楊延昭前前後後共打退遼軍的百餘次進攻,遂城因此獲得了“鐵遂城”的稱號。而他則被遼軍視為剋星,獲得外號“楊六郎”(據說北斗七星的第六顆是遼國的剋星)。宋真宗也對楊延昭十分寵信,他曾當著諸多文武官員的面誇讚楊延昭有父親的遺風。朝中有人造謠生事,誣陷延昭,宋真宗也總是置若罔聞,極力庇護。

可惜,宋真宗終究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硬氣君主。公元1004年的澶淵大戰,宋軍好不容易佔據了些許優勢,宋真宗卻委曲求全地與遼軍簽訂了“澶淵之盟”,從此開啟了破財消災的外交模式。此後,雖然楊延昭屢獲升遷,官至高陽關副都部署,但再也找不回當年衝鋒陷陣、抗擊遼國時的意氣風發了。

到了楊延昭兒子一輩,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楊宗保”。但在正史中,“楊宗保”其實“查無此人”。反倒是演義中楊宗保的兒子——楊文廣,才是楊延昭的兒子。史書記載,楊文廣主要活躍在對抗西夏的前線,只不過比起爺爺和父親,他的功名要稍遜一籌。

Q2 “楊門女將”到底存不存在?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理清了楊家將中的男主角,我們該聊聊轟轟烈烈的楊門女將了。佘太君百歲掛帥、穆桂英掛帥、十二寡婦徵西……這些讓無數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的巾幗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很遺憾,我們在史書中並未找到原型。《宋史·楊業傳》中並未提及女眷。而專門收錄“義婦節婦”事蹟的《烈女傳》中也沒有關於楊家婦女的記載。唯有佘老太君,被後世學者推測為折家軍名將——折德扆之女,不過尚存爭議。


"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麻 辣 風 趣 聊 歷 史丨財 經 視 角 說 宋 朝

千百年來,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楊老令公、七郎八虎、楊門女將……這些熱血飽滿的英雄形象,在一代代中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令很多人大呼“毀童年”的是——楊家將的故事,其實大半是虛構的。

清代學者章學誠便表示,如果《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那麼《楊家將演義》恐怕是三分實,而七分虛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是怎樣的?在史料中“查無此人”的又有誰?

上期我們聊了威風八面楊老令公(《楊令公》鏈接),今天我們接著扒一扒家喻戶曉的“七郎八虎”和“楊門女將”。

Q1 “七郎八虎”都有誰?

小說演義中告訴我們,楊業共有八個兒子,七個為親生,一個為義子,故有“七郎八虎”之稱。不過在金沙灘一戰中,“七子去,一子回”,最後只有楊六郎楊延昭活著回來。事實真的如此嗎?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據《宋史》記載,楊業共有七個兒子,分別是:老大楊延昭、老二楊延玉、老三楊延浦、老四楊延訓、老五楊延瑰、老六楊延貴、老七楊延彬。

其中只有老二楊延玉在陳家谷口一戰中和父親一起殉國,其他六個兒子並沒有犧牲。所以,“七子去,一子回”的慘烈劇情並未上演。而活著的六個兄弟,也並非個個都稱得上抗遼英雄。在正史中,我們只能找到關於老大楊延昭的幾段記載。這些事蹟,儘管不如小說戲曲中描繪得那般誇張傳奇,但也足以彰顯楊門虎將的魄力與忠魂。

遼軍剋星“楊六郎”


史書記載,楊延昭自幼喜歡鑽研兵法,常常“戲為軍陣”,父親對此頗為欣慰,覺得這個兒子最像自己,每次打仗都要帶上他。在戰火硝煙中,楊延昭逐漸成長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

雍熙北伐時,楊延昭便是西路先鋒之一。朔州城下,他被亂箭射穿手臂,血染徵袍,卻毫不在意,越戰越勇,為西路軍連克寰、朔,應,雲四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最終這場北伐以失敗落幕,父親楊業為國捐驅。此後,楊延昭繼承父親的遺志,繼續奮戰在抗遼前線。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公元999年冬,遼國大舉南犯。楊延昭當時在遂城,城小而無準備。遼軍來勢洶洶,合圍攻城數日,宋軍陷入恐慌。危急關頭,楊延昭從容指揮,除了發動軍民登城堅守外,還利用當時天寒地凍的自然條件,令軍民在城牆上澆水。於是第二天早晨,城牆外層全結了冰,堅硬光滑,無法攀登,遼軍只好瓦解撤退。楊延昭乘機追殺,截獲大批武器。

公元1000年冬,遼軍再度南侵。楊延昭將精銳部隊埋伏在羊山以西,從北面向契丹挑戰,且戰且退,誘敵至埋伏圈。然後猛然間伏兵突起,打得遼軍丟兵棄甲,大敗而逃。這一仗,楊延昭還生擒了遼軍的幾員名將,繳獲了許多戰馬兵器。

公元1002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受命前往求援,結果遭遇突襲,損失巨大。但是宋真宗念於楊氏一門的忠勇表現,最後將其從輕發落,革職待辦。不過只過了一年,當邊境局勢再度緊張起來時,楊延昭又重獲重用。

在鎮守遂城期間,楊延昭前前後後共打退遼軍的百餘次進攻,遂城因此獲得了“鐵遂城”的稱號。而他則被遼軍視為剋星,獲得外號“楊六郎”(據說北斗七星的第六顆是遼國的剋星)。宋真宗也對楊延昭十分寵信,他曾當著諸多文武官員的面誇讚楊延昭有父親的遺風。朝中有人造謠生事,誣陷延昭,宋真宗也總是置若罔聞,極力庇護。

可惜,宋真宗終究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硬氣君主。公元1004年的澶淵大戰,宋軍好不容易佔據了些許優勢,宋真宗卻委曲求全地與遼軍簽訂了“澶淵之盟”,從此開啟了破財消災的外交模式。此後,雖然楊延昭屢獲升遷,官至高陽關副都部署,但再也找不回當年衝鋒陷陣、抗擊遼國時的意氣風發了。

到了楊延昭兒子一輩,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楊宗保”。但在正史中,“楊宗保”其實“查無此人”。反倒是演義中楊宗保的兒子——楊文廣,才是楊延昭的兒子。史書記載,楊文廣主要活躍在對抗西夏的前線,只不過比起爺爺和父親,他的功名要稍遜一籌。

Q2 “楊門女將”到底存不存在?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理清了楊家將中的男主角,我們該聊聊轟轟烈烈的楊門女將了。佘太君百歲掛帥、穆桂英掛帥、十二寡婦徵西……這些讓無數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的巾幗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很遺憾,我們在史書中並未找到原型。《宋史·楊業傳》中並未提及女眷。而專門收錄“義婦節婦”事蹟的《烈女傳》中也沒有關於楊家婦女的記載。唯有佘老太君,被後世學者推測為折家軍名將——折德扆之女,不過尚存爭議。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Q3 楊家將是如何“走紅”的?

通過演義和正史的對比,我們發現——原本只有三代的楊家將被譜寫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兒的鐵血沙場,又加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巾幗英雄。這樣一個真真假假的版本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又是如何家喻戶曉的呢?

這裡其實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到了北宋中葉已流傳於天下;到了南宋,民間藝人把楊家將故事編成了話本,在民間越傳越盛。由於北宋最終為外敵所滅,面對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他們對當年那些保家衛國的將領更加敬仰和懷念。於是便有了許多大膽的想象和藝術加工,楊家將的故事不斷被注入新的情節;到了元代,楊家將故事又被寫進了元雜劇。

明清時代,楊家將的故事又進一步豐富,出現了《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等演義小說,並且以評書、戲曲的形式廣泛流傳。據統計,明清兩代以楊家將為題材的戲曲有三百六十出之多。就這樣,楊家將的故事歷久彌新,越傳越廣。直到今天,《四郎探母》、《穆桂英掛帥》等劇目依然被奉為經典,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是層出不窮,廣受歡迎。


"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麻 辣 風 趣 聊 歷 史丨財 經 視 角 說 宋 朝

千百年來,楊家將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楊老令公、七郎八虎、楊門女將……這些熱血飽滿的英雄形象,在一代代中國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令很多人大呼“毀童年”的是——楊家將的故事,其實大半是虛構的。

清代學者章學誠便表示,如果《三國演義》是七分實三分虛,那麼《楊家將演義》恐怕是三分實,而七分虛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是怎樣的?在史料中“查無此人”的又有誰?

上期我們聊了威風八面楊老令公(《楊令公》鏈接),今天我們接著扒一扒家喻戶曉的“七郎八虎”和“楊門女將”。

Q1 “七郎八虎”都有誰?

小說演義中告訴我們,楊業共有八個兒子,七個為親生,一個為義子,故有“七郎八虎”之稱。不過在金沙灘一戰中,“七子去,一子回”,最後只有楊六郎楊延昭活著回來。事實真的如此嗎?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據《宋史》記載,楊業共有七個兒子,分別是:老大楊延昭、老二楊延玉、老三楊延浦、老四楊延訓、老五楊延瑰、老六楊延貴、老七楊延彬。

其中只有老二楊延玉在陳家谷口一戰中和父親一起殉國,其他六個兒子並沒有犧牲。所以,“七子去,一子回”的慘烈劇情並未上演。而活著的六個兄弟,也並非個個都稱得上抗遼英雄。在正史中,我們只能找到關於老大楊延昭的幾段記載。這些事蹟,儘管不如小說戲曲中描繪得那般誇張傳奇,但也足以彰顯楊門虎將的魄力與忠魂。

遼軍剋星“楊六郎”


史書記載,楊延昭自幼喜歡鑽研兵法,常常“戲為軍陣”,父親對此頗為欣慰,覺得這個兒子最像自己,每次打仗都要帶上他。在戰火硝煙中,楊延昭逐漸成長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

雍熙北伐時,楊延昭便是西路先鋒之一。朔州城下,他被亂箭射穿手臂,血染徵袍,卻毫不在意,越戰越勇,為西路軍連克寰、朔,應,雲四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惜最終這場北伐以失敗落幕,父親楊業為國捐驅。此後,楊延昭繼承父親的遺志,繼續奮戰在抗遼前線。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公元999年冬,遼國大舉南犯。楊延昭當時在遂城,城小而無準備。遼軍來勢洶洶,合圍攻城數日,宋軍陷入恐慌。危急關頭,楊延昭從容指揮,除了發動軍民登城堅守外,還利用當時天寒地凍的自然條件,令軍民在城牆上澆水。於是第二天早晨,城牆外層全結了冰,堅硬光滑,無法攀登,遼軍只好瓦解撤退。楊延昭乘機追殺,截獲大批武器。

公元1000年冬,遼軍再度南侵。楊延昭將精銳部隊埋伏在羊山以西,從北面向契丹挑戰,且戰且退,誘敵至埋伏圈。然後猛然間伏兵突起,打得遼軍丟兵棄甲,大敗而逃。這一仗,楊延昭還生擒了遼軍的幾員名將,繳獲了許多戰馬兵器。

公元1002年,遼軍進攻保州,楊延昭受命前往求援,結果遭遇突襲,損失巨大。但是宋真宗念於楊氏一門的忠勇表現,最後將其從輕發落,革職待辦。不過只過了一年,當邊境局勢再度緊張起來時,楊延昭又重獲重用。

在鎮守遂城期間,楊延昭前前後後共打退遼軍的百餘次進攻,遂城因此獲得了“鐵遂城”的稱號。而他則被遼軍視為剋星,獲得外號“楊六郎”(據說北斗七星的第六顆是遼國的剋星)。宋真宗也對楊延昭十分寵信,他曾當著諸多文武官員的面誇讚楊延昭有父親的遺風。朝中有人造謠生事,誣陷延昭,宋真宗也總是置若罔聞,極力庇護。

可惜,宋真宗終究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硬氣君主。公元1004年的澶淵大戰,宋軍好不容易佔據了些許優勢,宋真宗卻委曲求全地與遼軍簽訂了“澶淵之盟”,從此開啟了破財消災的外交模式。此後,雖然楊延昭屢獲升遷,官至高陽關副都部署,但再也找不回當年衝鋒陷陣、抗擊遼國時的意氣風發了。

到了楊延昭兒子一輩,可能很多人會脫口而出“楊宗保”。但在正史中,“楊宗保”其實“查無此人”。反倒是演義中楊宗保的兒子——楊文廣,才是楊延昭的兒子。史書記載,楊文廣主要活躍在對抗西夏的前線,只不過比起爺爺和父親,他的功名要稍遜一籌。

Q2 “楊門女將”到底存不存在?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理清了楊家將中的男主角,我們該聊聊轟轟烈烈的楊門女將了。佘太君百歲掛帥、穆桂英掛帥、十二寡婦徵西……這些讓無數中華兒女熱血沸騰的巾幗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很遺憾,我們在史書中並未找到原型。《宋史·楊業傳》中並未提及女眷。而專門收錄“義婦節婦”事蹟的《烈女傳》中也沒有關於楊家婦女的記載。唯有佘老太君,被後世學者推測為折家軍名將——折德扆之女,不過尚存爭議。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Q3 楊家將是如何“走紅”的?

通過演義和正史的對比,我們發現——原本只有三代的楊家將被譜寫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兒的鐵血沙場,又加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巾幗英雄。這樣一個真真假假的版本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又是如何家喻戶曉的呢?

這裡其實有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

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到了北宋中葉已流傳於天下;到了南宋,民間藝人把楊家將故事編成了話本,在民間越傳越盛。由於北宋最終為外敵所滅,面對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他們對當年那些保家衛國的將領更加敬仰和懷念。於是便有了許多大膽的想象和藝術加工,楊家將的故事不斷被注入新的情節;到了元代,楊家將故事又被寫進了元雜劇。

明清時代,楊家將的故事又進一步豐富,出現了《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等演義小說,並且以評書、戲曲的形式廣泛流傳。據統計,明清兩代以楊家將為題材的戲曲有三百六十出之多。就這樣,楊家將的故事歷久彌新,越傳越廣。直到今天,《四郎探母》、《穆桂英掛帥》等劇目依然被奉為經典,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是層出不窮,廣受歡迎。


揭祕“楊家將”:歷史與傳說,差距有多大?



儘管歷史與傳說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楊家將的精神早已深扎人們的心中。它就像歷史長河中一個醒目的符號,代表著忠勇,代表著熱血,代表著人們心中對英雄的崇敬和嚮往。因為無論哪個時代,我們都一樣崇敬英雄,渴望正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