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刷單能做好亞馬遜運營嗎?

亞馬遜 算法 電子商務 文章 悟問亞馬遜 2019-05-08
不刷單能做好亞馬遜運營嗎?

我們來看看一般賣家是怎麼做選品和運營的。

很多賣家在進行選品時,首先會用產品關鍵詞搜索去評估一個市場分類的大小和銷量情況,搜索結果首頁(前幾頁)的那些Listing往往銷量又好售價又高,粗略估算就會驚歎這麼簡單的產品居然可以做到那麼高的利潤,於是,選擇了,然後發佈上架、FBA發貨等等一系列流程進行下來,自己覺得各方面基本上都準備得很好了,產品卻紋絲不動,一個單也沒有了。可是再回頭看當初參考的那些Listing,人家依然賣得很好呀!

於是賣家開始糾結,不明白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瞭如此大的差別。

面對這樣的境遇,我覺得作為賣家,我們應該學會換位思考。

如果站在平臺的角度去看問題就會發現,同類的產品有幾千幾萬個搜索結果,究竟讓哪個Listing展示在前面,這是平臺運算要達到的最重要的結果。稍微瞭解過A9算法的賣家都知道,A9算法中最重要的參量就是轉化率,如果你的轉化率高於同行,系統會自動的認為這是一條好的和消費者需求匹配一致的Listing,於是,會給你更多的曝光。按照訂單總量均衡的原則,轉化率更直觀的體現在訂單數量上,你的訂單數量越多,很大程度上也意味著你的轉化率相對比別的賣家高,平臺也會給你分配更多的流量,於是一個良性的循環就形成了。所以,A9算法的基礎其實是馬太效應--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拿走。想明白了這個點,作為賣家,你考慮的基點只有一個:如何獲取更多的訂單,讓自己在馬太效應中佔得優勢。

再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消費者的選擇其實是很簡單的。懶惰是人的天性,大部分消費者也同樣是懶惰的,他們一般會從搜索結果首頁或前面幾頁直接選擇一個結果,而這個結果未必是最優的(他們本來也沒指望能夠選到最優);同時,大部分的消費者又是貪便宜的,所以他們會通過價格的維度做參考,比如亞馬遜系統給出的按照價格從低到高順序排列就是他們很好的參考系數,同時,大部分的消費者也不願意為一個沒有評價的Listing當小白鼠做試驗品,所以,他們潛意識中會參考一條Listing的Review,來為自己的購買決定找佐證。上述三點,都是賣家在運營中要貫穿始終的思考的落腳點。

回到文章開頭的話題:不刷單如何做運營?再簡化一點:不刷單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接到訂單?

此時,能夠最直接影響Listing排序和撬動消費者的動作就是低價。因為價格低,你的Listing可以在“價格從低到高”這個排序列表中優先被展示出來,被消費者發掘,然後,又因為價格低,基於對價格的敏感性,消費者甚至會不在意你是否有產品Review也願意去嘗試一把。對於賣家來說是訂單,對於系統來說卻是轉化率,然後,系統為你的Listing加權,流量更多了。

如果很幸運的消費者收到產品而且對產品比較滿意,這時候的滿意是超預期的,“較低的價格+較高的滿意度”,於是,消費者甚至會更主動的給你留下產品Review,如此一來,僅僅因為產品單價低,一個好的循環就形成了。

那麼低價從哪裡來呢?是一味地虧本嗎?自然不是。

賣家從運營的開始就應該養成全局觀,既要對產品品質做好把握,又要對供應鏈做好把控,還要注意比如包裝材質與成本等方面的把握,只有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基礎上儘可能的做好成本把控,才能夠讓你在產品定價時有更多的可操作空間,而很多賣家既不做縱向思考(自己過往經營歷史經驗對成本的影響),也不做橫向對比(競爭同行在採取的降低成本的可參考方案),僅僅是盲目基於自己的成本進行各方面的核算,其得出的結論也必然不具備可參考性,也必然缺少競爭優勢。

當你能夠把成本降低,當你能夠從成本和競爭兩個角度考量之後制訂價格而不單純的“比競爭同行便宜一點”,你制訂出來的價格絕對會有競爭力,此時,訂單源源不斷而來,訂單來,有排名,訂單多,排名上升,當你能夠實現銷售排名的卡位,當你的Listing出現在搜索結果的首頁,此時,價格還不是你說了算?

文章轉載自:跨境電商贏商薈老魏

悟問亞馬跨境電商社區,一款靠譜的亞馬遜問答社區,專注分享運營知識和經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