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小夥子,在家鄉養鴨子成就幸福人生

他是搞鴨子養殖的,目前合作社擁有10萬隻種鴨子我的祖籍在江西,後遷入湖南,因逃水災遷入現居地。

張安之今年40歲,農村人,是位淳樸的農民。認識他的人都說,他幹事好琢磨,肯付苦,有股子泥腿勁。 他決定餵養鴨子,走好“研發、投產、銷售”之路。“創新創業不是容易的事,每一步都非常艱難。”年近40的張安之感慨道。

80後小夥子,在家鄉養鴨子成就幸福人生

他開始籌辦自己的養殖場。2002年9月,養殖場正式開張。

挫折

“要幹就要往大了幹,不能小打小鬧。”在經過到外地的一番考察後,張安之定主意,首先承包了村裡的180多畝荒地,甩手大幹。之後他又陸續承包了村裡的300多畝荒地,經營面積達到了約500畝。

由於飼料配方比不當、鴨子生長條件不優,餵養技術不到位2年下來,不少資金交了“學費”。“最難的時候,我家電飯煲壞了都沒錢添置。”妻子李紹瓊回憶。雖然衣食無著,為學餵養技術,張安之到外地辦得好的鴨廠去義務勞動,學習知識,積累經驗。

到了2008年時,張安之的養殖場飼養了10多萬隻,僅僱傭的工人就有40多人。一位客商看後驚呆了:“我跑了10多年的鴨場,從沒見過這麼多的鴨子。”張安之當時雄心勃勃,心想每隻鴨子少賺點,光數量就能取勝。他沒有意識到風險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80後小夥子,在家鄉養鴨子成就幸福人生

市場如戰場,行情瞬息萬變。2008年的金融危機開始考驗張安之的意志。當年成鴨的出欄價降到了雛鴨進價以下。賣了吧,賠錢;不賣,光飼料錢每天就得幾萬。張安子將養殖數量一降再降,到了2009年底,僅剩下了1000只種鴨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1000只種鴨子成了張安之東山再起的根基。

苦心人,天不負。他終於頑強地挺了過來。

今年初,張安之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經有10戶人家加入,他們按照張安之的要求鴨子,再由張安之統一回收外銷。“接下來,我將根據市場需求情況,決定合作社的發展規模”,張安之說到,“在我們這樣偏僻、貧窮的山村裡,如果能發展到5000只的養殖規模,村民增收致富將不再是夢想。”

80後小夥子,在家鄉養鴨子成就幸福人生

慢慢走出了困境。到了2010年,養殖場實現了盈利,2011年更是打了一個翻身仗。現在養殖場的雛鴨已銷往山東、江蘇、四川、浙江等地,最遠的通過空運飛往海南。

合作社帶領著農民們走上了致富路。 每個創業者在創業之初都會經歷幾次失敗,但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為二次創業積累經驗,即使失敗也是雖敗猶榮。在風雲變幻的商海中,經驗就是利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