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排病反應大全——詳解版

穴位 艾灸 中醫 婦科 益生所艾 益生所艾 2017-08-27

什麼是排病反應

艾灸讓人體的正氣激發了,但經絡還未疏通,正邪相爭加劇,反而,會出現疾病症狀加重或其他各種反應,這都是排病反應。

艾灸排病反應大全——詳解版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就如同我們每個個體體質不盡相同一樣,艾灸後的排病反應也不一樣。排病反應簡單說來就是:正邪二氣在身體內交戰所導致的。那麼艾灸過程中究竟會出現哪些排病反應呢?

排病反應類型

排病反應好現象

1、艾灸過程中會出現酥酥的感覺這是經絡竄感,也叫得氣,表明經絡通暢。

2、灸後感覺熱能夠傳導至會陰,說明艾灸在打通任脈,對泌尿系統產生了效果。

3、做灸的過程中,下腹中感覺形成一股熱氣,並能隨著人的意識而形成氣流,在體內經絡中來回流動,上到頭頂,下至足底,經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的不同感覺,如練氣功一般。

艾灸排病反應大全——詳解版

4、灸後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色斑快速變淡、痘痘消失;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鬆。

5、灸後肚子咕咕叫或排氣,是艾灸促進腸蠕動,幫助身體排出濁氣的好現象。

6、灸後有熱感,即腹腔發熱至後腰,往上至百會,往下至湧泉。表明經絡漸通,艾灸效果好。

與排風寒有關的反應

1、灸後有寒感,即灸後感覺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應重灸。

2、灸的過程中,手心或足心出冷汗,而後才出熱汗。說明受灸者體內寒氣重,出冷汗表示身體向外排寒氣。

3、做完艾灸後全身無力感或痠痛感增加,表示受灸者體內有風溼,艾灸幾次後即可消失。

艾灸排病反應大全——詳解版

4、做完艾灸後持續出汗,表示受灸者體內溼氣重。艾為純陽之火,能助其排溼驅寒。

5、 灸後乏力,有虛汗,說明受灸者為寒性體質,須重灸。

6、灸後全身痠痛,說明受灸者為酸性體質,體內垃圾過多,須重灸。

7、灸後臍下出水泡,表示有婦科問題;水泡下還有紅點,表示有炎症。臍周出水泡,表示腸道溼寒,嚴重的人會在臍周起一圈硬皮。

8、灸後關節痛,說明關節處有寒溼之氣淤堵,須重灸。

與排鬱氣有關的反應

疏肝解鬱反應:灸後會出現鬱氣外排的現象,表現形式以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為主,還會出現呼吸急促或者呼吸不順暢,情緒不穩定等頭沉現象,很多時候還會伴有打嗝、肛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痠痛等反應。特別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狹窄的女性病人多有此類反應,反應持續時間一般持續數小時至1-3天,少數患者可達數月之久。無需處理,會自動消失。

與排痰溼有關的反應

1、灸後出現溼疹,癢,起紅疙瘩,這是脾胃溼氣重的緣故,須重灸。若身體不能承受加大的灸量,可暫時停灸一段時間。

2、灸後出水泡,出紅疹,表示體內的溼毒、血毒過多,這種現象需要持續灸。

艾灸排病反應大全——詳解版

3、灸後尿頻,尿急,尿白表示腎陽虛,須加大灸量。

4、灸後腹瀉,噁心,嘔吐,這是脾胃虛寒嚴重的表現,重灸即可,建議千萬不要去醫院掛水。

5、灸後出現會陰瘙癢,起紅疹,白帶增多有異味,這是溼氣外排的表現,須加大灸量。

6、灸後出現咳嗽,有黃痰,說明肺部有火,如身體無法承受繼續施灸,可暫時少灸或停灸,稍好轉後再行施灸。

7、灸後臍部有出黃水的現象,表示受灸者有婦科炎症(若為女性)或腸胃炎症。

與排火熱斜毒有關的反應

1、灸後腹部或後腰出油,表示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過多,應堅持艾灸。

2、灸後月經提前或量少,這是氣血增加後的自我調節或陰虛火熱體質,繼續灸3個月後會逐漸正常。

艾灸排病反應大全——詳解版

3、灸後口乾舌燥,咽喉難受,說明受灸者上焦有虛火,應配合做肩頸灸,療效更佳。

4、灸後喉嚨痛,咽乾,聲音嘶啞,表示受灸者有虛火,上焦不必灸,可取下焦施灸。

5、灸後口腔潰瘍,長痘,便祕,是胃火旺的表現,可在胃經上刮痧瀉火,吃些涼潤食品。

與排淤血有關的反應

1、灸後出現非經期陰道流血、血塊多、月經紊亂、經期延長,這是子宮內的淤血外排的表現。兩三個月後會一切恢復正常。

艾灸排病反應大全——詳解版

2、灸後下陰瘙癢,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塊,表示受灸者可能有婦科病,月經不調,艾灸後經期會調整,有可能會出現短暫亂經。

與睡眠有關的反應

1、灸後精神亢奮,失眠,頭痛,頭暈,說明受灸者為熱性體質,上焦有火,可在背部適當刮痧拔罐,必要時可在大椎穴上放血。在家庭中可趕緊將病人安置在一個空氣流暢的環境下,讓患者平躺,再做頸部疏通推拿,並讓其多喝水。

艾灸排病反應大全——詳解版

2、灸後痠痛、疲勞、嗜睡(白天愛睏),表示受灸者體質酸性,血液循環差,氣血不足。因灸後血液循環加快,所以體質弱的人,在做灸前兩三次會出現乏力、睏倦現象。

發熱反應

1、做艾灸的前幾次沒有什麼感覺,只是有點熱,表明受灸者經絡不通,身體比較寒。

艾灸排病反應大全——詳解版

2、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熱的那半身經絡不太通暢。

3、開始灸很熱,過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不熱了,這是正常的適應期,表示經絡已經適應了,須要用猛火灸。

其他反應

1、夏天艾灸以出大汗為佳,但冬天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尤其是額頭、手心、足心部位,以出熱汗為佳;出大汗者,表示身體比較虛。

2、沉感,即心如石壓。表明氣血循環不暢,經絡不通。

艾灸排病反應大全——詳解版

3、腎臟部位有痠痛感,腰痠腰涼,尿量增加,尿色有變化,表示受灸者腎功能不佳、腎氣不足、陽虛。

4、做完幾次艾灸會感覺口渴,是非常典型的上實下虛之症,再做過幾次後會出現好轉。若感覺病情加重了,建議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間穿插做刮痧、拔罐。

對調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反應,需認真鑑別。首先要弄清楚這些反應是何因引起的,如果沒有外界誘因誘發,純屬在調理過程中出現的反應,則可以認定此反應屬於排病反應。在調理期間每出現一種排病反應,體內就會減少一種病邪,因此對調理過程中所出現的排病反應,應採取忍耐和任其自然的態度。

益生所艾,智·愛全家。益生所艾是用智能無煙科技,傳承千年中醫古方,以智能儀器、艾灸產品呵護千萬家庭健康,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成就中醫居家養生的互聯網平臺型企業。益生所艾現有智能艾灸儀、艾灸子母餅、精油隨身艾灸貼、艾灸蒸汽眼罩等艾灸養生產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