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如山,侵略如火”的許家印加速向新能源汽車衝刺。

短短5天之內,恆大集團先後宣佈在廣州、瀋陽打造千億級的新能源汽車基地,總投資額達到2800億。加上此前的各種買買買,恆大造車的總投入已經超過3000億元。

恆大砸3000億造車:還有什麼是錢買不來的?

自從被賈躍亭反水上了一節課之後,許家印的自主造車之路走得更快更遠,如今汽車王國規模初具,版圖包括電池電機、整車研發製造、銷售甚至產業基地,一條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已經鋪就。

根據規劃,恆大將在國內建設5大研發生產基地,10年後年產能達500萬輛。而根據中汽協數據,2018年全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為98.4萬輛,也就是說,恆大的產能是2018年全國純電動車銷量的5倍。

目前,純電動車產能已整體過剩,氫燃料電動車等其他過渡產品呼聲漸高,作為一名晚到的入局者,恆大在缺乏技術和口碑的情況下,如何在高手如雲的市場站穩腳跟?500萬產能要如何消化?

資金總投入遠超其他新勢力總和

憑藉雷霆萬鈞的作風稱霸房地產業的許家印,也希望用雷厲風行征服新能源汽車行業。

繼6月11日在廣州宣佈將投資1600億在廣州南沙區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之後,6月15日恆大又與瀋陽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計劃投資1200億在瀋陽建設新能源汽車三大基地等項目。

不到一週時間,許家印就揮灑2800億出去,按恆大去年722億元的利潤計算,這相當於其四年的總利潤。

事實上,2800億對於截止2018年底賬上還有2042億元現金的恆大來說不費吹灰之力,畢竟2800億並非一次性支付,而是分階段投入。

至此,許家印為圓造車夢所花費的投入,已遠超其他所有造車新勢力的總金額。我們可以算一下這筆賬:

2018年向FF投資8億美元(約55億元人民幣);

2018年9月,斥資145億元入股入股全球最大汽車經銷商廣彙集團;

2019年1月15日,以9.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63億元)收購全球性電動汽車公司NEVS的51%股權;

1月24日,以10.6億元入股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1月29日,斥資近11.5億元與超跑公司柯尼塞格成立合資公司,恆大NEVS持股65%;

3月,以5億元控股荷蘭e-Traction公司;

5月30日,全資收購世界頂級輪轂電機公司Protean(英國),金額不詳;

上述這些投資,加上廣州、瀋陽的兩個新能源汽車基地,恆大造車的總投入超過3090億元。

3090億是什麼概念?

特斯拉6月17日收盤時的總市值為400.98億美元,折人民幣2777.3億元,比恆大少300億元。

國內的蔚來、威馬、小鵬、拜騰、FF、奇點、車和家、愛馳、電咖、前途等10家知名度較高的新車企,目前總融資額逾千億,所有造車新勢力總融資規模也只超過2000億元,遠遠不及恆大。

即使特斯拉(400.98億美元)和蔚來(25.90億美元)的總市值相加,也只有426.88億美元,相當於人民幣2956.78元,夠不上恆大一家。

恆大砸3000億造車:還有什麼是錢買不來的?

500萬輛產能靠什麼消化?

許家印造車是被逼的。國內有三個池子存放大筆資金:房市、股市和車市。房市結束黃金時期進入白銀時代,股市在經濟蕭條環境下低位震盪,國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車市無疑是國內地產巨頭最理想的轉型方向。

然而,做不做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好又是一回事。

汽車是一個以高投入、遲產出的行業,無論是電動車教父特斯拉,還是國內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的蔚來、小鵬、威馬,無不面臨資金緊張難題。資金實力雄厚的恆大,似乎完全不受資金困擾,但這並不代表恆大的造車之路就能一帆風順。

在房地產開發商轉型投資新能源汽車的道路上,恆大的前面還有寶能、萬達、碧桂園、萬通、華夏幸福等同行,但目前普遍進展不順。

以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寶能為例,寶能入局觀致一年,並未帶來理念、技術、管理、體系上的進步,這讓觀致在大部分靠內部消化的情況下,年銷量仍只有6.26萬輛。

寶能先後在杭州、昆明、廣州和西安圈地佈局新能源車基地,規劃總產能超過230萬輛,目的是用10-15年時間打造一個汽車王國。最新消息稱,其量產車最早也要兩年之後才能上市。而這個時候,大眾、寶馬、戴姆勒、通用、豐田、本田、現代等國際車企巨頭均已拿出了新能源產品,造車新勢力也已具備一定規模,一無技術二無名氣的寶能拿什麼立足市場?

恆大的野心比寶能更大,除了建設整車研發生產基地、輪轂電機研發生產基地,另外還涉及上下游的動力電池、銷售環節,打通整條產業鏈。根據恆大此前繪製的汽車藍圖,未來10年其將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以及華中地區建設5大研發生產基地,10年後年產能達到500萬輛。

500萬輛是什麼概念?2018年全國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只有100萬輛左右。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已整體過剩。據第一電動網統計,到2020年,我國41家車企新能源汽車年產能將達1100萬輛,而且新產能還將隨著傳統車企向電動化轉型繼續釋放。剛剛白手起家不久的恆大,500萬輛產能靠什麼消化?該如何阻擊綜合實力強悍的傳統車企以及在智能化領域有明顯優勢的造車新勢力?

恆大砸3000億造車:還有什麼是錢買不來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車向電動化轉型的道路上,新能源路線呈現氫燃料、插混、混動、增程式電動車等過渡產品百花齊放的趨勢,尤其是氫燃料電動車,當下呼聲日益高漲,押注純電動路線的恆大無疑要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

此外,特斯拉、蔚來電動車相繼發生燃燒起火事故,也給包括恆大在內的其他造車新勢力敲響警鐘。如何消除電動車安全隱患,對毫無經驗的恆大而言,也是一道難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