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看看心理學的解釋'

"

大家好,我是常正確,求關注啊!專注於分享科學、實用、易懂的心理學知識。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小姑娘的提問:

那些四五十歲沒有生孩子的女性都怎麼樣了?

今年二十歲 極其怕疼 怕身材走樣 怕皮膚粗糙 但是又很喜歡小孩子 就想知道不生孩子的話 生活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下面數千條回覆中,其中一位53歲未婚未育大姐/大媽的回覆,她的人生經歷,真的令人感慨萬千。

這位53歲答主,年輕時不喜歡小孩,對婚姻很恐懼,外加性冷淡,所以選擇不婚不育。現在她已經53歲了,父母也早已去世,上無老,下無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除過親戚,唯一在世的親人就是一個哥哥,但這唯一的哥哥也是自小被人拐走至今下落不明。

這位大媽現在的感想是:

“我沒選擇那樣做(結婚生娃)的結果就是,我現在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這種深深的孤獨感,不知道你們懂嗎?”

總結這位大媽的前半生,就是40歲之前,由於不用養育孩子,不用把時間、金錢和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換句話說就是有錢有閒,所以到處旅遊觀光,逍遙自在,羨煞旁人。這個階段幸福大於痛苦。

40歲之後,父母更老了,自己也漸漸老去,特別是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後,突然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孤獨無助。特別是在生病住院時,就連替她簽字的人都沒有。正如畢淑敏的名言: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下班回到家,沒有一絲生氣,所以寧願成為加班狂,能儘量晚回家就晚點回家。以前不喜歡小孩子,40歲之後,看到親戚朋友家的小孩子,突然發現小孩子好可愛,母愛遲到了,但終究還是來了……

40歲之後痛苦大於幸福,“現在不敢旅遊了,感覺在流浪一樣”。

"

大家好,我是常正確,求關注啊!專注於分享科學、實用、易懂的心理學知識。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小姑娘的提問:

那些四五十歲沒有生孩子的女性都怎麼樣了?

今年二十歲 極其怕疼 怕身材走樣 怕皮膚粗糙 但是又很喜歡小孩子 就想知道不生孩子的話 生活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下面數千條回覆中,其中一位53歲未婚未育大姐/大媽的回覆,她的人生經歷,真的令人感慨萬千。

這位53歲答主,年輕時不喜歡小孩,對婚姻很恐懼,外加性冷淡,所以選擇不婚不育。現在她已經53歲了,父母也早已去世,上無老,下無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除過親戚,唯一在世的親人就是一個哥哥,但這唯一的哥哥也是自小被人拐走至今下落不明。

這位大媽現在的感想是:

“我沒選擇那樣做(結婚生娃)的結果就是,我現在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這種深深的孤獨感,不知道你們懂嗎?”

總結這位大媽的前半生,就是40歲之前,由於不用養育孩子,不用把時間、金錢和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換句話說就是有錢有閒,所以到處旅遊觀光,逍遙自在,羨煞旁人。這個階段幸福大於痛苦。

40歲之後,父母更老了,自己也漸漸老去,特別是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後,突然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孤獨無助。特別是在生病住院時,就連替她簽字的人都沒有。正如畢淑敏的名言: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下班回到家,沒有一絲生氣,所以寧願成為加班狂,能儘量晚回家就晚點回家。以前不喜歡小孩子,40歲之後,看到親戚朋友家的小孩子,突然發現小孩子好可愛,母愛遲到了,但終究還是來了……

40歲之後痛苦大於幸福,“現在不敢旅遊了,感覺在流浪一樣”。

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看看心理學的解釋

不婚不育40歲之後,心無歸處,旅遊就像流浪

即便有這位大媽的現身說法,但依舊有許多40歲以下的人,大力鼓吹不婚不育的好處,鼓勵丁克,嚴重誤導年輕人的婚戀觀和生育觀。

我想說,每一個人都有選擇不婚不育的自由,但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成年人,不應該用自己尚不成熟的人生經驗去誤導年輕人,這應當是一個成年人最起碼的底線。

終生不婚不育的人生,究竟會是什麼樣子?要回答這個問題,要麼有切身經歷,要麼有相關科學知識背景。那些既無親身體驗(還不到四五十歲的人),又無科學知識背景的人,他們的回答,可信度極低!他們的回答,就好比一個四五歲,還沒有性發育的小孩子,談論性愛一樣毫無根據。

個別人會嘴硬說:“我姑姑/姨/鄰居XX歲了,未婚未育,我看他們過的也挺好啊!”這就像小孩子看過一些毛片,就以為自己可以談論性愛一樣膚淺。看過毛片的小屁孩,可以給你描述過程和場景,但其中感受和體會,他全然不知。你姑姑夜深人靜時,內心的孤獨、空虛與痛苦,是不會跟你說的。一說了沒用,你們不會理解,二,說了也白說,白白給家人制造憂傷。

生活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經歷過,才會懂。

沒有產生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滯和人際貧乏”為特徵的。——埃裡克森

對於這個問題,我既不是丁克不婚不育族,也還沒到四五十歲;但我想從心理學的角度,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知識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將人的一生劃分為8個階段,他指出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任務和危機,只有正確處理了各階段的危機,完成了本階段的任務,你才會有成就感,有滿足感,才能獲得充實和幸福感。

"

大家好,我是常正確,求關注啊!專注於分享科學、實用、易懂的心理學知識。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小姑娘的提問:

那些四五十歲沒有生孩子的女性都怎麼樣了?

今年二十歲 極其怕疼 怕身材走樣 怕皮膚粗糙 但是又很喜歡小孩子 就想知道不生孩子的話 生活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下面數千條回覆中,其中一位53歲未婚未育大姐/大媽的回覆,她的人生經歷,真的令人感慨萬千。

這位53歲答主,年輕時不喜歡小孩,對婚姻很恐懼,外加性冷淡,所以選擇不婚不育。現在她已經53歲了,父母也早已去世,上無老,下無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除過親戚,唯一在世的親人就是一個哥哥,但這唯一的哥哥也是自小被人拐走至今下落不明。

這位大媽現在的感想是:

“我沒選擇那樣做(結婚生娃)的結果就是,我現在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這種深深的孤獨感,不知道你們懂嗎?”

總結這位大媽的前半生,就是40歲之前,由於不用養育孩子,不用把時間、金錢和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換句話說就是有錢有閒,所以到處旅遊觀光,逍遙自在,羨煞旁人。這個階段幸福大於痛苦。

40歲之後,父母更老了,自己也漸漸老去,特別是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後,突然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孤獨無助。特別是在生病住院時,就連替她簽字的人都沒有。正如畢淑敏的名言: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下班回到家,沒有一絲生氣,所以寧願成為加班狂,能儘量晚回家就晚點回家。以前不喜歡小孩子,40歲之後,看到親戚朋友家的小孩子,突然發現小孩子好可愛,母愛遲到了,但終究還是來了……

40歲之後痛苦大於幸福,“現在不敢旅遊了,感覺在流浪一樣”。

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看看心理學的解釋

不婚不育40歲之後,心無歸處,旅遊就像流浪

即便有這位大媽的現身說法,但依舊有許多40歲以下的人,大力鼓吹不婚不育的好處,鼓勵丁克,嚴重誤導年輕人的婚戀觀和生育觀。

我想說,每一個人都有選擇不婚不育的自由,但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成年人,不應該用自己尚不成熟的人生經驗去誤導年輕人,這應當是一個成年人最起碼的底線。

終生不婚不育的人生,究竟會是什麼樣子?要回答這個問題,要麼有切身經歷,要麼有相關科學知識背景。那些既無親身體驗(還不到四五十歲的人),又無科學知識背景的人,他們的回答,可信度極低!他們的回答,就好比一個四五歲,還沒有性發育的小孩子,談論性愛一樣毫無根據。

個別人會嘴硬說:“我姑姑/姨/鄰居XX歲了,未婚未育,我看他們過的也挺好啊!”這就像小孩子看過一些毛片,就以為自己可以談論性愛一樣膚淺。看過毛片的小屁孩,可以給你描述過程和場景,但其中感受和體會,他全然不知。你姑姑夜深人靜時,內心的孤獨、空虛與痛苦,是不會跟你說的。一說了沒用,你們不會理解,二,說了也白說,白白給家人制造憂傷。

生活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經歷過,才會懂。

沒有產生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滯和人際貧乏”為特徵的。——埃裡克森

對於這個問題,我既不是丁克不婚不育族,也還沒到四五十歲;但我想從心理學的角度,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知識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將人的一生劃分為8個階段,他指出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任務和危機,只有正確處理了各階段的危機,完成了本階段的任務,你才會有成就感,有滿足感,才能獲得充實和幸福感。

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看看心理學的解釋

生老病死,繁衍生育,這是生命的基本內容

這個8個階段,前5個階段與本話題沒有直接相關,此處略過。主要講講後面三個階段,從18歲之後到死亡。

人生第6階段(18週歲—25週歲)——成年早期,這個階段的發展任務就是談情說愛,建立親密關係,獲得親密感,克服孤獨危機。

人生第7階段(25週歲—約50週歲)——中年期,這個階段的任務是繁衍,造人生娃!撫養後代,克服自我沉溺。

人生第8階段——老年期,這個階段的任務是體會人生的完整性,克服絕望。

前面提到的53歲大媽的親身經歷,與這個理論高度吻合。在科學研究面前,人生可以預測。

她現在53歲處於人生第七階段,中年期,但是由於她未婚未育,沒有建立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沒有完成人生第6階段的任務,也就註定無法完成第7階段的任務,無法經歷生兒育女,養育孩子的過程。

可以預見,等到她進入老年期,她也將無法獲得人生的完整性——總覺得人生有缺憾;因為她這一生都不會再有機會獲得親密感、繁衍養育後代,因此陷入絕望。

可能會有人說,“人生是我自己的,我的人生我做主,誰也別想給我分配人生任務!”

"

大家好,我是常正確,求關注啊!專注於分享科學、實用、易懂的心理學知識。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小姑娘的提問:

那些四五十歲沒有生孩子的女性都怎麼樣了?

今年二十歲 極其怕疼 怕身材走樣 怕皮膚粗糙 但是又很喜歡小孩子 就想知道不生孩子的話 生活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下面數千條回覆中,其中一位53歲未婚未育大姐/大媽的回覆,她的人生經歷,真的令人感慨萬千。

這位53歲答主,年輕時不喜歡小孩,對婚姻很恐懼,外加性冷淡,所以選擇不婚不育。現在她已經53歲了,父母也早已去世,上無老,下無小,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除過親戚,唯一在世的親人就是一個哥哥,但這唯一的哥哥也是自小被人拐走至今下落不明。

這位大媽現在的感想是:

“我沒選擇那樣做(結婚生娃)的結果就是,我現在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沒有家人了,這種深深的孤獨感,不知道你們懂嗎?”

總結這位大媽的前半生,就是40歲之前,由於不用養育孩子,不用把時間、金錢和精力投入在孩子身上;換句話說就是有錢有閒,所以到處旅遊觀光,逍遙自在,羨煞旁人。這個階段幸福大於痛苦。

40歲之後,父母更老了,自己也漸漸老去,特別是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後,突然發現自己是如此的孤獨無助。特別是在生病住院時,就連替她簽字的人都沒有。正如畢淑敏的名言: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下班回到家,沒有一絲生氣,所以寧願成為加班狂,能儘量晚回家就晚點回家。以前不喜歡小孩子,40歲之後,看到親戚朋友家的小孩子,突然發現小孩子好可愛,母愛遲到了,但終究還是來了……

40歲之後痛苦大於幸福,“現在不敢旅遊了,感覺在流浪一樣”。

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看看心理學的解釋

不婚不育40歲之後,心無歸處,旅遊就像流浪

即便有這位大媽的現身說法,但依舊有許多40歲以下的人,大力鼓吹不婚不育的好處,鼓勵丁克,嚴重誤導年輕人的婚戀觀和生育觀。

我想說,每一個人都有選擇不婚不育的自由,但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成年人,不應該用自己尚不成熟的人生經驗去誤導年輕人,這應當是一個成年人最起碼的底線。

終生不婚不育的人生,究竟會是什麼樣子?要回答這個問題,要麼有切身經歷,要麼有相關科學知識背景。那些既無親身體驗(還不到四五十歲的人),又無科學知識背景的人,他們的回答,可信度極低!他們的回答,就好比一個四五歲,還沒有性發育的小孩子,談論性愛一樣毫無根據。

個別人會嘴硬說:“我姑姑/姨/鄰居XX歲了,未婚未育,我看他們過的也挺好啊!”這就像小孩子看過一些毛片,就以為自己可以談論性愛一樣膚淺。看過毛片的小屁孩,可以給你描述過程和場景,但其中感受和體會,他全然不知。你姑姑夜深人靜時,內心的孤獨、空虛與痛苦,是不會跟你說的。一說了沒用,你們不會理解,二,說了也白說,白白給家人制造憂傷。

生活體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有經歷過,才會懂。

沒有產生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滯和人際貧乏”為特徵的。——埃裡克森

對於這個問題,我既不是丁克不婚不育族,也還沒到四五十歲;但我想從心理學的角度,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知識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將人的一生劃分為8個階段,他指出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任務和危機,只有正確處理了各階段的危機,完成了本階段的任務,你才會有成就感,有滿足感,才能獲得充實和幸福感。

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看看心理學的解釋

生老病死,繁衍生育,這是生命的基本內容

這個8個階段,前5個階段與本話題沒有直接相關,此處略過。主要講講後面三個階段,從18歲之後到死亡。

人生第6階段(18週歲—25週歲)——成年早期,這個階段的發展任務就是談情說愛,建立親密關係,獲得親密感,克服孤獨危機。

人生第7階段(25週歲—約50週歲)——中年期,這個階段的任務是繁衍,造人生娃!撫養後代,克服自我沉溺。

人生第8階段——老年期,這個階段的任務是體會人生的完整性,克服絕望。

前面提到的53歲大媽的親身經歷,與這個理論高度吻合。在科學研究面前,人生可以預測。

她現在53歲處於人生第七階段,中年期,但是由於她未婚未育,沒有建立長久穩定的親密關係,沒有完成人生第6階段的任務,也就註定無法完成第7階段的任務,無法經歷生兒育女,養育孩子的過程。

可以預見,等到她進入老年期,她也將無法獲得人生的完整性——總覺得人生有缺憾;因為她這一生都不會再有機會獲得親密感、繁衍養育後代,因此陷入絕望。

可能會有人說,“人生是我自己的,我的人生我做主,誰也別想給我分配人生任務!”

一輩子不結婚,不生孩子的人生,會是什麼樣子?看看心理學的解釋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其任務

這只是小孩子式的一廂情願,你的人生不是你自己的,你的人生是基因的!人生的這8個階段任務,不是父母給的,也不是別人給的,而是DNA早就寫好的!在你還牙牙學語的時候,這個任務就定好了,沒得商量。

一步一步完成DNA交給你的人生任務,那麼你將獲得幸福,這是DNA給你的獎勵。

拒絕完成人生任務,那麼DNA將給你懲罰,你將體會失落、孤獨、絕望、痛苦、死不瞑目等等。

所以說,年輕人非常有必要認真談戀愛,認真對待婚姻,認真對待生兒育女這件事;切勿貪圖眼前的輕鬆自在,毀了一生的幸福。

自媒體時代,沒有科學根據的毒雞湯太多了,誤導了一大批人,但他們終究要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