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論多艱難,這兩個習慣不能有,一有,你就輸了

西瓜 聞塵雜說 2019-04-04

生活中,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是“把真理當成習慣,最後在生活裡卻往往把習慣,當成了真理。”人與人雖成就不同,但歸結到生活中,表現出最大的區別,則是生活習慣的區別。

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往往決定了他的命運,雖然有人思想很豐富,然而生活習慣一塌糊塗,最終也只能把思想埋葬在生活裡。

做人不論多艱難,這兩個習慣不能有,一有,你就輸了,往往越活越喪。

做人不論多艱難,這兩個習慣不能有,一有,你就輸了

一、看不見自己的優點

《莊子 秋水》言:“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這就是:“邯鄲學步”的教訓。

古趙國都城邯鄲人,行走姿態優美,步伐輕快,燕國壽陵少年聽說了,不遠千里跑到趙國都城邯鄲,學習邯鄲人走路。

結果不但沒有學到趙國人走路的姿勢,而且連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都忘掉了,最後只好爬著回燕國。

做人不論多艱難,這兩個習慣不能有,一有,你就輸了

做人,如果不能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只知否定自己,搬運別人的經驗,最後不僅不能學到別人的精髓,還會丟了自己的特點和長處。

生活中多少人,自覺聰明,看見別人的好處不加思考,只知跟風,最後不僅學不到別人的本質,也放棄了自己所特有的東西。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中,猴子看見大玉米的,就扔掉小的;看見桃子丟了玉米;看見西瓜丟了桃子,最後回到家,竟是一無所獲。

二、做事不能專心一志的堅持

《莊子外篇 達生》:“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這句話說的是“痀僂承蜩”俗稱“老漢粘蟬”的故事。

孔子去楚國,途中見一老人正用竿子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撿蟬一樣,只要想粘的,沒有一個能逃掉的。孔子驚奇說:“您的技術這麼巧妙,有什麼妙招嗎?”

老人說:“我自然有我的辦法,經夏五六月的練習,能在竿頭頂上放兩枚球,不讓球掉下來,自然失手的情況就少了;如果放上三個球不掉下來,失手的機率十次不超一次;放上五個球不掉,就會像在地面撿東西一樣簡單。

我立定身體,手舉竿子,雖然周圍事物很多,我卻一心只放在蟬的翅膀上,從不左顧右盼,不因周圍環境嘈雜影響注意力,為什麼不能成功呢!”

做人不論多艱難,這兩個習慣不能有,一有,你就輸了

凡事能夠運用心智不分散,高度聚集精神,排除外界的干擾,勤學苦練,又怎麼會做不成一件事呢!

如果在生活中,做事能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如果能把這些作為我們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態度,最後定然不會一事無成。

【聞塵雜說】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帶你探尋中國古代各個學說的思想與魅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