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夏朝 周武王 說文解字 論語 孔子 唐太宗 帝辛 唐朝 文化 劉餘莉開講群書治要 2019-08-01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66集07全文2103字,閱讀需6分鐘

【日省月考。既稟稱事。所以來百工也。】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66集07全文2103字,閱讀需6分鐘

【日省月考。既稟稱事。所以來百工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既』在這裡通“餼”,什麼意思?它是指生的糧食。這個『稟』,通“廩”,有廣字廈的這個廩,這是米粟之類的糧食。“既稟”就是古代官府發給的米粟之類的糧食,用現在話來說就是給他的酬勞。『稱事』,“稱”就是相符、相稱的意思。『日省月考』,“日省”,每一天都去省察,看一看他做了多少事情;“月考”,就是也看一看每一個月他的工作量是多少。

“既稟稱事”,也就是根據考核的結果,確定這個月應該給他多少酬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績效考核,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這樣能夠合理地分配薪俸和獎金,這是招攬各行各業、各種工匠的方法。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綏遠人也。】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66集07全文2103字,閱讀需6分鐘

【日省月考。既稟稱事。所以來百工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既』在這裡通“餼”,什麼意思?它是指生的糧食。這個『稟』,通“廩”,有廣字廈的這個廩,這是米粟之類的糧食。“既稟”就是古代官府發給的米粟之類的糧食,用現在話來說就是給他的酬勞。『稱事』,“稱”就是相符、相稱的意思。『日省月考』,“日省”,每一天都去省察,看一看他做了多少事情;“月考”,就是也看一看每一個月他的工作量是多少。

“既稟稱事”,也就是根據考核的結果,確定這個月應該給他多少酬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績效考核,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這樣能夠合理地分配薪俸和獎金,這是招攬各行各業、各種工匠的方法。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綏遠人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綏』就是安撫的意思。『遠人』,上次課我們講過,就是從遠方、從外國來的那些人。在孔夫子的時候,對於魯國國君而言,從魯國以外的,譬如說齊國、晉國等等國家來的人,那都是外國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到我們中國來的外國人都是“遠人”,無論他是來旅遊,還是來做生意,還是來這長期定居,都稱為遠人。對這些遠人,應該怎麼樣對待他們?『送往迎來』,他們來的時候,我們要去歡迎他;他們回國的時候,我們要歡送他。

怎麼樣的“送往迎來”?在中國古代,國家都有一整套禮儀,對待外國人要盡地主之誼。他來的時候,我們要給他很周到的安排;回去的時候,我們還要照顧他旅途上的事情,使他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如果他要長期定居在我們國家做一個僑民,我們更要善意地對待他。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66集07全文2103字,閱讀需6分鐘

【日省月考。既稟稱事。所以來百工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既』在這裡通“餼”,什麼意思?它是指生的糧食。這個『稟』,通“廩”,有廣字廈的這個廩,這是米粟之類的糧食。“既稟”就是古代官府發給的米粟之類的糧食,用現在話來說就是給他的酬勞。『稱事』,“稱”就是相符、相稱的意思。『日省月考』,“日省”,每一天都去省察,看一看他做了多少事情;“月考”,就是也看一看每一個月他的工作量是多少。

“既稟稱事”,也就是根據考核的結果,確定這個月應該給他多少酬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績效考核,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這樣能夠合理地分配薪俸和獎金,這是招攬各行各業、各種工匠的方法。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綏遠人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綏』就是安撫的意思。『遠人』,上次課我們講過,就是從遠方、從外國來的那些人。在孔夫子的時候,對於魯國國君而言,從魯國以外的,譬如說齊國、晉國等等國家來的人,那都是外國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到我們中國來的外國人都是“遠人”,無論他是來旅遊,還是來做生意,還是來這長期定居,都稱為遠人。對這些遠人,應該怎麼樣對待他們?『送往迎來』,他們來的時候,我們要去歡迎他;他們回國的時候,我們要歡送他。

怎麼樣的“送往迎來”?在中國古代,國家都有一整套禮儀,對待外國人要盡地主之誼。他來的時候,我們要給他很周到的安排;回去的時候,我們還要照顧他旅途上的事情,使他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如果他要長期定居在我們國家做一個僑民,我們更要善意地對待他。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除了送往迎來以外,還要『嘉善而矜不能』。他有好處、有善處,譬如說他品德好、他能力強、他的貢獻多等等,這個都用一個“善”字來代表,我們就要獎勵他、勸勉他。“矜”就是同情的意思,凡是他能力不夠的,我們還要關心他、協助他。

譬如說外國人來到我們中國,首先語言可能不是很通達,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地幫助他,使得彼此的溝通沒有障礙。還有他對我們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不甚瞭解,或者他在生活工作方面有很多的不適應,我們都要熱心地來幫助他,能夠這樣做,就可以安撫外國人。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自自然然地就會向他們國家的一般人介紹,說:“我們到中國去,中國人對我們很友善,是一個禮義之邦”。

所以在唐朝的時候,之所以出現萬國來朝的局面,就是因為這些外國人來中國,結果看到中國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文質彬彬,禮儀很周到。所以他們回去之後,向自己的國君報告,他們的國君就把唐太宗尊稱為天可汗,那就是天底下公認的領導者,願意向他學習。這樣一來就建立了良好的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這也是國民外交最好的一種方式。下面講:

【繼絕世。舉廢邦。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66集07全文2103字,閱讀需6分鐘

【日省月考。既稟稱事。所以來百工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既』在這裡通“餼”,什麼意思?它是指生的糧食。這個『稟』,通“廩”,有廣字廈的這個廩,這是米粟之類的糧食。“既稟”就是古代官府發給的米粟之類的糧食,用現在話來說就是給他的酬勞。『稱事』,“稱”就是相符、相稱的意思。『日省月考』,“日省”,每一天都去省察,看一看他做了多少事情;“月考”,就是也看一看每一個月他的工作量是多少。

“既稟稱事”,也就是根據考核的結果,確定這個月應該給他多少酬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績效考核,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這樣能夠合理地分配薪俸和獎金,這是招攬各行各業、各種工匠的方法。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綏遠人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綏』就是安撫的意思。『遠人』,上次課我們講過,就是從遠方、從外國來的那些人。在孔夫子的時候,對於魯國國君而言,從魯國以外的,譬如說齊國、晉國等等國家來的人,那都是外國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到我們中國來的外國人都是“遠人”,無論他是來旅遊,還是來做生意,還是來這長期定居,都稱為遠人。對這些遠人,應該怎麼樣對待他們?『送往迎來』,他們來的時候,我們要去歡迎他;他們回國的時候,我們要歡送他。

怎麼樣的“送往迎來”?在中國古代,國家都有一整套禮儀,對待外國人要盡地主之誼。他來的時候,我們要給他很周到的安排;回去的時候,我們還要照顧他旅途上的事情,使他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如果他要長期定居在我們國家做一個僑民,我們更要善意地對待他。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除了送往迎來以外,還要『嘉善而矜不能』。他有好處、有善處,譬如說他品德好、他能力強、他的貢獻多等等,這個都用一個“善”字來代表,我們就要獎勵他、勸勉他。“矜”就是同情的意思,凡是他能力不夠的,我們還要關心他、協助他。

譬如說外國人來到我們中國,首先語言可能不是很通達,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地幫助他,使得彼此的溝通沒有障礙。還有他對我們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不甚瞭解,或者他在生活工作方面有很多的不適應,我們都要熱心地來幫助他,能夠這樣做,就可以安撫外國人。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自自然然地就會向他們國家的一般人介紹,說:“我們到中國去,中國人對我們很友善,是一個禮義之邦”。

所以在唐朝的時候,之所以出現萬國來朝的局面,就是因為這些外國人來中國,結果看到中國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文質彬彬,禮儀很周到。所以他們回去之後,向自己的國君報告,他們的國君就把唐太宗尊稱為天可汗,那就是天底下公認的領導者,願意向他學習。這樣一來就建立了良好的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這也是國民外交最好的一種方式。下面講:

【繼絕世。舉廢邦。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所謂『繼絕世』,就是哪一個國家要滅絕的時候,你能夠讓它繼續下去,不要滅絕。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的第一條就是講孝道,而這個孝道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父母、祖宗要盡孝,如果你是天子,你還要教天下的人都盡孝道;你是一國的國君,你也要教導全國的百姓都要學著盡孝道,這個很重要。

怎麼樣教化民眾?《說文解字》上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也就是說,你要拿出實際的表現來教,你怎麼做,老百姓就怎麼效仿。拿什麼樣的表現?譬如說周家,周天子得了天下的時候,他首先建立太廟,祭祀他的始祖,報答祖先的這個根本。自己建了太廟之後,就使得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能夠祭祀祖宗,這是天子建太廟、盡孝道的表現。但是你還要想到天下人,這天下人也要盡孝道,這天下人之中也包括了前代的那些帝王。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66集07全文2103字,閱讀需6分鐘

【日省月考。既稟稱事。所以來百工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既』在這裡通“餼”,什麼意思?它是指生的糧食。這個『稟』,通“廩”,有廣字廈的這個廩,這是米粟之類的糧食。“既稟”就是古代官府發給的米粟之類的糧食,用現在話來說就是給他的酬勞。『稱事』,“稱”就是相符、相稱的意思。『日省月考』,“日省”,每一天都去省察,看一看他做了多少事情;“月考”,就是也看一看每一個月他的工作量是多少。

“既稟稱事”,也就是根據考核的結果,確定這個月應該給他多少酬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績效考核,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這樣能夠合理地分配薪俸和獎金,這是招攬各行各業、各種工匠的方法。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綏遠人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綏』就是安撫的意思。『遠人』,上次課我們講過,就是從遠方、從外國來的那些人。在孔夫子的時候,對於魯國國君而言,從魯國以外的,譬如說齊國、晉國等等國家來的人,那都是外國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到我們中國來的外國人都是“遠人”,無論他是來旅遊,還是來做生意,還是來這長期定居,都稱為遠人。對這些遠人,應該怎麼樣對待他們?『送往迎來』,他們來的時候,我們要去歡迎他;他們回國的時候,我們要歡送他。

怎麼樣的“送往迎來”?在中國古代,國家都有一整套禮儀,對待外國人要盡地主之誼。他來的時候,我們要給他很周到的安排;回去的時候,我們還要照顧他旅途上的事情,使他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如果他要長期定居在我們國家做一個僑民,我們更要善意地對待他。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除了送往迎來以外,還要『嘉善而矜不能』。他有好處、有善處,譬如說他品德好、他能力強、他的貢獻多等等,這個都用一個“善”字來代表,我們就要獎勵他、勸勉他。“矜”就是同情的意思,凡是他能力不夠的,我們還要關心他、協助他。

譬如說外國人來到我們中國,首先語言可能不是很通達,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地幫助他,使得彼此的溝通沒有障礙。還有他對我們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不甚瞭解,或者他在生活工作方面有很多的不適應,我們都要熱心地來幫助他,能夠這樣做,就可以安撫外國人。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自自然然地就會向他們國家的一般人介紹,說:“我們到中國去,中國人對我們很友善,是一個禮義之邦”。

所以在唐朝的時候,之所以出現萬國來朝的局面,就是因為這些外國人來中國,結果看到中國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文質彬彬,禮儀很周到。所以他們回去之後,向自己的國君報告,他們的國君就把唐太宗尊稱為天可汗,那就是天底下公認的領導者,願意向他學習。這樣一來就建立了良好的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這也是國民外交最好的一種方式。下面講:

【繼絕世。舉廢邦。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所謂『繼絕世』,就是哪一個國家要滅絕的時候,你能夠讓它繼續下去,不要滅絕。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的第一條就是講孝道,而這個孝道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父母、祖宗要盡孝,如果你是天子,你還要教天下的人都盡孝道;你是一國的國君,你也要教導全國的百姓都要學著盡孝道,這個很重要。

怎麼樣教化民眾?《說文解字》上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也就是說,你要拿出實際的表現來教,你怎麼做,老百姓就怎麼效仿。拿什麼樣的表現?譬如說周家,周天子得了天下的時候,他首先建立太廟,祭祀他的始祖,報答祖先的這個根本。自己建了太廟之後,就使得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能夠祭祀祖宗,這是天子建太廟、盡孝道的表現。但是你還要想到天下人,這天下人也要盡孝道,這天下人之中也包括了前代的那些帝王。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譬如說夏朝亡了的時候,夏桀王被商湯王給滅了,但是湯王滅了夏朝,他還把夏朝建立了一個國家,建了杞國,就是讓杞國的世世代代的子孫來繼續夏朝的香火,永久地祭祀夏朝的祖宗。到了殷朝的末代,商紂王也是被周武王給滅掉了,但是周武王也是把殷朝後裔建成一個國家,就是宋國,讓宋國的子子孫孫也來祭祀他的歷代祖宗,這就是“繼絕世”。從這裡我們看到中國古人的那種人心的厚道,他真的是以仁愛之心治理天下,而且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這個仁愛之心盡到了極致。

『舉廢國』,就是哪個小國被大國滅了,其他有正義的大國,要想辦法讓它建立一個後代,不要讓它永久地廢除了。“舉”就是把它舉出來,譬如一個小的國家被別的國家已經滅了很久,甚至於它的後代都不知道在哪裡去找了。如果這個國家的君主是一個有道之君,講求孝道,你都要想辦法把這個廢除已久的小國它的後代找到。把它的後代找到之後,舉出來,讓他繼續這個小國家的(祭祀),讓這些後代能夠繼續祭祀他的祖宗,這都是提倡慎終追遠。

孔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論語》上記載,說我們謹慎地辦理喪事,追奠亡故的先人,追奠亡故的先人就是提倡祭祀祖宗,這個民風自然淳厚了。這個都是教導人孝道,教導人知恩報恩、飲水思源。人心厚道,社會風氣純樸,就不會再有惡事、壞事出現了。

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都在於人心壞了,如果我們能夠把人心轉變,很多的問題也就自然地迎刃而解。所以古人治天下,都是從根本處去解決,所以建立這些禮儀、音樂的教化都是要扭轉人心,使人心變得恭敬、變得和諧。人心恭敬、和諧了,還會去作奸犯科,還會去成為亂臣賊子嗎?所以這都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餘莉品讀《群書治要》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群書治要360》講座第66集07全文2103字,閱讀需6分鐘

【日省月考。既稟稱事。所以來百工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既』在這裡通“餼”,什麼意思?它是指生的糧食。這個『稟』,通“廩”,有廣字廈的這個廩,這是米粟之類的糧食。“既稟”就是古代官府發給的米粟之類的糧食,用現在話來說就是給他的酬勞。『稱事』,“稱”就是相符、相稱的意思。『日省月考』,“日省”,每一天都去省察,看一看他做了多少事情;“月考”,就是也看一看每一個月他的工作量是多少。

“既稟稱事”,也就是根據考核的結果,確定這個月應該給他多少酬勞。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績效考核,多勞多得、少勞少得,這樣能夠合理地分配薪俸和獎金,這是招攬各行各業、各種工匠的方法。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綏遠人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這個『綏』就是安撫的意思。『遠人』,上次課我們講過,就是從遠方、從外國來的那些人。在孔夫子的時候,對於魯國國君而言,從魯國以外的,譬如說齊國、晉國等等國家來的人,那都是外國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到我們中國來的外國人都是“遠人”,無論他是來旅遊,還是來做生意,還是來這長期定居,都稱為遠人。對這些遠人,應該怎麼樣對待他們?『送往迎來』,他們來的時候,我們要去歡迎他;他們回國的時候,我們要歡送他。

怎麼樣的“送往迎來”?在中國古代,國家都有一整套禮儀,對待外國人要盡地主之誼。他來的時候,我們要給他很周到的安排;回去的時候,我們還要照顧他旅途上的事情,使他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受。如果他要長期定居在我們國家做一個僑民,我們更要善意地對待他。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除了送往迎來以外,還要『嘉善而矜不能』。他有好處、有善處,譬如說他品德好、他能力強、他的貢獻多等等,這個都用一個“善”字來代表,我們就要獎勵他、勸勉他。“矜”就是同情的意思,凡是他能力不夠的,我們還要關心他、協助他。

譬如說外國人來到我們中國,首先語言可能不是很通達,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地幫助他,使得彼此的溝通沒有障礙。還有他對我們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不甚瞭解,或者他在生活工作方面有很多的不適應,我們都要熱心地來幫助他,能夠這樣做,就可以安撫外國人。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之後,自自然然地就會向他們國家的一般人介紹,說:“我們到中國去,中國人對我們很友善,是一個禮義之邦”。

所以在唐朝的時候,之所以出現萬國來朝的局面,就是因為這些外國人來中國,結果看到中國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文質彬彬,禮儀很周到。所以他們回去之後,向自己的國君報告,他們的國君就把唐太宗尊稱為天可汗,那就是天底下公認的領導者,願意向他學習。這樣一來就建立了良好的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這也是國民外交最好的一種方式。下面講:

【繼絕世。舉廢邦。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所謂『繼絕世』,就是哪一個國家要滅絕的時候,你能夠讓它繼續下去,不要滅絕。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的第一條就是講孝道,而這個孝道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父母、祖宗要盡孝,如果你是天子,你還要教天下的人都盡孝道;你是一國的國君,你也要教導全國的百姓都要學著盡孝道,這個很重要。

怎麼樣教化民眾?《說文解字》上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也就是說,你要拿出實際的表現來教,你怎麼做,老百姓就怎麼效仿。拿什麼樣的表現?譬如說周家,周天子得了天下的時候,他首先建立太廟,祭祀他的始祖,報答祖先的這個根本。自己建了太廟之後,就使得世世代代、子子孫孫都能夠祭祀祖宗,這是天子建太廟、盡孝道的表現。但是你還要想到天下人,這天下人也要盡孝道,這天下人之中也包括了前代的那些帝王。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譬如說夏朝亡了的時候,夏桀王被商湯王給滅了,但是湯王滅了夏朝,他還把夏朝建立了一個國家,建了杞國,就是讓杞國的世世代代的子孫來繼續夏朝的香火,永久地祭祀夏朝的祖宗。到了殷朝的末代,商紂王也是被周武王給滅掉了,但是周武王也是把殷朝後裔建成一個國家,就是宋國,讓宋國的子子孫孫也來祭祀他的歷代祖宗,這就是“繼絕世”。從這裡我們看到中國古人的那種人心的厚道,他真的是以仁愛之心治理天下,而且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這個仁愛之心盡到了極致。

『舉廢國』,就是哪個小國被大國滅了,其他有正義的大國,要想辦法讓它建立一個後代,不要讓它永久地廢除了。“舉”就是把它舉出來,譬如一個小的國家被別的國家已經滅了很久,甚至於它的後代都不知道在哪裡去找了。如果這個國家的君主是一個有道之君,講求孝道,你都要想辦法把這個廢除已久的小國它的後代找到。把它的後代找到之後,舉出來,讓他繼續這個小國家的(祭祀),讓這些後代能夠繼續祭祀他的祖宗,這都是提倡慎終追遠。

孔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在《論語》上記載,說我們謹慎地辦理喪事,追奠亡故的先人,追奠亡故的先人就是提倡祭祀祖宗,這個民風自然淳厚了。這個都是教導人孝道,教導人知恩報恩、飲水思源。人心厚道,社會風氣純樸,就不會再有惡事、壞事出現了。

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都在於人心壞了,如果我們能夠把人心轉變,很多的問題也就自然地迎刃而解。所以古人治天下,都是從根本處去解決,所以建立這些禮儀、音樂的教化都是要扭轉人心,使人心變得恭敬、變得和諧。人心恭敬、和諧了,還會去作奸犯科,還會去成為亂臣賊子嗎?所以這都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人心的轉變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