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舒爾茨的全票當選?

【歐洲時報評論員胡言】19日在柏林舉行的德國社民黨特別黨代會上,600多名代表以100%的贊成,選舉本屆總理候選人舒爾茨為社民黨新一屆主席,創下了這個“德國現存最古老的政黨”150年曆史的最高紀錄,其獲得的支持,甚至超過了戰後社民黨首任主席舒馬赫和60年代後擔任社民黨主席30多年、聯邦總理6年、因致力於東西方緩和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勃蘭特。

名不見經傳的舒爾茨有何能耐,聲望竟能高過重建社民黨的元老舒馬赫和戰後一代國務活動家勃蘭特?

債務危機、難民浪潮和恐怖襲擊,歐洲在經濟不景氣的當口,遭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麻煩,對生活得不到改善的中下層選民來說,猶如雪上加霜。政府的束手無策讓他們失望,使他們對把持政權的傳統大黨和所謂“政治精英們”的施政能力產生懷疑。出於抗議,他們拒絕投票,或者乾脆變相發洩不滿,把選票投給敢對一切說“不”的極右排外政黨。於是,極右排外勢力在歐洲掀起了驚濤駭浪,即使在德國和法國兩個被稱為歐洲聯合“發動機”的歐盟創始成員國,反歐排外政黨的支持率也一路狂飆,勢不可擋。英國退歐和美國特朗普上臺,更使排外政黨像鼓足了氣的皮球,迅速膨脹,要飛昇上天。

無論奧地利總統選舉,還是荷蘭議會選舉,無不讓歐洲人繃緊了神經。兩場選舉都是在最後時刻,才阻止了極右候選人勝出,讓歐洲鬆了口氣,但也給人們帶來啟示,如何把那些支持極右政黨的選民奪回來,已經成為決定選舉勝負的關鍵。極右政黨的最有力“武器”就是反對傳統,反對現行政策和制度,他們只需要學會說“不”,卻不用關心如何施政,如何解決問題。法國總統選舉,年紀不到40歲的獨立候選人馬克隆宣佈參選之後,支持率迅速追上了一路領先的歐洲老牌極右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成為法國阻止極右上臺的全部希望,主要原因恐怕就是他的“獨立”和“政治清貧”,沒有傳統政黨的“標籤”,能夠取代極右政黨,成為部分“抗議”選民的新代言人。

在德國,社民黨競選總理的第一候選人是黨主席加布里爾。加布里爾雖聲望平平,但畢竟在主席位置上已有10年,任期僅次於勃蘭特。德國經濟基本保持平穩,在風雨飄搖的歐洲經濟大船中起著“壓艙石”作用,作為在任的聯邦政府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應該有一份功勞。然而,加布里爾卻在2個月前突然宣佈放棄出任總理候選人,推舉舒爾茨,甚至把黨主席位置也一併拱手讓給了他。

加布里爾公開聲明的理由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家庭和孩子”。但是明眼人都清楚,這是社民黨為了爭取右翼選民、獲取大選勝利的重大戰略調整。社民黨也許已清楚地意識到,繼續按常理出牌,社民黨的支持率不可能明顯提高,擊敗默克爾的希望十分渺茫。而舒爾茨“醜小鴨變天鵝”的政治歷程,正是希望改變現實的平民百姓的寄託。他在德國不為人熟知,沒有政績可言,也沒有政綱可談,卻正好順應“抗議”選民的選擇,他們本來萬般無奈,只能把票投給一切說“不”的右翼小黨,現在卻看到在傳統大黨裡,出現了一位“反傳統”的人物,更加符合道德定位。

德國的舒爾茨和法國的馬克隆,兩匹“黑馬”應該有異曲同工的妙處。

民調結果證實了社民黨的決定是正確的,“舒爾茨效應”很快顯現威力。在舒爾茨被推舉為總理候選人之前,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支持率為36%,加布里爾的社民黨22%,極右的德國選擇黨14%。個人支持率對比,默克爾對於加布里爾來說,那簡直是遙不可及。而後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社民黨的支持率飛漲10個百分點,達到了32%。聯盟黨支持率下降2個百分點,降為34%,兩黨已非常接近。個人支持率對比,舒爾茨甚至一度超過默克爾。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選擇黨的膨脹態勢受到有效遏制,其支持率首次出現大幅度下降,2個月下降了5個百分點。

所謂時勢造英雄,舒爾茨以100%的贊成票當選社民黨主席並被正式確立為總理候選人,成為歷史新的起點。然而,舒爾茨在會上空談民生,提不出實質性政綱,卻也招致其他政黨和輿論的批評。顯然,空談能迎合一時之需,而最終要贏得民心,成為書寫歷史的“一代梟雄”,還得拿出“真本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