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讓湘江水流進江灘,讓江灘從自然水岸過渡到城市界面,讓城市人可以與母親河更親密一些。

尊重江灘的自然屬性和因季節而變化的水文特徵,將其視作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景觀。奧雅設計團隊研究湘江西岸江灘及周邊景觀區域,通過最小化擾動的景觀設計,打造了生態、閒適的江灘景觀。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設計範圍北至銀盆嶺大橋(與濱江片區瀟湘風光帶南段對接),西至湘江西岸江堤,南至靳江河(與洋湖片區瀟湘風光帶北段對接)合圍的江灘區域,總長度約10公里,寬度約50到300米,總面積約為154公頃;包含了柳葉洲和柏家洲,在洲島規劃中屬於“星城文化極”。定位為活水淨化及社區活動洲、活水淨化及濱水漫步洲。

江灘是嶽麓山之外,河西又一大重要的綠色開放空間。從長沙古城、橘子洲到嶽麓山是長沙最重要的視線通廊。 江灘、河西城市連同背景的嶽麓山將構成河西最重要的天際線,江灘公園的景觀設計正是完成嶽麓山景區的最後一塊拼圖。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通過詳盡的現場調研,設計團隊從水務、景觀兩個方面,發現了項目面臨的挑戰,提出了“漫流左岸,逍遙江灘”的設計願景。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保護生態基底,延續山水之脈,塑造湘江水性地標;提升長時間裸露河床的景觀效果,順應水文特徵,創造彈性景觀;結合現有較窄的湘江風光帶,增加豐水期活動空間,青山清水親生活;承續嶽麓文脈,重繪江畔詩意景觀,再現故地之景。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鳥瞰圖

設計特色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按照水務要求,場地不宜大量人群的引入為目標。場地強調生態基底,以鄉土植物的片植為基礎塑造簡潔、樸實的江灘溼地景觀。動線以點線結合的方式,以兩條主要的綠道系統串聯六個與二級平臺結合的節點活動空間,提供欣賞湘江風光、戶外綠道休閒、展示湘江歷史文化的亮點空間,與湘江新區其他公園形成錯位與互補發展,也為長沙,尤其是嶽麓山景區打造新的生態地標景點。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分區設計

根據場地特質和周邊用地情況,基於生態基底研究,將江灘大致劃分為四大分區:慢行左岸、嶽麓印象、湘楚波紋、浮力草原。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景觀分區

四大分區,由南至北,活動空間增加,生態型增強。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現狀江灘狹窄,硬化的駁岸線佔80% 以上,部分段落不可見自然灘,堤腰路系統不連通。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場地原狀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場地原狀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場地原狀

制定“尊重現狀,提升改造”的設計策略,以現狀堤腰二級平臺兩側的景觀改造為主,更新堤面植被,改造道路鋪裝,在堤頂風光帶之下營造舒適的濱江綠道。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牌樓口到橘子洲之間的江灘段落,位於橘子洲至嶽麓山視廊中點,地形開闊但地勢較低,汛期易受淹。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場地原狀

設計恢復了此處原有的朱張渡口,塑造了少量的微地形島嶼以聯繫兩側綠道,為天馬山至橘子洲的步行橋預留了接口,通過大面積巴茅、香蒲等溼地種植營造水性的嶽麓新景點。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朱張渡舊址設觀景挑臺,遙望橘子洲及長沙古城。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江灘步道周邊結合場地設置條石裝置,可作為坐凳使用,便於遊客休憩。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現狀江灘較為開闊平緩,近岸處地勢較高,高程位於常水位附近,四季景象變化較大。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場地原狀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場地原狀

通過二級平臺東側的微地形改造塑造高過豐水期水位線的節點活動空間,同時為喬木的種植提供基礎,營造更多的林下空間。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以現狀堤腰路為主要園路,東側延展一條連貫的4m 江灘步道,局部架空。結合江灘步道設觀景平臺。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靳江河口溼地周邊,灘塗開闊、地勢較高,現狀生境良好。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場地原狀

灘塗區域局部抬升地形,設常水位以上步道作為對堤腰綠道的補充;保護現有植被,恢復生境,塑造具有野趣的湘江江灘溼地。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五大亮點

在南段較為開闊的區域,通過微地形塑造形成活動島,以溯源——傳承——保育為線索,設置嶽麓文脈、湘江源、白沙江灘、望江丘、生態湘江等五大特色節點。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廣場平面圖

嶽麓文化,是嶽麓山所蘊含的自然靈氣和人文精神。以竹簡元素作為設計的語言。展現長沙人文、靈氣之地的氣質。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廣場平面圖

《湘中記》中“白沙如霜雪,赤壁似朝霞”是長久以來人們對長沙城的記憶,本節點以此為典故,用現代設計語言打造出長沙“白沙江灘”的景觀風貌。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廣場平面圖

以大江的形態,結合生態雨水花園,描繪湘江的精神 。將湘江蜿蜒曲折的形態濃縮在景觀場地中,人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江河的壯麗與優美,結合生態設計手法打造可持續設計的示範節點與科普教育展示地。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廣場平面圖

以“波浪”為設計語言,創造充滿力量的視覺環境語言與起伏的地形設計,使景觀空間富有變化,景觀喬木與地形搭配對空間進行分割與管理,形成私密與公共變化的豐富體驗。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廣場平面圖

以湘江本土動植物物種為設計元素,打造生態景觀的示範性節點,體現人與河流,人與動物的和諧共生。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植物設計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水沒旱出”是這塊場地最大的特點,也是最大的難點。這也是對設計過程的呈現植物種類多樣性的最大制約因素,這對植物設計形成一個巨大的挑戰。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種植理念

植物設計在依從於整體景觀概念定位的基礎上升華出“生態、自然、鄉土”的設計理念,設計風格簡約大氣,符合場地特色,力求打造出風格鮮明,效果顯著的軟質景觀。

首先分析以上因素,我們先是羅列出此物候區的抗澇耐旱植物,又從實地出發先後考察了周邊湘江上的興馬洲、月亮島、巴溪洲等有類似環境條件的洲島、以及武漢漢江江灘公園,從中借鑑長勢良好的植物種類。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種植表達

堤外主要是現狀植栽,堤坡區域主要種植波斯菊、垂柳,局部用黃馨現狀擋牆頂部進行遮蔽,在常水位淹沒灘地區域主要種植巴茅、矮蒲葦等,在露水花島區主要種植楓楊、楊樹和水生鳶尾,在常水位淹沒灘地,主要種植巴茅、香蒲、苔草等。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近堤側結合堤腰路堆放,擴大二級平臺空間,打造綠道節點。灘塗區域局部抬升地形,設常水位以上步道作為對堤腰路道的補充。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二十年一遇的洪水位線以上的堤坡上面則是種植細葉美女櫻、波斯菊、大花金雞菊形成花坡,也成為了觀景亮點。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在平衡現有場地的野趣和植入人工景觀的關係上,主要是通過架設挑高的棧道、平臺,減少園路的設置、樹林的營造等方式為場地生態環境的有序修復創造條件。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經過實地考察類似案例,從中借鑑長勢良好的植物種類,篩選出垂柳、河柳、楓楊、落羽杉、池杉、烏桕、楊樹作為骨幹樹種栽植常水位以上的區域形成風景林帶。

長沙湘江江灘公園

江灘在經歷了2017 年百年一遇的超歷史記錄洪水的淹沒後,江灘公園很快得到自身修復,也期待這塊土地在時間的洗禮下歷久彌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