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溼

吳茱萸 生薑 神農本草經 黃連 小茴香 太極本草 2018-12-10
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溼

吳茱萸

來源產地

《中藥大辭典》

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的未成熟果實。8~10月,果實呈茶綠色而心皮尚未分離時採收。摘下晒乾,除去雜質。如遇陰雨,用微火炕幹。

野生於山地、路旁或疏林下。分佈於長扛流域及華南一帶和陝西等地。主產貴州、廣西、湖南、雲南、陝西、浙江、四川等地。

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溼

性味功效

《神農本草經》

味辛,溫。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

味辛,溫、大熱,有小毒。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溼血痺,逐風邪,開腠理。去淡冷,腹內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臟。

《中藥學》凌一揆主編

吳茱萸 (《本經》)

【性味歸經】辛、苦,熱;有小毒,歸肝、脾、胃經。

【功效】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溼。

【應用】

1. 用於脘腹冷痛、疝痛、頭痛及虛寒洩瀉。吳茱萸能溫中散寒,又善解肝經之鬱滯,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治脘腹冷痛,可配乾薑、木香;治寒疝腹痛,可配烏藥、小茴香。若治中焦虛寒、肝氣上逆所致的頭痛、吐涎沫,可配人蔘、生薑等,如吳茱萸湯。至於脾腎虛寒之久瀉、五更瀉,可用本品與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即四神丸。

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溼

2.用於寒溼腳氣疼痛,或上衝入腹。本品既能散寒燥溼,又能下降逆氣。常與木瓜同用,如蘇長史茱萸湯,即以此兩味藥治療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又《證治準繩》雞鳴散治腳氣疼痛,亦以此兩味藥為主藥。

3.用於嘔吐吞酸。乃取其疏肝下氣之功以止嘔逆。若胃寒者,可配生薑、半夏;肝鬱化火者,以黃連為主藥,配伍少量吳茱萸,即左金丸,能共奏辛開苦降之效。

此外,本品研末醋調敷足心,可引火下行,治療口舌生瘡。

【用量】1.5〜5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熱燥烈,易損氣動火,不宜多用久服,陰虛有熱者忌用。

吳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燥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