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翻開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凡夫俗子,都有數不清的佳作流傳於世。

其中有兩種人的身份比較特殊,一種身份是皇帝,例如清朝的乾隆、南唐的李煜、樑陳的蕭衍、陳叔寶、唐朝的李世民、漢朝的漢武帝等;還有一種身份是女性,例如清朝的太清真、宋朝的李清照、唐朝的魚玄機、漢朝的卓文君等。

這兩種身份,相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非常小眾。但是有這樣一個詩人,既是女性、又是皇帝,自古以來也僅此一位了。

大家看到這裡就能猜出來,這個人就是武周的則天皇帝。

一 、石淙詩會

文人雅集,常以詩酒為伴,唐朝皇帝多愛吟詩,武則天不讓鬚眉,自然也有此雅好。公元700年(武周聖歷三年)的夏天,武則天率群臣暢遊中嶽嵩山,登封峻極後避暑石淙河,曾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

武則天即席作七律一首《夏日遊石淙》,並且命令從臣16人奉和作詩。同時武則天又作《夏日遊石淙詩並序》,命薛曜書寫,讓工匠刻於崖壁上。這塊摩崖石刻,至今仍然保留在河南登封觀星臺東面的石淙河邊。

其序曰: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縣圃而無階。唯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爾其近接嵩嶺,俯屆箕峰,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湧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密葉舒帷,屏梅氛而蕩燠;疏鬆引吹,清麥候以含涼。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而滌塵累。森沈邱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紉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無煩昆閬之遊,自然形勝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這是一篇駢體文,記錄了這次詩會的盛事,先描述了此處優美的山水景觀,後記錄了作詩唱和的具體要求: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四韻就是押四個韻腳,即2、4、6、8句押韻,不過有幾個大臣用了五個韻。鹹賦七言,就是必須寫七言的律詩。

當時的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氣焰熏天,連太子李顯和相王李旦都對二人小心翼翼。雖然是一場詩會,看上去上熱熱鬧鬧,詩人們溫文爾雅,其實很多人戰戰兢兢,各有心事。

"

前言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翻開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凡夫俗子,都有數不清的佳作流傳於世。

其中有兩種人的身份比較特殊,一種身份是皇帝,例如清朝的乾隆、南唐的李煜、樑陳的蕭衍、陳叔寶、唐朝的李世民、漢朝的漢武帝等;還有一種身份是女性,例如清朝的太清真、宋朝的李清照、唐朝的魚玄機、漢朝的卓文君等。

這兩種身份,相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非常小眾。但是有這樣一個詩人,既是女性、又是皇帝,自古以來也僅此一位了。

大家看到這裡就能猜出來,這個人就是武周的則天皇帝。

一 、石淙詩會

文人雅集,常以詩酒為伴,唐朝皇帝多愛吟詩,武則天不讓鬚眉,自然也有此雅好。公元700年(武周聖歷三年)的夏天,武則天率群臣暢遊中嶽嵩山,登封峻極後避暑石淙河,曾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

武則天即席作七律一首《夏日遊石淙》,並且命令從臣16人奉和作詩。同時武則天又作《夏日遊石淙詩並序》,命薛曜書寫,讓工匠刻於崖壁上。這塊摩崖石刻,至今仍然保留在河南登封觀星臺東面的石淙河邊。

其序曰: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縣圃而無階。唯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爾其近接嵩嶺,俯屆箕峰,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湧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密葉舒帷,屏梅氛而蕩燠;疏鬆引吹,清麥候以含涼。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而滌塵累。森沈邱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紉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無煩昆閬之遊,自然形勝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這是一篇駢體文,記錄了這次詩會的盛事,先描述了此處優美的山水景觀,後記錄了作詩唱和的具體要求: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四韻就是押四個韻腳,即2、4、6、8句押韻,不過有幾個大臣用了五個韻。鹹賦七言,就是必須寫七言的律詩。

當時的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氣焰熏天,連太子李顯和相王李旦都對二人小心翼翼。雖然是一場詩會,看上去上熱熱鬧鬧,詩人們溫文爾雅,其實很多人戰戰兢兢,各有心事。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二、16位大臣群星燦爛 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1、李顯《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對失黏

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

唐中宗李顯,全唐詩記錄他當時還是太子 。李顯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記住,他可是武則天親生的兒子喲。但是太子的位置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性命都未必有保障。這時的李顯對於自己能否繼承皇位可沒有什麼信心。

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李顯曾經兩度在位。第一次繼皇帝位才55天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並被貶出長安。 這次詩會時,他已經退位6年,重新被立為太子還不到2年。

2、李旦《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嶢嵩鎮南。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台倍覺慚。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湧落懸潭。□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684年接了哥哥李旦的皇帝位,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被親媽武則天趕下臺,被軟禁在宮中。詩會前一年,聖歷二年(699年),李旦被複封為相王。

3、武三思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此地巖壑數千重,吾君駕鶴□乘龍。掩映葉光含翡翠,參差石影帶芙蓉。白日將移衝疊巘,玄雲欲度礙高峰。對酒鳴琴追野趣,時聞清吹入長鬆。

武三思是武周宰相,荊州都督武士彠之孫,女皇武則天的侄子。神龍三年(707年),武三思謀廢太子李重俊,卻在景龍政變時被李重俊所殺。

上面第2位詩人唐睿宗李旦同志對其恨之入骨,繼位後廢其諡號並開棺戮屍,毀其墓。

4、狄仁傑《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宸暉降望金輿轉,仙路崢嶸碧澗幽。羽仗遙臨鸞鶴駕,帷宮直坐鳳麟洲。飛泉灑液恆疑雨,密樹含涼鎮似秋。老臣預陪懸圃宴,餘年方共赤松遊。

這個人最近幾年在影視劇比較火,至於他的詩麼?元芳,你怎麼看?

狄仁傑幾次拜相,他力勸武則天覆立上面的第一位詩人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大唐社稷得以延續。唐中宗李顯復位後,追贈其為司空、樑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5、張易之《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六龍驤首曉駸駸,七聖陪軒集潁陰。千丈松蘿交翠幕,一丘山水當鳴琴。青鳥白雲王母使,垂藤斷葛野人心。山中日暮幽巖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6、張昌宗《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雲車遙裔三珠樹,帳殿交陰八桂叢。澗險泉聲疑度雨, 川平橋勢若晴虹。叔夜彈琴歌白雪,孫登長嘯韻清風。 即此陪歡遊閬苑,無勞辛苦向崆峒。

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是武則天的面首。當時飛揚跋扈,朝廷百官無不懼之,甚至連武則天子侄都爭相拍馬屁。

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女兒李仙蕙和女婿武延基私下議論二張,張易之聽說後至武則天處告狀。武則天竟然賜死了孫子和孫女、孫女婿三人。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則天病重,發動神龍革命,迎唐中宗復辟,誅殺張氏兄弟。 二人在集仙殿被殺後 ,其屍體又於天津橋南被公開梟首,然後被百姓一塊塊地割下來拿走,一個晚上就割光了。

"

前言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翻開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凡夫俗子,都有數不清的佳作流傳於世。

其中有兩種人的身份比較特殊,一種身份是皇帝,例如清朝的乾隆、南唐的李煜、樑陳的蕭衍、陳叔寶、唐朝的李世民、漢朝的漢武帝等;還有一種身份是女性,例如清朝的太清真、宋朝的李清照、唐朝的魚玄機、漢朝的卓文君等。

這兩種身份,相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非常小眾。但是有這樣一個詩人,既是女性、又是皇帝,自古以來也僅此一位了。

大家看到這裡就能猜出來,這個人就是武周的則天皇帝。

一 、石淙詩會

文人雅集,常以詩酒為伴,唐朝皇帝多愛吟詩,武則天不讓鬚眉,自然也有此雅好。公元700年(武周聖歷三年)的夏天,武則天率群臣暢遊中嶽嵩山,登封峻極後避暑石淙河,曾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

武則天即席作七律一首《夏日遊石淙》,並且命令從臣16人奉和作詩。同時武則天又作《夏日遊石淙詩並序》,命薛曜書寫,讓工匠刻於崖壁上。這塊摩崖石刻,至今仍然保留在河南登封觀星臺東面的石淙河邊。

其序曰: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縣圃而無階。唯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爾其近接嵩嶺,俯屆箕峰,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湧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密葉舒帷,屏梅氛而蕩燠;疏鬆引吹,清麥候以含涼。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而滌塵累。森沈邱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紉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無煩昆閬之遊,自然形勝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這是一篇駢體文,記錄了這次詩會的盛事,先描述了此處優美的山水景觀,後記錄了作詩唱和的具體要求: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四韻就是押四個韻腳,即2、4、6、8句押韻,不過有幾個大臣用了五個韻。鹹賦七言,就是必須寫七言的律詩。

當時的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氣焰熏天,連太子李顯和相王李旦都對二人小心翼翼。雖然是一場詩會,看上去上熱熱鬧鬧,詩人們溫文爾雅,其實很多人戰戰兢兢,各有心事。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二、16位大臣群星燦爛 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1、李顯《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對失黏

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

唐中宗李顯,全唐詩記錄他當時還是太子 。李顯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記住,他可是武則天親生的兒子喲。但是太子的位置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性命都未必有保障。這時的李顯對於自己能否繼承皇位可沒有什麼信心。

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李顯曾經兩度在位。第一次繼皇帝位才55天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並被貶出長安。 這次詩會時,他已經退位6年,重新被立為太子還不到2年。

2、李旦《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嶢嵩鎮南。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台倍覺慚。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湧落懸潭。□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684年接了哥哥李旦的皇帝位,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被親媽武則天趕下臺,被軟禁在宮中。詩會前一年,聖歷二年(699年),李旦被複封為相王。

3、武三思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此地巖壑數千重,吾君駕鶴□乘龍。掩映葉光含翡翠,參差石影帶芙蓉。白日將移衝疊巘,玄雲欲度礙高峰。對酒鳴琴追野趣,時聞清吹入長鬆。

武三思是武周宰相,荊州都督武士彠之孫,女皇武則天的侄子。神龍三年(707年),武三思謀廢太子李重俊,卻在景龍政變時被李重俊所殺。

上面第2位詩人唐睿宗李旦同志對其恨之入骨,繼位後廢其諡號並開棺戮屍,毀其墓。

4、狄仁傑《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宸暉降望金輿轉,仙路崢嶸碧澗幽。羽仗遙臨鸞鶴駕,帷宮直坐鳳麟洲。飛泉灑液恆疑雨,密樹含涼鎮似秋。老臣預陪懸圃宴,餘年方共赤松遊。

這個人最近幾年在影視劇比較火,至於他的詩麼?元芳,你怎麼看?

狄仁傑幾次拜相,他力勸武則天覆立上面的第一位詩人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大唐社稷得以延續。唐中宗李顯復位後,追贈其為司空、樑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5、張易之《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六龍驤首曉駸駸,七聖陪軒集潁陰。千丈松蘿交翠幕,一丘山水當鳴琴。青鳥白雲王母使,垂藤斷葛野人心。山中日暮幽巖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6、張昌宗《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雲車遙裔三珠樹,帳殿交陰八桂叢。澗險泉聲疑度雨, 川平橋勢若晴虹。叔夜彈琴歌白雪,孫登長嘯韻清風。 即此陪歡遊閬苑,無勞辛苦向崆峒。

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是武則天的面首。當時飛揚跋扈,朝廷百官無不懼之,甚至連武則天子侄都爭相拍馬屁。

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女兒李仙蕙和女婿武延基私下議論二張,張易之聽說後至武則天處告狀。武則天竟然賜死了孫子和孫女、孫女婿三人。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則天病重,發動神龍革命,迎唐中宗復辟,誅殺張氏兄弟。 二人在集仙殿被殺後 ,其屍體又於天津橋南被公開梟首,然後被百姓一塊塊地割下來拿走,一個晚上就割光了。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7、李嶠《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仄起平收

羽蓋龍旗下絕冥,蘭除薜幄坐雲扃。鳥和百籟疑調管,花發千巖似畫屏。金灶浮煙朝漠漠,石床寒水夜泠泠。自然碧洞窺仙境,何必丹丘是福庭。

武周時期,李嶠依附張易之兄弟,聖曆元年(698年)任宰相。中宗年間,他依附韋皇后和樑王武三思。結果靠山山倒、靠房房塌。於是在唐睿宗、唐玄宗時,貶了又貶,不過人倒是長壽,終年七十歲。他與蘇味道合稱”蘇李“,也是文章四友(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

《本事詩》記載,天寶末年唐玄宗曾經乘月登勤政樓。命梨園弟子歌數闕。有唱李嶠詩云:“富貴榮華能幾時,山川滿目淚沾衣。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唐玄宗問是誰的詩,有人說是李嶠。唐玄宗悽然涕下,不終曲而起,曰:

“李嶠真才子也”。

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以後去四川避難,登白衛嶺久久遙望遠方,又聽到了這首歌,唐玄宗又說了一遍:

“李嶠真才子。”

當時高力士在旁邊,淚如雨下。

8、蘇味道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平起平收

雕輿藻衛擁千官,仙洞靈谿訪九丹。隱曖源花迷近路,參差嶺竹掃危壇。重崖對聳霞文駁,瀑水交飛雨氣寒。天洛宸襟有餘興,裴回周矖駐歸鑾。

說起蘇味道,有兩處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是”模稜兩可“,他在武則天時也做過宰相。為避免得罪各方處事模稜兩可, 有"蘇模稜"之稱。第二,蘇東坡自稱是蘇味道的後代。

因依附張易之,中宗時貶郿州刺史,死於任所。他的最著名的詩句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

9、姚崇《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二室三塗光地險,均霜揆日處天中。石泉石鏡恆留月,山鳥山花競逐風。周王久謝瑤池賞,漢主懸慚玉樹宮。別有祥煙伴佳氣,能隨輕輦共蔥蔥。

姚元崇,即姚崇,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宰相,唐玄宗繼位後,重新請他出山,為唐玄宗執政早期的重臣。

10、閻朝隱《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金臺隱隱陵黃道,玉輦亭亭下絳雰。千種岡巒千種樹,一重巖壑一重雲。花落風吹紅的歷,藤垂日晃綠葐蒕。五百里內賢人聚,願陪閶闔侍天文。

《新唐書》說(朝隱)性滑稽,屬辭奇詭,為武后所賞。似乎是個東方朔一類的人物,當時也諂事張易之兄弟 。

11、崔融《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仄起平收

洞口仙岩類削成,泉香石冷晝含清。龍旗畫月中天下,鳳管披雲此地迎。樹作帷屏陽景翳,芝如宮闕夏涼生。今朝出豫臨懸圃,明日陪遊向赤城。

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也曾經因為諂事張易之被貶謫。

12、薛曜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仄起平收

玉洞幽尋更是天,朱霞綠景鎮韶年。飛花藉藉迷行路,囀鳥遙遙作管絃。霧隱長林成翠幄,風吹細雨即虹泉。此中碧酒恆參聖,浪道崑山別有仙。

這16個人中,薛曜是個特殊人物。他書學褚遂良,用筆細勁,,被後人評為"瘦金體之祖"(據說宋徽宗趙佶真書學薛曜,自創"瘦金體"),武則天的序言就是薛曜書寫後刻石的。

13、徐彥伯《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碧澱紅涔崿嶂間,淙嵌洑岨洊成灣。琪樹璿娟花未落,銀芝窋吒露初還。八風行殿開仙榜,七景飛輿下石關。張蔦席雲平圃宴,焜煌金記蘊名山。

徐彥伯,大概是這裡邊最沒有存在感的人了。

"

前言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翻開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凡夫俗子,都有數不清的佳作流傳於世。

其中有兩種人的身份比較特殊,一種身份是皇帝,例如清朝的乾隆、南唐的李煜、樑陳的蕭衍、陳叔寶、唐朝的李世民、漢朝的漢武帝等;還有一種身份是女性,例如清朝的太清真、宋朝的李清照、唐朝的魚玄機、漢朝的卓文君等。

這兩種身份,相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非常小眾。但是有這樣一個詩人,既是女性、又是皇帝,自古以來也僅此一位了。

大家看到這裡就能猜出來,這個人就是武周的則天皇帝。

一 、石淙詩會

文人雅集,常以詩酒為伴,唐朝皇帝多愛吟詩,武則天不讓鬚眉,自然也有此雅好。公元700年(武周聖歷三年)的夏天,武則天率群臣暢遊中嶽嵩山,登封峻極後避暑石淙河,曾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

武則天即席作七律一首《夏日遊石淙》,並且命令從臣16人奉和作詩。同時武則天又作《夏日遊石淙詩並序》,命薛曜書寫,讓工匠刻於崖壁上。這塊摩崖石刻,至今仍然保留在河南登封觀星臺東面的石淙河邊。

其序曰: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縣圃而無階。唯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爾其近接嵩嶺,俯屆箕峰,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湧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密葉舒帷,屏梅氛而蕩燠;疏鬆引吹,清麥候以含涼。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而滌塵累。森沈邱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紉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無煩昆閬之遊,自然形勝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這是一篇駢體文,記錄了這次詩會的盛事,先描述了此處優美的山水景觀,後記錄了作詩唱和的具體要求: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四韻就是押四個韻腳,即2、4、6、8句押韻,不過有幾個大臣用了五個韻。鹹賦七言,就是必須寫七言的律詩。

當時的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氣焰熏天,連太子李顯和相王李旦都對二人小心翼翼。雖然是一場詩會,看上去上熱熱鬧鬧,詩人們溫文爾雅,其實很多人戰戰兢兢,各有心事。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二、16位大臣群星燦爛 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1、李顯《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對失黏

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

唐中宗李顯,全唐詩記錄他當時還是太子 。李顯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記住,他可是武則天親生的兒子喲。但是太子的位置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性命都未必有保障。這時的李顯對於自己能否繼承皇位可沒有什麼信心。

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李顯曾經兩度在位。第一次繼皇帝位才55天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並被貶出長安。 這次詩會時,他已經退位6年,重新被立為太子還不到2年。

2、李旦《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嶢嵩鎮南。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台倍覺慚。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湧落懸潭。□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684年接了哥哥李旦的皇帝位,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被親媽武則天趕下臺,被軟禁在宮中。詩會前一年,聖歷二年(699年),李旦被複封為相王。

3、武三思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此地巖壑數千重,吾君駕鶴□乘龍。掩映葉光含翡翠,參差石影帶芙蓉。白日將移衝疊巘,玄雲欲度礙高峰。對酒鳴琴追野趣,時聞清吹入長鬆。

武三思是武周宰相,荊州都督武士彠之孫,女皇武則天的侄子。神龍三年(707年),武三思謀廢太子李重俊,卻在景龍政變時被李重俊所殺。

上面第2位詩人唐睿宗李旦同志對其恨之入骨,繼位後廢其諡號並開棺戮屍,毀其墓。

4、狄仁傑《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宸暉降望金輿轉,仙路崢嶸碧澗幽。羽仗遙臨鸞鶴駕,帷宮直坐鳳麟洲。飛泉灑液恆疑雨,密樹含涼鎮似秋。老臣預陪懸圃宴,餘年方共赤松遊。

這個人最近幾年在影視劇比較火,至於他的詩麼?元芳,你怎麼看?

狄仁傑幾次拜相,他力勸武則天覆立上面的第一位詩人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大唐社稷得以延續。唐中宗李顯復位後,追贈其為司空、樑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5、張易之《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六龍驤首曉駸駸,七聖陪軒集潁陰。千丈松蘿交翠幕,一丘山水當鳴琴。青鳥白雲王母使,垂藤斷葛野人心。山中日暮幽巖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6、張昌宗《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雲車遙裔三珠樹,帳殿交陰八桂叢。澗險泉聲疑度雨, 川平橋勢若晴虹。叔夜彈琴歌白雪,孫登長嘯韻清風。 即此陪歡遊閬苑,無勞辛苦向崆峒。

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是武則天的面首。當時飛揚跋扈,朝廷百官無不懼之,甚至連武則天子侄都爭相拍馬屁。

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女兒李仙蕙和女婿武延基私下議論二張,張易之聽說後至武則天處告狀。武則天竟然賜死了孫子和孫女、孫女婿三人。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則天病重,發動神龍革命,迎唐中宗復辟,誅殺張氏兄弟。 二人在集仙殿被殺後 ,其屍體又於天津橋南被公開梟首,然後被百姓一塊塊地割下來拿走,一個晚上就割光了。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7、李嶠《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仄起平收

羽蓋龍旗下絕冥,蘭除薜幄坐雲扃。鳥和百籟疑調管,花發千巖似畫屏。金灶浮煙朝漠漠,石床寒水夜泠泠。自然碧洞窺仙境,何必丹丘是福庭。

武周時期,李嶠依附張易之兄弟,聖曆元年(698年)任宰相。中宗年間,他依附韋皇后和樑王武三思。結果靠山山倒、靠房房塌。於是在唐睿宗、唐玄宗時,貶了又貶,不過人倒是長壽,終年七十歲。他與蘇味道合稱”蘇李“,也是文章四友(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

《本事詩》記載,天寶末年唐玄宗曾經乘月登勤政樓。命梨園弟子歌數闕。有唱李嶠詩云:“富貴榮華能幾時,山川滿目淚沾衣。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唐玄宗問是誰的詩,有人說是李嶠。唐玄宗悽然涕下,不終曲而起,曰:

“李嶠真才子也”。

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以後去四川避難,登白衛嶺久久遙望遠方,又聽到了這首歌,唐玄宗又說了一遍:

“李嶠真才子。”

當時高力士在旁邊,淚如雨下。

8、蘇味道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平起平收

雕輿藻衛擁千官,仙洞靈谿訪九丹。隱曖源花迷近路,參差嶺竹掃危壇。重崖對聳霞文駁,瀑水交飛雨氣寒。天洛宸襟有餘興,裴回周矖駐歸鑾。

說起蘇味道,有兩處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是”模稜兩可“,他在武則天時也做過宰相。為避免得罪各方處事模稜兩可, 有"蘇模稜"之稱。第二,蘇東坡自稱是蘇味道的後代。

因依附張易之,中宗時貶郿州刺史,死於任所。他的最著名的詩句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

9、姚崇《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二室三塗光地險,均霜揆日處天中。石泉石鏡恆留月,山鳥山花競逐風。周王久謝瑤池賞,漢主懸慚玉樹宮。別有祥煙伴佳氣,能隨輕輦共蔥蔥。

姚元崇,即姚崇,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宰相,唐玄宗繼位後,重新請他出山,為唐玄宗執政早期的重臣。

10、閻朝隱《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金臺隱隱陵黃道,玉輦亭亭下絳雰。千種岡巒千種樹,一重巖壑一重雲。花落風吹紅的歷,藤垂日晃綠葐蒕。五百里內賢人聚,願陪閶闔侍天文。

《新唐書》說(朝隱)性滑稽,屬辭奇詭,為武后所賞。似乎是個東方朔一類的人物,當時也諂事張易之兄弟 。

11、崔融《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仄起平收

洞口仙岩類削成,泉香石冷晝含清。龍旗畫月中天下,鳳管披雲此地迎。樹作帷屏陽景翳,芝如宮闕夏涼生。今朝出豫臨懸圃,明日陪遊向赤城。

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也曾經因為諂事張易之被貶謫。

12、薛曜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仄起平收

玉洞幽尋更是天,朱霞綠景鎮韶年。飛花藉藉迷行路,囀鳥遙遙作管絃。霧隱長林成翠幄,風吹細雨即虹泉。此中碧酒恆參聖,浪道崑山別有仙。

這16個人中,薛曜是個特殊人物。他書學褚遂良,用筆細勁,,被後人評為"瘦金體之祖"(據說宋徽宗趙佶真書學薛曜,自創"瘦金體"),武則天的序言就是薛曜書寫後刻石的。

13、徐彥伯《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碧澱紅涔崿嶂間,淙嵌洑岨洊成灣。琪樹璿娟花未落,銀芝窋吒露初還。八風行殿開仙榜,七景飛輿下石關。張蔦席雲平圃宴,焜煌金記蘊名山。

徐彥伯,大概是這裡邊最沒有存在感的人了。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14、楊敬述《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山中別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澗垂。巖前暫駐黃金輦, 席上還飛白玉卮。遠近風泉俱合雜,高低雲石共參差。林壑偏能留睿賞,長天莫遽下丹曦。

據說他在玄宗時進婆羅門曲,唐玄宗根據這首曲子製成了《霓裳羽衣曲》。

15、於季子《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九旗雲布臨嵩室,萬騎星陳集潁川。瑞液含滋登禹膳, 飛流薦響入虞弦。山扉野徑朝花積,帳殿帷宮夏葉連。 微臣獻壽迎千壽,願奉堯年倚萬年。

這個人...........真不瞭解。

16、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應制》平起平收

金輿旦下綠雲衢,彩殿晴臨碧澗隅。溪水泠泠雜行漏,山煙片片繞香爐。仙人六膳調神鼎,玉女三漿捧帝壺。自惜汾陽紆道駕,無如太室覽真圖。

沈佺期與宋之問合稱“沈宋”,這兩位是當時詩壇最耀眼的明星。他和宋之問、杜審言等人對於格律詩有奠基之功。

17、 武則天《遊石淙詩 》 失黏

三山十洞光玄籙,玉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武則天的這首詩以頸聯聞名: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

"

前言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翻開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凡夫俗子,都有數不清的佳作流傳於世。

其中有兩種人的身份比較特殊,一種身份是皇帝,例如清朝的乾隆、南唐的李煜、樑陳的蕭衍、陳叔寶、唐朝的李世民、漢朝的漢武帝等;還有一種身份是女性,例如清朝的太清真、宋朝的李清照、唐朝的魚玄機、漢朝的卓文君等。

這兩種身份,相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非常小眾。但是有這樣一個詩人,既是女性、又是皇帝,自古以來也僅此一位了。

大家看到這裡就能猜出來,這個人就是武周的則天皇帝。

一 、石淙詩會

文人雅集,常以詩酒為伴,唐朝皇帝多愛吟詩,武則天不讓鬚眉,自然也有此雅好。公元700年(武周聖歷三年)的夏天,武則天率群臣暢遊中嶽嵩山,登封峻極後避暑石淙河,曾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

武則天即席作七律一首《夏日遊石淙》,並且命令從臣16人奉和作詩。同時武則天又作《夏日遊石淙詩並序》,命薛曜書寫,讓工匠刻於崖壁上。這塊摩崖石刻,至今仍然保留在河南登封觀星臺東面的石淙河邊。

其序曰: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縣圃而無階。唯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爾其近接嵩嶺,俯屆箕峰,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湧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密葉舒帷,屏梅氛而蕩燠;疏鬆引吹,清麥候以含涼。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而滌塵累。森沈邱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紉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無煩昆閬之遊,自然形勝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這是一篇駢體文,記錄了這次詩會的盛事,先描述了此處優美的山水景觀,後記錄了作詩唱和的具體要求: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四韻就是押四個韻腳,即2、4、6、8句押韻,不過有幾個大臣用了五個韻。鹹賦七言,就是必須寫七言的律詩。

當時的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氣焰熏天,連太子李顯和相王李旦都對二人小心翼翼。雖然是一場詩會,看上去上熱熱鬧鬧,詩人們溫文爾雅,其實很多人戰戰兢兢,各有心事。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二、16位大臣群星燦爛 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1、李顯《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對失黏

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

唐中宗李顯,全唐詩記錄他當時還是太子 。李顯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記住,他可是武則天親生的兒子喲。但是太子的位置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性命都未必有保障。這時的李顯對於自己能否繼承皇位可沒有什麼信心。

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李顯曾經兩度在位。第一次繼皇帝位才55天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並被貶出長安。 這次詩會時,他已經退位6年,重新被立為太子還不到2年。

2、李旦《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嶢嵩鎮南。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台倍覺慚。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湧落懸潭。□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684年接了哥哥李旦的皇帝位,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被親媽武則天趕下臺,被軟禁在宮中。詩會前一年,聖歷二年(699年),李旦被複封為相王。

3、武三思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此地巖壑數千重,吾君駕鶴□乘龍。掩映葉光含翡翠,參差石影帶芙蓉。白日將移衝疊巘,玄雲欲度礙高峰。對酒鳴琴追野趣,時聞清吹入長鬆。

武三思是武周宰相,荊州都督武士彠之孫,女皇武則天的侄子。神龍三年(707年),武三思謀廢太子李重俊,卻在景龍政變時被李重俊所殺。

上面第2位詩人唐睿宗李旦同志對其恨之入骨,繼位後廢其諡號並開棺戮屍,毀其墓。

4、狄仁傑《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宸暉降望金輿轉,仙路崢嶸碧澗幽。羽仗遙臨鸞鶴駕,帷宮直坐鳳麟洲。飛泉灑液恆疑雨,密樹含涼鎮似秋。老臣預陪懸圃宴,餘年方共赤松遊。

這個人最近幾年在影視劇比較火,至於他的詩麼?元芳,你怎麼看?

狄仁傑幾次拜相,他力勸武則天覆立上面的第一位詩人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大唐社稷得以延續。唐中宗李顯復位後,追贈其為司空、樑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5、張易之《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六龍驤首曉駸駸,七聖陪軒集潁陰。千丈松蘿交翠幕,一丘山水當鳴琴。青鳥白雲王母使,垂藤斷葛野人心。山中日暮幽巖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6、張昌宗《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雲車遙裔三珠樹,帳殿交陰八桂叢。澗險泉聲疑度雨, 川平橋勢若晴虹。叔夜彈琴歌白雪,孫登長嘯韻清風。 即此陪歡遊閬苑,無勞辛苦向崆峒。

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是武則天的面首。當時飛揚跋扈,朝廷百官無不懼之,甚至連武則天子侄都爭相拍馬屁。

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女兒李仙蕙和女婿武延基私下議論二張,張易之聽說後至武則天處告狀。武則天竟然賜死了孫子和孫女、孫女婿三人。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則天病重,發動神龍革命,迎唐中宗復辟,誅殺張氏兄弟。 二人在集仙殿被殺後 ,其屍體又於天津橋南被公開梟首,然後被百姓一塊塊地割下來拿走,一個晚上就割光了。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7、李嶠《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仄起平收

羽蓋龍旗下絕冥,蘭除薜幄坐雲扃。鳥和百籟疑調管,花發千巖似畫屏。金灶浮煙朝漠漠,石床寒水夜泠泠。自然碧洞窺仙境,何必丹丘是福庭。

武周時期,李嶠依附張易之兄弟,聖曆元年(698年)任宰相。中宗年間,他依附韋皇后和樑王武三思。結果靠山山倒、靠房房塌。於是在唐睿宗、唐玄宗時,貶了又貶,不過人倒是長壽,終年七十歲。他與蘇味道合稱”蘇李“,也是文章四友(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

《本事詩》記載,天寶末年唐玄宗曾經乘月登勤政樓。命梨園弟子歌數闕。有唱李嶠詩云:“富貴榮華能幾時,山川滿目淚沾衣。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唐玄宗問是誰的詩,有人說是李嶠。唐玄宗悽然涕下,不終曲而起,曰:

“李嶠真才子也”。

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以後去四川避難,登白衛嶺久久遙望遠方,又聽到了這首歌,唐玄宗又說了一遍:

“李嶠真才子。”

當時高力士在旁邊,淚如雨下。

8、蘇味道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平起平收

雕輿藻衛擁千官,仙洞靈谿訪九丹。隱曖源花迷近路,參差嶺竹掃危壇。重崖對聳霞文駁,瀑水交飛雨氣寒。天洛宸襟有餘興,裴回周矖駐歸鑾。

說起蘇味道,有兩處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是”模稜兩可“,他在武則天時也做過宰相。為避免得罪各方處事模稜兩可, 有"蘇模稜"之稱。第二,蘇東坡自稱是蘇味道的後代。

因依附張易之,中宗時貶郿州刺史,死於任所。他的最著名的詩句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

9、姚崇《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二室三塗光地險,均霜揆日處天中。石泉石鏡恆留月,山鳥山花競逐風。周王久謝瑤池賞,漢主懸慚玉樹宮。別有祥煙伴佳氣,能隨輕輦共蔥蔥。

姚元崇,即姚崇,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宰相,唐玄宗繼位後,重新請他出山,為唐玄宗執政早期的重臣。

10、閻朝隱《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金臺隱隱陵黃道,玉輦亭亭下絳雰。千種岡巒千種樹,一重巖壑一重雲。花落風吹紅的歷,藤垂日晃綠葐蒕。五百里內賢人聚,願陪閶闔侍天文。

《新唐書》說(朝隱)性滑稽,屬辭奇詭,為武后所賞。似乎是個東方朔一類的人物,當時也諂事張易之兄弟 。

11、崔融《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仄起平收

洞口仙岩類削成,泉香石冷晝含清。龍旗畫月中天下,鳳管披雲此地迎。樹作帷屏陽景翳,芝如宮闕夏涼生。今朝出豫臨懸圃,明日陪遊向赤城。

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也曾經因為諂事張易之被貶謫。

12、薛曜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仄起平收

玉洞幽尋更是天,朱霞綠景鎮韶年。飛花藉藉迷行路,囀鳥遙遙作管絃。霧隱長林成翠幄,風吹細雨即虹泉。此中碧酒恆參聖,浪道崑山別有仙。

這16個人中,薛曜是個特殊人物。他書學褚遂良,用筆細勁,,被後人評為"瘦金體之祖"(據說宋徽宗趙佶真書學薛曜,自創"瘦金體"),武則天的序言就是薛曜書寫後刻石的。

13、徐彥伯《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碧澱紅涔崿嶂間,淙嵌洑岨洊成灣。琪樹璿娟花未落,銀芝窋吒露初還。八風行殿開仙榜,七景飛輿下石關。張蔦席雲平圃宴,焜煌金記蘊名山。

徐彥伯,大概是這裡邊最沒有存在感的人了。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14、楊敬述《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山中別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澗垂。巖前暫駐黃金輦, 席上還飛白玉卮。遠近風泉俱合雜,高低雲石共參差。林壑偏能留睿賞,長天莫遽下丹曦。

據說他在玄宗時進婆羅門曲,唐玄宗根據這首曲子製成了《霓裳羽衣曲》。

15、於季子《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九旗雲布臨嵩室,萬騎星陳集潁川。瑞液含滋登禹膳, 飛流薦響入虞弦。山扉野徑朝花積,帳殿帷宮夏葉連。 微臣獻壽迎千壽,願奉堯年倚萬年。

這個人...........真不瞭解。

16、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應制》平起平收

金輿旦下綠雲衢,彩殿晴臨碧澗隅。溪水泠泠雜行漏,山煙片片繞香爐。仙人六膳調神鼎,玉女三漿捧帝壺。自惜汾陽紆道駕,無如太室覽真圖。

沈佺期與宋之問合稱“沈宋”,這兩位是當時詩壇最耀眼的明星。他和宋之問、杜審言等人對於格律詩有奠基之功。

17、 武則天《遊石淙詩 》 失黏

三山十洞光玄籙,玉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武則天的這首詩以頸聯聞名: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三、初盛唐時期的格律詩

武則天這次詩會共有17首詩,我本來不想全部錄入,不過在網絡上搜索時,發現竟然沒有一篇把17首錄全的文章。 如果有的話,估計在某些收費網站上我們看不到。為了將來查找方便,我就全部收錄了進來。匆忙之間,一定會有些疏漏,希望讀者們給與指正。

讀過這17首詩會發現,完全符合格律詩標準的不多,大多數有失黏現象,也有個別如李顯又失黏又失對。

完全合乎標準的七律只有4首,分別是沈佺期、薛曜、崔融、蘇味道。可見在那個時期的七律標準尚未完全定型。相對來說,五言律詩比七律就嚴整得多。

據說在武則天的老公唐高宋永隆二年(681)開始,科舉考試開始考詩賦 ,《新唐書·選舉志上》記載:

永隆二年,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建言,明經多抄義條,進士唯誦舊策,皆亡實才,而有司以人數充第。乃詔自今明經試帖粗十得六以上,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

清朝趙翼《陔餘叢考》雲:

永隆二年,以劉思立言進士惟誦舊策,皆無實材,乃詔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此進士試詩賦之始.開元二十五年,詔進士以聲韻為學,多昧古今,自今加試大經十帖。

趙翼認為"詔進士試雜文"就是考詩賦, 聲韻為學,就是考格律詩和律賦。唐朝科舉考試的格律詩一般都是五言排律,考試的規則就是格律的規則,平仄、粘連、押韻、對仗不得有誤。

在顯慶末年(661),唐高宗已經患病難以執政,皇后武則天逐漸掌握朝政,朝廷內外稱他們為"二聖"。如果真的是681年格律詩進入科舉,那麼唐詩的興盛武則天有大功勞。

一般認為沈全期宋之問在詩歌上的主要貢獻,是促成了格律詩的定型。中唐詩人元稹說:“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

在《石淙》詩會中,13首詩有失黏的現象,即使在盛唐,也有不少名作失黏,例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韋應物《滁州西澗》等。到了中唐以後,這種現象就越來越少了。

"

前言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翻開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凡夫俗子,都有數不清的佳作流傳於世。

其中有兩種人的身份比較特殊,一種身份是皇帝,例如清朝的乾隆、南唐的李煜、樑陳的蕭衍、陳叔寶、唐朝的李世民、漢朝的漢武帝等;還有一種身份是女性,例如清朝的太清真、宋朝的李清照、唐朝的魚玄機、漢朝的卓文君等。

這兩種身份,相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非常小眾。但是有這樣一個詩人,既是女性、又是皇帝,自古以來也僅此一位了。

大家看到這裡就能猜出來,這個人就是武周的則天皇帝。

一 、石淙詩會

文人雅集,常以詩酒為伴,唐朝皇帝多愛吟詩,武則天不讓鬚眉,自然也有此雅好。公元700年(武周聖歷三年)的夏天,武則天率群臣暢遊中嶽嵩山,登封峻極後避暑石淙河,曾在水漂石上大宴群臣。

武則天即席作七律一首《夏日遊石淙》,並且命令從臣16人奉和作詩。同時武則天又作《夏日遊石淙詩並序》,命薛曜書寫,讓工匠刻於崖壁上。這塊摩崖石刻,至今仍然保留在河南登封觀星臺東面的石淙河邊。

其序曰:

若夫圓嶠方壺,涉滄波而靡際;金臺玉闕,陟縣圃而無階。唯聞山海之經,空覽神仙之記。爰有石淙者,即平樂澗也。爾其近接嵩嶺,俯屆箕峰,瞻少室兮若蓮,睇潁川兮如帶。既而躡崎嶇之山徑,蔭蒙密之藤蘿。洶湧洪湍,落虛潭而送響;高低翠壁,列幽澗而開筵。密葉舒帷,屏梅氛而蕩燠;疏鬆引吹,清麥候以含涼。就林藪而王心神,對煙霞而滌塵累。森沈邱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還浮竹箭。紉薜荔而成帳,聳蓮石而如樓。洞口全開,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無煩昆閬之遊,自然形勝之所,當使人題彩翰,各寫瓊篇。庶無滯於幽棲,冀不孤於泉石。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這是一篇駢體文,記錄了這次詩會的盛事,先描述了此處優美的山水景觀,後記錄了作詩唱和的具體要求:各題四韻,鹹賦七言。

四韻就是押四個韻腳,即2、4、6、8句押韻,不過有幾個大臣用了五個韻。鹹賦七言,就是必須寫七言的律詩。

當時的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氣焰熏天,連太子李顯和相王李旦都對二人小心翼翼。雖然是一場詩會,看上去上熱熱鬧鬧,詩人們溫文爾雅,其實很多人戰戰兢兢,各有心事。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二、16位大臣群星燦爛 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1、李顯《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對失黏

三陽本是標靈紀,二室由來獨擅名。霞衣霞錦千般狀,雲峰雲岫百重生。水炫珠光遇泉客,巖懸石鏡厭山精。永願乾坤符睿算,長居膝下屬歡情。

唐中宗李顯,全唐詩記錄他當時還是太子 。李顯是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記住,他可是武則天親生的兒子喲。但是太子的位置如同坐在火山口上,性命都未必有保障。這時的李顯對於自己能否繼承皇位可沒有什麼信心。

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李顯曾經兩度在位。第一次繼皇帝位才55天就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並被貶出長安。 這次詩會時,他已經退位6年,重新被立為太子還不到2年。

2、李旦《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嶢嵩鎮南。地首地肺何曾擬,天目天台倍覺慚。樹影蒙蘢鄣疊岫,波深洶湧落懸潭。□願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唐睿宗李旦是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684年接了哥哥李旦的皇帝位,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被親媽武則天趕下臺,被軟禁在宮中。詩會前一年,聖歷二年(699年),李旦被複封為相王。

3、武三思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此地巖壑數千重,吾君駕鶴□乘龍。掩映葉光含翡翠,參差石影帶芙蓉。白日將移衝疊巘,玄雲欲度礙高峰。對酒鳴琴追野趣,時聞清吹入長鬆。

武三思是武周宰相,荊州都督武士彠之孫,女皇武則天的侄子。神龍三年(707年),武三思謀廢太子李重俊,卻在景龍政變時被李重俊所殺。

上面第2位詩人唐睿宗李旦同志對其恨之入骨,繼位後廢其諡號並開棺戮屍,毀其墓。

4、狄仁傑《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宸暉降望金輿轉,仙路崢嶸碧澗幽。羽仗遙臨鸞鶴駕,帷宮直坐鳳麟洲。飛泉灑液恆疑雨,密樹含涼鎮似秋。老臣預陪懸圃宴,餘年方共赤松遊。

這個人最近幾年在影視劇比較火,至於他的詩麼?元芳,你怎麼看?

狄仁傑幾次拜相,他力勸武則天覆立上面的第一位詩人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大唐社稷得以延續。唐中宗李顯復位後,追贈其為司空、樑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5、張易之《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六龍驤首曉駸駸,七聖陪軒集潁陰。千丈松蘿交翠幕,一丘山水當鳴琴。青鳥白雲王母使,垂藤斷葛野人心。山中日暮幽巖下,泠然香吹落花深。

6、張昌宗《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雲車遙裔三珠樹,帳殿交陰八桂叢。澗險泉聲疑度雨, 川平橋勢若晴虹。叔夜彈琴歌白雪,孫登長嘯韻清風。 即此陪歡遊閬苑,無勞辛苦向崆峒。

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是武則天的面首。當時飛揚跋扈,朝廷百官無不懼之,甚至連武則天子侄都爭相拍馬屁。

太子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女兒李仙蕙和女婿武延基私下議論二張,張易之聽說後至武則天處告狀。武則天竟然賜死了孫子和孫女、孫女婿三人。

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崔玄暐等大臣趁武則天病重,發動神龍革命,迎唐中宗復辟,誅殺張氏兄弟。 二人在集仙殿被殺後 ,其屍體又於天津橋南被公開梟首,然後被百姓一塊塊地割下來拿走,一個晚上就割光了。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7、李嶠《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仄起平收

羽蓋龍旗下絕冥,蘭除薜幄坐雲扃。鳥和百籟疑調管,花發千巖似畫屏。金灶浮煙朝漠漠,石床寒水夜泠泠。自然碧洞窺仙境,何必丹丘是福庭。

武周時期,李嶠依附張易之兄弟,聖曆元年(698年)任宰相。中宗年間,他依附韋皇后和樑王武三思。結果靠山山倒、靠房房塌。於是在唐睿宗、唐玄宗時,貶了又貶,不過人倒是長壽,終年七十歲。他與蘇味道合稱”蘇李“,也是文章四友(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

《本事詩》記載,天寶末年唐玄宗曾經乘月登勤政樓。命梨園弟子歌數闕。有唱李嶠詩云:“富貴榮華能幾時,山川滿目淚沾衣。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唐玄宗問是誰的詩,有人說是李嶠。唐玄宗悽然涕下,不終曲而起,曰:

“李嶠真才子也”。

唐玄宗在安史之亂以後去四川避難,登白衛嶺久久遙望遠方,又聽到了這首歌,唐玄宗又說了一遍:

“李嶠真才子。”

當時高力士在旁邊,淚如雨下。

8、蘇味道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平起平收

雕輿藻衛擁千官,仙洞靈谿訪九丹。隱曖源花迷近路,參差嶺竹掃危壇。重崖對聳霞文駁,瀑水交飛雨氣寒。天洛宸襟有餘興,裴回周矖駐歸鑾。

說起蘇味道,有兩處令人印象深刻,第一是”模稜兩可“,他在武則天時也做過宰相。為避免得罪各方處事模稜兩可, 有"蘇模稜"之稱。第二,蘇東坡自稱是蘇味道的後代。

因依附張易之,中宗時貶郿州刺史,死於任所。他的最著名的詩句是: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

9、姚崇《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二室三塗光地險,均霜揆日處天中。石泉石鏡恆留月,山鳥山花競逐風。周王久謝瑤池賞,漢主懸慚玉樹宮。別有祥煙伴佳氣,能隨輕輦共蔥蔥。

姚元崇,即姚崇,武則天、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四朝宰相,唐玄宗繼位後,重新請他出山,為唐玄宗執政早期的重臣。

10、閻朝隱《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失黏

金臺隱隱陵黃道,玉輦亭亭下絳雰。千種岡巒千種樹,一重巖壑一重雲。花落風吹紅的歷,藤垂日晃綠葐蒕。五百里內賢人聚,願陪閶闔侍天文。

《新唐書》說(朝隱)性滑稽,屬辭奇詭,為武后所賞。似乎是個東方朔一類的人物,當時也諂事張易之兄弟 。

11、崔融《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仄起平收

洞口仙岩類削成,泉香石冷晝含清。龍旗畫月中天下,鳳管披雲此地迎。樹作帷屏陽景翳,芝如宮闕夏涼生。今朝出豫臨懸圃,明日陪遊向赤城。

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崔融)之一,也曾經因為諂事張易之被貶謫。

12、薛曜 《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仄起平收

玉洞幽尋更是天,朱霞綠景鎮韶年。飛花藉藉迷行路,囀鳥遙遙作管絃。霧隱長林成翠幄,風吹細雨即虹泉。此中碧酒恆參聖,浪道崑山別有仙。

這16個人中,薛曜是個特殊人物。他書學褚遂良,用筆細勁,,被後人評為"瘦金體之祖"(據說宋徽宗趙佶真書學薛曜,自創"瘦金體"),武則天的序言就是薛曜書寫後刻石的。

13、徐彥伯《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碧澱紅涔崿嶂間,淙嵌洑岨洊成灣。琪樹璿娟花未落,銀芝窋吒露初還。八風行殿開仙榜,七景飛輿下石關。張蔦席雲平圃宴,焜煌金記蘊名山。

徐彥伯,大概是這裡邊最沒有存在感的人了。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14、楊敬述《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山中別有神仙地,屈曲幽深碧澗垂。巖前暫駐黃金輦, 席上還飛白玉卮。遠近風泉俱合雜,高低雲石共參差。林壑偏能留睿賞,長天莫遽下丹曦。

據說他在玄宗時進婆羅門曲,唐玄宗根據這首曲子製成了《霓裳羽衣曲》。

15、於季子《奉和聖制夏日遊石淙山》 失黏

九旗雲布臨嵩室,萬騎星陳集潁川。瑞液含滋登禹膳, 飛流薦響入虞弦。山扉野徑朝花積,帳殿帷宮夏葉連。 微臣獻壽迎千壽,願奉堯年倚萬年。

這個人...........真不瞭解。

16、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應制》平起平收

金輿旦下綠雲衢,彩殿晴臨碧澗隅。溪水泠泠雜行漏,山煙片片繞香爐。仙人六膳調神鼎,玉女三漿捧帝壺。自惜汾陽紆道駕,無如太室覽真圖。

沈佺期與宋之問合稱“沈宋”,這兩位是當時詩壇最耀眼的明星。他和宋之問、杜審言等人對於格律詩有奠基之功。

17、 武則天《遊石淙詩 》 失黏

三山十洞光玄籙,玉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武則天的這首詩以頸聯聞名: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三、初盛唐時期的格律詩

武則天這次詩會共有17首詩,我本來不想全部錄入,不過在網絡上搜索時,發現竟然沒有一篇把17首錄全的文章。 如果有的話,估計在某些收費網站上我們看不到。為了將來查找方便,我就全部收錄了進來。匆忙之間,一定會有些疏漏,希望讀者們給與指正。

讀過這17首詩會發現,完全符合格律詩標準的不多,大多數有失黏現象,也有個別如李顯又失黏又失對。

完全合乎標準的七律只有4首,分別是沈佺期、薛曜、崔融、蘇味道。可見在那個時期的七律標準尚未完全定型。相對來說,五言律詩比七律就嚴整得多。

據說在武則天的老公唐高宋永隆二年(681)開始,科舉考試開始考詩賦 ,《新唐書·選舉志上》記載:

永隆二年,考功員外郎劉思立建言,明經多抄義條,進士唯誦舊策,皆亡實才,而有司以人數充第。乃詔自今明經試帖粗十得六以上,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

清朝趙翼《陔餘叢考》雲:

永隆二年,以劉思立言進士惟誦舊策,皆無實材,乃詔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此進士試詩賦之始.開元二十五年,詔進士以聲韻為學,多昧古今,自今加試大經十帖。

趙翼認為"詔進士試雜文"就是考詩賦, 聲韻為學,就是考格律詩和律賦。唐朝科舉考試的格律詩一般都是五言排律,考試的規則就是格律的規則,平仄、粘連、押韻、對仗不得有誤。

在顯慶末年(661),唐高宗已經患病難以執政,皇后武則天逐漸掌握朝政,朝廷內外稱他們為"二聖"。如果真的是681年格律詩進入科舉,那麼唐詩的興盛武則天有大功勞。

一般認為沈全期宋之問在詩歌上的主要貢獻,是促成了格律詩的定型。中唐詩人元稹說:“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

在《石淙》詩會中,13首詩有失黏的現象,即使在盛唐,也有不少名作失黏,例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韋應物《滁州西澗》等。到了中唐以後,這種現象就越來越少了。

觀唐習律四 武則天石淙詩會 16位詩人或氣焰囂張或如履薄冰

結束語

前面說過,武則天《遊石淙詩 》有失黏現象,第4句、第5句失黏,第6句、第7句失黏。我用【】和()標記出來,以供對比。

三山十洞光玄籙,玉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按照慣例,@老街味道依照原韻作七律一首結束。《擬古遊石淙詩 》:

重林疊巘窺仙境,人跡無蹤鳥自飛。繞澗風來花弄影,穿山雲過露沾衣。

黃金輦傍鬆陰駐,白玉卮傾酒力微。遠近春榮迎睿賞,醉中回首望京畿。

這次詩會發生在公元700年,武周皇帝即位10年,兩個皇子李顯、李旦都已先後退位。這兩位曾經的皇帝戰戰兢兢地在張氏兄弟和武家兄弟的夾縫中生存。

五年以後,神龍元年(705年)發生神龍政變,張易之、張昌宗被誅殺,武則天被逼禪位於李顯,李旦因功被拜為太尉、以宰相身份參預國政。

兩年後,神龍三年(707年),武三思在景龍政變時被殺。

三年後,景龍四年(710年) ,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下毒身亡 ,相王李旦三子臨淄王李隆基發起唐隆政變。相王李旦第二次當了皇帝,是為唐睿宗。好日子沒有過多久,兩年後他就病逝了。繼位的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唐明皇李隆基。

@老街味道

觀唐習律三 姑蘇城外寒山寺 寒山不是山是個和尚

觀唐習律二 唐太宗李世民這些七律每一首都很可疑

觀唐習律一 從《野望》看五律之法 為何說王績開唐五律先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