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唐習律九 唐朝的宰相說楊炯 恥居王後沒有錯愧在盧前太謙虛

前言

前幾天寫《觀唐習律八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因浮躁淺露而英年早逝》時,關於初唐四傑的排名錄入了這樣一段話。

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炯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當時議者,亦以為然。"

這段話出自於《舊唐書·楊炯傳》,楊炯“愧在盧前,恥居王後'被當時的人認為很有道理,據唐朝劉肅的《大唐新語》記載了張說的評價:

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恥居王後’信然,‘愧在盧前’,謙也”。

當時的宰相張說講到:楊炯這個人很有才,不但比盧照鄰強,而且一點也不比王勃差,他自己說‘愧在盧前’,實在是謙虛呀。

觀唐習律九 唐朝的宰相說楊炯 恥居王後沒有錯愧在盧前太謙虛

​一、神童出身 十歲待制弘文館,

不知道為什麼古代有那麼多的神童,明朝的張居正12歲考中秀才,16歲中舉人;宋朝的晏殊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楊炯(650-?)也是一位小天才, 高宗顯慶四年(659)舉神童,年僅十歲。但是後來的仕途並沒有那麼順利,16年以後,才在上元三年(676年)制舉及第,補校書郎。

唐永隆二年(681年),楊炯被推薦為崇文館學士,永淳元年(682年),楊炯被擢為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充弘文館學士,掌太子東宮庶務。楊炯在32歲時,終於看到了自己的美好前途。可惜處在武則天時代,政治上風雲變幻,福禍難料。

太子李顯在683年12月即皇帝位,55天后,684年2月,唐中宗李顯被廢為廬陵王。中宗的弟弟睿宗李旦繼位, 武后臨朝稱制,自專朝政。同年九月,徐敬業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初唐四傑的另一位人物駱賓王還因起草了一篇《討武曌檄》名滿天下。可惜兩個月以後,徐敬業兵敗自殺,駱賓王了無蹤跡。

在這個時代,很少有人不被牽連,楊炯也因為堂弟參與徐敬業討武則天,被貶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年),被選任盈川(今浙江衢縣附近)令,後來他在任上去世。所以後人也稱之為”楊盈川“。

楊炯的詩賦文章傳下來100多篇,有詩35首 ,其中有30首是五言律和五言排律。

觀唐習律九 唐朝的宰相說楊炯 恥居王後沒有錯愧在盧前太謙虛

二、楊炯 短篇則盡成律矣

明朝許學夷《詩源辯體》中說楊炯的短篇”盡成律矣”:

五言自漢魏流至陳、隋,日益趨下,至武德、貞觀,尚沿其流,永徽以後,王、楊、盧、駱則承其流而漸進矣。四子才力既大,風氣復還,故雖律體未成,綺靡未革,時中多雄偉之語,唐人之氣象風格始見。……然析而論之,王與盧、駱綺靡者尚多,楊篇什雖寡,而綺靡者少,短篇則盡成律矣。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他日,崔融與張說評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鄰可以企之。”說曰:“不然,盈川文如懸河,酌之不竭,優於盧而不減王。恥居後,信然;愧在前,謙也。”意炯當時必多長篇大什,而零落至此,惜哉!

許學夷《詩源辯體》,論述了從《詩經》到明代的詩歌發展及各個時期的特徵。 他評價五言詩到了初唐四傑以後,一改頹勢,雖然格律尚未規範,但是常有“雄偉之語”,開始看到“唐人之氣象風格”。

從初唐四傑來看,其中王與盧、駱綺靡的作品還有不少,但是楊炯不同,作品雖然流傳下來的不多,但是華麗浮豔的作品比另外三個人要少。而且,短篇都寫成了格律詩。

宰相張說曾將評價楊炯“文如懸河,酌之不竭”,根據這句評價,許學夷認為楊炯當年一定有很多長篇的作品,可惜流傳到明朝時,已經所餘不多了,可惜可惜!

下面我們就看幾篇楊炯的五言律詩,老街按照四種詩體各選一首。

觀唐習律九 唐朝的宰相說楊炯 恥居王後沒有錯愧在盧前太謙虛

三、楊炯五言律 “四傑”正聲

1、《劉生》押【真】韻 平起仄收

卿家本六郡,年長入三秦。白璧酬知己,黃金謝主人。

劍鋒生赤電,馬足起紅塵。日暮歌鐘發,喧喧動四鄰。

這是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了,除了第一句用變格三仄尾以外,對仗、黏連規規矩矩。第一聯寫了一位出生在邊關、年長後進入長安生活的劉生‘第二聯,和氏璧終於有知己欣賞,黃金臺上,人才也終於得到了英主賞識,表示劉生的仕途還是比較順利,用白璧、黃金來比喻劉生,也是對他才能的讚許。第三聯寫其武功高強;第四聯寫其軍人本色。

明周珽編《唐詩選脈會通評林》評價:

中四句極雄健,極奇豔。第“起紅塵”三字覺淺。蔣一葵曰:任俠豪放是本色。

2、《驄馬》 押先韻 仄起平收

驄馬鐵連錢,長安俠少年。帝畿平若水,官路直如弦。

夜玉妝車軸,秋金鑄馬鞭。風霜但自保,窮達任皇天。

這是一首詠物詩,通篇都是寫馬, 妙在結尾兩句,可以看出既是寫馬,也是寫人。這是詠物詩常用的手段。這首詩在第七句也用了變格三仄尾。

3、《折楊柳》 押刪韻 仄起仄收

邊地遙無極,徵人去不還。秋容凋翠羽,別淚損紅顏。

望斷流星驛,心馳明月關。藁砧何處在?楊柳自堪攀。

這是四種律詩的第三種:仄起仄收,從格律來看,連三仄尾都不用了,更加完美。《折楊柳》本是樂府古題,很多詩人喜歡用格律詩的方式寫樂府古題,例如李白的《關山月》、沈佺期的《獨不見》等。

據傳《折楊柳》是南朝宮體詩人梁簡文帝蕭綱所創作,曲調委婉纏綿。楊炯《折楊柳》是一首閨怨詩,符合這個曲子的特點。丈夫戍邊,妻子獨守空房,秋天葉落,淚損紅顏,遙望遠方心嚮往之,可惜“邊地遙無極,徵人去不還”。丈夫在哪裡呢?只有眼前的青青楊柳供人攀折。

藁砧,代表丈夫,典出《玉臺新詠·<古絕句>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4、《從軍行 》 押庚韻 平起平收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是平起平收的五言律詩。第七句用變格:寧為百夫長,平平仄平仄。

《從軍行 》 也是一首樂府古題,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這是大家最熟悉的邊塞詩的題目,同時這首詩也是楊炯最有名的代表作。

全詩用40個字寫了讀書人“投筆從戎”的故事與感慨。起句極其雄健,中間二聯一寫出發、一寫戰場。前三聯敘事,尾聯議論抒情,十個字錚錚作響。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暗示領兵將帥的地位顯赫,牙璋,古代的一種兵符,代指將軍。 鳳闕,皇宮,表示皇帝親自接見授予兵符。這一聯除了上下對仗,還是句中自對,牙璋對鳳闕,鐵騎對龍城。

要注意的是中間二聯句法結構都是2-1-2,這是結構上的合掌,老街列舉的這四首五律中,《折楊柳》中間二聯比較好,分別是212和23結構,讀起來節奏上就好得多,有錯落感。

觀唐習律九 唐朝的宰相說楊炯 恥居王後沒有錯愧在盧前太謙虛

結束語

從楊炯的五律可以看出,他非常注意避免初唐詩人經常犯的毛病:失黏,除了這四首以外,老街見過的楊炯五言律都符合格律詩的四個要求:平仄、對仗、黏連、押韻。

楊炯的主要貢獻並不僅僅是格律形式上的完善,還有內容上突破了齊樑"宮體"詩風,他的《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表現了當時少見的為國立功的戰鬥精神與理想 。 關於他和王勃的比較,胡應麟在《詩藪·內編》中評價到:

盈川近體,雖神俊輸王,而整肅渾雄。究其體裁,實為正始.........

雖然神俊比王勃略遜一籌,但是整肅渾雄。如果從體裁上說,實在是格律詩的正確方向。

結束時,老街按照慣例依韻作一首五律,也以《從軍行》為題吧:

何方蘆管聲,回首望神京。瀚海無昏旦,沙場半死生。

憑風歸雁去,吹角暮雲平。白髮將軍在,匈奴莫近城。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62 夢迴春浦和夢迴秋浦的妙處 兩個版本您更喜歡哪一個?

觀宋填詞61 鄭少微2首鷓鴣天是他留在文學史上不多的印記

觀唐習律八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因浮躁淺露而英年早逝

觀唐習律七 寫出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的詩人卻以模稜兩可聞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