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

前言

很多朋友欣賞今人的五七律時,都喜歡指點中間二聯的對仗,往往會有”不工“的意見。其實工與不工,在不同的詩人眼裡標準是不一樣的。大家仔細看一看古人的作品,會發現很多經典律詩的對仗並不甚”工“。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評比對聯的活動,我發現自己評出的1、2等獎和其他評委沒有一個一樣的。少數服從多數,我評1等獎最後出現在3等獎,最後定下的1、2等獎都不是我的選擇。

今天說到劉長卿,順便說說詩中對仗的問題。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一直認為,可以入詩的對聯才算得上好對聯,所以別人追求的”工整對聯“,在我眼裡並不一定是好的對聯。

一、劉長卿應該唸作劉zhǎng qīng

按照習慣,還是先了解一下劉長卿這個人。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劉長卿 《酬包諫議佶見寄之作》詩中有句:高文不可和,空愧學相如。 相如指的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劉長卿的名字應該因司馬相如而來。

李商隱有律體絕句《寄蜀客》:

君到臨邛問酒壚,近來還有長卿無?金徽卻是無情物,不許文君憶故夫。

近來還有長卿無,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可知長是仄。

錢起五言律詩《和萬年成少府寓直》

赤縣新秋夜,文人藻思催。鐘聲自仙掖,月色近霜臺。一葉兼螢度,孤雲帶雁來。明朝紫書下,應問長卿才。

應問長卿才,句式是:中仄仄平平,長是仄。康熙字典中記載了《集韻》《韻會》《正韻》等古代韻書的讀音,”長“發仄聲時有一種讀音:展兩切,音掌 。因此長卿一定唸作 zhǎng卿而不是cháng卿。

"

前言

很多朋友欣賞今人的五七律時,都喜歡指點中間二聯的對仗,往往會有”不工“的意見。其實工與不工,在不同的詩人眼裡標準是不一樣的。大家仔細看一看古人的作品,會發現很多經典律詩的對仗並不甚”工“。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評比對聯的活動,我發現自己評出的1、2等獎和其他評委沒有一個一樣的。少數服從多數,我評1等獎最後出現在3等獎,最後定下的1、2等獎都不是我的選擇。

今天說到劉長卿,順便說說詩中對仗的問題。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一直認為,可以入詩的對聯才算得上好對聯,所以別人追求的”工整對聯“,在我眼裡並不一定是好的對聯。

一、劉長卿應該唸作劉zhǎng qīng

按照習慣,還是先了解一下劉長卿這個人。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劉長卿 《酬包諫議佶見寄之作》詩中有句:高文不可和,空愧學相如。 相如指的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劉長卿的名字應該因司馬相如而來。

李商隱有律體絕句《寄蜀客》:

君到臨邛問酒壚,近來還有長卿無?金徽卻是無情物,不許文君憶故夫。

近來還有長卿無,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可知長是仄。

錢起五言律詩《和萬年成少府寓直》

赤縣新秋夜,文人藻思催。鐘聲自仙掖,月色近霜臺。一葉兼螢度,孤雲帶雁來。明朝紫書下,應問長卿才。

應問長卿才,句式是:中仄仄平平,長是仄。康熙字典中記載了《集韻》《韻會》《正韻》等古代韻書的讀音,”長“發仄聲時有一種讀音:展兩切,音掌 。因此長卿一定唸作 zhǎng卿而不是cháng卿。

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二、自負的劉長卿

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他進士及第的時間有幾種說法:開元21年(公元733年)、開元23年的進士、天寶8年前後 。

按說劉長卿是盛唐的詩人,不過他的詩聞名於上元、寶應年後,因此文學史上把他作為中唐詩人。 據《新唐書·秦系傳》記載權德輿說“(劉)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可見劉禹錫對於自己的五言詩非常自負。

唐代範攄《云溪友議》中記錄了他的自負:

劉長卿郎中,皆謂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劉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每題詩,不言其姓,但「長卿」而已,以海內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譏也。

這段話很像初唐四傑的楊炯,楊炯曾經耿耿於懷四傑的排名,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劉長卿則說,李嘉祐、郎士元算哪根蔥?怎麼能和我相提並論呢?劉長卿每次題詩,不寫他的姓,指寫“長卿”兩個字,自以為無人不知。因此也受到一些人的譏諷。

宋徽宗時翰林學士叫王安中 ,偶然見到一個亭子上有題詩,落款寫道”安中“二字,沒有寫姓氏。別人說這是河朔人何安中的字。王安中擔心別人搞混了,還特意寫了一首戲作《同名詩》題在後面:

蜀客更名緣好尚,漢臣書姓為同官。孟公自合名驚座,子夏尤宜便小冠。益號文章緣兩李,翊書制誥有諸韓。二玄各自分南北,付與時人子細看。

漢代名臣杜欽與茂杜鄴都字子夏;漢朝陳遵字孟公,有人與陳尊同姓同字,陳尊每次光臨之處,滿座驚動,被人稱”陳驚坐“。唐朝有兩個李益、兩個韓翃。這些人分辨起來都有點麻煩,可是劉長卿不在乎,題詩就寫“長卿”二字。

元朝的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也記錄了此事:

長卿,字文房,河間人。.....至德中,歷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嶽鄂轉運留後。觀察使吳仲孺誣奏,非罪系姑蘇獄,久之,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辯之者,量移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

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詩調雅暢,甚能煉飾。其自賦,傷而不怨,足以發揮風雅。

權德輿稱為"五言長城"。長卿嘗謂:"今人稱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餘並驅"。

每題詩不言姓,但書"長卿",以天下無不知其名者雲。

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記錄了皇甫湜時代對於劉長卿的欽佩:

劉長卿,以詩馳聲上元、寶應間。皇甫湜雲:"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為老兵矣;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

前言

很多朋友欣賞今人的五七律時,都喜歡指點中間二聯的對仗,往往會有”不工“的意見。其實工與不工,在不同的詩人眼裡標準是不一樣的。大家仔細看一看古人的作品,會發現很多經典律詩的對仗並不甚”工“。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評比對聯的活動,我發現自己評出的1、2等獎和其他評委沒有一個一樣的。少數服從多數,我評1等獎最後出現在3等獎,最後定下的1、2等獎都不是我的選擇。

今天說到劉長卿,順便說說詩中對仗的問題。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一直認為,可以入詩的對聯才算得上好對聯,所以別人追求的”工整對聯“,在我眼裡並不一定是好的對聯。

一、劉長卿應該唸作劉zhǎng qīng

按照習慣,還是先了解一下劉長卿這個人。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劉長卿 《酬包諫議佶見寄之作》詩中有句:高文不可和,空愧學相如。 相如指的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劉長卿的名字應該因司馬相如而來。

李商隱有律體絕句《寄蜀客》:

君到臨邛問酒壚,近來還有長卿無?金徽卻是無情物,不許文君憶故夫。

近來還有長卿無,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可知長是仄。

錢起五言律詩《和萬年成少府寓直》

赤縣新秋夜,文人藻思催。鐘聲自仙掖,月色近霜臺。一葉兼螢度,孤雲帶雁來。明朝紫書下,應問長卿才。

應問長卿才,句式是:中仄仄平平,長是仄。康熙字典中記載了《集韻》《韻會》《正韻》等古代韻書的讀音,”長“發仄聲時有一種讀音:展兩切,音掌 。因此長卿一定唸作 zhǎng卿而不是cháng卿。

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二、自負的劉長卿

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他進士及第的時間有幾種說法:開元21年(公元733年)、開元23年的進士、天寶8年前後 。

按說劉長卿是盛唐的詩人,不過他的詩聞名於上元、寶應年後,因此文學史上把他作為中唐詩人。 據《新唐書·秦系傳》記載權德輿說“(劉)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可見劉禹錫對於自己的五言詩非常自負。

唐代範攄《云溪友議》中記錄了他的自負:

劉長卿郎中,皆謂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劉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每題詩,不言其姓,但「長卿」而已,以海內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譏也。

這段話很像初唐四傑的楊炯,楊炯曾經耿耿於懷四傑的排名,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劉長卿則說,李嘉祐、郎士元算哪根蔥?怎麼能和我相提並論呢?劉長卿每次題詩,不寫他的姓,指寫“長卿”兩個字,自以為無人不知。因此也受到一些人的譏諷。

宋徽宗時翰林學士叫王安中 ,偶然見到一個亭子上有題詩,落款寫道”安中“二字,沒有寫姓氏。別人說這是河朔人何安中的字。王安中擔心別人搞混了,還特意寫了一首戲作《同名詩》題在後面:

蜀客更名緣好尚,漢臣書姓為同官。孟公自合名驚座,子夏尤宜便小冠。益號文章緣兩李,翊書制誥有諸韓。二玄各自分南北,付與時人子細看。

漢代名臣杜欽與茂杜鄴都字子夏;漢朝陳遵字孟公,有人與陳尊同姓同字,陳尊每次光臨之處,滿座驚動,被人稱”陳驚坐“。唐朝有兩個李益、兩個韓翃。這些人分辨起來都有點麻煩,可是劉長卿不在乎,題詩就寫“長卿”二字。

元朝的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也記錄了此事:

長卿,字文房,河間人。.....至德中,歷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嶽鄂轉運留後。觀察使吳仲孺誣奏,非罪系姑蘇獄,久之,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辯之者,量移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

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詩調雅暢,甚能煉飾。其自賦,傷而不怨,足以發揮風雅。

權德輿稱為"五言長城"。長卿嘗謂:"今人稱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餘並驅"。

每題詩不言姓,但書"長卿",以天下無不知其名者雲。

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記錄了皇甫湜時代對於劉長卿的欽佩:

劉長卿,以詩馳聲上元、寶應間。皇甫湜雲:"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為老兵矣;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三、劉長卿格律詩中的對仗

1、《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唐代宗大曆13年(778年),詩人遭誣陷,貶官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馬。有一天好友皇甫曾來“碧澗別墅”看望劉長卿。詩人寫下了這首詩,《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中間二聯的對仗有明顯區別,頸聯更為工整: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但頷聯不算特別工整:古路--無--行客,212結構;寒山--獨見--君,221結構。其中古路vs寒山、客vs君相對很工整,但是“無--行客vs獨見--君”明顯不太工整。而且,行客是偏正名詞詞組,見君是動賓結構。

不過仔細看一下古人五律或者七律的對仗,這種不是特別工整的“寬對”應用得非常多。我們再看看五言長城劉長卿的其他作品。

2、《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穆陵關在今湖北麻城,漁陽在今天津市薊縣。這首詩大約寫於唐代宗大曆五、六年間(770-771),劉長卿在湖南、湖北為官,遇到了一個北上去漁陽的朋友。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不久,漁陽作為安祿山的老巢一帶, 滿目瘡痍,一片凋敝 。劉長卿詩中隱含著滿腹的憂慮,告誡這位歸鄉之客。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也是一副工整的對聯,楚地山色蒼蒼,而幽州(漁陽一帶)連太陽透著一股寒氣。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前四個字也算工整,戰和家都可以作動詞也都可以作名詞,這裡作名詞相對。但是,後對殘就不是太工整,也算寬對了。

後,表示時間,在這裡是副詞。殘, 在這裡是形容詞,在古詩中常常和動詞、形容詞相對,例如:

雨中【寒】樹愁鴟立,江上【殘】陽瘦馬嘶。 《寄題從兄坤載村居》唐·李鹹用

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詠廿四氣詩 立冬十月節》(唐·元稹)

古詩中“後”的這種寬對使用很常見,例如辛棄疾有五律:不見--三公--後,空長--七尺--強。後對強。

"

前言

很多朋友欣賞今人的五七律時,都喜歡指點中間二聯的對仗,往往會有”不工“的意見。其實工與不工,在不同的詩人眼裡標準是不一樣的。大家仔細看一看古人的作品,會發現很多經典律詩的對仗並不甚”工“。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評比對聯的活動,我發現自己評出的1、2等獎和其他評委沒有一個一樣的。少數服從多數,我評1等獎最後出現在3等獎,最後定下的1、2等獎都不是我的選擇。

今天說到劉長卿,順便說說詩中對仗的問題。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一直認為,可以入詩的對聯才算得上好對聯,所以別人追求的”工整對聯“,在我眼裡並不一定是好的對聯。

一、劉長卿應該唸作劉zhǎng qīng

按照習慣,還是先了解一下劉長卿這個人。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劉長卿 《酬包諫議佶見寄之作》詩中有句:高文不可和,空愧學相如。 相如指的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劉長卿的名字應該因司馬相如而來。

李商隱有律體絕句《寄蜀客》:

君到臨邛問酒壚,近來還有長卿無?金徽卻是無情物,不許文君憶故夫。

近來還有長卿無,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可知長是仄。

錢起五言律詩《和萬年成少府寓直》

赤縣新秋夜,文人藻思催。鐘聲自仙掖,月色近霜臺。一葉兼螢度,孤雲帶雁來。明朝紫書下,應問長卿才。

應問長卿才,句式是:中仄仄平平,長是仄。康熙字典中記載了《集韻》《韻會》《正韻》等古代韻書的讀音,”長“發仄聲時有一種讀音:展兩切,音掌 。因此長卿一定唸作 zhǎng卿而不是cháng卿。

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二、自負的劉長卿

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他進士及第的時間有幾種說法:開元21年(公元733年)、開元23年的進士、天寶8年前後 。

按說劉長卿是盛唐的詩人,不過他的詩聞名於上元、寶應年後,因此文學史上把他作為中唐詩人。 據《新唐書·秦系傳》記載權德輿說“(劉)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可見劉禹錫對於自己的五言詩非常自負。

唐代範攄《云溪友議》中記錄了他的自負:

劉長卿郎中,皆謂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劉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每題詩,不言其姓,但「長卿」而已,以海內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譏也。

這段話很像初唐四傑的楊炯,楊炯曾經耿耿於懷四傑的排名,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劉長卿則說,李嘉祐、郎士元算哪根蔥?怎麼能和我相提並論呢?劉長卿每次題詩,不寫他的姓,指寫“長卿”兩個字,自以為無人不知。因此也受到一些人的譏諷。

宋徽宗時翰林學士叫王安中 ,偶然見到一個亭子上有題詩,落款寫道”安中“二字,沒有寫姓氏。別人說這是河朔人何安中的字。王安中擔心別人搞混了,還特意寫了一首戲作《同名詩》題在後面:

蜀客更名緣好尚,漢臣書姓為同官。孟公自合名驚座,子夏尤宜便小冠。益號文章緣兩李,翊書制誥有諸韓。二玄各自分南北,付與時人子細看。

漢代名臣杜欽與茂杜鄴都字子夏;漢朝陳遵字孟公,有人與陳尊同姓同字,陳尊每次光臨之處,滿座驚動,被人稱”陳驚坐“。唐朝有兩個李益、兩個韓翃。這些人分辨起來都有點麻煩,可是劉長卿不在乎,題詩就寫“長卿”二字。

元朝的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也記錄了此事:

長卿,字文房,河間人。.....至德中,歷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嶽鄂轉運留後。觀察使吳仲孺誣奏,非罪系姑蘇獄,久之,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辯之者,量移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

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詩調雅暢,甚能煉飾。其自賦,傷而不怨,足以發揮風雅。

權德輿稱為"五言長城"。長卿嘗謂:"今人稱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餘並驅"。

每題詩不言姓,但書"長卿",以天下無不知其名者雲。

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記錄了皇甫湜時代對於劉長卿的欽佩:

劉長卿,以詩馳聲上元、寶應間。皇甫湜雲:"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為老兵矣;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三、劉長卿格律詩中的對仗

1、《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唐代宗大曆13年(778年),詩人遭誣陷,貶官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馬。有一天好友皇甫曾來“碧澗別墅”看望劉長卿。詩人寫下了這首詩,《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中間二聯的對仗有明顯區別,頸聯更為工整: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但頷聯不算特別工整:古路--無--行客,212結構;寒山--獨見--君,221結構。其中古路vs寒山、客vs君相對很工整,但是“無--行客vs獨見--君”明顯不太工整。而且,行客是偏正名詞詞組,見君是動賓結構。

不過仔細看一下古人五律或者七律的對仗,這種不是特別工整的“寬對”應用得非常多。我們再看看五言長城劉長卿的其他作品。

2、《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穆陵關在今湖北麻城,漁陽在今天津市薊縣。這首詩大約寫於唐代宗大曆五、六年間(770-771),劉長卿在湖南、湖北為官,遇到了一個北上去漁陽的朋友。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不久,漁陽作為安祿山的老巢一帶, 滿目瘡痍,一片凋敝 。劉長卿詩中隱含著滿腹的憂慮,告誡這位歸鄉之客。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也是一副工整的對聯,楚地山色蒼蒼,而幽州(漁陽一帶)連太陽透著一股寒氣。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前四個字也算工整,戰和家都可以作動詞也都可以作名詞,這裡作名詞相對。但是,後對殘就不是太工整,也算寬對了。

後,表示時間,在這裡是副詞。殘, 在這裡是形容詞,在古詩中常常和動詞、形容詞相對,例如:

雨中【寒】樹愁鴟立,江上【殘】陽瘦馬嘶。 《寄題從兄坤載村居》唐·李鹹用

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詠廿四氣詩 立冬十月節》(唐·元稹)

古詩中“後”的這種寬對使用很常見,例如辛棄疾有五律:不見--三公--後,空長--七尺--強。後對強。

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3、《別嚴士元》

劉長卿曾經說過 “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餘並驅"。不過,偏偏有人認為可能是是李嘉祐的作品,至於作者到底是誰我們不去考慮,只看看這裡的對仗: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

這首詩中最負盛名的警句也是寬對: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其中”不見vs無聲“明顯是”半對“,見是動詞,聲是名詞。 不見是偏正動詞,無聲是動賓結構。

工整的”不見“對仗如:餐霞人不見 ,採藥客猶逢;西陵樹不見,漳浦草空生。

工整的“無聲”對仗如:薜蘿枯有影,嵓壑凍無聲;有淚皆成血,無聲不斷腸。

另外: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孤帆對萬里,帆對裡,也是一種寬對。

萬里,對仗偏正名詞也很常見:

悲生萬里外,恨起【一杯】中;【千山】空皓雪,萬里盡黃沙;萬里見秋色,【兩河】傷遠情。

"

前言

很多朋友欣賞今人的五七律時,都喜歡指點中間二聯的對仗,往往會有”不工“的意見。其實工與不工,在不同的詩人眼裡標準是不一樣的。大家仔細看一看古人的作品,會發現很多經典律詩的對仗並不甚”工“。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評比對聯的活動,我發現自己評出的1、2等獎和其他評委沒有一個一樣的。少數服從多數,我評1等獎最後出現在3等獎,最後定下的1、2等獎都不是我的選擇。

今天說到劉長卿,順便說說詩中對仗的問題。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我一直認為,可以入詩的對聯才算得上好對聯,所以別人追求的”工整對聯“,在我眼裡並不一定是好的對聯。

一、劉長卿應該唸作劉zhǎng qīng

按照習慣,還是先了解一下劉長卿這個人。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劉長卿 《酬包諫議佶見寄之作》詩中有句:高文不可和,空愧學相如。 相如指的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劉長卿的名字應該因司馬相如而來。

李商隱有律體絕句《寄蜀客》:

君到臨邛問酒壚,近來還有長卿無?金徽卻是無情物,不許文君憶故夫。

近來還有長卿無,句式是:中平中仄仄平平,可知長是仄。

錢起五言律詩《和萬年成少府寓直》

赤縣新秋夜,文人藻思催。鐘聲自仙掖,月色近霜臺。一葉兼螢度,孤雲帶雁來。明朝紫書下,應問長卿才。

應問長卿才,句式是:中仄仄平平,長是仄。康熙字典中記載了《集韻》《韻會》《正韻》等古代韻書的讀音,”長“發仄聲時有一種讀音:展兩切,音掌 。因此長卿一定唸作 zhǎng卿而不是cháng卿。

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二、自負的劉長卿

劉長卿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他進士及第的時間有幾種說法:開元21年(公元733年)、開元23年的進士、天寶8年前後 。

按說劉長卿是盛唐的詩人,不過他的詩聞名於上元、寶應年後,因此文學史上把他作為中唐詩人。 據《新唐書·秦系傳》記載權德輿說“(劉)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可見劉禹錫對於自己的五言詩非常自負。

唐代範攄《云溪友議》中記錄了他的自負:

劉長卿郎中,皆謂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劉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每題詩,不言其姓,但「長卿」而已,以海內合知之乎?士林或之譏也。

這段話很像初唐四傑的楊炯,楊炯曾經耿耿於懷四傑的排名,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劉長卿則說,李嘉祐、郎士元算哪根蔥?怎麼能和我相提並論呢?劉長卿每次題詩,不寫他的姓,指寫“長卿”兩個字,自以為無人不知。因此也受到一些人的譏諷。

宋徽宗時翰林學士叫王安中 ,偶然見到一個亭子上有題詩,落款寫道”安中“二字,沒有寫姓氏。別人說這是河朔人何安中的字。王安中擔心別人搞混了,還特意寫了一首戲作《同名詩》題在後面:

蜀客更名緣好尚,漢臣書姓為同官。孟公自合名驚座,子夏尤宜便小冠。益號文章緣兩李,翊書制誥有諸韓。二玄各自分南北,付與時人子細看。

漢代名臣杜欽與茂杜鄴都字子夏;漢朝陳遵字孟公,有人與陳尊同姓同字,陳尊每次光臨之處,滿座驚動,被人稱”陳驚坐“。唐朝有兩個李益、兩個韓翃。這些人分辨起來都有點麻煩,可是劉長卿不在乎,題詩就寫“長卿”二字。

元朝的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也記錄了此事:

長卿,字文房,河間人。.....至德中,歷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嶽鄂轉運留後。觀察使吳仲孺誣奏,非罪系姑蘇獄,久之,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辯之者,量移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

長卿清才冠世,頗凌浮俗,性剛,多忤權門,故兩逢遷斥,人悉冤之。詩調雅暢,甚能煉飾。其自賦,傷而不怨,足以發揮風雅。

權德輿稱為"五言長城"。長卿嘗謂:"今人稱前有沈、宋、王、杜,後有錢、郎、劉、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餘並驅"。

每題詩不言姓,但書"長卿",以天下無不知其名者雲。

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記錄了皇甫湜時代對於劉長卿的欽佩:

劉長卿,以詩馳聲上元、寶應間。皇甫湜雲:"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宋玉為老兵矣;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三、劉長卿格律詩中的對仗

1、《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唐代宗大曆13年(778年),詩人遭誣陷,貶官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馬。有一天好友皇甫曾來“碧澗別墅”看望劉長卿。詩人寫下了這首詩,《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

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古路無行客,寒山獨見君。

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不為憐同病,何人到白雲。

中間二聯的對仗有明顯區別,頸聯更為工整: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

但頷聯不算特別工整:古路--無--行客,212結構;寒山--獨見--君,221結構。其中古路vs寒山、客vs君相對很工整,但是“無--行客vs獨見--君”明顯不太工整。而且,行客是偏正名詞詞組,見君是動賓結構。

不過仔細看一下古人五律或者七律的對仗,這種不是特別工整的“寬對”應用得非常多。我們再看看五言長城劉長卿的其他作品。

2、《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穆陵關在今湖北麻城,漁陽在今天津市薊縣。這首詩大約寫於唐代宗大曆五、六年間(770-771),劉長卿在湖南、湖北為官,遇到了一個北上去漁陽的朋友。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不久,漁陽作為安祿山的老巢一帶, 滿目瘡痍,一片凋敝 。劉長卿詩中隱含著滿腹的憂慮,告誡這位歸鄉之客。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也是一副工整的對聯,楚地山色蒼蒼,而幽州(漁陽一帶)連太陽透著一股寒氣。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前四個字也算工整,戰和家都可以作動詞也都可以作名詞,這裡作名詞相對。但是,後對殘就不是太工整,也算寬對了。

後,表示時間,在這裡是副詞。殘, 在這裡是形容詞,在古詩中常常和動詞、形容詞相對,例如:

雨中【寒】樹愁鴟立,江上【殘】陽瘦馬嘶。 《寄題從兄坤載村居》唐·李鹹用

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詠廿四氣詩 立冬十月節》(唐·元稹)

古詩中“後”的這種寬對使用很常見,例如辛棄疾有五律:不見--三公--後,空長--七尺--強。後對強。

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3、《別嚴士元》

劉長卿曾經說過 “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餘並驅"。不過,偏偏有人認為可能是是李嘉祐的作品,至於作者到底是誰我們不去考慮,只看看這裡的對仗: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

這首詩中最負盛名的警句也是寬對: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其中”不見vs無聲“明顯是”半對“,見是動詞,聲是名詞。 不見是偏正動詞,無聲是動賓結構。

工整的”不見“對仗如:餐霞人不見 ,採藥客猶逢;西陵樹不見,漳浦草空生。

工整的“無聲”對仗如:薜蘿枯有影,嵓壑凍無聲;有淚皆成血,無聲不斷腸。

另外: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孤帆對萬里,帆對裡,也是一種寬對。

萬里,對仗偏正名詞也很常見:

悲生萬里外,恨起【一杯】中;【千山】空皓雪,萬里盡黃沙;萬里見秋色,【兩河】傷遠情。

觀唐習律28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跟五言長城劉長卿學習寬對

結束語

工整與否,並不是格律詩中對仗的唯一標準,甚至不太工整的對仗要好於工整的對仗。同樣,評價兩副對聯的質量高低,如果難以取捨,可以想象成律詩的中間一聯,就能夠感覺到一幅對聯的好與不好。

前幾天的那副上聯是,秋紅入畫,還付鄉書憑雁足。在眾多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下聯是: 流水知音,欲傾心曲繞琴臺 。

武漢的黃鶴樓旁有知音文化公園,據說是俞伯牙與鍾子期相遇的地方。我曾經幾次登過黃鶴樓,俯首即可看到伯牙撫琴之處。上聯“還付鄉書憑雁足”接崔顥“日暮鄉關何處是”之意,下聯“欲傾心曲繞琴臺”取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

不過,每個人的喜好、閱歷、情感都是不同的,我喜歡的,未必大家喜歡。賦詩一首:

黃鶴樓高眼界開,龜蛇空鎖大江來。煙波浩浩羈遊路,芳草萋萋崔李才。

還付鄉書憑雁足,欲傾心曲繞琴臺。知音已去朱弦絕,鷗鳥機心早不猜。

@老街味道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陳子昂這首千古名篇是“抄自古人”嗎?

您能把徐志摩《再別康橋》改成詩詞嗎?學會這幾點其實也不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