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晨星

吳用和諸葛亮的差距有多大?

很多人嘲諷吳用只是個村裡的教書先生,或者山賊的狗頭軍師,但是在北宋末年這種腐朽混亂的局勢下,還以官職、身份、地位來評論一個人的能力,是非常可笑的。

就算不提平定大遼,就說打下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東昌府,放在三國是什麼水平?五次反圍剿梁山3萬對朝廷25萬,又是什麼水平?吳用確實只是個教書先生,梁山上的大多數頭領也只是平民或者中下級軍官,但劉備難道不是賣草鞋出身?張飛不是賣豬肉出身?關羽斬華雄的時候還是個馬弓手,最多也就和鄆城縣當都頭的朱仝差不多,更不要說和關勝比,關勝32歲的時候已經統兵征討梁山了,但這些並不影響關羽後來威震華夏,成為一代名將。

要說諸葛亮比吳用強沒問題,但要比較,就要好好拿事實說話。

同樣是軍師,為何吳用不如諸葛亮?

政治眼光和戰略格局

吳用響應和支持了宋江的招安大計,招安本身是一條還不錯的出路(具體後續再另外專門來寫),但招安之後怎麼辦?吳用並沒有提出更加長遠的發展計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今天宿太尉說要徵遼,就跟著徵遼;明天宋江說要不咱們去打田虎,就跟著打田虎;後天蔡京攛掇皇帝派宋江打王慶,就跟著打王慶。最後李逵和燕青聽說朝廷要打方臘,跑來告訴吳用,吳用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大喜”,也不判斷一下對方的實力,就慫恿本來就已經頭腦發熱的宋江向朝廷主動請命征討。

首先作為一個軍師,方臘造反、朝廷派兵征討,那麼大的事情你居然不知道,還要靠李逵來告訴你?

其次如果沒有方臘這件事,梁山班底的幾萬大軍就駐紮在京城附近,一方面李逵、阮氏兄弟這些人天天想著造反,另一方面蔡京、高俅這些奸臣時刻盯著要抓你把柄,吳用對此毫無主張,完全不知何去何從。

最後吳用知道了方臘的事情之後,也根本不去打聽打聽方臘的實力,有些什麼將領、有多少人馬,就直接慫恿宋江去打,就這樣盲目選擇對手,最後不損兵折將才怪。

對比一下諸葛亮《隆中對》。先說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最大的敵人,一時半會咱們打不過;再說孫權,國險民富,可以作為同盟;然後就是給劉備出招:第一步取荊州,第二步取益州,第三步內修仁政、外聯孫權,待天下有變,從荊州和益州兩路出兵奪取中原——曹操怎麼樣、孫權怎麼樣、劉表怎麼樣、劉璋怎麼樣,誰是敵軍誰是友軍,各有什麼優勢什麼劣勢,先幹什麼後幹什麼,短短几百字都給你整的明明白白——1700年後的經典SWOT分析模型,也不過如此。

再看另一位戰略大師荀彧,官渡之戰前的分析。先說結論,袁紹雖然兵多將廣但法令不整,根本不足為懼。然後分析謀臣武將:“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擒。”後來果然,田豐犯言直諫入獄,許攸犯法家人被審配扣留後叛逃曹操,顏良文丑被一戰斬殺——類似的案例,還有郭嘉的“十勝十敗論”、周瑜在赤壁之戰前的分析、司馬懿對孟達和公孫淵的分析等等。

相比之下,吳用連方臘是個什麼樣的人都不知道,更不要說分析方臘手下的石寶、鄧元覺等大將,這一點還不如後來主動提出去臥底的柴進。正因為缺乏戰略眼光,所以吳用在徵遼時還一度提出投降遼國——且不說民族大義,要知道遼國那時候早已是強弩之末,幾年之後就被北方崛起的女真人一鍋端,再給你高官厚祿也是浮雲。更何況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投降了遼國,第一個命令就是讓你掉轉頭打大宋。這種稀裡糊塗看不清形勢的事情,諸葛亮、荀彧、周瑜、司馬懿這樣的戰略家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治國理政方面吳用毫無表現,至於政治鬥爭,吳用的表現就更差了。面對蔡京高俅等奸黨的攻擊,吳用和宋江一樣步步退讓,毫無反擊之法,最後徹底失敗。相比之下,諸葛亮雖然後期也被李嚴、黃皓干擾,但總體上還是穩穩掌握朝政幾十年,風雨不動。

同樣是軍師,為何吳用不如諸葛亮?

帶兵打仗和出謀劃策

論統率兵馬,吳用只有一次單獨帶兵攻打大名府,戰績不錯但是沒能約束部隊濫殺5000餘無辜平民,治軍能力嚴重不足。

論坑蒙拐騙,屬於吳用的看家本事,劫生辰綱騙楊志,後來騙李應、徐寧、盧俊義,唯一的失策是沒騙過黃文炳,如果放在三國雖然不一定比得上賈詡、程昱,但也算得上是個一流的毒士。

最後詳細說戰場上的謀略,這反而是吳用和諸葛亮差距最小的地方。破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東昌府,破曾頭市、勾結孫立破祝家莊、擒索超,絕大多數勝仗都有吳用的功勞。而吳用一不在,梁山軍就先後輸曾頭市、輸呼延灼、輸關勝,勝率嚴重下降。

對童貫和高俅的防禦戰,朝廷先後總共投入兵力25萬左右,梁山這邊開局兵力只有3萬,在吳用的策劃之下,十面埋伏擊潰童貫、火燒高俅戰船,五戰五勝,最後官軍只剩9萬,梁山軍越打越多發展到7萬——這場防禦戰的戰績,不說和陸遜這樣的頂級水平比,至少也是一流。

徵大遼,總共19場戰役,宋軍13勝6敗,這6場敗仗要麼是吳用沒有參與,要麼是主帥沒有聽從吳用的建議。宋軍總兵力10萬,殲滅遼軍30萬,雖然說當時的遼國已經是強弩之末,並且犯了兵力分散的大忌,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戰績也非常優秀了。

總的來說,直到徵方臘之前的吳用可以說是算無遺策,唯獨兩次考慮不周到:一次是在大名府讓孔明孔亮假扮乞丐,被自己人時遷看破;一次是在東平府派顧大嫂救史進,結果史進搞錯了時間越獄失敗——兩次只能算是小紕漏,都沒什麼大問題。

吳用的主要汙點是在徵方臘戰役,尤其是張順戰死之後,從宋江、吳用到其他將領全都心態崩潰,全軍上下瀰漫著憤怒和悲觀情緒。吳用一反常態,徹底放棄了當年的引蛇出洞(青州、東昌府)、圍點打援(大名府)、反間計(祝家莊、曾頭市)、裡應外合(祝家莊、大名府)等眾多成功戰術,轉而一路強攻。

先是四面強攻杭州,第一戰索超陣亡,第二戰劉唐陣亡,第三戰李逵主動請纓,酒後帶著衝鋒營強攻石寶,導致副手鮑旭陣亡,吳用事先竟然完全沒有阻止。後來打下桐廬,李逵帶著人在城裡殺人放火,吳用也是不聞不問。再到強攻烏龍嶺,宋江派阮小二帶水軍冒進,結果陣亡,吳用同樣沒有阻止。最後又留馬麟、燕順兩個偏將防守石寶,導致這兩人陣亡——在徵方臘戰役中,吳用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糟糕,完全失去了一流謀士應有的風範。

相比之下,諸葛亮北伐時在陳倉城下面對郝昭的嚴密防守也有過心態不穩的時候,但還是能很快調整,斬殺王雙、奪取陳倉。而面對司馬懿閉門不出的戰術,諸葛亮也很少冒進。

雖然諸葛亮最終出師未捷身先死,但要知道他長期面對的是曹魏優勢兵力。諸葛亮初期手裡完全是一把爛牌,能夠幫著劉備從喪家之犬打到鼎足三分就已經是個奇蹟。即使後期北伐時,蜀漢的總人口也不到曹魏的十分之一,而且又是客場作戰。

而吳用在招安之前,外出征戰的時候大都有兵多將廣的優勢,五次反圍剿防禦戰則有地理優勢,客觀條件遠遠優於諸葛亮。到了打方臘需要攻堅戰的時候,戰前準備和估計嚴重不足,戰役中心裡素質又出現重大問題,直接導致了梁山軍遭遇了慘烈的損傷。

同樣是軍師,為何吳用不如諸葛亮?

綜合來說,如果把吳用放在三國時代,他完全可以做一個稱職的謀士和幕僚,即使是在人才濟濟的曹營,也能夠發揮出優秀的戰術謀略才能,上限可以接近於荀攸的作用,甚至可以期待他偶有神來之筆。

但是如果要擔當首席軍師,比如荀彧的角色,吳用是顯然不稱職的。他的戰略眼光和格局幾乎為零,過一天算一天,完全不能為自己的主公提供什麼有價值的戰略規劃。

如果要讓吳用作為統帥獨當一面也是不行的,他的心理素質並不穩定,而且統率能力嚴重不足,有過多次縱容部下燒殺搶掠的記錄,一旦遇到困難很容易陷入危機,和諸葛亮、周瑜、陸遜相比都完全不在一個水平之上。

最後,如果真的如李逵所說要殺上東京奪了鳥位,吳用也是萬萬做不了一個好丞相的,他的個人品德、意志力、內政能力和政治鬥爭水平,都遠遠比不上諸葛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