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和陳王廷,到底誰是真正的太極拳祖師?

武術 張三丰 陳王廷 武當山 王戰軍太極 2017-06-09

(作者:楊 桐)

張三丰和陳王廷,到底誰是真正的太極拳祖師?

持續百餘年的太極源流紛爭:張三丰和陳王廷,誰才是真正的太極祖師?

陳氏太極拳揚名江湖,有兩個人至關重要,一個是打破太極不外傳家規並創出楊氏太極的楊露禪,一個是1927年在北京設擂並創下27天不敗戰績的陳照丕。而太極拳百年源流之爭,則和他們的揚名立萬不無關係。

第一次紛爭:沒有太過糾纏

楊露禪的故事,今天的人們大多通過小說和影視劇略知一二,但無論哪個版本的傳說,都不否認,楊露禪的老師是陳氏太極的第六代宗師陳長興,和他同一時代的武術大家武禹襄則屬於第六代另一陳氏宗師陳清萍的弟子。

楊露禪和武禹襄在世時,太極拳祖師是誰的爭論就已經開始。被提及最廣的一個史料是,清康熙八年,大思想家黃宗羲為一個叫王徵南的拳師撰寫墓誌銘,稱張三丰創立了武當內家拳,王徵南是張三丰的門徒。黃宗羲之所以為王徵南寫這篇墓誌,是因為其子黃百家是王徵南的弟子。

張三丰和陳王廷,到底誰是真正的太極拳祖師?

河南溫縣陳家溝陳王廷塑像

武當內家一派,最初引用這個史料,認定太極拳是他們的祖師張三丰發明,並傳給了一個叫王宗嶽的弟子。

但因為當時楊露禪和武禹襄都還活著,並極力駁斥這一說法,第一次太極源流之爭其實並沒有太過糾纏就偃旗息鼓了。第二次則是陳照丕打擂之後,奇人唐豪的出場,引發了一場腥風血雨又蜿蜒至今的紛爭。

第二次紛爭:“不要以仙佛神話麻醉人心”

唐豪其人,被譽為中國武術史和民族體育史學科的奠基人,迄今唯一一位對武術文獻和民族體育文獻做過系統整理的學者,他當時有三個身份,文史專家、武術家和律師。生於1896年的他曾因嫌疑共產黨身份被捕,後留學日本學習政治、柔道、劍道和法律。

1928年,唐豪成為“國立南京中央國術館”的編審處處長,他能被館長張之江將軍選中,是因為之前曾在上海精武體操會拜山東名師劉震南學練潭腿及六合拳術,後習太極拳。

我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到,國術館曾把武林各派分成少林外家拳和武當內家拳兩個教研室,太極、形意、八卦被劃歸武當內家引起了不滿和反彈。

當時,受歷代豪俠小說特別明清章回小說的影響,如“還珠樓主”一批文人開始創作《蜀山劍俠傳》《奇幻劍俠傳》等類似現代武俠小說雛形,比如廣派鄧羽公的《黃飛鴻正傳》等一批描寫武林傳奇的小說也開始流行。

張三丰和陳王廷,到底誰是真正的太極拳祖師?

而唐豪則開始撰寫文章,大力提倡武術科學化,排斥花巧的流行套路,主張發展實用樸實的武術;另一方面批判武術界宗派門戶之見和附會神怪、荒誕不經的舊思想。唐豪,以一個文史學者的眼光和武術練習者的專業,把中國武術史拉回學術研究的軌道,併成為最善考證的武林人物。

1930年,唐豪依據大量的史料考究,發表了震驚當時的《少林武當考》一書,驚世駭俗地指出少林武術非達摩所創,太極拳也非張三丰發明。唐豪在這本書的自序中寫道:“自命為武當嫡派、少林正宗的技擊家,也只有俚俗謬誤不經之談。”“望今後的國術家,能深體此言,大家一德一心,融化門派,再不要以仙佛神話,麻醉人心。”

唐豪觸怒國術館和武術界不少人,綁架、教訓之聲不絕於耳下。不到一年時間,他被迫離開南京,跑到上海避禍。但到了1932年,又與陳家溝出來的拳師陳子明到陳家溝調查太極拳歷史,並論證出太極拳始祖為陳家溝九世祖陳王廷。

新中國成立後,半個世紀的紛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唐豪做過華東政法委委員和國家體委顧問,並於1959年病逝於北京寓所。由他引發的太極拳源流之爭,卻並未因此停止。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反對者陣地,是武當派所擁有的《武當》雜誌。這本雜誌的創立,得益於一位元帥的支持。這位元帥曾在1931年夏率紅三軍引兵武當,並向一名叫徐本善的武術名家學習過拳法,《武當》創刊正值這位元帥任國家體委主任之時。

這本武當內家拳期刊,堅定地認為太極拳的祖師是武當一代傳奇人物張三丰,並不斷引用他們發現和發掘的史料反駁陳王廷創拳說。《武當》不斷髮文聲稱,太極拳系張三丰所創,並由王宗嶽傳給了溫縣趙家堡的蔣發。

而關於蔣發,武當內家派也有兩種說法,一是他和陳家溝祖師陳王廷同系明末清初人,陳王廷是蔣發的弟子。令一個說法是,蔣發是清中晚期陳長興的老師。上述兩種說法,均意圖說明,陳、武、楊三家太極均系出武當。

而陳家溝的太極拳,曾經伴隨戰爭和政治氣候一度衰落,直到1972年,當年在京城設擂的陳照丕病逝,在外授拳的陳照奎被請回村中,“四大金剛”等在他的教授下又開始生龍活虎地練習祖上功夫。

張三丰和陳王廷,到底誰是真正的太極拳祖師?

陳式太極拳“四大金剛”之王西安與新一代太極拳領軍人物王戰軍

1981年,53歲的陳照奎因腦溢血病逝後,陳小旺連奪國家級武術比賽的太極拳、太極器械、太極推手冠軍,另外三大金剛(王西安、朱天才、陳正雷)也在武術界各有斬獲,門徒遍佈海內外,陳家溝太極拳開始享譽世界。

而這之後,1992年,河南省將少林寺和太極拳列為兩大文化名片加以推廣,少林寺藉助一部電影和善於運營的方丈釋永信,成為當之無愧河南第一文化符號。而陳氏太極,則一直沒能走出源流之爭的陰影。

1992年8月1日,武漢體育學院武術系主任、教授、著名武術家江百龍組織一個10多人的課題組,發佈題為《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的學術報告,通過了國家體委組織的驗收。這個報告含《武當拳派祖師張三丰之生平》《武當拳派之淵源》《武當拳派之理論基礎》《武當拳派之技擊內容》等內容,認定張三丰確有其人,武當確有其拳,武當拳派是與少林拳派齊名的中國內家拳,太極拳發源地就是武當山,祖師就是張三丰。

康戈武:太極拳祖師是陳王廷而非張三丰

在這之後,擔任中國武術協會祕書長的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研究員康戈武則發表了不同意見,他和八十年前的唐豪一樣,認為太極拳祖師是陳家溝的陳王廷而非武當山的張三丰。

筆者曾與康戈武先生就太極拳源流問題做過探討,他認為,通過資料比對,最先面世的材料的可信度要高於後來面世的材料,不難得出結論。康戈武傾向陳王廷和蔣發是同時代人,是他將拳授給了蔣發,而非蔣發授給了陳王廷。

康戈武的一個觀點是,綜觀上述八式(家、流派)太極拳的傳承沿革,吳式、李式源自楊式,楊式溯源至陳家溝陳長興;郝式、孫式源自武式,武式溯源至趙堡鎮陳清萍和前已溯源於陳家溝的楊式。陳家溝和趙堡鎮相鄰,同屬河南溫縣轄地。顯然,現傳各式太極拳皆溯源至河南省溫縣。

而武當內家派認為蔣發的師傅是王宗嶽,除了唐豪在1930年代曾有駁斥,康戈武也對此進行了論證,他的直接論斷是——“王宗嶽是個查無其人的託名符號”。而對這個所謂的蔣發師傅,張三丰的支持者一會兒說成明代萬曆年間的王林楨,一會說成明代內家拳的山右王宗嶽,又一會兒說成清乾隆年間的王宗。

張三丰和陳王廷,到底誰是真正的太極拳祖師?

順治年間的畫像,陳王廷在前邊正襟危坐,蔣發持大刀端立在身後

雙方爭論的焦點,最終歸集到蔣發身上,武當內家派的支持者,依據不同時期的史料,對蔣發其人有不同的表述,一說陳王廷是其二徒弟,一說陳氏太極的第四代陳敬伯後來學的是蔣發傳下來的拳,另一說法是楊露禪的師傅陳長興是蔣發的徒弟。

陳家溝對此說一概呲之以鼻,稱蔣發和他們的祖師陳王廷曾和登封農民起義軍首領李際遇結拜,後陳王廷回村創拳,蔣發在李際遇被殺後投奔陳王廷,並跟隨其學拳,終身未娶。

清順治年間,陳王廷和蔣發都到了晚年,讓人畫了一幅畫像,其中陳王廷在前邊正襟危坐,蔣發持大刀端立在他的身後。陳小旺告訴筆者,文革時他曾看到一張被紅衛兵搜出的照片,這張照片系翻拍順治年間的畫像。

照片上有一行字“河南省溫縣明末清初太極拳師陳王廷(坐)暨其長工蔣發遺像”,這個後人書寫的圖說,印證陳家溝的一個故事,在陳家溝的歷史裡,蔣發一方面是陳王廷的弟子,另一方面是陳家的長工,人稱蔣把式。

官方一錘定音:溫縣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

正當武當內家派和陳家溝打得難解難分時,又發生了兩樁意外插曲。其一是2003年在焦作博愛縣唐村千載寺出土了一份《李氏家譜》,這份編纂於清康熙五十五年的家譜記載,太極拳起源於千載寺的太極宮,前身系唐初吳道子的太極養生功,明末時陳王廷和表兄弟李仲、李巖三人在此基礎上創編了十三勢拳和無極功、通北拳等。

博愛唐村依據這本家譜,認定是陳王廷和李氏兄弟共同創拳,李家這一脈最後傳給了清乾隆年間寫出《太極拳論》的王宗嶽。

張三丰和陳王廷,到底誰是真正的太極拳祖師?

2007年 6月 2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認定:溫縣是中國太極拳的發源地!

第二樁插曲,發生在2004年八月,溫縣趙堡鎮趙堡村的和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和有祿把《武當》雜誌和焦作沁陽市的武術愛好者張某告上法庭。這起官司的起因,是張某在2004年第7期的武當雜誌發文,和有祿不提和式太極拳師承武當張三丰,是在有意迴避太極拳的源流。並直稱和有祿是“欺師滅祖”、“投靠陳氏”。

兩年後,這場官司以和有祿領到2萬元賠償款告終,這個結果令武當內家派一時難以接受,他們一直堅定地認為,蔣發是武當趙堡太極拳第一代宗師,是武當北派太極第一代宗師王宗嶽的衣缽傳人,是他把太極拳帶到趙堡鎮,並從此發揚光大。

2007年 6月 2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認定:溫縣是中國太極拳的發源地!這又給了武當內家派當頭一擊,只好把蔣發授拳給陳家的故事再加以延伸和解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