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

早在張無忌之前,《九陽真經》就有了兩個少年傳人,一個是少年張三丰,一個是少女郭襄!覺遠大師圓寂之前,挑著張三丰和郭襄逃離少林寺,狂奔數百里地之後,內力耗盡,接近油盡燈枯,臨死之前,覺遠大師斷斷續續念著《九陽真經》的句子,旁邊的張三丰和郭襄趕緊盡力記住,後來又憑藉各自記住的斷句殘章,發展出了武當九陽功和峨眉九陽功,並在這兩門神功基礎上,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武當和峨眉兩派!

"

早在張無忌之前,《九陽真經》就有了兩個少年傳人,一個是少年張三丰,一個是少女郭襄!覺遠大師圓寂之前,挑著張三丰和郭襄逃離少林寺,狂奔數百里地之後,內力耗盡,接近油盡燈枯,臨死之前,覺遠大師斷斷續續念著《九陽真經》的句子,旁邊的張三丰和郭襄趕緊盡力記住,後來又憑藉各自記住的斷句殘章,發展出了武當九陽功和峨眉九陽功,並在這兩門神功基礎上,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武當和峨眉兩派!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在覺遠傳《九陽真經》之前,憑藉家學淵源,郭襄已經有了廣博的武學根基,跟無色禪師打賭的時候,落英劍法、玉女劍法、全真劍法、打狗棒法 、空明拳、泥鰍功、鐵掌功,全都學得似模似樣,而張三丰卻只會一套羅漢拳,他自己都說,自己對《九陽真經》的領悟沒有郭襄深!

而從年紀上看,《神鵰俠侶》結尾,張三丰第一次登場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郭襄剛過了十六歲生日,郭襄也只比他大了三四歲,而等到張三丰過一百歲生日的時候,郭襄卻已經死了四十多年,她的首徒風陵師太也早化為塵土,徒孫滅絕師太也被人稱作“老尼”!同樣是修煉《九陽真經》,同樣是一代宗師、絕頂高手,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而郭襄卻早早就死了呢?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以下3個,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郭襄的一項“缺陷”

一、郭襄出家為尼,張三丰出家為道

"

早在張無忌之前,《九陽真經》就有了兩個少年傳人,一個是少年張三丰,一個是少女郭襄!覺遠大師圓寂之前,挑著張三丰和郭襄逃離少林寺,狂奔數百里地之後,內力耗盡,接近油盡燈枯,臨死之前,覺遠大師斷斷續續念著《九陽真經》的句子,旁邊的張三丰和郭襄趕緊盡力記住,後來又憑藉各自記住的斷句殘章,發展出了武當九陽功和峨眉九陽功,並在這兩門神功基礎上,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武當和峨眉兩派!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在覺遠傳《九陽真經》之前,憑藉家學淵源,郭襄已經有了廣博的武學根基,跟無色禪師打賭的時候,落英劍法、玉女劍法、全真劍法、打狗棒法 、空明拳、泥鰍功、鐵掌功,全都學得似模似樣,而張三丰卻只會一套羅漢拳,他自己都說,自己對《九陽真經》的領悟沒有郭襄深!

而從年紀上看,《神鵰俠侶》結尾,張三丰第一次登場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郭襄剛過了十六歲生日,郭襄也只比他大了三四歲,而等到張三丰過一百歲生日的時候,郭襄卻已經死了四十多年,她的首徒風陵師太也早化為塵土,徒孫滅絕師太也被人稱作“老尼”!同樣是修煉《九陽真經》,同樣是一代宗師、絕頂高手,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而郭襄卻早早就死了呢?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以下3個,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郭襄的一項“缺陷”

一、郭襄出家為尼,張三丰出家為道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第一個原因,小編以為是跟兩人出家派別不同有關,郭襄出家為尼,而張三丰出家為道。佛家認為肉身就是臭皮囊,等到壽命盡了,神識離去,甩掉這層臭皮囊,才能夠得道!而道家卻剛剛相反,十分珍視肉身,講究養生修性,延年益壽,還將“長生不老,與天同壽”,作為畢生追求。著名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說:“人道當食甘旨,服輕暖,通陰陽,處官秩,耳目聰明,骨節堅強,顏色悅懌,老而不衰,延年久視,出處任意,寒溫風溼不能傷。”意思就是講人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肉身,要吃好穿好,保暖散燥,強身健體,耳聰目明

因為有強烈的養生意識和各種修行手法,道書上有載,活到百歲以上的修道家比比皆是,而根據史料記載,修道家的平均壽命也要比其他百姓凡人長的多!這現象在金庸武俠中體現出來,就是道家高手普遍長壽,比如說《天龍八部》裡的“逍遙派”,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都達到只要不主動散功就不會死的地步!而張三丰更是了不起,他被人稱作“張真人”,在《黃帝內經》裡,只有“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的修道者,會被稱作“真人”!成為“真人”,需要“復歸嬰兒”,擁有“純陽之體”,而我們知道,百餘高齡的張三丰,正是純陽無極之體

二、張三丰胸懷空明,智慧無極

"

早在張無忌之前,《九陽真經》就有了兩個少年傳人,一個是少年張三丰,一個是少女郭襄!覺遠大師圓寂之前,挑著張三丰和郭襄逃離少林寺,狂奔數百里地之後,內力耗盡,接近油盡燈枯,臨死之前,覺遠大師斷斷續續念著《九陽真經》的句子,旁邊的張三丰和郭襄趕緊盡力記住,後來又憑藉各自記住的斷句殘章,發展出了武當九陽功和峨眉九陽功,並在這兩門神功基礎上,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武當和峨眉兩派!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在覺遠傳《九陽真經》之前,憑藉家學淵源,郭襄已經有了廣博的武學根基,跟無色禪師打賭的時候,落英劍法、玉女劍法、全真劍法、打狗棒法 、空明拳、泥鰍功、鐵掌功,全都學得似模似樣,而張三丰卻只會一套羅漢拳,他自己都說,自己對《九陽真經》的領悟沒有郭襄深!

而從年紀上看,《神鵰俠侶》結尾,張三丰第一次登場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郭襄剛過了十六歲生日,郭襄也只比他大了三四歲,而等到張三丰過一百歲生日的時候,郭襄卻已經死了四十多年,她的首徒風陵師太也早化為塵土,徒孫滅絕師太也被人稱作“老尼”!同樣是修煉《九陽真經》,同樣是一代宗師、絕頂高手,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而郭襄卻早早就死了呢?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以下3個,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郭襄的一項“缺陷”

一、郭襄出家為尼,張三丰出家為道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第一個原因,小編以為是跟兩人出家派別不同有關,郭襄出家為尼,而張三丰出家為道。佛家認為肉身就是臭皮囊,等到壽命盡了,神識離去,甩掉這層臭皮囊,才能夠得道!而道家卻剛剛相反,十分珍視肉身,講究養生修性,延年益壽,還將“長生不老,與天同壽”,作為畢生追求。著名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說:“人道當食甘旨,服輕暖,通陰陽,處官秩,耳目聰明,骨節堅強,顏色悅懌,老而不衰,延年久視,出處任意,寒溫風溼不能傷。”意思就是講人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肉身,要吃好穿好,保暖散燥,強身健體,耳聰目明

因為有強烈的養生意識和各種修行手法,道書上有載,活到百歲以上的修道家比比皆是,而根據史料記載,修道家的平均壽命也要比其他百姓凡人長的多!這現象在金庸武俠中體現出來,就是道家高手普遍長壽,比如說《天龍八部》裡的“逍遙派”,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都達到只要不主動散功就不會死的地步!而張三丰更是了不起,他被人稱作“張真人”,在《黃帝內經》裡,只有“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的修道者,會被稱作“真人”!成為“真人”,需要“復歸嬰兒”,擁有“純陽之體”,而我們知道,百餘高齡的張三丰,正是純陽無極之體

二、張三丰胸懷空明,智慧無極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除了信仰原因以外,張三丰本人的素質,也是他長壽的極大原因。同樣是道教祖師,王重陽五十多歲就死了,壽命還不到張三丰的一半,就是因為他壯志難酬,成日憂心忡忡,心境黯然,思慮過度,而張三丰卻任性自在,生性詼諧,等到修煉了幾十年後,更是謙沖恬退,空明澄澈,萬事不縈於懷

愛徒張翠山斃命於眼前,他尚且能心神不亂,出手秒殺鹿杖客;少林派接見他時,毫無禮數,百般傲慢,他也能轉念就不放在心上!空智指責他偷學少林武功,已經是江湖第一武學宗師的他,卻還能不氣不急,心平氣和。中醫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但世間萬物都引不起張三丰的極端情緒,傷不了他的純陽之體!有這樣的胸懷,普通人都註定會長壽,更何況是常年修行的張三丰了

九十五歲之後,張三丰每年都會有九個月時間,在後山竹林深處的小木屋裡靜修,所居的環境是修篁森森,萬籟俱寂,而木屋之中也只有茶壺、茶杯、蒲團和一柄木劍,正跟他本人一樣,澄淨空明,毫無慾念,萬事不縈於懷!一年十二個月,只有三個月會沾染俗人俗事,其他時間都在龜息,真是活該人家龜年鶴壽!

三、郭襄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

早在張無忌之前,《九陽真經》就有了兩個少年傳人,一個是少年張三丰,一個是少女郭襄!覺遠大師圓寂之前,挑著張三丰和郭襄逃離少林寺,狂奔數百里地之後,內力耗盡,接近油盡燈枯,臨死之前,覺遠大師斷斷續續念著《九陽真經》的句子,旁邊的張三丰和郭襄趕緊盡力記住,後來又憑藉各自記住的斷句殘章,發展出了武當九陽功和峨眉九陽功,並在這兩門神功基礎上,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武當和峨眉兩派!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在覺遠傳《九陽真經》之前,憑藉家學淵源,郭襄已經有了廣博的武學根基,跟無色禪師打賭的時候,落英劍法、玉女劍法、全真劍法、打狗棒法 、空明拳、泥鰍功、鐵掌功,全都學得似模似樣,而張三丰卻只會一套羅漢拳,他自己都說,自己對《九陽真經》的領悟沒有郭襄深!

而從年紀上看,《神鵰俠侶》結尾,張三丰第一次登場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郭襄剛過了十六歲生日,郭襄也只比他大了三四歲,而等到張三丰過一百歲生日的時候,郭襄卻已經死了四十多年,她的首徒風陵師太也早化為塵土,徒孫滅絕師太也被人稱作“老尼”!同樣是修煉《九陽真經》,同樣是一代宗師、絕頂高手,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而郭襄卻早早就死了呢?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以下3個,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郭襄的一項“缺陷”

一、郭襄出家為尼,張三丰出家為道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第一個原因,小編以為是跟兩人出家派別不同有關,郭襄出家為尼,而張三丰出家為道。佛家認為肉身就是臭皮囊,等到壽命盡了,神識離去,甩掉這層臭皮囊,才能夠得道!而道家卻剛剛相反,十分珍視肉身,講究養生修性,延年益壽,還將“長生不老,與天同壽”,作為畢生追求。著名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說:“人道當食甘旨,服輕暖,通陰陽,處官秩,耳目聰明,骨節堅強,顏色悅懌,老而不衰,延年久視,出處任意,寒溫風溼不能傷。”意思就是講人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肉身,要吃好穿好,保暖散燥,強身健體,耳聰目明

因為有強烈的養生意識和各種修行手法,道書上有載,活到百歲以上的修道家比比皆是,而根據史料記載,修道家的平均壽命也要比其他百姓凡人長的多!這現象在金庸武俠中體現出來,就是道家高手普遍長壽,比如說《天龍八部》裡的“逍遙派”,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都達到只要不主動散功就不會死的地步!而張三丰更是了不起,他被人稱作“張真人”,在《黃帝內經》裡,只有“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的修道者,會被稱作“真人”!成為“真人”,需要“復歸嬰兒”,擁有“純陽之體”,而我們知道,百餘高齡的張三丰,正是純陽無極之體

二、張三丰胸懷空明,智慧無極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除了信仰原因以外,張三丰本人的素質,也是他長壽的極大原因。同樣是道教祖師,王重陽五十多歲就死了,壽命還不到張三丰的一半,就是因為他壯志難酬,成日憂心忡忡,心境黯然,思慮過度,而張三丰卻任性自在,生性詼諧,等到修煉了幾十年後,更是謙沖恬退,空明澄澈,萬事不縈於懷

愛徒張翠山斃命於眼前,他尚且能心神不亂,出手秒殺鹿杖客;少林派接見他時,毫無禮數,百般傲慢,他也能轉念就不放在心上!空智指責他偷學少林武功,已經是江湖第一武學宗師的他,卻還能不氣不急,心平氣和。中醫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但世間萬物都引不起張三丰的極端情緒,傷不了他的純陽之體!有這樣的胸懷,普通人都註定會長壽,更何況是常年修行的張三丰了

九十五歲之後,張三丰每年都會有九個月時間,在後山竹林深處的小木屋裡靜修,所居的環境是修篁森森,萬籟俱寂,而木屋之中也只有茶壺、茶杯、蒲團和一柄木劍,正跟他本人一樣,澄淨空明,毫無慾念,萬事不縈於懷!一年十二個月,只有三個月會沾染俗人俗事,其他時間都在龜息,真是活該人家龜年鶴壽!

三、郭襄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本來郭襄也跟張三丰一樣,是豁達之人,奈何卻逃不過一個情字!所謂“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創立“峨眉九陽神功”的郭襄之所以不壽,根本原因還是為情所傷!郭襄雖不如黃蓉那樣是女中諸葛,但也是穎悟絕倫、秀外慧中的少女,不到十六歲時候,就能醫卜星相、琴棋書畫、兵法縱橫等諸般雜學都有涉獵,並且略有小成,黃蓉都常說她隱然有外祖黃藥師之風,並賜她外號“小東邪”。而一識楊過之後,郭襄卻是情根深種,小小年紀,便嚐到了“求不得”的愁苦,從此無法自拔!

第一次見楊過,分手在即之時,郭襄便開始默默無言、暗自發愁,聽說姊姊郭芙已經尋來,滿懷心事化作一滴淚水,灑到胸前的酒杯之中;十六歲生日宴上,楊過匆匆離去,郭襄更是心中傷痛難忍,滿眶淚水,撲在母親黃蓉的肩頭!華山之巔,楊過攜小龍女之手,和神鵰並肩下山的時候,十六歲出頭的郭襄,卻如飽經滄桑一般,念出李莫愁的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她的心在那一刻已經開始蒼老

"

早在張無忌之前,《九陽真經》就有了兩個少年傳人,一個是少年張三丰,一個是少女郭襄!覺遠大師圓寂之前,挑著張三丰和郭襄逃離少林寺,狂奔數百里地之後,內力耗盡,接近油盡燈枯,臨死之前,覺遠大師斷斷續續念著《九陽真經》的句子,旁邊的張三丰和郭襄趕緊盡力記住,後來又憑藉各自記住的斷句殘章,發展出了武當九陽功和峨眉九陽功,並在這兩門神功基礎上,建立了大名鼎鼎的武當和峨眉兩派!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在覺遠傳《九陽真經》之前,憑藉家學淵源,郭襄已經有了廣博的武學根基,跟無色禪師打賭的時候,落英劍法、玉女劍法、全真劍法、打狗棒法 、空明拳、泥鰍功、鐵掌功,全都學得似模似樣,而張三丰卻只會一套羅漢拳,他自己都說,自己對《九陽真經》的領悟沒有郭襄深!

而從年紀上看,《神鵰俠侶》結尾,張三丰第一次登場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而郭襄剛過了十六歲生日,郭襄也只比他大了三四歲,而等到張三丰過一百歲生日的時候,郭襄卻已經死了四十多年,她的首徒風陵師太也早化為塵土,徒孫滅絕師太也被人稱作“老尼”!同樣是修煉《九陽真經》,同樣是一代宗師、絕頂高手,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而郭襄卻早早就死了呢?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以下3個,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郭襄的一項“缺陷”

一、郭襄出家為尼,張三丰出家為道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第一個原因,小編以為是跟兩人出家派別不同有關,郭襄出家為尼,而張三丰出家為道。佛家認為肉身就是臭皮囊,等到壽命盡了,神識離去,甩掉這層臭皮囊,才能夠得道!而道家卻剛剛相反,十分珍視肉身,講究養生修性,延年益壽,還將“長生不老,與天同壽”,作為畢生追求。著名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說:“人道當食甘旨,服輕暖,通陰陽,處官秩,耳目聰明,骨節堅強,顏色悅懌,老而不衰,延年久視,出處任意,寒溫風溼不能傷。”意思就是講人一定要照看好自己的肉身,要吃好穿好,保暖散燥,強身健體,耳聰目明

因為有強烈的養生意識和各種修行手法,道書上有載,活到百歲以上的修道家比比皆是,而根據史料記載,修道家的平均壽命也要比其他百姓凡人長的多!這現象在金庸武俠中體現出來,就是道家高手普遍長壽,比如說《天龍八部》裡的“逍遙派”,無崖子、天山童姥、李秋水都達到只要不主動散功就不會死的地步!而張三丰更是了不起,他被人稱作“張真人”,在《黃帝內經》裡,只有“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的修道者,會被稱作“真人”!成為“真人”,需要“復歸嬰兒”,擁有“純陽之體”,而我們知道,百餘高齡的張三丰,正是純陽無極之體

二、張三丰胸懷空明,智慧無極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除了信仰原因以外,張三丰本人的素質,也是他長壽的極大原因。同樣是道教祖師,王重陽五十多歲就死了,壽命還不到張三丰的一半,就是因為他壯志難酬,成日憂心忡忡,心境黯然,思慮過度,而張三丰卻任性自在,生性詼諧,等到修煉了幾十年後,更是謙沖恬退,空明澄澈,萬事不縈於懷

愛徒張翠山斃命於眼前,他尚且能心神不亂,出手秒殺鹿杖客;少林派接見他時,毫無禮數,百般傲慢,他也能轉念就不放在心上!空智指責他偷學少林武功,已經是江湖第一武學宗師的他,卻還能不氣不急,心平氣和。中醫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但世間萬物都引不起張三丰的極端情緒,傷不了他的純陽之體!有這樣的胸懷,普通人都註定會長壽,更何況是常年修行的張三丰了

九十五歲之後,張三丰每年都會有九個月時間,在後山竹林深處的小木屋裡靜修,所居的環境是修篁森森,萬籟俱寂,而木屋之中也只有茶壺、茶杯、蒲團和一柄木劍,正跟他本人一樣,澄淨空明,毫無慾念,萬事不縈於懷!一年十二個月,只有三個月會沾染俗人俗事,其他時間都在龜息,真是活該人家龜年鶴壽!

三、郭襄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本來郭襄也跟張三丰一樣,是豁達之人,奈何卻逃不過一個情字!所謂“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創立“峨眉九陽神功”的郭襄之所以不壽,根本原因還是為情所傷!郭襄雖不如黃蓉那樣是女中諸葛,但也是穎悟絕倫、秀外慧中的少女,不到十六歲時候,就能醫卜星相、琴棋書畫、兵法縱橫等諸般雜學都有涉獵,並且略有小成,黃蓉都常說她隱然有外祖黃藥師之風,並賜她外號“小東邪”。而一識楊過之後,郭襄卻是情根深種,小小年紀,便嚐到了“求不得”的愁苦,從此無法自拔!

第一次見楊過,分手在即之時,郭襄便開始默默無言、暗自發愁,聽說姊姊郭芙已經尋來,滿懷心事化作一滴淚水,灑到胸前的酒杯之中;十六歲生日宴上,楊過匆匆離去,郭襄更是心中傷痛難忍,滿眶淚水,撲在母親黃蓉的肩頭!華山之巔,楊過攜小龍女之手,和神鵰並肩下山的時候,十六歲出頭的郭襄,卻如飽經滄桑一般,念出李莫愁的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她的心在那一刻已經開始蒼老

同樣練九陽真經,為何張三丰能活那麼久,郭襄卻早早就死了?

自此之後,郭襄便騎著小毛驢,一人一劍,走遍三山五嶽,五湖四海,尋找楊過的下落。萬花坳中,絕情谷底,風陵渡口,終南山上,一邊找不到,一邊又怕找到,因為找到有小龍女相伴的楊過之後,又能如何?“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玲瓏心思,如花容顏,怎禁得起無望相思日日年年的煎熬?為情所傷的郭襄即使有神功加持,也是難以長壽的了

張三丰雖然也暗戀郭襄,但這種暗戀,卻是一種淡淡的惆悵,略有苦味,傷不得身,而郭襄的相思卻是銷骨蠶食,五勞七傷!峨眉派掌門人可能註定了都是不能長壽吧,郭襄是因為慧極情深,滅絕師太是因為過剛易折,周芷若是因為心機太深,而且全都一生得不到所愛之人!佛家偈語說得好啊: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