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武術能自學嗎?

老生常談——武術能自學嗎?

本文作者薛金銀拳照

本文第一次於2016年7月4日發表於微信公眾號“武藝縱橫”,本次略有增加。

受武俠小說和功夫電影的影響,很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武俠夢,行俠仗義來去自由,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最後深藏功與名江湖只留哥的傳說。但是苦於投師無門,周圍也鮮見高手,歲月蹉跎也就罷了。

在網絡發達的現代社會,不出門可知天下事,武術教學書籍和視頻也不可勝數,想對於古人來說已經條件優越很多,那麼,現在可以自學武術嗎?答案是很難。

首先,武術和很多體育和藝術類項目有類似之處,既然足球、籃球、羽毛球都需要教練,鋼琴、畫畫都需要老師教,武術也是一樣,一個好的老師起到的不僅僅是事半功倍的作用,會讓練習者少走很多很多的彎路。

人雖有高矮胖瘦,但是身體結構都是相同的,因此所有體育運動中的標準發力姿勢和要訣都是一致,例如網球和羽毛球和發球站姿和發力,頂級高手的外形幾乎完全一致。這是因為在競技體育中,最省力最有效果的形體動作已經經過無數人的實踐,最終找到一個受到廣泛認同的標準姿勢。中國的傳統武術源遠流長,對外形的要求和勁力的使用也有其統一的標準,如內三和外三合等。

與其他運動或者藝術類項目不同的是,武術門類繁多,師承各異,很多拳術因材施教,同一師門下弟子的動作也不盡相同,很難找到標準化和規範化的動作示範。無論是書籍還是視頻,都無法全部描述動作的要領。網上張烈的形意拳教學文字和視頻已經足夠詳盡,但只要跟老師學過的,就明白大篇文字和照片其實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所以,既然有前人那麼多的經驗教訓積累得到現成的知識,何必從頭驗證呢,如同有了火柴和打火機,自己缺從鑽木取火開始費神勞力的驗證。人類進步的祕密就在於知識的傳承。

第二,接上一條,沒有老師教的最大缺點,是練拳容易改拳難。這和體育項目非常類似,一旦形成了錯誤的發力動作和習慣,就很難改過來,還不如沒有學過的人好糾正。我在學習羽毛球后場擊球標準姿勢時,定步擊球練習做的很標準,一旦實際對練又變成錯誤的左腳蹬地了,這是因為之前長時間的打球造成的錯誤習慣。肌肉的習慣動作改起來很難。有教練或者老師在身邊提醒,練習效果比自學強太多。另外有條件的話,對著鏡子練也會避免很多肢體的不良動作。

第三,武術精細動作自學的難度很大。武術技擊的過程,是通過手、眼、身、法、步的高度協調來完成的,其中的一些細節是十分精妙、細微的,沒有明師的指導,僅僅依靠自學,是無法登堂入室的。武術中套路動作的一般順序和外形稱為拳譜,勁力和動作的關鍵要領稱為拳決,拳術一般提供的只有拳譜,自學者照貓畫虎,外形沒有問題,但是核心技能的拳決在書中很難描述。拳訣是各家拳種日積月累的寶貴財富,雖然現在網上內家拳的拳決都大致相同,但是對於其內容的解釋卻不都是一樣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不同拳種的練習順序和著眼點不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受自身武術水平限制,武術水平的高低導致瞭解釋的深度不同。對於自學者來說,對拳決的領悟是最難的。第一個例子以太極拳為例,很多人自學太極拳造成膝蓋受傷,是因為慢練加對虛靈頂勁的理解不深造成的。頭懸領,則身拔長,既顯得挺拔大方,體重對膝蓋的壓力也減輕。這就是虛靈頂勁這一拳決的作用之一:有助於保護膝蓋。第二個例子說說關於不同拳種的拳決差異。少林拳要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是為了在打出拳後有迴旋的餘地,防止拳打老了被對方所乘,因此收回則為勾,伸直則可以進步打過去。而張氏形意拳的核心是以剛破柔以剛破剛,因此要求打拳放長擊遠,頂字訣為第一要訣,無論是胳膊還是腿,在擊出的瞬間要求肌肉緊張伸直髮力,這是為了體現長槍硬打硬進無遮攔的特點。這樣初學者對於不同拳種的拳理(即拳術的思想和理念)不瞭解,只看拳譜是無法體會到造拳套路的高手的內心意圖的。這就註定了自學者的武術水平提高的難度很大。

也就是說,武術的道路千萬條,每條道路的方式方法和意圖都不同,不能學雜家,而要一門一門的研究,一門一門的理解。比如,形意拳是直進直退,需要表現勢大力沉,必須發力才有神。八卦掌走轉為主,靠步法變換攻防角度應敵,因此飄、轉是核心內容。太極拳來自於長拳,尾閭中正是核心,低頭貓腰是忌諱。

最後一點,中國傳統武術門類眾多,缺乏對練的傳統和相應的規則,所以基本上都是本門內對練,很少和門外的人切磋的,有的是不敢,有的是怕沒面子,這導致對武術水平的判斷很難有權威的標準,結果就是大師橫行。初學者很難看出誰高誰低,難免走彎路。從這一點來說,日本的劍道是一個適應現代化的成功改造的例子,因為其等級排名均以實戰結果為依據。因此其選手的水平能夠獲得圈內人士的公認,虛假宣傳和名實不符少了很多。

最後引用一句拳諺作為本文的結尾:“入門引路需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修”。

老生常談——武術能自學嗎?

張氏內家拳創始人張勝利拳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