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大道,非小術!

武術 老子 黃帝內經 儒家 太極的祕密 2017-06-06

太極拳是大道,非小術!古人說,太極拳乃大道,非小術也。其與道相通。那麼,在實際當中又是怎麼體現和實現這一特徵的呢?

首先,太極拳的自身屬性要求就與老子的義理內容相應相契。是武術當中最符合老子的《道德經》思想內容的拳術。可以說,老子的道德思想就是對宇宙自然之道的闡發總結。那麼,太極拳自然也就同樣是演化著這樣的規律。所以,在過去的道門裡對於練這一門拳術的,有“以拳演道、以拳入道”這麼一說。正確的太極拳習練就是在煉己合道。

其次,武術雖然都可以說是心身之運動知覺的結合產物。但是,惟有太極拳以其鬆、軟、慢練的特有屬性而真正的將身與心結合得隨著習練的深入而愈發的平衡緊密。且,太極拳不僅僅侷限於小我的這個身心習練。它還會隨著境界的提升而產生昇華之後的自我與外界天地自然的交流與轉化。太極拳是大道,非小術!

如果說,在開始的習練階段,身心為一陰一陽。那麼,太極拳就是在不斷的揉合陰陽。讓身和心這對陰陽越來越契密。以能夠達到以心沉著的行氣,而身體百骸能在順應的時候不與之相悖,則氣方可如“小雨潤如酥”般通暢的滋養體內。而身體的動靜開合的無滯又會使得心對身的操控支配更加的便利順遂。

又因為,人生活於大自然當中,人與天地是有著密切相應的。所以,若是隻在自身上做功夫,那麼還不是道法的究竟。所以在後續階段,通過練拳而昇華了的,淨化了的自我又會與天地形成一陰一陽的關係。通過相應的練習方法而能使得本我和自然形成新的陰陽平衡互轉。二者的銜接轉換會在習練的過程中漸漸形成生生不息的圓圈。這在道門裡將之稱為周天。這是更為宏觀的大周天概念。和那種人體的大周天是截然不同的。

這種概念的實現是有次序的。開始必須要從心上去入手。從傳統文化角度而言,釋、道、儒三家沒有一個不是在心字上做一番功夫的。由儒家的修心養性;道家的存心煉性;佛家的明心見性即可見端倪。太極拳是人體的身心互相作用。自然也就無非出乎這樣的範疇。太極拳是大道,非小術!

在我國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之“靈蘭祕典論”中對此也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神明者,心神清淨靈明而不昏昧。那麼,由此心神之明而發出來的意思才是正念。正念方能產生正行。所以,練拳初始必須要先正心誠意,以立根基。如此方能符合道法。“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止亦枉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待根基立住之後,做為拳法運動必是涉及到拳法的動靜開合。而說到動靜開合就得涉及到陰陽。陰陽是對宇宙萬物認知上的最終規劃的統稱。其具體到人身,於手腳則為虛實,於拳勢則為蓄髮,於彰顯則為剛柔,於速度則為快慢等等。其若細分則處處又可分出一陰一陽,而處處又總歸是不出陰陽在圈中轉化的原理。這就叫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是也。太極拳是大道,非小術!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的見聞中,世間練太極拳者有兩類人為最多。一類是重外形而輕內裡的(神、意、氣),一類是重內裡而略外形的(術、法、象)。這當然是不對的,不完善的。如果形不重要,那麼先人們又何須寫了那麼多對於形體上的要領要求呢?如果內不重要,則可蹦躥跳躍,極盡花俏。這樣,又如何施展太極妙手而與外家有所不相同呢?

所以,真正的太極拳的動靜開合要外有其形象,內有其機理才是正確的。想練好太極拳,必須要在動靜開合當中有始有終,始和終的點與點的銜接變換還要恰到好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度。這種動靜開合的度又都必須是在心意的操控支配下完成的。因此,外看是走架子,實則也是在練內裡。

太極拳為演道,入道,合道之法。與其它運動,拳術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它是利用逆返之理而求先天之功。故練拳還必須要具備胎形。如此,以腰為軸心所做的周身百節的齊齊轉動,自有團圓緊湊,仰止綿連之形,又有珠走玉盤,迴環滾轉之趣。不懂得這些和做不到這些,當然是無法感知得到其中的一番理趣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