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少有的用兵天才,只是所作所為很為後人不齒

吳起 楚悼王 李悝 魏文侯 負重前行 2017-06-09

戰國時期的謀略家吳起,曾經師從孔子的弟子曾子學習儒學,可是儒學宣揚的禮義仁智信並沒有壓制其身上薄情寡義的本性,反而滋長了他為名圖利、崇尚權力的勃勃野心。縱觀吳起一生,曾侍奉過三個國家的王,每次皆是毛遂自薦,每次都憑藉其天才的軍事謀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每次都是被君王所猜忌,其中兩次以逃命而告終,最後一次就算自己死掉也要拉上許多人陪葬,其用計之深不得不讓人佩服。

此人是少有的用兵天才,只是所作所為很為後人不齒

吳起從小就熟讀兵書,文韜武略自不在話下,只是比起往上爬,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幾乎就是冷血的代名詞。據說吳起投奔魯國的時候,魯國國君聽聞他很有才幹,但礙於其妻是齊國人,當時魯國和齊國正在打仗,因擔心吳起掌握兵權後會因為妻子的緣故造反,所以一直不肯留用他。吳起為表忠心,急忙趕回家去殺了陪伴他十多年的結髮妻子,並提著她的頭來見魯國國王。魯王大驚,但也為吳起的行為所觸動,估摸起這等狂人必須要委以重任,但不能留在身邊,於是便讓吳起領兵抗擊齊軍。吳起不愧為用兵的天才,第一次領兵就以巧計大破齊軍,仗打勝後,他本想著衣食榮華、高枕無憂了,可是魯國國君卻聽信小人讒言,將其將軍的職務免除了。這下吳起可是鬱悶透頂了,每天借酒澆愁,一日他從酒館出來,聽到有三十多個同鄉人在詆譭自己,頓時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將這三十多個人全部誅殺了,然後逃之夭夭。

此人是少有的用兵天才,只是所作所為很為後人不齒

這時,他聽說魏國國君魏文侯在招攬賢才,便急急忙忙向魏國奔去拜見魏王。這個燙手山芋怎麼接,魏王發了愁,於是就向當時的賢相李悝請教。李悝說,“吳起這個人,用他征戰沙場、開疆拓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要將其留在身邊恐怕不妥,怎麼考慮還要請大王決斷。”這魏王也是聰明人,終其一生都讓吳起率兵征戰,很少讓其參與朝廷政事。吳起也許是感念國君對他的再造之恩,一邊操練士卒,一邊帶著軍隊南征北伐,十多年間就讓魏國軍事實力冠於諸侯國之上,甚至打敗了強大的秦國。魏文侯在的時候,吳起還懂得收斂,可是等到魏王死去,他的政治野心就表現出來了,因為在魏國呆得太久,將軍的職務已經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他想幹相國的職務,把軍權和政權都抓在手上。可是事事豈是那麼順心如意的!這一次,又是一個讒臣在新的魏王那裡嚼舌根,本來這年輕的魏王就不怎麼喜歡他,經這麼一挑撥,就埋下了很深的猜忌,想方設法削弱吳起手中掌握的權力。

此人是少有的用兵天才,只是所作所為很為後人不齒

吳起覺得在魏國呆起也沒有什麼意思了,他認為與其最後被魏王找個藉口殺掉,還不如另擇明君再圖霸業,於是在很多人都沒有意料到的情況下,吳起悄悄跑到了楚國、投奔了楚悼王。這楚王很欣賞吳起的才幹,沒有像前面兩個國家的君主那般小氣,他任命吳起為令尹,對楚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憑藉多年的經驗,吳起很快制定了系列改革措施,短短三年就讓楚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激增,不僅對外作戰多次取得勝利,使楚國疆域版圖不斷得到擴展,而且還“圍魏救趙”打敗魏軍,重挫了氣焰不可一世的魏國的鋒芒。

此人是少有的用兵天才,只是所作所為很為後人不齒

可是吳起的變法改革,雖然讓楚國得到了極大的好處,但是觸及了舊貴族的根本利益,吳起雖然位高權重,但畢竟他是外來人,來楚國的時間也不長,哪裡會有那些舊貴族的勢力那麼盤根錯節、根深蒂固?楚悼王死後,早就對吳起憋了一肚子怨氣的舊貴族發動了叛亂,他們不顧一切地看到吳起就砍就殺,吳起也不是吃素的,知道自己躲不過這一劫,趕忙躲到了楚悼王的陵寢,當時楚悼王還沒有下葬,吳起想著這些舊貴族怎麼也會給大王面子,不會進到陵寢來。可是這些舊貴族就像是被整瘋了一樣,不屈不撓地殺了進來,看到自己氣數將盡,吳起乾脆抱著楚王的屍體等著他們殺死,這些舊貴族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弓箭、操起屠刀就是一陣亂砍亂射。這下可好,殺死吳起不要緊,可是辱沒了先王屍體,新的楚王會放過這些人嗎?果不其然,新楚王即位後,立即以叛逆的罪名將這些舊貴族全部誅殺了。

此人是少有的用兵天才,只是所作所為很為後人不齒

歷史上說,吳起愛自己甚過愛他人,即使是自己的老婆、朋友,只要阻礙了自己的康莊大道,就會毫不猶豫的捨棄掉;也有人說,吳起如果沒有之前的斑斑劣跡,很可能就在魯國終老一生了,哪裡還有魏國領兵、楚國變法那些事兒;更有人說,像吳起這樣的人,如果生在秦國,說不定強秦早就一統天下了。無論哪種說法,從性格成就個人來講,吳起一生達到的高度、創造的業績,確實算得上非常輝煌了,但就為人處世而言,確實不敢恭維,他無所不用其極,在臨死之前都要算計著拉很多人一起陪葬,如果有這樣腹黑的朋友在身邊,你還願意深交嗎?這就是為什麼兩國國君都不願意真正地重用他的原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