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國初年的鄭國會被看似同等體量的韓國所滅?

魏國初興之時,韓趙相難,其中魏國剛好處於韓國和趙國之間。

為什麼戰國初年的鄭國會被看似同等體量的韓國所滅?


兩國都向魏國借兵。

魏文侯說:兩國都是寡人的兄弟,不敢從。

兩國後來知道,魏文侯都以此拒絕了對方,非常佩服,於是都來朝見魏國。

史料似乎故意把讀者導向道德方面,認為魏文侯拒絕兩國,純粹是道德原因。

這種說法當然是很膚淺的,實際上,我們可以想見,魏國謀求發展,他絕不可能要求外部條件大亂。如果韓趙相攻,魏國的外部條件就急速惡劣了。

總之,至此韓、趙、魏三國結成了一個暫時的三晉同盟。可以想見,三晉聯盟是從過去最強大的晉國分出來的,這個軍事聯盟是當時最強大的聯盟。

這個聯盟之中,魏國面對秦國,趙國面對齊國和衛國,韓國則面對鄭國。

為什麼戰國初年的鄭國會被看似同等體量的韓國所滅?


1、滅鄭

韓國從先祖韓起執政的時期,他的領土擴展就開始向鄭國侵襲,呈現一個包圍態勢。韓國國土狹小,他所能攻取的唯一目標,只有鄭國。

鄭國可以算是春秋時期最重要的國家,晉楚幾次戰爭都是因為鄭國而起。

三家滅智的時候,當時韓虎的謀士段規建議說:未來三家分地,望主公必須取得成皋。

韓虎說:成皋只是一個流水不存的石頭地,寡人要此地何用?

段規說:主公要這麼想就錯了。這塊地雖然小,但是牽動全身,以此地為跳板,就能攻佔鄭國,所以必須把這塊地搶下來。

韓國對於鄭國早已虎視眈眈。

在晉國未分裂的時候,春秋末期,太子建從楚國來到鄭國躲難,又到了晉國。晉國人就曾經和太子建密謀,讓太子建做內奸,攻佔鄭國。

在智瑤統治時期,更是數次攻打鄭國。但是由於齊國干預,只能狠狠作罷。

公元前424年,韓國的第二代君主即位,這就是韓武子。

韓武子即位以後,滅鄭之事就成為韓國頭號大事。

而同時(公元前423年),鄭共公去世,他的兒子即位,就是鄭幽公。

韓武子趁勢發鄭,殺幽公。扶持了一個傀儡君主,這就是鄭繻公。

公元前409年,韓武子去世,他的兒子韓虔即位,這就是韓景侯。

即位當年,他就攻打鄭國,攻佔雍丘。並且把都城從平陽遷到了陽翟。

這樣一來,兵鋒直指鄭國了。

鄭國為了防禦韓國的行為,於是開始修築大型防禦工事。

公元前407年,鄭國先發制人,攻打韓國,韓國大敗於鄭國。

公元前400年,鄭國再次攻打韓國,包圍韓國的都城陽翟。

但是鄭國此舉,實屬迴光返照,此時的鄭國已經面臨內憂外患。

當時,鄭國的執政是其子其。據《淮南子》記載,

鄭子陽剛毅而好罰。其於罰也,執而無赦

可以想見,鄭子陽是一個意圖變法的法家人物。

而鄭國為了擴展生存空間,攻打宋國。

鄭人侵榆關,陽城桓定君率榆關之師與上國之師以交(邀/徼)之,與之戰於桂陵,楚師無功。(《系年》)

和楚國陽城桓定君的軍隊對戰,結果楚國沒有佔到便宜。

楚國由此大怒,攻打鄭國。

明歲,郎莊平君率師侵鄭,鄭皇子、子馬、子池、子封子率師以交(邀/徼)楚人,楚人涉氵禾(氾?),將與之戰,鄭師逃入於蔑。楚師圍之於蔑,盡逾(降)鄭師與其四將軍,以歸於郢。

鄭國在這次戰爭中被打敗,罕氏的太宰欣推翻了其子陽政權。

太宰欣成為鄭國執政以後,

朋黨比周以事其君,隱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亂治,援外以撓內,親下以謀上,不難為也

所以,他無法處理鄭國的內憂外亂。

為什麼戰國初年的鄭國會被看似同等體量的韓國所滅?


鄭國子陽一黨反叛鄭國,殺死鄭繻公。立鄭幽公弟乙為君。

隨後,鄭分為三,分別是負黍地區,陽城地區和新鄭地區。

鄭君乙執政的第二年,負黍地區反叛鄭國,歸於韓。

公元前385年,韓國趁勢攻佔鄭國的陽城地區。這樣一來,鄭國只有新鄭地區有勢力殘留,

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鄭國滅亡。

鄭國從公元前806年建國,到公元前375年被韓國所滅,歷經431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