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在戰國初期為何能夠成為所向披靡的存在?

魏武卒在戰國初期一直是精銳的代表,在當時屬於特種部隊一樣的存在,他們在吳起的帶領下曾取得過“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的戰爭奇蹟。據《吳子·勵士》中記載,其中魏武卒還曾以五萬之眾於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中破了十倍於己的秦軍。

秦國尚武,素有虎狼之國之稱,民風剽悍,士卒多勇猛,而五萬魏武卒卻能敗秦五十萬餘之眾,魏武卒的勇猛程度可想而知。

魏武卒在戰國初期為何能夠成為所向披靡的存在?

魏武卒

魏武卒為何會如此勇猛呢?

這其實與吳起建立魏武卒之時所做的努力是分不開的,魏武卒下到選拔,上到作戰有一整套相當精密的程序。

百裡挑一

吳起對魏武卒的選拔異常嚴格,先是挑選出身體條件好的士兵,接著加以進行魔鬼訓練,而士兵們訓練所需要的強度與如今我們訓練特種兵強度一般。

《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冑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從《荀子議兵篇》可以看出士兵要能夠披上三重甲(內外三層防護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手執長戟,腰懸利劍,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資格可以成為魏武卒。

選擇有勇力的士兵就已經是十個挑一個了,而能夠過堅持完魔鬼訓練的則是百裡挑一了。通過訓練的魏武卒已經不僅是單純的擁有天賦,他們還擁有十分豐富的戰鬥經驗,這讓他們的戰鬥力在當時所有的士兵中都是首屈一指。

魏武卒在戰國初期為何能夠成為所向披靡的存在?

由於魏武卒選拔困難,所以武卒人數也是十分有限。據《呂氏春秋·用民》稱:“吳起之用兵也,不過五萬。”從中可以得知吳起的魏武卒從不超過五萬人。

據楊寬先生的《戰國史》統計,戰國時期的大國的兵額大約是在三十萬至一百萬之間,數量並不少。但魏武卒的五萬人,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士卒裡面挑選出來的。

成為魏武卒的難度大,為了不讓士兵們望之退卻,魏武卒的待遇相當之高。他們不僅受到國家保護,免除全家的徭賦租稅,甚至還獎田宅房產,這樣一來民眾自然爭先恐後的報名魏武卒了。

吳起其實相當於是募兵制的鼻祖了,他以苛刻的標準招募士兵,讓士兵們經過訓練成為魏武卒,這樣一看魏武卒其實更像是一種職業軍人。

魏武卒在戰國初期為何能夠成為所向披靡的存在?

吳起

編制超前

魏武卒的編制於當時來講相當超前,在吳起的倡導下,魏武卒是清一色的重步兵組合。戰國初期諸侯國大多以兵車為主,雖有步卒的出現,但卻沒有國家有勇氣做到全步兵軍隊。魏武卒的出現讓敵人沒有了應對準備,在料敵先機上已經是輸了。

魏武卒的編制是步兵,靈活便利;其他國家編制是戰車,車體笨重,駕馭困難。

魏武卒不僅不受道路條件的限制,而且機動性極高。加上鐵兵器的採用和弩的改進,步兵已經可以在正面有效地遏止密集整齊的車陣進攻。

除此之外,每支魏武卒都有專門的將軍指揮,加上機動性高,魏武卒即便是在不利的情況下也能迅速組織起來。戰車最為著名的就是戰車陣了,但魏武卒卻能夠完全複製它,即著名的魏舒方陣,一個完全由步兵組成的方陣。

魏武卒在戰國初期為何能夠成為所向披靡的存在?

兵車

不僅如此,步兵方陣還能彌補其缺陷,比如可以在狹窄地形上快速由行軍隊形展開為作戰隊形,又比如可減少冗長的佈陣時間。

魏武卒完克戰車,以戰車為主的國家們碰到裝備精良的魏武卒只能是去送死了。也是由於後來列國在魏武卒這吃到了苦頭,才逐漸放棄車戰,開始重視步兵建設。而魏舒方陣(魏武卒方陣)的出現也是我國曆史上車戰向步戰轉變的劃時代的標誌。

治軍有方

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所以對於魏武卒他是相當的嚴厲。吳起講究重罰,只要違反軍令,即便是立功也是被處決;當然他也講究重賞,會根據不同的軍功給予不同獎勵。

而且對立大功的魏武卒不僅自己可以升職提拔,對其家屬和子女也予以重賞,一人立功,全家光榮,這甚至比商鞅變法的軍功受爵制還要早,想必商鞅變法有可能在這點上是對吳起的深化。

魏武卒若立功,不僅可以解除了與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係,政治地位得到極大的提升;而且還可以獲得土地,得到較高的經濟地位。得以此,魏武卒在戰場上鬥志昂揚,畢竟贏了待遇就將得到改善,成為魏武卒在當時也是下層階級往上爬的一個主要通道。

魏武卒在戰國初期為何能夠成為所向披靡的存在?

魏武卒方陣

吳起治軍也注重發揮軍中骨幹模範作用,讓魏武卒們相互學習。在訓練魏武卒之時,吳起曾聘用教頭對士卒們經過嚴格的軍事技能訓練,其中包括單兵技藝訓練。

也就是說魏武卒們各自都有自己專屬技藝,若讓他們相互學習,“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這樣一來全軍的軍事素質就飆升了。

國力雄厚

魏武卒能夠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其實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得益於國家力量雄厚。

戰國初期,剛從晉分出來的魏國勢力十分弱小,畢竟只有晉實力的三分之一。實力弱小還不是最糟糕的,更為主要的是魏國疆域散漫,不連貫,對領土的掌控力十分弱小。除此之外,魏國地處中原,四戰之地,不圖強只能被列國吞噬。

魏武卒在戰國初期為何能夠成為所向披靡的存在?

魏國地圖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困難的處境讓魏文侯開始改革,要想圖存,必須變法,這是千古不變真理。於是魏國重用李悝開始變法,依法治國,並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

中原之地有弊,但同樣也有利,魏國的中原地區開發較早,生產力先進,使得魏國由以兵器製作業發達而稱雄於當世。加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等優勢,魏國國力直線上升,最終成為戰國中最先強盛並稱雄的國家。

戰國初期鐵器雖已開始推廣,並沒有達到全規模,而魏武卒由於有魏國強大的兵器製造業、冶鐵業支持,魏武卒單兵裝備的都是最精良的鐵製兵器。面對鐵製兵器還沒有全部覆蓋的列國,魏武卒可以說佔足了優勢。

魏武卒的賞賜也需要國家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若是沒有足夠的賞賜激勵,魏武卒鬥志也會下降不少;沒有足夠多的成本,訓練、裝備、維修的費用也是不夠的。

建立一支魏武卒的成本實在太過於高昂,若沒有魏國強大的國力支撐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便是最鼎盛時期的魏國,魏武卒的規模也從來沒有達到二十萬。

魏武卒在戰國初期為何能夠成為所向披靡的存在?

魏武卒廝殺

夏目說:

魏武卒的成功有吳起的遠見在裡面,有時代給予的機會在裡面,但最為重要的還是魏國通過改革最終成為強國給其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

有了好的基礎,吳起才能放心的去打造這支成本高昂的“鐵軍”,並通過三十年來的努力,攻下函谷關,歷經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裡土地,將強大的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

不過到了後來,由於長期征戰,土地兼併愈發嚴重,魏國無法保證“武卒”的土地配額,這讓魏武卒慢慢喪失經濟能力;而隨著生產力發展,封建土地所有制盛行,魏武卒政治地位也開始下降,魏武卒一定程度上淪為了“軍事農奴”。由於經濟、政治地位的雙重下降,魏武卒的鬥志也是嚴重受損。

魏武卒在戰國初期為何能夠成為所向披靡的存在?

最為主要的是,隨著吳起的離開,加上魏國後來戰略的失誤,導致魏國對外作戰不斷失敗,國力損失慘重。

在此後,魏國已經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再去打造一支魏武卒了,魏武卒自此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隨之上場的是秦國銳士。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史料:

.《荀子議兵篇》、《戰國策》、《吳子.勵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