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在河南省安陽市召開的中國古都學會年會氣氛顯得比以往格外激烈,因為在這次年會上將對過來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通行的六大古都的說法進行修改,增加一個地方變成七大古都。這個新增加的地方就是安陽市或者被歷史上稱“鄴”的地方。

說起“鄴”和安陽需要從兩個方面說起。首先是空間上,“鄴”的名字來自於黃帝之孫顓頊的孫女女修之子大業的始居地,這個始居地的面積是很大的,包括今天的安陽和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磁縣南部和成安縣的一部分。這些都可以稱為鄴地。其二是在時間上,也可是說一種狹義的鄴的稱呼。臨漳縣西南部在公元580年以前有座城市就是鄴,後來隋文帝楊堅把鄴遷到了現在安陽市的位置還稱鄴,所以單純說一個鄴城的歷史是分成兩段的。

下面咱們仔細瞭解一下這個“鄴”城。

先說安陽的歷史,大家很可能都知道安陽市最有名的地方就是作為商代的首都殷,在今天的安陽市西北角還有殷墟博物館。但是商代包括它之前的夏代,他們首都的特點就是經常遷移,沒有一個長期穩定的都城,安陽這裡只不過是其中的之一,不過時間比起其他地點要長不少,商亡之後這裡也就成了廢墟了。此後在春秋戰國時期安陽長時間在衛、晉、魏、趙間流蕩,直到秦代才開始設置了安陽縣,不過曇花一現西漢初年即廢,到了西晉才重新設置。

中國七大古都最後確定的是誰,為什麼最後才把它列入?

鄴城博物館

中國七大古都最後確定的是誰,為什麼最後才把它列入?

鄴城復原模型

中國七大古都最後確定的是誰,為什麼最後才把它列入?

中國七大古都最後確定的是誰,為什麼最後才把它列入?

曹操,三臺遺址

而離它北邊不遠處的卻有個地方叫鄴城的卻高歌猛進、備受青睞。春秋時期齊桓公開始築鄴城,戰國屬魏國,魏文侯把鄴城作為陪都。兩漢時期為魏郡治,東漢末把冀州的郡治移到了這裡。從此它最輝煌的時刻就要到來了。190年袁紹領冀州牧,不久又兼併了並、青、幽三州,鄴城也成為了黃河下游流域的統治中心。204年曹操勢力打敗了袁紹,他繼承了袁紹的舊業進一步統一了黃河流域,曹操自領冀州牧,後來又讓皇帝封他為丞相、魏公晉魏王。由於他長期在鄴城辦公,雖然漢朝的都城在許,但實際上的政治中心則在鄴城。在這裡他建三臺、鑿白溝,還時不時的想把“二喬”等美女收入帳中。直到220年他兒子曹丕篡漢定都洛陽,鄴才降為陪都之一。但這並不代表鄴城走向沒落了,100多年後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五個分裂勢力的小國先後把都城定在鄴城,雖然國家不大但人家好歹也是國家不是?對了,《天龍八部》中的“南慕容北喬峰”的慕容復強烈想復的國就是其中的前燕。

中國七大古都最後確定的是誰,為什麼最後才把它列入?

北齊,以鄴作為首都的最後一任國家

但物極必反,鄴地可能承受的“龍”氣只有這麼多了,北齊是最後一任以鄴城為都的國家,它被北周滅後,鄴城就成了相州、魏郡的治所了。580年,相州總管尉遲迥見北周的大丞相楊堅羽翼豐滿想自己取而代之當皇帝,他從鄴城起兵討伐楊堅但是失敗了。楊堅怕反對勢力再次捲土重來,於是下令拆毀古鄴城,百姓連同相州、魏郡、鄴縣三級行政機構一起遷到18公里外的安陽城,此時安陽亦稱鄴,而那個歷史悠久的一代鄴城古都成為廢墟,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元氣,沉寂的連個縣城、鄉鎮也都不是,大家現在只能從殘存了鄴城三臺遺址去想象當初它的輝煌。

中國七大古都最後確定的是誰,為什麼最後才把它列入?

圖中線段南為安陽殷墟遺址,北為臨漳縣三臺遺址,18公里的距離

需要說明的是,確定中國歷史上七大古都,殷和鄴是一起說的,從地理角度上說,區區18公里的距離連現今一個大城市的主街道的長度都不止,說是一個地方也不為過,雖然地處兩省,但行政區劃並不代表什麼。從歷史角度上說,鄴包括商代的殷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至少不下於杭州,尤其是在公元6世紀之前,它的地位不弱於長安和洛陽。但它作為首都距今天的時間太久遠了,另外其他的六大首都至今還是著名的大城市,唯有古鄴城早已成為廢墟,並且被漳河攔腰斬斷並被沖刷了這麼多年,聲名不顯。所以這也是在1988年的會議之前只有六大古都的原因,也是這次會議的焦點所在。所幸在這次會議上成功的位列中國歷史上的幾個古都之一,並且這一年年北京、陝西、河南、江蘇、浙江電視臺還聯合出品了一個電視紀錄片《中國七大古都》作為當年國慶節的獻禮節目,向全國觀眾全方位展現了西安、洛陽、北京、南京、開封、杭州、安陽(鄴)七大古都的風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