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2歲老兵宋國祥,他手中的照片見證了一段激情歲月(2016年攝)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2歲老兵宋國祥,他手中的照片見證了一段激情歲月(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73歲的潘森林是老木匠,因不適應城裡生活而返回西河老街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2歲老兵宋國祥,他手中的照片見證了一段激情歲月(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73歲的潘森林是老木匠,因不適應城裡生活而返回西河老街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3歲的李德倫12歲隨父親打鐵(2016年攝)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2歲老兵宋國祥,他手中的照片見證了一段激情歲月(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73歲的潘森林是老木匠,因不適應城裡生活而返回西河老街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3歲的李德倫12歲隨父親打鐵(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8歲的中醫鳳元才16歲開始行醫,老街診室有400多種中藥,他兒子也是一名中醫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2歲老兵宋國祥,他手中的照片見證了一段激情歲月(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73歲的潘森林是老木匠,因不適應城裡生活而返回西河老街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3歲的李德倫12歲隨父親打鐵(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8歲的中醫鳳元才16歲開始行醫,老街診室有400多種中藥,他兒子也是一名中醫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55歲的翟光寶是家族第四代手工古琴師,目前還沒找到徒弟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2歲老兵宋國祥,他手中的照片見證了一段激情歲月(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73歲的潘森林是老木匠,因不適應城裡生活而返回西河老街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3歲的李德倫12歲隨父親打鐵(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8歲的中醫鳳元才16歲開始行醫,老街診室有400多種中藥,他兒子也是一名中醫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55歲的翟光寶是家族第四代手工古琴師,目前還沒找到徒弟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9歲的陶熔16歲開始理髮,他心中的老街是最美的風景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2歲老兵宋國祥,他手中的照片見證了一段激情歲月(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73歲的潘森林是老木匠,因不適應城裡生活而返回西河老街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3歲的李德倫12歲隨父親打鐵(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8歲的中醫鳳元才16歲開始行醫,老街診室有400多種中藥,他兒子也是一名中醫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55歲的翟光寶是家族第四代手工古琴師,目前還沒找到徒弟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9歲的陶熔16歲開始理髮,他心中的老街是最美的風景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串門,是一種正在消失的文化(2016年攝)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2歲老兵宋國祥,他手中的照片見證了一段激情歲月(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73歲的潘森林是老木匠,因不適應城裡生活而返回西河老街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3歲的李德倫12歲隨父親打鐵(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8歲的中醫鳳元才16歲開始行醫,老街診室有400多種中藥,他兒子也是一名中醫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55歲的翟光寶是家族第四代手工古琴師,目前還沒找到徒弟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9歲的陶熔16歲開始理髮,他心中的老街是最美的風景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串門,是一種正在消失的文化(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新姿絢麗登場迎賓客(2018年攝)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2歲老兵宋國祥,他手中的照片見證了一段激情歲月(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73歲的潘森林是老木匠,因不適應城裡生活而返回西河老街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3歲的李德倫12歲隨父親打鐵(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8歲的中醫鳳元才16歲開始行醫,老街診室有400多種中藥,他兒子也是一名中醫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55歲的翟光寶是家族第四代手工古琴師,目前還沒找到徒弟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9歲的陶熔16歲開始理髮,他心中的老街是最美的風景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串門,是一種正在消失的文化(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新姿絢麗登場迎賓客(2018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三代人牽手見證老街真情

"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遺存豐富,文化遺產厚重。近年來,安徽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績。

走進安徽,徜徉在城市與鄉村的深處,會經常感受到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和積澱,尤其那一座座古鎮、一條條老街,以及深巷人家的老手藝、老物件,無不承載著悠悠的歷史記憶,訴說著無數的動人故事。

本期,我們帶您走進蕪湖市蕪湖西河老街。

西河位於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南,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西河老街古往今來商業發達。明隆慶年間,因水路交通便利,往來船隻常在此歇宿,糧商在此設點收糧,竹、木、茶、炭在這裡中轉集散。康乾盛世,徽商漸多,集鎮初顯繁榮。清咸豐以前,西河已成為皖南名鎮。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西河處於宣城市宣州區、蕪湖市南陵縣、蕪湖縣三地交界處,因其坐落青弋江西岸,故得名“西河”

拍攝手記:

西河老街歷史悠久,打鐵鋪、中藥鋪、竹器店以及百年老宅,把人們的記憶拉到了過去。我第一次去西河,很晚才到目的地,映入眼簾的一睹牆,上面寫著幾個字,很低調的感覺。晚上,街巷裡的女士們藉著路燈在石板上跳廣場舞。一段慢時光開始了短暫的沸騰,很快又恢復了寧靜。

次日,一場冷雨澆溼了老街。上亭臺,豁然開朗。

63歲的鐵匠李德倫揮錘打鐵,火星四濺,天那麼涼,他還穿一件短袖。“我什麼都會打,就怕你說不出它的樣子。”被街坊鄰居稱為“小鎮明星”的李德倫12歲開始隨父親打鐵,精湛的手藝很快被十里八鄉的人們認可,“來給我拍照的人不計其數。”李德倫拔了一口煙,又繼續幹活。

“城裡人經常到這裡體驗生活,來了就不想走,我們這裡是一塊寶地。”老街38號,69歲的陶熔和老伴在屋後菜地裡生爐子。陶熔說,西河古樸優雅,哪怕出了遠門還想著這個小地方。他的鄰居,73歲的潘森林隨兒子在城裡住了一段時間,最後還是回到了他的老街小屋。“傢俱都是我親自打的。你看,那輛自行車我騎了30多年,現在還沒有壞。”潘森林說他只願一直陪著西河的老房子。

55歲的木琴師傅翟光寶告訴我,他的爺爺當初從涇縣坐木筏子到蕪湖周邊做生意,每次出門後家人都望眼欲穿,那等啊盼啊,是折磨,更是幸福。“現在出門就是汽車,農村處處都是水泥路,為何有些人還說自己苦。”翟光寶點贊新時代,他說,祖上的手藝是精神支柱,永遠也不會丟下。

拍著拍著,我竟然不知時間已近中午了。居民鳳師傅熱情相邀:“小夥子,到我家吃飯吧,沒關係的。”本來還沒感到餓,他這樣友善,我那飢餓感突然就翻滾而來。

再訪西河已是兩年後的國慶小長假了。

在西河拍照,6個小時後才感到疲憊,吃了30個餛飩才覺得只填充肚子一個拐角。在鏡頭前,那些看似司空見慣的場景,每次都會給你驚喜。再訪故地,在街巷又遇見了鐵匠李德倫,他突然叫住我:“我記得你,你是個好人。你給我郵來的照片我收到了。”李德倫自豪說,老街改造時他的新鐵鋪也閃亮登場了,而其老手藝還被授予“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碰到鳳師傅時,我摘下帽子,他笑了:“到我家吃飯吧,我們喝點酒。”他遺憾地告訴我,上次我拍攝的老兵宋國祥已離世。我走到宋國祥曾居住的老房子前,那扇木門已緊閉。

拍照至夕陽西下,誰知錯過了返程大巴,我只得轉車去灣址,再拼車回蕪湖城區。

如今,修繕後的老街人氣越來越旺。國慶節當天,我看到老街裡面一間民宿起價近五百,大廳裡等吃飯的人還在排隊。

西河老街越來越年輕了。(徽鏡映像工作室記者 陳群)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入口處修繕的長亭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改造前的街巷(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牽手的老人與穿古裝的女子鑲嵌在同一時空裡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王家大宅處處寫滿歷史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0歲的周桂英專做娃娃鞋,自小就會這門手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2歲老兵宋國祥,他手中的照片見證了一段激情歲月(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73歲的潘森林是老木匠,因不適應城裡生活而返回西河老街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3歲的李德倫12歲隨父親打鐵(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88歲的中醫鳳元才16歲開始行醫,老街診室有400多種中藥,他兒子也是一名中醫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55歲的翟光寶是家族第四代手工古琴師,目前還沒找到徒弟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69歲的陶熔16歲開始理髮,他心中的老街是最美的風景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串門,是一種正在消失的文化(2016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老街新姿絢麗登場迎賓客(2018年攝)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三代人牽手見證老街真情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六:蕪湖市西河老街

夕陽下,一面五星紅旗閃耀老街長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