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

在A股資本市場中,巴菲特的信徒數不勝數,我有個朋友在北京一傢俬募做基金經理,他本人就是巴菲特的忠實粉絲,他雖然無限崇拜巴菲特,但在A股市場中卻很少完全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方法,因為他說A股市場確實有自己的獨特屬性,如果盲目套用巴菲特的理論方法,會造成水土不服。

"

在A股資本市場中,巴菲特的信徒數不勝數,我有個朋友在北京一傢俬募做基金經理,他本人就是巴菲特的忠實粉絲,他雖然無限崇拜巴菲特,但在A股市場中卻很少完全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方法,因為他說A股市場確實有自己的獨特屬性,如果盲目套用巴菲特的理論方法,會造成水土不服。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我這位朋友說得很有道理,在中國資本市場過去這些年的確是這麼一種情況,在中國不管是投資股票、房地產還是其他任何資產,都要適應中國的國情,找到跟其他國家的區別。

政策環境不同

雖然我們是市場經濟,但是政策的影響力比國外大得多。所以,投資者必須時刻關注政策的動向。但在發達國家,由於市場化的程度高,市場不會輕易受到政策影響。A股是出了名的政策市,政策和主流媒體的話可以左右市場的漲跌,比如2014年某報唱多A股,表示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股市像瘋了一樣狂漲,各路槓桿資金蜂擁而至。2015年A股到了最瘋狂的時候,上面看到了潛在的風險,突然徹查配資,一夜之間從加槓桿到去槓桿,每家機構都懵了,A股開始了漫漫熊途。

"

在A股資本市場中,巴菲特的信徒數不勝數,我有個朋友在北京一傢俬募做基金經理,他本人就是巴菲特的忠實粉絲,他雖然無限崇拜巴菲特,但在A股市場中卻很少完全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方法,因為他說A股市場確實有自己的獨特屬性,如果盲目套用巴菲特的理論方法,會造成水土不服。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我這位朋友說得很有道理,在中國資本市場過去這些年的確是這麼一種情況,在中國不管是投資股票、房地產還是其他任何資產,都要適應中國的國情,找到跟其他國家的區別。

政策環境不同

雖然我們是市場經濟,但是政策的影響力比國外大得多。所以,投資者必須時刻關注政策的動向。但在發達國家,由於市場化的程度高,市場不會輕易受到政策影響。A股是出了名的政策市,政策和主流媒體的話可以左右市場的漲跌,比如2014年某報唱多A股,表示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股市像瘋了一樣狂漲,各路槓桿資金蜂擁而至。2015年A股到了最瘋狂的時候,上面看到了潛在的風險,突然徹查配資,一夜之間從加槓桿到去槓桿,每家機構都懵了,A股開始了漫漫熊途。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對比之下,國外的資本市場受到政策的影響和干預就少一些,這就給投資者的分析排除了很多幹擾,而作為A股的投資者,你首先要看準政策的方向,判斷這個政策出來之後的影響力。

監管體系不一樣

國內與國外的金融發展處於不同的階段,由於市場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對應的監管也有很大的區別,像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由於他們的金融市場發展的比較早,金融監管就相對完善和成熟,其實在早些年美國股市的亂象不必中國A股市場少,隨著他們市場越來越成熟,對應的監管也就提高了,只能說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些老鐵前些年陷入了P2P的坑,在跟我交流的時候總會問我,什麼我們不直接套用國外的監管制度來管理呢?

"

在A股資本市場中,巴菲特的信徒數不勝數,我有個朋友在北京一傢俬募做基金經理,他本人就是巴菲特的忠實粉絲,他雖然無限崇拜巴菲特,但在A股市場中卻很少完全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方法,因為他說A股市場確實有自己的獨特屬性,如果盲目套用巴菲特的理論方法,會造成水土不服。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我這位朋友說得很有道理,在中國資本市場過去這些年的確是這麼一種情況,在中國不管是投資股票、房地產還是其他任何資產,都要適應中國的國情,找到跟其他國家的區別。

政策環境不同

雖然我們是市場經濟,但是政策的影響力比國外大得多。所以,投資者必須時刻關注政策的動向。但在發達國家,由於市場化的程度高,市場不會輕易受到政策影響。A股是出了名的政策市,政策和主流媒體的話可以左右市場的漲跌,比如2014年某報唱多A股,表示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股市像瘋了一樣狂漲,各路槓桿資金蜂擁而至。2015年A股到了最瘋狂的時候,上面看到了潛在的風險,突然徹查配資,一夜之間從加槓桿到去槓桿,每家機構都懵了,A股開始了漫漫熊途。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對比之下,國外的資本市場受到政策的影響和干預就少一些,這就給投資者的分析排除了很多幹擾,而作為A股的投資者,你首先要看準政策的方向,判斷這個政策出來之後的影響力。

監管體系不一樣

國內與國外的金融發展處於不同的階段,由於市場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對應的監管也有很大的區別,像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由於他們的金融市場發展的比較早,金融監管就相對完善和成熟,其實在早些年美國股市的亂象不必中國A股市場少,隨著他們市場越來越成熟,對應的監管也就提高了,只能說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些老鐵前些年陷入了P2P的坑,在跟我交流的時候總會問我,什麼我們不直接套用國外的監管制度來管理呢?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其實這和國家的歷史背景不同有關係,我們自古以來都是中央集權制,乃至到現在國有經濟也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民間的信用機制是很難建立起來的,即使是正規的P2P公司,你發現只要央行出臺政策,這些P2P公司的日子會很難過。而歐洲的金融市場是產生在一個“小國林立,分封而治”的背景之下,他們對民間的信用體系就更具有包容性,同時,由於他們的經驗更加豐富,在P2P行業設立之初就設置了很高的准入門檻,監管要及時跟蹤P2P機構的披露信息,而我們出臺監管政策的時候已經是亡羊補牢,讓很多像泛亞、e租寶之類的機構鑽了監管的空子,很多投資者掉到坑裡了,那你也得認命,願賭服輸。

參與主體不一樣

國外的成熟資本市場投資者都是機構或者華爾街的精英們,中國的A股市場卻是散戶,美國大概是20%的散戶,80%的機構,而中國這個比例正好是反過來。機構和散戶的投資理念是不同的,由於散戶總想著賺大錢,導致頻繁操作,不但虧了本金,手續費也是一大筆支出。

"

在A股資本市場中,巴菲特的信徒數不勝數,我有個朋友在北京一傢俬募做基金經理,他本人就是巴菲特的忠實粉絲,他雖然無限崇拜巴菲特,但在A股市場中卻很少完全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方法,因為他說A股市場確實有自己的獨特屬性,如果盲目套用巴菲特的理論方法,會造成水土不服。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我這位朋友說得很有道理,在中國資本市場過去這些年的確是這麼一種情況,在中國不管是投資股票、房地產還是其他任何資產,都要適應中國的國情,找到跟其他國家的區別。

政策環境不同

雖然我們是市場經濟,但是政策的影響力比國外大得多。所以,投資者必須時刻關注政策的動向。但在發達國家,由於市場化的程度高,市場不會輕易受到政策影響。A股是出了名的政策市,政策和主流媒體的話可以左右市場的漲跌,比如2014年某報唱多A股,表示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股市像瘋了一樣狂漲,各路槓桿資金蜂擁而至。2015年A股到了最瘋狂的時候,上面看到了潛在的風險,突然徹查配資,一夜之間從加槓桿到去槓桿,每家機構都懵了,A股開始了漫漫熊途。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對比之下,國外的資本市場受到政策的影響和干預就少一些,這就給投資者的分析排除了很多幹擾,而作為A股的投資者,你首先要看準政策的方向,判斷這個政策出來之後的影響力。

監管體系不一樣

國內與國外的金融發展處於不同的階段,由於市場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對應的監管也有很大的區別,像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由於他們的金融市場發展的比較早,金融監管就相對完善和成熟,其實在早些年美國股市的亂象不必中國A股市場少,隨著他們市場越來越成熟,對應的監管也就提高了,只能說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些老鐵前些年陷入了P2P的坑,在跟我交流的時候總會問我,什麼我們不直接套用國外的監管制度來管理呢?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其實這和國家的歷史背景不同有關係,我們自古以來都是中央集權制,乃至到現在國有經濟也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民間的信用機制是很難建立起來的,即使是正規的P2P公司,你發現只要央行出臺政策,這些P2P公司的日子會很難過。而歐洲的金融市場是產生在一個“小國林立,分封而治”的背景之下,他們對民間的信用體系就更具有包容性,同時,由於他們的經驗更加豐富,在P2P行業設立之初就設置了很高的准入門檻,監管要及時跟蹤P2P機構的披露信息,而我們出臺監管政策的時候已經是亡羊補牢,讓很多像泛亞、e租寶之類的機構鑽了監管的空子,很多投資者掉到坑裡了,那你也得認命,願賭服輸。

參與主體不一樣

國外的成熟資本市場投資者都是機構或者華爾街的精英們,中國的A股市場卻是散戶,美國大概是20%的散戶,80%的機構,而中國這個比例正好是反過來。機構和散戶的投資理念是不同的,由於散戶總想著賺大錢,導致頻繁操作,不但虧了本金,手續費也是一大筆支出。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而且大部分機構是追漲殺跌的,散戶卻是高拋低吸,這在操作理念上也形成了鮮明對比。機構善於運用對衝工具來彌補回撤產生的損失,比如在美國一些做價值投資的機構,他們會買入股票的同時買入這隻股票的看跌期權,如果這隻股票漲了,那他只損失一個期權費,但卻賺取了股票上漲豐厚的利潤,如果這隻股票跌了,他可以通過行權來對衝掉股票的虧損部分。而A股的散戶只會死扛到底,結果資產最後變成遺產。

"

在A股資本市場中,巴菲特的信徒數不勝數,我有個朋友在北京一傢俬募做基金經理,他本人就是巴菲特的忠實粉絲,他雖然無限崇拜巴菲特,但在A股市場中卻很少完全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方法,因為他說A股市場確實有自己的獨特屬性,如果盲目套用巴菲特的理論方法,會造成水土不服。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我這位朋友說得很有道理,在中國資本市場過去這些年的確是這麼一種情況,在中國不管是投資股票、房地產還是其他任何資產,都要適應中國的國情,找到跟其他國家的區別。

政策環境不同

雖然我們是市場經濟,但是政策的影響力比國外大得多。所以,投資者必須時刻關注政策的動向。但在發達國家,由於市場化的程度高,市場不會輕易受到政策影響。A股是出了名的政策市,政策和主流媒體的話可以左右市場的漲跌,比如2014年某報唱多A股,表示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股市像瘋了一樣狂漲,各路槓桿資金蜂擁而至。2015年A股到了最瘋狂的時候,上面看到了潛在的風險,突然徹查配資,一夜之間從加槓桿到去槓桿,每家機構都懵了,A股開始了漫漫熊途。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對比之下,國外的資本市場受到政策的影響和干預就少一些,這就給投資者的分析排除了很多幹擾,而作為A股的投資者,你首先要看準政策的方向,判斷這個政策出來之後的影響力。

監管體系不一樣

國內與國外的金融發展處於不同的階段,由於市場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對應的監管也有很大的區別,像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由於他們的金融市場發展的比較早,金融監管就相對完善和成熟,其實在早些年美國股市的亂象不必中國A股市場少,隨著他們市場越來越成熟,對應的監管也就提高了,只能說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些老鐵前些年陷入了P2P的坑,在跟我交流的時候總會問我,什麼我們不直接套用國外的監管制度來管理呢?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其實這和國家的歷史背景不同有關係,我們自古以來都是中央集權制,乃至到現在國有經濟也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民間的信用機制是很難建立起來的,即使是正規的P2P公司,你發現只要央行出臺政策,這些P2P公司的日子會很難過。而歐洲的金融市場是產生在一個“小國林立,分封而治”的背景之下,他們對民間的信用體系就更具有包容性,同時,由於他們的經驗更加豐富,在P2P行業設立之初就設置了很高的准入門檻,監管要及時跟蹤P2P機構的披露信息,而我們出臺監管政策的時候已經是亡羊補牢,讓很多像泛亞、e租寶之類的機構鑽了監管的空子,很多投資者掉到坑裡了,那你也得認命,願賭服輸。

參與主體不一樣

國外的成熟資本市場投資者都是機構或者華爾街的精英們,中國的A股市場卻是散戶,美國大概是20%的散戶,80%的機構,而中國這個比例正好是反過來。機構和散戶的投資理念是不同的,由於散戶總想著賺大錢,導致頻繁操作,不但虧了本金,手續費也是一大筆支出。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而且大部分機構是追漲殺跌的,散戶卻是高拋低吸,這在操作理念上也形成了鮮明對比。機構善於運用對衝工具來彌補回撤產生的損失,比如在美國一些做價值投資的機構,他們會買入股票的同時買入這隻股票的看跌期權,如果這隻股票漲了,那他只損失一個期權費,但卻賺取了股票上漲豐厚的利潤,如果這隻股票跌了,他可以通過行權來對衝掉股票的虧損部分。而A股的散戶只會死扛到底,結果資產最後變成遺產。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市場質量不同

A股採用核准制,除了滿足基本的條件之外,監管的審批起決定性作用,這就導致一些黑幕的產生,而國外的註冊制,監管只是起到一個監督的職能。退出機制上,國外是優勝劣汰,讓市場自己去發揮選擇功能,而我們A股是要連續三年虧損才退市,市場就是一個擺設,規矩是認定的,很死板。

"

在A股資本市場中,巴菲特的信徒數不勝數,我有個朋友在北京一傢俬募做基金經理,他本人就是巴菲特的忠實粉絲,他雖然無限崇拜巴菲特,但在A股市場中卻很少完全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方法,因為他說A股市場確實有自己的獨特屬性,如果盲目套用巴菲特的理論方法,會造成水土不服。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我這位朋友說得很有道理,在中國資本市場過去這些年的確是這麼一種情況,在中國不管是投資股票、房地產還是其他任何資產,都要適應中國的國情,找到跟其他國家的區別。

政策環境不同

雖然我們是市場經濟,但是政策的影響力比國外大得多。所以,投資者必須時刻關注政策的動向。但在發達國家,由於市場化的程度高,市場不會輕易受到政策影響。A股是出了名的政策市,政策和主流媒體的話可以左右市場的漲跌,比如2014年某報唱多A股,表示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股市像瘋了一樣狂漲,各路槓桿資金蜂擁而至。2015年A股到了最瘋狂的時候,上面看到了潛在的風險,突然徹查配資,一夜之間從加槓桿到去槓桿,每家機構都懵了,A股開始了漫漫熊途。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對比之下,國外的資本市場受到政策的影響和干預就少一些,這就給投資者的分析排除了很多幹擾,而作為A股的投資者,你首先要看準政策的方向,判斷這個政策出來之後的影響力。

監管體系不一樣

國內與國外的金融發展處於不同的階段,由於市場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對應的監管也有很大的區別,像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由於他們的金融市場發展的比較早,金融監管就相對完善和成熟,其實在早些年美國股市的亂象不必中國A股市場少,隨著他們市場越來越成熟,對應的監管也就提高了,只能說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些老鐵前些年陷入了P2P的坑,在跟我交流的時候總會問我,什麼我們不直接套用國外的監管制度來管理呢?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其實這和國家的歷史背景不同有關係,我們自古以來都是中央集權制,乃至到現在國有經濟也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民間的信用機制是很難建立起來的,即使是正規的P2P公司,你發現只要央行出臺政策,這些P2P公司的日子會很難過。而歐洲的金融市場是產生在一個“小國林立,分封而治”的背景之下,他們對民間的信用體系就更具有包容性,同時,由於他們的經驗更加豐富,在P2P行業設立之初就設置了很高的准入門檻,監管要及時跟蹤P2P機構的披露信息,而我們出臺監管政策的時候已經是亡羊補牢,讓很多像泛亞、e租寶之類的機構鑽了監管的空子,很多投資者掉到坑裡了,那你也得認命,願賭服輸。

參與主體不一樣

國外的成熟資本市場投資者都是機構或者華爾街的精英們,中國的A股市場卻是散戶,美國大概是20%的散戶,80%的機構,而中國這個比例正好是反過來。機構和散戶的投資理念是不同的,由於散戶總想著賺大錢,導致頻繁操作,不但虧了本金,手續費也是一大筆支出。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而且大部分機構是追漲殺跌的,散戶卻是高拋低吸,這在操作理念上也形成了鮮明對比。機構善於運用對衝工具來彌補回撤產生的損失,比如在美國一些做價值投資的機構,他們會買入股票的同時買入這隻股票的看跌期權,如果這隻股票漲了,那他只損失一個期權費,但卻賺取了股票上漲豐厚的利潤,如果這隻股票跌了,他可以通過行權來對衝掉股票的虧損部分。而A股的散戶只會死扛到底,結果資產最後變成遺產。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市場質量不同

A股採用核准制,除了滿足基本的條件之外,監管的審批起決定性作用,這就導致一些黑幕的產生,而國外的註冊制,監管只是起到一個監督的職能。退出機制上,國外是優勝劣汰,讓市場自己去發揮選擇功能,而我們A股是要連續三年虧損才退市,市場就是一個擺設,規矩是認定的,很死板。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美國這種“大進大出”的模式就像是大浪淘沙一般,垃圾公司被洗出了市場,剩下的會相對好一些,而A股這些公司切成了坐地戶,資本市場成了他們的提款機,甚至是搖錢樹,造假上市、財務爆雷數不勝數。

交易機制不同

美國股市是可以做空的,而A股只能做多,在美國只要把趨勢看對,下跌一樣能賺錢,中國這種只有上漲才能賺錢的機制很容易被人操控股價,因為沒有對手盤,坐莊就比較肆意。美股沒有最小交易單位的限制,而中國A股最少買100股,這樣就導致普通散戶買不起茅臺,也造成茅臺成交不是很活躍,大機構想出貨的話很難。

美股沒有漲跌幅限制,中國有10%的漲跌幅現在,現在科創板有20%的漲跌幅限制,而且美國的手續費是按筆數收取的,跟交易金額的大小沒關係,而我們A股的手續費直接和交易金額掛鉤,導致很多股民過度關注買的便宜還是貴,股價也成為股民選股的一杆稱,這是非常可怕的。

綜上所述,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這些差異導致盲目用巴菲特的方法投資A股將會虧得內褲都不剩,所以在中國做投資要找到適合中國市場的投資方式,可以學巴菲特的思想,但是不要學表面上的方法。

"

在A股資本市場中,巴菲特的信徒數不勝數,我有個朋友在北京一傢俬募做基金經理,他本人就是巴菲特的忠實粉絲,他雖然無限崇拜巴菲特,但在A股市場中卻很少完全照搬照抄巴菲特的方法,因為他說A股市場確實有自己的獨特屬性,如果盲目套用巴菲特的理論方法,會造成水土不服。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我這位朋友說得很有道理,在中國資本市場過去這些年的確是這麼一種情況,在中國不管是投資股票、房地產還是其他任何資產,都要適應中國的國情,找到跟其他國家的區別。

政策環境不同

雖然我們是市場經濟,但是政策的影響力比國外大得多。所以,投資者必須時刻關注政策的動向。但在發達國家,由於市場化的程度高,市場不會輕易受到政策影響。A股是出了名的政策市,政策和主流媒體的話可以左右市場的漲跌,比如2014年某報唱多A股,表示4000點才是牛市的起點,股市像瘋了一樣狂漲,各路槓桿資金蜂擁而至。2015年A股到了最瘋狂的時候,上面看到了潛在的風險,突然徹查配資,一夜之間從加槓桿到去槓桿,每家機構都懵了,A股開始了漫漫熊途。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對比之下,國外的資本市場受到政策的影響和干預就少一些,這就給投資者的分析排除了很多幹擾,而作為A股的投資者,你首先要看準政策的方向,判斷這個政策出來之後的影響力。

監管體系不一樣

國內與國外的金融發展處於不同的階段,由於市場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對應的監管也有很大的區別,像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由於他們的金融市場發展的比較早,金融監管就相對完善和成熟,其實在早些年美國股市的亂象不必中國A股市場少,隨著他們市場越來越成熟,對應的監管也就提高了,只能說我們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些老鐵前些年陷入了P2P的坑,在跟我交流的時候總會問我,什麼我們不直接套用國外的監管制度來管理呢?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其實這和國家的歷史背景不同有關係,我們自古以來都是中央集權制,乃至到現在國有經濟也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民間的信用機制是很難建立起來的,即使是正規的P2P公司,你發現只要央行出臺政策,這些P2P公司的日子會很難過。而歐洲的金融市場是產生在一個“小國林立,分封而治”的背景之下,他們對民間的信用體系就更具有包容性,同時,由於他們的經驗更加豐富,在P2P行業設立之初就設置了很高的准入門檻,監管要及時跟蹤P2P機構的披露信息,而我們出臺監管政策的時候已經是亡羊補牢,讓很多像泛亞、e租寶之類的機構鑽了監管的空子,很多投資者掉到坑裡了,那你也得認命,願賭服輸。

參與主體不一樣

國外的成熟資本市場投資者都是機構或者華爾街的精英們,中國的A股市場卻是散戶,美國大概是20%的散戶,80%的機構,而中國這個比例正好是反過來。機構和散戶的投資理念是不同的,由於散戶總想著賺大錢,導致頻繁操作,不但虧了本金,手續費也是一大筆支出。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而且大部分機構是追漲殺跌的,散戶卻是高拋低吸,這在操作理念上也形成了鮮明對比。機構善於運用對衝工具來彌補回撤產生的損失,比如在美國一些做價值投資的機構,他們會買入股票的同時買入這隻股票的看跌期權,如果這隻股票漲了,那他只損失一個期權費,但卻賺取了股票上漲豐厚的利潤,如果這隻股票跌了,他可以通過行權來對衝掉股票的虧損部分。而A股的散戶只會死扛到底,結果資產最後變成遺產。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市場質量不同

A股採用核准制,除了滿足基本的條件之外,監管的審批起決定性作用,這就導致一些黑幕的產生,而國外的註冊制,監管只是起到一個監督的職能。退出機制上,國外是優勝劣汰,讓市場自己去發揮選擇功能,而我們A股是要連續三年虧損才退市,市場就是一個擺設,規矩是認定的,很死板。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美國這種“大進大出”的模式就像是大浪淘沙一般,垃圾公司被洗出了市場,剩下的會相對好一些,而A股這些公司切成了坐地戶,資本市場成了他們的提款機,甚至是搖錢樹,造假上市、財務爆雷數不勝數。

交易機制不同

美國股市是可以做空的,而A股只能做多,在美國只要把趨勢看對,下跌一樣能賺錢,中國這種只有上漲才能賺錢的機制很容易被人操控股價,因為沒有對手盤,坐莊就比較肆意。美股沒有最小交易單位的限制,而中國A股最少買100股,這樣就導致普通散戶買不起茅臺,也造成茅臺成交不是很活躍,大機構想出貨的話很難。

美股沒有漲跌幅限制,中國有10%的漲跌幅現在,現在科創板有20%的漲跌幅限制,而且美國的手續費是按筆數收取的,跟交易金額的大小沒關係,而我們A股的手續費直接和交易金額掛鉤,導致很多股民過度關注買的便宜還是貴,股價也成為股民選股的一杆稱,這是非常可怕的。

綜上所述,國內外資本市場的這些差異導致盲目用巴菲特的方法投資A股將會虧得內褲都不剩,所以在中國做投資要找到適合中國市場的投資方式,可以學巴菲特的思想,但是不要學表面上的方法。

你還在盲目學習巴菲特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