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客氣點說話會死嗎?(90%的職場人都有的遭遇)

文章 職場 銷售與管理 2017-04-01

文/張雅微 本文由銷售與管理原創

古語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在日常溝通中,會說話是有多重要。

這裡的會說話,不是能言巧辯,也不是口才了得,而是指能客氣地與人溝通,從而達到自己的交流目的。

不管是在職場混跡多年的老司機,還是稚氣未消的小菜鳥,多多少少仍會在溝通中陷入誤區。

有的人奉行論資排輩,想突出自己的職場地位,有的人想強調自己的能力比別人強,從而以高傲的姿態夾帶語言上的不屑與同事說話,這種做法,等於在被拉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你客氣點說話會死嗎?(90%的職場人都有的遭遇)

不會說客氣話,損失會很大

我上一家公司規模不小,銷售部有100多人,其中有一個銷售員K在與同事溝通工作時說話很“不客氣”,很多同事私下裡對他評價特別差。

當他與客戶談完合作需要產品部門出培訓方案的時候,他馬上給產品部打電話,命令似的說:“你趕緊把我那個XXX客戶方案出一下,我著急用!”

我的產品部同事說:“他這人說話很不招人待見,首先,大家都是同事,他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其次,他不說自己是誰,哪個部門的,客戶是誰,以為自己是明星員工,誰一聽聲音就知道他麼?最後,再著急的方案也得先備案,他又不是領導,發佈一個指令我們就得馬上做麼?”

同事還說:“如果態度客氣一點,方案真得很急的話,我或許還會告訴他怎麼走流程更方便,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他這麼‘不客氣’,說話就像我們欠他錢一樣,那你就自己走流程吧,我們也是按流程辦事!”

就這樣,產品部的同事對待他的態度也變得很淡漠,給他做的客戶方案出來的速度也比較緩慢,他越是著急,語氣強硬,對方就越不以為然,還拿出公司的制度,說自己是按照流程辦事。

這種工作節奏讓他幾次與簽單失之交臂,因為客戶嫌K的承諾沒有兌現,好像在時間上故意拖延,就換了別家合作。

有的人在職場上有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的部門最牛氣,自己的領導特牛X,與其他同事溝通時不自覺帶著驕傲的語氣和腔調,老闆都看重我們,你們有什麼道理不配合?而“不客氣”的後果往往讓自己損失很大,在無形中製造了很多不是問題的問題。

在一家公司,不論你是否身在一個核心部門,都無需擺出一個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同事之間“客氣”點說話,既能聯絡一下感情,又有利於工作的開展,何樂而不為呢?

你客氣點說話會死嗎?(90%的職場人都有的遭遇)

說話這麼硬氣,誰都欠你的麼?

朋友小茜是一名記者,經常會採訪一些初創公司的CEO,而每次相關採訪事宜的溝通,都會和採訪對象的助理進行協商。

小茜跟我說,一般媒體邀約採訪,助理那邊大都十分配合,態度積極,畢竟是一次難得的宣傳企業的機會。

但是前幾天,她與一個奇葩助理“狹路相逢”。

小茜與對方助理互加了微信後,便開始協商相關事宜,但是對方的說話語氣讓她很不舒服。

比如,小茜剛打了一個“你好”,助理就說:“我老闆很忙,採訪時間必須定在下週二,你們那邊儘快準備吧。”

小茜一時有點發懵,有這麼溝通的嘛,連起碼的問候語都沒有。隔了一天,助理又發來一條微信:“採訪提綱給我發過來,我老闆要看一下。”

採訪結束後,小茜需要對方創始人的照片,助理髮過來3張,小茜選了一張覺得不錯的打算放在文章裡,發給助理確認,但是對方遲遲沒有迴應。

因為時間關係,小茜就把3張照片直接發給了創始人,由他直接確認用哪一張。等一切工作塵埃落定之際,那個助理突然打來電話,情緒激動,語氣強勢,直接質問小茜。

助理:“照片最後換了為什麼沒有徵得我的同意!我的領導問起我照片的事我都不知道,你們這樣做是不是有些過分啊?”

小茜:“我看你一直沒有迴應,就讓你領導自己選定了照片,發給你的和領導確認的就不是一張了。”

助理:“什麼意思啊,所有的事都是我們在溝通,為什麼繞過我直接找我領導,你這樣做太沒禮貌了吧!……”

小茜:“……”

後來,小茜的單位又做了幾次企業宣傳的系列報道,但是,她都沒有主動再聯繫過這家公司。

有的人因為在老闆身邊做事,常常喜歡裝模作樣,拿出領導的架勢頤指氣使,說話毫不客氣,這種做法的背後是職業素養的缺乏。

他們總有一種錯覺,彷彿一旦使用了這種溝通的腔調,就能證明自己是一個高階層的人;彷彿一旦擺出高姿態,就能顯示別人的無能和他的智能。

但是,這樣的“不客氣”同樣會讓人心背離,沒有誰真正願意與他合作。這種說話方式既讓對方產生厭惡情緒,也會影響工作的有序開展,明明很簡單的事情就會搞得複雜化,得不償失。

你客氣點說話會死嗎?(90%的職場人都有的遭遇)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過:“一個人必須知道該說什麼, 一個人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說, 一個人必須知道對誰說, 一個人必須知道怎麼說。”同樣一件事,客氣和不客氣,結果可能會差了十萬八千里,正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客氣點說話,是一種低成本卻又很高效的溝通方式,很多人卻不願意,然後,付出了不必要的代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