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茶香濃郁的民國九年“元寶茶”

“洗盡炎州草木煙,製成貢茗味芳鮮。筠籠蠟紙封初啟,鳳餅龍團樣並圓。”品讀清代詩人查慎行的這首《謝賜普洱茶》,筆者拿出珍藏多年的普洱茶團(見圖),深受箇中濃濃的文化薰染。

這枚民國時期的普洱茶團,長24.5、寬10.5、高9.5釐米,重849克。從外表俯視,其兩端翹起,由外及內兩側內凹,中間呈圓形凸起,類似古代銀錠,也即民間俗稱的“元寶”;從外包裝看,茶團的外面緊密包裹著一層薄蠟紙,紙張的竹簾紋依稀可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該元寶茶兩側包裝紙上印有清晰的文字,一側為粗壯的行楷字“德盛源”,另一側為繁體楷書“中華民國九年”。歷經近百年存放,元寶茶毫無破損、蟲蛀,實屬難得;湊近鼻息,隱約可聞厚重濃郁的茶香,令人稱奇。

民國九年“元寶茶”:可以喝的文物

民國九年元寶茶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例如,唐代茶聖陸羽所著《茶經》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也即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神農時代,飲茶已進入華夏先民的日常生活。而清代郝懿行的《證俗文》中對飲茶的描述則為:“茗飲之法,始見於漢末,而已萌芽於前漢。”他認為古人飲茶始於東漢末,而萌芽於西漢。如今得到認可的是,公元前53年,雅安人吳理真在蒙頂山種下七棵茶樹,首開了世界人工茶栽培之先河。因此,中國茶葉最早興起於巴蜀,而今四川雅安地區蒙山山脈片區是全世界最早人工種茶的區域,已無異議。

“茶葉學到老,茶名識不了。”茶葉界的這句話表明,中國茶葉品種繁多,不勝枚舉。僅以大陸茶葉的派系來說,就有綠茶、紅茶、青茶、白茶、黃茶和黑茶等六大類。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當屬綠茶,其湯色清純,格調清綠,典型代表有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與之相比,其餘五種均或多或少與發酵有關。這枚民國九年的元寶茶,屬雲南普洱熟茶,是有別於上述六種的特殊類茗茶。之所以被製成元寶形狀,取的是“財源廣進”之意,其外部常用盒裝,謂之“聚財”。

作為採用特定工藝、經後發酵加工形成的緊壓茶,普洱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滋味醇厚回甘。其興於東漢、商於唐朝、始盛於宋、定型於明、繁榮於清,因而清代的普洱元寶茶常被作為“貢茶”獻給皇帝品嚐。悠悠千載,沉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普洱,韻味陳香,透露出深厚的歷史沉澱,彰顯出返樸歸真的自然真性。它被喻為“有生命的古董、可以喝的文物”,可謂名副其實。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無論是吟誦蘇軾的千古名句,還是品味民間盛傳的諺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都能體會到中華文明中雋永的茶文化。

(圖片來源於收藏快報及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