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類歷史文化最為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不僅地大物博、源遠流長,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還生活著包括漢族在內的56個民族。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各族兒女傳承著底蘊極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技藝,為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增添更加多姿多彩的魅力和色彩!而最具民族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疑是人們從中深入瞭解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最佳方式之一!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我國西南黔嶺深處,就住著這樣一支民族,他們能歌善舞,自古越東遷而來,為南方地區帶來栽種水稻的先進經驗,並且創造出適宜在山嶺丘壑紮根的幹欄式房屋建築方式。他們——就是對中華民族文化有著卓越歷史貢獻的侗族。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不僅有黔東南侗族地區最大的侗族村寨肇興侗寨,同時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貴州黔東南向來以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和多樣的民族人文風情享譽全國乃至全球,美麗神祕的肇興侗寨更是吸引著中外遊客好奇的目光——這裡不僅有著造型別致的侗鄉建築群,還有著被譽為"清泉般閃光的音樂,掠過古夢邊緣的旋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晨的侗寨浸潤在氤氳迷濛中,兩條小溪蜿蜒流過狹長的侗寨在溝谷開放端匯成一條小河,山寨空濛,布穀嬌啼,近處蛙鳴悠揚,遠處農夫耕忙。分割自然、線條流暢的梯田團團縷縷、錯落有致,宛如一幅勾勒精緻的青綠山水畫。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溪水匯流成潭,水色碧凝,鱗次櫛比的吊腳樓依山勢層層壘疊,林色青青,空氣甜新,水車吱呀,明漪暗波,綠綠柔柔,一切如詩如畫!突然,一陣清亮激越的歌聲從寨子西邊傳來,於是所有的人們都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過去。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侗族不愧為一個極富創造性的民族,民諺曰:“侗人文化三樣寶:鼓樓、大歌和花橋。”匆匆趕到侗寨西頭,在一排巍峨高大的鼓樓、花橋和風雨長廊下,幾十名身著侗族民族服飾、手持蘆笙等民族樂器的村民正在表演傳說中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

侗族不愧為一個極富創造性的民族,民諺曰:“侗人文化三樣寶:鼓樓、大歌和花橋。”匆匆趕到侗寨西頭,在一排巍峨高大的鼓樓、花橋和風雨長廊下,幾十名身著侗族民族服飾、手持蘆笙等民族樂器的村民正在表演傳說中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五千年文明,使得我國擁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截至2018年6月,中國已經獲得39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項目總數位居世界第一。而侗族大歌則是貴州省唯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28日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首都阿布扎比開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由貴州省文化廳、黎平縣政府承擔申報工作的《貴州侗族大歌》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侗族大歌最大的特點就是緊緊依託侗族特性,植根於侗民族的生活生產方式,同時將侗民族顯徵、個性、審美觀、道德觀等代表民族文化的種種精髓,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並以口口相傳作為載體不斷傳承。侗族沒有文字,許多優秀的文化傳統、生活習俗、社交禮儀只能靠優美的歌聲一代一代傳襲。因此,侗族大歌是存留侗族歷史最原始、最真實的記錄和表現。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侗族大歌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是能用耳朵聽,用心靈感悟和欣賞的民間音樂。演唱侗族大歌的姑娘們都未經專業訓練,但是她們憑著天生對本民族音樂的敏感悟性和真摯熱愛,將多人多聲部演繹出各種情感。高音清亢、低音渾厚、混聲綿長、和聲協調、輪唱逶迤、花腔華美,姑娘們聲情並茂、如吟如訴、蕩氣迴腸、跌宕起伏、餘音淼淼,宛若天籟。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侗族大歌從古到今,以無字傳歌的方式代代相傳,因而歷史久遠,在侗語中俗稱"嘎老","嘎"就是歌,"老"即是宏大和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是一種"眾低獨高"的音樂,其主要特點是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而且必須由多人演唱。當主唱敘事時,伴唱的眾人則模仿蟲鳥啾鳴、風雷水電等大自然之音以相應和,於是聽者眼中便仿似出現侗族人民在歷史長河中,熱愛自然、勞動生產、追求愛情以及讚美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美好畫面!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演唱完畢,漂亮的侗族姑娘還會將竹簍裡的桃花釀、女兒紅倒進碗中,捧送給觀眾品嚐,歡樂友好的氣氛登時在霏霏細雨中熱烈起來!果真是名不虛傳!侗歌侗戲和侗舞侗樂,以及散發著古樸原始氣息的民風民俗讓人感受到侗族人民即使經千年歷史長河的盪滌,依舊保留傳承著它特有民族文化。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欣賞完近千年歷史的侗族大歌,真的是如沐春風,不加修飾、清新自然的歌聲彷彿一直縈繞在耳畔。步入街頭,沿街商鋪琳琅滿目的侗寨特產亦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侗族人民取材於自然的傳統生活方式——各種果酒、花酒、米酒盛裝在壇中、罐中、竹筒中。自行加工的"醅魚"、"醅肉",不僅味美,而且可以貯藏數年不壞。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侗族飲食以大米為主食,喜辣愛酸。而以自然、健康、無汙染原生態稻米制作出的美味侗家米粉肯定是來侗寨不容錯失的選項,這家店的“大碗難盛湯中美”,“館小敢為天下鮮”楹聯就為老闆圈了不少粉。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白嫩爽滑的米粉,輔以濃郁油膩的牛骨高湯,幾塊瑩瑩顫動的血旺、一勺豐腴誘人的肥腸、幾葉香菜、一把蔥花、數截折耳根、一餅煎蛋,最後淋上紅亮的辣椒油,哇!各種脆的、軟的、綿的、香的、辣的、酸的,一股腦吸入口中,匯聚成一種妙不可言的快感!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入夜的侗寨,街道燈火輝煌,流光溢彩,細雨潤澤下的青石板路,纖塵不染,雖然商鋪林立,但是當地人的閒適淡泊與遊客的行色匆匆同處一個畫面卻毫無違和感,所有的人都徜徉在這無慾無求、清雋豔晦的衝突中,“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後家園”?大抵如此,或許吧!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肇興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鼓樓建築群,名副其實的鼓樓之鄉,共有5個陸姓村寨,有始建於清末的五座鼓樓、五座花橋、五座戲臺。其中高24.8米的智團鼓樓由16根柱子支構,樓亭中空,四周設凳,供人歇息,飛簷翹角,雕鏤精湛,屋脊之上塑有玲瓏雅緻的瑞獸和靈童,簷層壘疊而上覆以青瓦,簷檁繪有花鳥魚蟲和龍鳳鴛鴦以及侗族風情,樓內雕樑畫棟,正面方框雕有栩栩如生的二龍奪寶。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寨中有“仁、義、禮、智、信”五座鼓樓,據當地老人介紹,整個寨子形如一條大船,船頭為高21.7米的仁團鼓樓,船篷為高24.8米的智團鼓樓,兩根桅杆分別為高23.1米的禮團鼓樓和高25.8米的義團鼓樓”,船尾則是高28.9米的信團鼓樓。將寨子設計成一條由西向東溯流揚帆的大船造型,正好間接應證了侗族是由古越人自東向西遷移的傳說,他們一直想念著遠在東方的故土,因此船頭向東,等待啟航。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多層寶塔狀的鼓樓是侗族特有的文化符號,它們豐隆挺拔、飛閣垂簷、輪廓精緻、氣勢雄偉,一般用於侗寨議事和娛樂活動,據說古代還兼具傳遞信息或預警的功能。更有傳說古時有外星人離開地球前,曾在此修建UFO發射架。侗族先人以為神仙降臨,於是仿照外星人的建築修築鼓樓,看其外形頗似發射支架,言之鑿鑿,你是信還是不信呢?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侗族的村寨大多依山傍水,民居均為清一色的青瓦木樓,古樸自然,蔚為壯觀。村頭寨尾一般植有古樹,溪流河道橫跨風雨橋,寨中魚塘梯田四布。在飲食方面,侗族也與古越人的"飯稻羹魚"極其近似。

“全民熱遺”——歌聲中飛出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無人機緩緩升上夜空,闌珊的燈火映投在水田,星芒在鼓樓簷角迸射,金碧輝煌的鼓樓群和古樸雅緻的戲臺樓閣,頓顯撲朔迷離,如夢似幻,宛若天上宮闕、瓊樓玉宇,令人歎為觀止,流連忘返!有著侗族大歌流行的村寨,據說很少出現打架鬥毆、偷盜搶劫等行為,人們甚至至今還保存著"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淳樸民風。眺望風雨百年的侗寨,迴響傳承千年的侗歌,我知道,這一切,就是300萬侗族兒女生生不息的美妙讚歌和不朽傳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