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七)

魏忠賢 明朝 夏朝 韓國 滄州市文聯 滄州市文聯 2017-09-09

四、滄州姓氏趣談

我先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明代文學家叫馮夢龍,他在《古今譚概》中講過這樣一個笑話:說是山南縣縣令的夫人姓伍,平日裡很是驕橫。一天,伍夫人會見丈夫下屬官員的妻子。她指著其中一位問道:“貴姓?”那位女子回答說:“免貴姓六。”縣令夫人聽了很不高興,心想:我男人的官比你男人的大,我才姓“伍”,你倒姓“六”,想壓我一頭是不是?她又指著另一位女子問:“你姓什麼?”那女子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回夫人的話,鄙姓戚。”縣令夫人一聽,不由怒氣沖天,跑到丈夫那裡說:“我才姓伍,你下屬的妻子卻姓‘六’、姓‘戚’,再問下去,說不定還有姓八、姓九的呢!”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七)

這當然是個笑話,但在我們的百家姓當中,確確實實存在著數字這種姓氏,我們稱之為趣味數字姓氏。不但有八姓、九姓,而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以及百、千、萬、億、兆都是姓氏,並且這些姓氏現在都有人在用。那麼作為姓氏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不是同數字有關係呢?專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好多實際上同數字並沒有關係,不是起源於一二三四這些數字。所謂“趣味”,就是聯繫起來想的。以“一”姓為例,“一”姓最早起源在什麼時候呢?在南北朝時,鮮卑人有“一那簍”氏,是三字姓,第一個字就是“一”,或者寫成甲乙丙丁的“乙”。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以後,將所有鮮卑族的九十九個姓氏,全部改成漢姓,而“一”姓就是那時由“一那簍”改過來的。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七)

在歷史上,除了我們剛才說的數字外,再比如說上下左右,東西南北也都是姓氏。這叫方位姓。我們滄州有姓東方的,大多數的複姓“東方”都改成了單姓“東”,此外,改成單姓“東”的還有複姓東門、東宮等等。

“西門”這個姓,現在上海還有。一般的都改成了單姓“西”。“南宮”這個姓現在國內已很少了,但韓國這個姓還是比較多的。我們南面的邢臺市有個南宮縣,這個縣名就是來自孔子的弟子南宮适。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七)

方位姓還有左、右、上、下。古代帝王有兩位史官,左官記言,右官記行。這種官職名稱以後就逐漸演化成了家族姓氏,姓左或者姓右。左姓在歷史上有很多名人,古代有左丘明,近代有左宗棠,抗戰時期有八路軍著名將領左權將軍。現在滄州姓氏左的也很多。上姓和下姓,一般認為是由複姓“上官”和“下門”簡化來的。滄州有姓上官的,但下姓好像沒有。現在“下”姓雖然人不多,卻分佈很廣。專家們懷疑,這些“下”姓可能不是全部來源於“下門”氏,很可能有一部分來自夏朝的那個“夏”姓,是人們書寫時圖省事,將夏朝的“夏”姓簡化成上下的“下”,是後來形成的,或者是姓氏誤寫造成的。比如“傅”姓,本是師傅的“傅”,現在很多人寫成亻寸“付”,其實真正姓亻寸“付”這個姓的人非常少,而姓師傅的“傅”這個傅姓的人卻比較多,不過現在由於書寫的簡化和誤寫,這兩個淵源不同的姓已混為一談了。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七)

在姓氏問題上,我們不能簡單地用簡化字來簡寫老祖宗傳下來的姓氏,在這個問題上有過多次的爭議。專家們認為,中華民族的姓氏文化不僅屬於精神文化,也和人們的自然生態聯繫在一起。姓氏的發音與書寫,是有其內在聯繫的,不能單純地從簡化的角度出發,來進行簡寫,這樣會造成姓氏的混亂。比如閻錫山的“閻”姓,本是閻王的閻字,有不少人簡寫成門字裡面三橫的“閆”字,而事實上閻王的“閻”和門字裡面三橫的“閆”,是兩個不同的姓氏,歷史上根本不是一個祖先。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七)

此外,我們滄州一帶還有一些有趣的小姓。比如姓休息的“息”,嚴厲的“厲”,生產的“生”,酒類的“酒”,金銀的“銀”,一頓兩頓的“頓”。特別是“頓”姓,只有肅寧白家莊有30戶人家,整個華北地區找不到這個姓氏。

在這裡我再給大家講兩個滄州姓氏文化的趣事。一是“徐”姓。

徐姓不算小姓,滄州地區各縣都有。但徐姓有一個特殊現象,沿古御路—大約相當於今天106國道的村莊很少有徐姓人家。從任丘106入境、經河間、獻縣、泊頭出境,大都是這樣。據說這與清初大俠竇爾敦有關。當年竇爾敦拉隊伍造反,沿古御路一線打擊豪強,“河間府為寨主除暴安良”。康熙年間,他以古御路重鎮獻縣商家林徐家為落腳點,搶劫了朝廷的“貢銀”。竇爾敦撤走後,清政府抓捕老徐家,嚇得徐家隱姓埋名,遠逃他鄉,改姓馬。打馬騾子驚,御路邊上的徐姓紛紛逃亡。時至今日,古御路上的徐姓人家仍然很少。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七)

二是朱、衛不通婚。故事發生在肅寧縣衛家莊,起因源自大太監魏忠賢。

魏忠賢,明末司禮秉筆太監。肅寧縣大張莊村人,當地人至今傳說他原是衛家莊村人,後搬到大張莊村居住。兩村相距不遠,約有一華里多。崇禎皇帝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以十大罪狀將魏忠賢革職查辦,充軍鳳陽去看守明朝祖墳。當魏忠賢被押解走到阜城東南關時,他想到自己罪惡深重,難逃一死,就在客店裡上吊自殺了。他死後的第二天,朝廷的聖旨也用快馬追到了阜城,欲將其押回北京斬首。因為魏忠賢已死,就改成將頭割下來掛河間城門樓上示眾。同時,朝廷派兵包圍了衛家莊,要把魏姓人斬盡殺絕。甭看鄉親們平常沾不上魏忠賢的光,這一次可全部跟著遭了殃。消息傳來,衛家莊一下子炸了窩,不管是姓魏的還是外姓人家,大家拖兒帶女,紛紛逃亡。據說軍隊到達衛家莊時,全村逃的已空無一人。只有魏忠賢本家的一個爺爺,叫魏光辰,由於年老體衰跑不動,藏在了豬窩裡,後來被當兵的搜了出來,問他姓什麼,他急中生智,謊稱自己姓朱。

滄州文化——滄州姓氏文化漫話(連載之七)

當兵的一聽和皇帝一個姓,就沒有為難他。說,姓朱沒有你的事,發現姓魏的馬上報告。這個老頭一句謊話躲過一場災難,後來就改姓姓了朱。他的弟弟魏光鬥事後逃回老家,也不敢再姓委、鬼魏,而是改成了保衛的衛。所以,直到現在,衛家莊的朱、衛兩姓仍然不通婚姻,原因都是一家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