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兵出子午谷,是奇謀還是取死之道?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故事最多,有天水收姜維,趙雲陣斬韓德父子,有馬謖失街亭,有空城計嚇退司馬懿,最後孔明揮淚斬馬謖,第一次北伐失敗。

魏延兵出子午谷,是奇謀還是取死之道?

這是六出祁山中被羅貫中最濃墨重彩描寫的一次,似乎也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人們在感嘆,因馬謖街亭之失,才使得這次北伐功虧一簣外,很多人的目光還盯住了北伐前線的一次軍事討論會。在這次討論會上,軍中大將魏延提出,願率一路奇兵,出子午谷,直抵長安城下,則大勢可定。這就是“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並未採納魏延所議,還是全軍出隴右,準備一步步穩紮穩打的攻下長安。這個決定,表現出了諸葛亮過於謹慎,三國演義以此為鋪墊,才寫出了那歷史上根本沒有過的空城計,借司馬懿之判斷,孔明一生從不行險,讓空城計成。這樣的謹慎被很多人指責是過於保守,從而也使北伐再無成功的可能。

那兵出子午谷真是奇謀嗎?如果是,為什麼後面的五次北伐,諸葛亮都不知總結經驗,一次都不嘗試呢?甚至諸葛亮死後,魏延不聽楊儀號令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諸葛亮不納良言,而諸葛亮也預判到魏延會反,設計殺掉了魏延。

魏延兵出子午谷,是奇謀還是取死之道?

子午谷,是由漢中穿越秦嶺,直達長安的一條峽谷,南出口名午口,北出口為子口,故而得名子午谷,全長三百三十公里。谷中地形險惡,很多地段靠古棧道連接通過。

歷史上由子午谷而達長安的軍事行動真還有幾次,三國時就有。魏大將軍曹真曾有經子午谷伐蜀之舉,魏軍人馬進入子午谷,行軍極為困難,騎兵幾乎無法通過,輜重糧草無法補給,在谷中行軍一月才走了一半,也沒有蜀軍依山襲擾,部隊就己無法前行,無奈全軍撤回。

一千年以後,第一任闖王高迎祥又走了一次,這次到是全軍通過了,可迎接他的卻是孫傳庭埋伏在子口的一萬人馬,人困馬乏的闖王軍全軍覆沒,高迎祥也在此戰中被俘,押解京城被千刀萬剮。這是用生命實踐了魏延的“奇謀”。

魏延兵出子午谷,是奇謀還是取死之道?

那魏延可能成功嗎?魏延的建議是領五千人馬,再自背糧食五千黍,十五天通過子午谷,與諸葛亮主力兵馬會師於潼關。而給出的理由是長安為夏侯楙鎮守,這人是曹操的女婿,只是個紈絝子弟,沒什麼本事,還膽子小。所以蜀軍一到,這傢伙就得嚇跑,長安就是囊中之物了。我在長安等著丞相大軍,會師後兵出潼關就可直下洛陽,魏國就完了。

好吧,就算魏延考慮了自帶糧食,就算延途無魏軍阻撓,就算子口也沒魏軍埋伏,魏延一兵不損的到達長安城下,那夏侯楙不棄城跑了呢?就算夏侯楙跑了,只要魏軍中有個中下級軍官挑頭守城呢?將勝負寄託在對手的逃跑上,怎麼看都不靠譜!

魏延兵出子午谷,是奇謀還是取死之道?

要知道,長安城可是漢之舊都城,雖董卓時被毀了宮殿,可城牆依舊高大,魏國又修復多年,仍然是天下雄城。魏延過子午道是不可能帶大型攻城器械的,如果在子午道中埋伏等諸葛大軍來,奇襲的意義就毫不存在了。如果這五千人馬攻城,長安城內2萬人馬,又有高城深溝,怎麼可能攻得下?攻不下來,長安周圍有十萬魏軍,真實歷史中,曹叡又親征領五萬精銳赴長安,魏延五千人馬渣都不會剩下。

所以,就別吹什麼子午谷奇謀了,完全是取死之道。這事兒,開軍事會議,想到了都可以講出來,這是好風氣,可為領軍之帥,就不能採納如此不靠譜的意見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