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

魏延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經向他提出過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由魏延率兵1萬人,從子午谷奇襲長安,而諸葛亮率主力從斜谷道出兵,二人會於潼關一帶,一舉而定咸陽以西。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

魏延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經向他提出過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由魏延率兵1萬人,從子午谷奇襲長安,而諸葛亮率主力從斜谷道出兵,二人會於潼關一帶,一舉而定咸陽以西。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這裡所說的“韓信故事”,指的就是楚漢戰爭時期,韓信教劉邦在蜀中“明修棧道”而他則率軍“暗度陳倉”取關中一事。

諸葛亮出兵北伐,無論如何都要跨過秦嶺山脈,這裡是蜀魏兩國的天然分界線,在當時是十分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漢中與關中之間的聯繫通道,從東向西依次為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陳倉道。而諸葛亮北伐時,多走多是陳倉道,因為它開通較早,雖然繞遠,但是路途中平坦。

"

魏延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經向他提出過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由魏延率兵1萬人,從子午谷奇襲長安,而諸葛亮率主力從斜谷道出兵,二人會於潼關一帶,一舉而定咸陽以西。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這裡所說的“韓信故事”,指的就是楚漢戰爭時期,韓信教劉邦在蜀中“明修棧道”而他則率軍“暗度陳倉”取關中一事。

諸葛亮出兵北伐,無論如何都要跨過秦嶺山脈,這裡是蜀魏兩國的天然分界線,在當時是十分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漢中與關中之間的聯繫通道,從東向西依次為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陳倉道。而諸葛亮北伐時,多走多是陳倉道,因為它開通較早,雖然繞遠,但是路途中平坦。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至於諸葛亮為何不採納魏延的意見,自古以來有許多人都進行了正反兩方面的論證。而這些論證大部分都集中在戰術層面,即魏延的計策到底可行不可行?

實際上,魏延鎮守漢中多年,他提出來的這條計策,雖然有一定的冒險性,但也不能說完全不可行:弱國對付強國,只有出奇制勝這一條路,而且鎮守長安的夏侯楙,也確實不擅長用兵。

《三國志·魏延傳》中記載,魏延因為諸葛亮不採納自己的意見而憤恨,認為諸葛亮是在膽怯。而我認為,諸葛亮確實是害怕、膽怯。

但是,他不是因為為了可能丟掉魏延和1萬名士兵的生命而膽怯,也不是因為曹魏有曹真、司馬懿這種能征慣戰之輩而膽怯。真正讓他害怕的敵人,不是曹魏,也不在蜀漢內部,而恰恰是蜀漢的盟友——東吳。

"

魏延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經向他提出過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由魏延率兵1萬人,從子午谷奇襲長安,而諸葛亮率主力從斜谷道出兵,二人會於潼關一帶,一舉而定咸陽以西。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這裡所說的“韓信故事”,指的就是楚漢戰爭時期,韓信教劉邦在蜀中“明修棧道”而他則率軍“暗度陳倉”取關中一事。

諸葛亮出兵北伐,無論如何都要跨過秦嶺山脈,這裡是蜀魏兩國的天然分界線,在當時是十分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漢中與關中之間的聯繫通道,從東向西依次為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陳倉道。而諸葛亮北伐時,多走多是陳倉道,因為它開通較早,雖然繞遠,但是路途中平坦。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至於諸葛亮為何不採納魏延的意見,自古以來有許多人都進行了正反兩方面的論證。而這些論證大部分都集中在戰術層面,即魏延的計策到底可行不可行?

實際上,魏延鎮守漢中多年,他提出來的這條計策,雖然有一定的冒險性,但也不能說完全不可行:弱國對付強國,只有出奇制勝這一條路,而且鎮守長安的夏侯楙,也確實不擅長用兵。

《三國志·魏延傳》中記載,魏延因為諸葛亮不採納自己的意見而憤恨,認為諸葛亮是在膽怯。而我認為,諸葛亮確實是害怕、膽怯。

但是,他不是因為為了可能丟掉魏延和1萬名士兵的生命而膽怯,也不是因為曹魏有曹真、司馬懿這種能征慣戰之輩而膽怯。真正讓他害怕的敵人,不是曹魏,也不在蜀漢內部,而恰恰是蜀漢的盟友——東吳。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1、東吳曾經在背後“捅刀子”

孫劉聯盟是在赤壁之戰前形成的,但是面對曹操的嚴重威脅,劉備和孫權迅速結成了聯盟,共同抵禦外敵。

然而,當曹操敗退以後,孫劉兩家立即發生內訌,爭奪荊州,甚至不惜為此兵戎相見。雖然曹魏仍然是兩家共同的敵人,但在現實的利益面前,孫劉兩家還是奉行“見好處就上”的原則。

因此,在劉備取得漢中,而關羽北伐中原,蜀漢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在他們背後捅刀子的正是盟友孫權。

失去荊州,蜀漢不僅損失了關羽等一大批人才,損失了數萬精兵,還丟掉了荊州這麼一塊至關重要的根據地,讓《隆中對》中設想的兩路北伐、奪取中原的計劃成為了泡影。

可以說,孫吳這次背後一刀,等於葬送了蜀漢“復興漢室”的事業。

"

魏延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經向他提出過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由魏延率兵1萬人,從子午谷奇襲長安,而諸葛亮率主力從斜谷道出兵,二人會於潼關一帶,一舉而定咸陽以西。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這裡所說的“韓信故事”,指的就是楚漢戰爭時期,韓信教劉邦在蜀中“明修棧道”而他則率軍“暗度陳倉”取關中一事。

諸葛亮出兵北伐,無論如何都要跨過秦嶺山脈,這裡是蜀魏兩國的天然分界線,在當時是十分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漢中與關中之間的聯繫通道,從東向西依次為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陳倉道。而諸葛亮北伐時,多走多是陳倉道,因為它開通較早,雖然繞遠,但是路途中平坦。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至於諸葛亮為何不採納魏延的意見,自古以來有許多人都進行了正反兩方面的論證。而這些論證大部分都集中在戰術層面,即魏延的計策到底可行不可行?

實際上,魏延鎮守漢中多年,他提出來的這條計策,雖然有一定的冒險性,但也不能說完全不可行:弱國對付強國,只有出奇制勝這一條路,而且鎮守長安的夏侯楙,也確實不擅長用兵。

《三國志·魏延傳》中記載,魏延因為諸葛亮不採納自己的意見而憤恨,認為諸葛亮是在膽怯。而我認為,諸葛亮確實是害怕、膽怯。

但是,他不是因為為了可能丟掉魏延和1萬名士兵的生命而膽怯,也不是因為曹魏有曹真、司馬懿這種能征慣戰之輩而膽怯。真正讓他害怕的敵人,不是曹魏,也不在蜀漢內部,而恰恰是蜀漢的盟友——東吳。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1、東吳曾經在背後“捅刀子”

孫劉聯盟是在赤壁之戰前形成的,但是面對曹操的嚴重威脅,劉備和孫權迅速結成了聯盟,共同抵禦外敵。

然而,當曹操敗退以後,孫劉兩家立即發生內訌,爭奪荊州,甚至不惜為此兵戎相見。雖然曹魏仍然是兩家共同的敵人,但在現實的利益面前,孫劉兩家還是奉行“見好處就上”的原則。

因此,在劉備取得漢中,而關羽北伐中原,蜀漢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在他們背後捅刀子的正是盟友孫權。

失去荊州,蜀漢不僅損失了關羽等一大批人才,損失了數萬精兵,還丟掉了荊州這麼一塊至關重要的根據地,讓《隆中對》中設想的兩路北伐、奪取中原的計劃成為了泡影。

可以說,孫吳這次背後一刀,等於葬送了蜀漢“復興漢室”的事業。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2、東吳吞蜀之心一直未死

雖然在夷陵之戰後,諸葛亮主動修復了與東吳的同盟關係。但是,吳國對蜀漢的覬覦之心,一直未死,稍有機會便企圖下手爭奪。

在諸葛亮率十萬北伐時,為了防止孫權再次偷襲,已經做了兵力上的部署。據考證,當時蜀漢大約有軍力50萬,除了10萬留鎮成都,20萬在漢中前線,約10幾萬留守各郡以外,其他軍力全部用於防備孫權:鎮守永安的軍力約5萬,鎮守江州的軍力約2萬以上。

"

魏延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曾經向他提出過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由魏延率兵1萬人,從子午谷奇襲長安,而諸葛亮率主力從斜谷道出兵,二人會於潼關一帶,一舉而定咸陽以西。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這裡所說的“韓信故事”,指的就是楚漢戰爭時期,韓信教劉邦在蜀中“明修棧道”而他則率軍“暗度陳倉”取關中一事。

諸葛亮出兵北伐,無論如何都要跨過秦嶺山脈,這裡是蜀魏兩國的天然分界線,在當時是十分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

漢中與關中之間的聯繫通道,從東向西依次為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和陳倉道。而諸葛亮北伐時,多走多是陳倉道,因為它開通較早,雖然繞遠,但是路途中平坦。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至於諸葛亮為何不採納魏延的意見,自古以來有許多人都進行了正反兩方面的論證。而這些論證大部分都集中在戰術層面,即魏延的計策到底可行不可行?

實際上,魏延鎮守漢中多年,他提出來的這條計策,雖然有一定的冒險性,但也不能說完全不可行:弱國對付強國,只有出奇制勝這一條路,而且鎮守長安的夏侯楙,也確實不擅長用兵。

《三國志·魏延傳》中記載,魏延因為諸葛亮不採納自己的意見而憤恨,認為諸葛亮是在膽怯。而我認為,諸葛亮確實是害怕、膽怯。

但是,他不是因為為了可能丟掉魏延和1萬名士兵的生命而膽怯,也不是因為曹魏有曹真、司馬懿這種能征慣戰之輩而膽怯。真正讓他害怕的敵人,不是曹魏,也不在蜀漢內部,而恰恰是蜀漢的盟友——東吳。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1、東吳曾經在背後“捅刀子”

孫劉聯盟是在赤壁之戰前形成的,但是面對曹操的嚴重威脅,劉備和孫權迅速結成了聯盟,共同抵禦外敵。

然而,當曹操敗退以後,孫劉兩家立即發生內訌,爭奪荊州,甚至不惜為此兵戎相見。雖然曹魏仍然是兩家共同的敵人,但在現實的利益面前,孫劉兩家還是奉行“見好處就上”的原則。

因此,在劉備取得漢中,而關羽北伐中原,蜀漢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在他們背後捅刀子的正是盟友孫權。

失去荊州,蜀漢不僅損失了關羽等一大批人才,損失了數萬精兵,還丟掉了荊州這麼一塊至關重要的根據地,讓《隆中對》中設想的兩路北伐、奪取中原的計劃成為了泡影。

可以說,孫吳這次背後一刀,等於葬送了蜀漢“復興漢室”的事業。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2、東吳吞蜀之心一直未死

雖然在夷陵之戰後,諸葛亮主動修復了與東吳的同盟關係。但是,吳國對蜀漢的覬覦之心,一直未死,稍有機會便企圖下手爭奪。

在諸葛亮率十萬北伐時,為了防止孫權再次偷襲,已經做了兵力上的部署。據考證,當時蜀漢大約有軍力50萬,除了10萬留鎮成都,20萬在漢中前線,約10幾萬留守各郡以外,其他軍力全部用於防備孫權:鎮守永安的軍力約5萬,鎮守江州的軍力約2萬以上。

子午谷奇謀為何被拋棄?魏延考慮的是戰術,諸葛亮考慮的是戰略

所以,諸葛亮在北伐問題上,之所以採取謹慎態度,除了對曹魏有清醒的認識以外,實則是對盟友孫權的忌憚。但當時吳蜀畢竟是同盟關係,諸葛亮為了顧全大局,又怎麼輕易說出不利於聯盟的話來呢。

相對於魏延提出的戰術,諸葛亮更注重的是戰略和外交問題。而他對此是“有苦難言”,這也就怪不得魏延要怨恨他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