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祁山的時候,魏延提出一個奇謀,那就是自己率領五千精兵、五千兵役兵出子午谷,與此同時諸葛亮帶領大部隊從大路過,屆時魏延突襲長安,之後咸陽以西的地方唾手可得。後續只要守住長安坐等諸葛亮率大部隊會合,然後兵鋒直指洛陽,匡扶漢室指日可待。但是諸葛亮棄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就流產了。千年來無數人都在考證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也有無數人在想諸葛亮為什麼棄而不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挖那一段歷史,看看子午谷奇謀的可行度有多高。


"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祁山的時候,魏延提出一個奇謀,那就是自己率領五千精兵、五千兵役兵出子午谷,與此同時諸葛亮帶領大部隊從大路過,屆時魏延突襲長安,之後咸陽以西的地方唾手可得。後續只要守住長安坐等諸葛亮率大部隊會合,然後兵鋒直指洛陽,匡扶漢室指日可待。但是諸葛亮棄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就流產了。千年來無數人都在考證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也有無數人在想諸葛亮為什麼棄而不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挖那一段歷史,看看子午谷奇謀的可行度有多高。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

奇謀隱蔽性

奇謀最重要的就是隱蔽性,子午谷奇謀和偷渡陰平都是同一時期的事情,我們先對比一下兩者的隱蔽性有多高。首先曹魏和蜀漢交戰那麼多年,雙方互相滲透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細作不可不防。鄧艾偷渡陰平是上言,而魏延是在軍前會議上提出的,如果說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利可共,謀必寡”。利益是可以共同商量的,但是謀劃事情最好是人越少越好,且不說意見不和,萬一有細作洩密那就全盤皆輸。在提出謀略這件事上魏延就略輸鄧艾,隱蔽性不如鄧艾。


"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祁山的時候,魏延提出一個奇謀,那就是自己率領五千精兵、五千兵役兵出子午谷,與此同時諸葛亮帶領大部隊從大路過,屆時魏延突襲長安,之後咸陽以西的地方唾手可得。後續只要守住長安坐等諸葛亮率大部隊會合,然後兵鋒直指洛陽,匡扶漢室指日可待。但是諸葛亮棄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就流產了。千年來無數人都在考證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也有無數人在想諸葛亮為什麼棄而不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挖那一段歷史,看看子午谷奇謀的可行度有多高。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

奇謀隱蔽性

奇謀最重要的就是隱蔽性,子午谷奇謀和偷渡陰平都是同一時期的事情,我們先對比一下兩者的隱蔽性有多高。首先曹魏和蜀漢交戰那麼多年,雙方互相滲透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細作不可不防。鄧艾偷渡陰平是上言,而魏延是在軍前會議上提出的,如果說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利可共,謀必寡”。利益是可以共同商量的,但是謀劃事情最好是人越少越好,且不說意見不和,萬一有細作洩密那就全盤皆輸。在提出謀略這件事上魏延就略輸鄧艾,隱蔽性不如鄧艾。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其次就是雙方行走路線的隱蔽性,鄧艾走的路是無人之地,史載:無人之地七百餘裡。第一蜀漢沒有在這裡佈防,第二這個地方沒有人走;魏延走的子午谷就不一樣了,史載: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平民百姓都知道這條路而且有數萬人通行過這條路,曹魏怎麼可能不加以防範?而且之後曹真攻打蜀漢的時候走的就是子午谷,史載: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這就證明子午谷這條道是曹魏君臣以及百姓都知道的道路,魏延本身就是想要靠奇襲取勝,但是現在兩者對比一下,子午谷奇謀還有“奇”嗎?喪失了其隱蔽性,曹魏大軍只要在子午谷口稍微防範一下,魏延及所率部隊死無全屍。

行軍可行性

考慮完奇謀的隱蔽性之後我們再分析一下行軍的可能性,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冬十一月,鄧艾率萬餘人自陰平逾絕險至江由....。這段話的意思是冬天十月時鄧艾開始走陰平道,一直到十一月鄧艾才抵達江由,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時間走了七百里。而魏延卻說: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什麼意思?意思就是魏延覺得自己可以十日之內通過子午谷,奇襲長安。根據《長安志》的記載,子午谷長達六百六十里,而且入口距離漢中洋縣一百六十里。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七百里,而魏延要用十天時間走八百二十里,其中還包括六百六十里的山路。


"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祁山的時候,魏延提出一個奇謀,那就是自己率領五千精兵、五千兵役兵出子午谷,與此同時諸葛亮帶領大部隊從大路過,屆時魏延突襲長安,之後咸陽以西的地方唾手可得。後續只要守住長安坐等諸葛亮率大部隊會合,然後兵鋒直指洛陽,匡扶漢室指日可待。但是諸葛亮棄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就流產了。千年來無數人都在考證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也有無數人在想諸葛亮為什麼棄而不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挖那一段歷史,看看子午谷奇謀的可行度有多高。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

奇謀隱蔽性

奇謀最重要的就是隱蔽性,子午谷奇謀和偷渡陰平都是同一時期的事情,我們先對比一下兩者的隱蔽性有多高。首先曹魏和蜀漢交戰那麼多年,雙方互相滲透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細作不可不防。鄧艾偷渡陰平是上言,而魏延是在軍前會議上提出的,如果說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利可共,謀必寡”。利益是可以共同商量的,但是謀劃事情最好是人越少越好,且不說意見不和,萬一有細作洩密那就全盤皆輸。在提出謀略這件事上魏延就略輸鄧艾,隱蔽性不如鄧艾。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其次就是雙方行走路線的隱蔽性,鄧艾走的路是無人之地,史載:無人之地七百餘裡。第一蜀漢沒有在這裡佈防,第二這個地方沒有人走;魏延走的子午谷就不一樣了,史載: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平民百姓都知道這條路而且有數萬人通行過這條路,曹魏怎麼可能不加以防範?而且之後曹真攻打蜀漢的時候走的就是子午谷,史載: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這就證明子午谷這條道是曹魏君臣以及百姓都知道的道路,魏延本身就是想要靠奇襲取勝,但是現在兩者對比一下,子午谷奇謀還有“奇”嗎?喪失了其隱蔽性,曹魏大軍只要在子午谷口稍微防範一下,魏延及所率部隊死無全屍。

行軍可行性

考慮完奇謀的隱蔽性之後我們再分析一下行軍的可能性,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冬十一月,鄧艾率萬餘人自陰平逾絕險至江由....。這段話的意思是冬天十月時鄧艾開始走陰平道,一直到十一月鄧艾才抵達江由,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時間走了七百里。而魏延卻說: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什麼意思?意思就是魏延覺得自己可以十日之內通過子午谷,奇襲長安。根據《長安志》的記載,子午谷長達六百六十里,而且入口距離漢中洋縣一百六十里。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七百里,而魏延要用十天時間走八百二十里,其中還包括六百六十里的山路。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子午谷是什麼地方?子午谷是秦嶺連接西南大道的小道,而向子午谷這樣的小道一共有六條,不過子午谷是最險峻的一條,史稱:“秦嶺六道,子午為王。”歷代都有兵家企圖偷渡,三國志記載:建興八年,魏將張郃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因為大雨連綿而退兵。資治通鑑記載:魏將曹真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事實上不止蜀漢想要通過子午谷奇襲曹魏,曹魏也想通過子午谷奇襲蜀漢。曹魏沒有通過子午谷,魏延如何保證十日內行軍八百二十里?更何況子午穀道路是沿山修建的棧道,一旦棧道毀壞那就需要花費時間疏通棧道,很容易耽誤行軍速度。

《漢書·陳湯傳》記載重裝日行軍三十里,輕裝日行軍五十里。《武經總要》記載平常日行軍三十里,快速行軍日行六十里。也就是說古代行軍速度大致在日行三十里和日行六十里中間。《夢溪筆談·官政一》記載北宋時期“人負米六鬥,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意思就是一個人一個兵所攜帶的糧草可以供行軍十八日。雖然這是北宋時期的記載,但是考慮到古代行軍大致相同,所以蜀漢行軍所帶糧草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魏延計劃帶領五千精兵和五千兵役,也就是說他所能攜帶的糧草也就夠吃二十天左右,而他的日行軍速度為三十里最多應該也不過六十里,考慮到子午谷路途艱難,這個數據可能還要打折扣。攜帶的糧草只夠二十天,行軍時間在十幾天左右,那麼魏延走出子午谷之後只能強攻長安,因為他的糧草不夠支持他返程。


"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祁山的時候,魏延提出一個奇謀,那就是自己率領五千精兵、五千兵役兵出子午谷,與此同時諸葛亮帶領大部隊從大路過,屆時魏延突襲長安,之後咸陽以西的地方唾手可得。後續只要守住長安坐等諸葛亮率大部隊會合,然後兵鋒直指洛陽,匡扶漢室指日可待。但是諸葛亮棄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就流產了。千年來無數人都在考證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也有無數人在想諸葛亮為什麼棄而不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挖那一段歷史,看看子午谷奇謀的可行度有多高。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

奇謀隱蔽性

奇謀最重要的就是隱蔽性,子午谷奇謀和偷渡陰平都是同一時期的事情,我們先對比一下兩者的隱蔽性有多高。首先曹魏和蜀漢交戰那麼多年,雙方互相滲透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細作不可不防。鄧艾偷渡陰平是上言,而魏延是在軍前會議上提出的,如果說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利可共,謀必寡”。利益是可以共同商量的,但是謀劃事情最好是人越少越好,且不說意見不和,萬一有細作洩密那就全盤皆輸。在提出謀略這件事上魏延就略輸鄧艾,隱蔽性不如鄧艾。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其次就是雙方行走路線的隱蔽性,鄧艾走的路是無人之地,史載:無人之地七百餘裡。第一蜀漢沒有在這裡佈防,第二這個地方沒有人走;魏延走的子午谷就不一樣了,史載: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平民百姓都知道這條路而且有數萬人通行過這條路,曹魏怎麼可能不加以防範?而且之後曹真攻打蜀漢的時候走的就是子午谷,史載: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這就證明子午谷這條道是曹魏君臣以及百姓都知道的道路,魏延本身就是想要靠奇襲取勝,但是現在兩者對比一下,子午谷奇謀還有“奇”嗎?喪失了其隱蔽性,曹魏大軍只要在子午谷口稍微防範一下,魏延及所率部隊死無全屍。

行軍可行性

考慮完奇謀的隱蔽性之後我們再分析一下行軍的可能性,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冬十一月,鄧艾率萬餘人自陰平逾絕險至江由....。這段話的意思是冬天十月時鄧艾開始走陰平道,一直到十一月鄧艾才抵達江由,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時間走了七百里。而魏延卻說: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什麼意思?意思就是魏延覺得自己可以十日之內通過子午谷,奇襲長安。根據《長安志》的記載,子午谷長達六百六十里,而且入口距離漢中洋縣一百六十里。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七百里,而魏延要用十天時間走八百二十里,其中還包括六百六十里的山路。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子午谷是什麼地方?子午谷是秦嶺連接西南大道的小道,而向子午谷這樣的小道一共有六條,不過子午谷是最險峻的一條,史稱:“秦嶺六道,子午為王。”歷代都有兵家企圖偷渡,三國志記載:建興八年,魏將張郃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因為大雨連綿而退兵。資治通鑑記載:魏將曹真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事實上不止蜀漢想要通過子午谷奇襲曹魏,曹魏也想通過子午谷奇襲蜀漢。曹魏沒有通過子午谷,魏延如何保證十日內行軍八百二十里?更何況子午穀道路是沿山修建的棧道,一旦棧道毀壞那就需要花費時間疏通棧道,很容易耽誤行軍速度。

《漢書·陳湯傳》記載重裝日行軍三十里,輕裝日行軍五十里。《武經總要》記載平常日行軍三十里,快速行軍日行六十里。也就是說古代行軍速度大致在日行三十里和日行六十里中間。《夢溪筆談·官政一》記載北宋時期“人負米六鬥,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意思就是一個人一個兵所攜帶的糧草可以供行軍十八日。雖然這是北宋時期的記載,但是考慮到古代行軍大致相同,所以蜀漢行軍所帶糧草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魏延計劃帶領五千精兵和五千兵役,也就是說他所能攜帶的糧草也就夠吃二十天左右,而他的日行軍速度為三十里最多應該也不過六十里,考慮到子午谷路途艱難,這個數據可能還要打折扣。攜帶的糧草只夠二十天,行軍時間在十幾天左右,那麼魏延走出子午谷之後只能強攻長安,因為他的糧草不夠支持他返程。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原本奇謀規定是魏延十日出子午谷奇襲長安,諸葛亮二十日左右抵達長安。如果魏延十日之內不能取得長安,那就沒必要了,因為諸葛亮大軍都快抵達長安了,曹魏一定重兵防範。就算魏延能活著走出子午谷,那也很難攻下處於防守狀態的長安城。綜上所述,魏延一定要在十日之內奇襲長安,但是根據古代行軍速度以及子午谷地形地貌,個人覺得十分懸。如果攻不下長安,那麼魏延就會陷入糧草困境,屆時部隊如何求生也是一個問題。


《長安志》載,谷長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漢中府洋縣東一百六十里。資治通鑑·魏紀: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三國志·張郃傳: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攻城的可行性

蜀漢攻堅能力實在是不可恭維,在攜帶攻城器械的前提下,諸葛亮強攻陳倉二十多天都沒有攻破。長安城經過兩漢的加固,其防禦能力遠超陳倉。魏延奇襲長安就意味著魏延難以攜帶大型攻城器械,那麼魏延怎麼攻下長安城?魏延在子午谷奇謀中提到的是長安守將夏侯楙會棄城逃跑,也就是說魏延攻下長安的前提是夏侯楙會棄守城池。如果沒有棄守長安,那麼魏延的勝算有多大?


"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祁山的時候,魏延提出一個奇謀,那就是自己率領五千精兵、五千兵役兵出子午谷,與此同時諸葛亮帶領大部隊從大路過,屆時魏延突襲長安,之後咸陽以西的地方唾手可得。後續只要守住長安坐等諸葛亮率大部隊會合,然後兵鋒直指洛陽,匡扶漢室指日可待。但是諸葛亮棄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就流產了。千年來無數人都在考證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也有無數人在想諸葛亮為什麼棄而不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挖那一段歷史,看看子午谷奇謀的可行度有多高。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

奇謀隱蔽性

奇謀最重要的就是隱蔽性,子午谷奇謀和偷渡陰平都是同一時期的事情,我們先對比一下兩者的隱蔽性有多高。首先曹魏和蜀漢交戰那麼多年,雙方互相滲透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細作不可不防。鄧艾偷渡陰平是上言,而魏延是在軍前會議上提出的,如果說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利可共,謀必寡”。利益是可以共同商量的,但是謀劃事情最好是人越少越好,且不說意見不和,萬一有細作洩密那就全盤皆輸。在提出謀略這件事上魏延就略輸鄧艾,隱蔽性不如鄧艾。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其次就是雙方行走路線的隱蔽性,鄧艾走的路是無人之地,史載:無人之地七百餘裡。第一蜀漢沒有在這裡佈防,第二這個地方沒有人走;魏延走的子午谷就不一樣了,史載: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平民百姓都知道這條路而且有數萬人通行過這條路,曹魏怎麼可能不加以防範?而且之後曹真攻打蜀漢的時候走的就是子午谷,史載: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這就證明子午谷這條道是曹魏君臣以及百姓都知道的道路,魏延本身就是想要靠奇襲取勝,但是現在兩者對比一下,子午谷奇謀還有“奇”嗎?喪失了其隱蔽性,曹魏大軍只要在子午谷口稍微防範一下,魏延及所率部隊死無全屍。

行軍可行性

考慮完奇謀的隱蔽性之後我們再分析一下行軍的可能性,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冬十一月,鄧艾率萬餘人自陰平逾絕險至江由....。這段話的意思是冬天十月時鄧艾開始走陰平道,一直到十一月鄧艾才抵達江由,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時間走了七百里。而魏延卻說: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什麼意思?意思就是魏延覺得自己可以十日之內通過子午谷,奇襲長安。根據《長安志》的記載,子午谷長達六百六十里,而且入口距離漢中洋縣一百六十里。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七百里,而魏延要用十天時間走八百二十里,其中還包括六百六十里的山路。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子午谷是什麼地方?子午谷是秦嶺連接西南大道的小道,而向子午谷這樣的小道一共有六條,不過子午谷是最險峻的一條,史稱:“秦嶺六道,子午為王。”歷代都有兵家企圖偷渡,三國志記載:建興八年,魏將張郃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因為大雨連綿而退兵。資治通鑑記載:魏將曹真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事實上不止蜀漢想要通過子午谷奇襲曹魏,曹魏也想通過子午谷奇襲蜀漢。曹魏沒有通過子午谷,魏延如何保證十日內行軍八百二十里?更何況子午穀道路是沿山修建的棧道,一旦棧道毀壞那就需要花費時間疏通棧道,很容易耽誤行軍速度。

《漢書·陳湯傳》記載重裝日行軍三十里,輕裝日行軍五十里。《武經總要》記載平常日行軍三十里,快速行軍日行六十里。也就是說古代行軍速度大致在日行三十里和日行六十里中間。《夢溪筆談·官政一》記載北宋時期“人負米六鬥,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意思就是一個人一個兵所攜帶的糧草可以供行軍十八日。雖然這是北宋時期的記載,但是考慮到古代行軍大致相同,所以蜀漢行軍所帶糧草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魏延計劃帶領五千精兵和五千兵役,也就是說他所能攜帶的糧草也就夠吃二十天左右,而他的日行軍速度為三十里最多應該也不過六十里,考慮到子午谷路途艱難,這個數據可能還要打折扣。攜帶的糧草只夠二十天,行軍時間在十幾天左右,那麼魏延走出子午谷之後只能強攻長安,因為他的糧草不夠支持他返程。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原本奇謀規定是魏延十日出子午谷奇襲長安,諸葛亮二十日左右抵達長安。如果魏延十日之內不能取得長安,那就沒必要了,因為諸葛亮大軍都快抵達長安了,曹魏一定重兵防範。就算魏延能活著走出子午谷,那也很難攻下處於防守狀態的長安城。綜上所述,魏延一定要在十日之內奇襲長安,但是根據古代行軍速度以及子午谷地形地貌,個人覺得十分懸。如果攻不下長安,那麼魏延就會陷入糧草困境,屆時部隊如何求生也是一個問題。


《長安志》載,谷長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漢中府洋縣東一百六十里。資治通鑑·魏紀: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三國志·張郃傳: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攻城的可行性

蜀漢攻堅能力實在是不可恭維,在攜帶攻城器械的前提下,諸葛亮強攻陳倉二十多天都沒有攻破。長安城經過兩漢的加固,其防禦能力遠超陳倉。魏延奇襲長安就意味著魏延難以攜帶大型攻城器械,那麼魏延怎麼攻下長安城?魏延在子午谷奇謀中提到的是長安守將夏侯楙會棄城逃跑,也就是說魏延攻下長安的前提是夏侯楙會棄守城池。如果沒有棄守長安,那麼魏延的勝算有多大?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傕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圍長安。城峻不可拔。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傕眾得入。”


意思是李傕曾經率領十萬大軍攻城八日都沒有攻破,最後還是靠內應才進的長安城。而李傕攻打長安是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前三十六年,在這三十六年間並沒有記載長安城被大規模破壞。所以魏延要想攻破長安城,必須滿足的條件就是夏侯楙棄守長安。史書記載夏侯楙沒有太大的軍事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夏侯楙傻。魏延在子午谷奇謀中說長安守將夏侯楙棄守長安之後長安就只剩下御史和京兆太守,但是他沒有說雍州刺史郭淮。

曹魏雍涼軍區就在長安附近,而郭淮身為雍州刺史還是有些才能的。只要郭淮短期固守長安那魏延也就會陷入兩難。鄧艾偷渡陰平最初目的是引姜維退兵,讓鍾會趁機攻破劍閣,至於鄧艾一路攻打到成都,這是在他偷渡前並沒有想到的。魏延的目的就是攻破長安,而攻破長安的前提就是夏侯楙棄守,但是中間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了。比如說夏侯楙堅守長安以及郭淮臨危受命,這些不確定因素魏延都視而不見,那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還有多少?

四人闖關皆鎩羽

我們分析完子午谷奇謀的可能性後,我們一起看看千百年來闖關者的結局。

曹真曾經建議大軍從子午谷進宮漢中,當時陳群力薦不能出兵,但是曹真堅持出兵。曹真的部署是司馬懿帶領大軍從漢水進軍,郭淮等人從斜谷進軍,而曹真帶領軍隊從子午谷進軍。結果適逢雨季,棧道被雨水沖斷,曹真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最後魏明帝下令撤軍,曹真只能心懷遺憾奉命撤軍


"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祁山的時候,魏延提出一個奇謀,那就是自己率領五千精兵、五千兵役兵出子午谷,與此同時諸葛亮帶領大部隊從大路過,屆時魏延突襲長安,之後咸陽以西的地方唾手可得。後續只要守住長安坐等諸葛亮率大部隊會合,然後兵鋒直指洛陽,匡扶漢室指日可待。但是諸葛亮棄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就流產了。千年來無數人都在考證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也有無數人在想諸葛亮為什麼棄而不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挖那一段歷史,看看子午谷奇謀的可行度有多高。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

奇謀隱蔽性

奇謀最重要的就是隱蔽性,子午谷奇謀和偷渡陰平都是同一時期的事情,我們先對比一下兩者的隱蔽性有多高。首先曹魏和蜀漢交戰那麼多年,雙方互相滲透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細作不可不防。鄧艾偷渡陰平是上言,而魏延是在軍前會議上提出的,如果說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利可共,謀必寡”。利益是可以共同商量的,但是謀劃事情最好是人越少越好,且不說意見不和,萬一有細作洩密那就全盤皆輸。在提出謀略這件事上魏延就略輸鄧艾,隱蔽性不如鄧艾。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其次就是雙方行走路線的隱蔽性,鄧艾走的路是無人之地,史載:無人之地七百餘裡。第一蜀漢沒有在這裡佈防,第二這個地方沒有人走;魏延走的子午谷就不一樣了,史載: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平民百姓都知道這條路而且有數萬人通行過這條路,曹魏怎麼可能不加以防範?而且之後曹真攻打蜀漢的時候走的就是子午谷,史載: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這就證明子午谷這條道是曹魏君臣以及百姓都知道的道路,魏延本身就是想要靠奇襲取勝,但是現在兩者對比一下,子午谷奇謀還有“奇”嗎?喪失了其隱蔽性,曹魏大軍只要在子午谷口稍微防範一下,魏延及所率部隊死無全屍。

行軍可行性

考慮完奇謀的隱蔽性之後我們再分析一下行軍的可能性,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冬十一月,鄧艾率萬餘人自陰平逾絕險至江由....。這段話的意思是冬天十月時鄧艾開始走陰平道,一直到十一月鄧艾才抵達江由,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時間走了七百里。而魏延卻說: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什麼意思?意思就是魏延覺得自己可以十日之內通過子午谷,奇襲長安。根據《長安志》的記載,子午谷長達六百六十里,而且入口距離漢中洋縣一百六十里。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七百里,而魏延要用十天時間走八百二十里,其中還包括六百六十里的山路。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子午谷是什麼地方?子午谷是秦嶺連接西南大道的小道,而向子午谷這樣的小道一共有六條,不過子午谷是最險峻的一條,史稱:“秦嶺六道,子午為王。”歷代都有兵家企圖偷渡,三國志記載:建興八年,魏將張郃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因為大雨連綿而退兵。資治通鑑記載:魏將曹真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事實上不止蜀漢想要通過子午谷奇襲曹魏,曹魏也想通過子午谷奇襲蜀漢。曹魏沒有通過子午谷,魏延如何保證十日內行軍八百二十里?更何況子午穀道路是沿山修建的棧道,一旦棧道毀壞那就需要花費時間疏通棧道,很容易耽誤行軍速度。

《漢書·陳湯傳》記載重裝日行軍三十里,輕裝日行軍五十里。《武經總要》記載平常日行軍三十里,快速行軍日行六十里。也就是說古代行軍速度大致在日行三十里和日行六十里中間。《夢溪筆談·官政一》記載北宋時期“人負米六鬥,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意思就是一個人一個兵所攜帶的糧草可以供行軍十八日。雖然這是北宋時期的記載,但是考慮到古代行軍大致相同,所以蜀漢行軍所帶糧草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魏延計劃帶領五千精兵和五千兵役,也就是說他所能攜帶的糧草也就夠吃二十天左右,而他的日行軍速度為三十里最多應該也不過六十里,考慮到子午谷路途艱難,這個數據可能還要打折扣。攜帶的糧草只夠二十天,行軍時間在十幾天左右,那麼魏延走出子午谷之後只能強攻長安,因為他的糧草不夠支持他返程。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原本奇謀規定是魏延十日出子午谷奇襲長安,諸葛亮二十日左右抵達長安。如果魏延十日之內不能取得長安,那就沒必要了,因為諸葛亮大軍都快抵達長安了,曹魏一定重兵防範。就算魏延能活著走出子午谷,那也很難攻下處於防守狀態的長安城。綜上所述,魏延一定要在十日之內奇襲長安,但是根據古代行軍速度以及子午谷地形地貌,個人覺得十分懸。如果攻不下長安,那麼魏延就會陷入糧草困境,屆時部隊如何求生也是一個問題。


《長安志》載,谷長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漢中府洋縣東一百六十里。資治通鑑·魏紀: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三國志·張郃傳: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攻城的可行性

蜀漢攻堅能力實在是不可恭維,在攜帶攻城器械的前提下,諸葛亮強攻陳倉二十多天都沒有攻破。長安城經過兩漢的加固,其防禦能力遠超陳倉。魏延奇襲長安就意味著魏延難以攜帶大型攻城器械,那麼魏延怎麼攻下長安城?魏延在子午谷奇謀中提到的是長安守將夏侯楙會棄城逃跑,也就是說魏延攻下長安的前提是夏侯楙會棄守城池。如果沒有棄守長安,那麼魏延的勝算有多大?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傕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圍長安。城峻不可拔。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傕眾得入。”


意思是李傕曾經率領十萬大軍攻城八日都沒有攻破,最後還是靠內應才進的長安城。而李傕攻打長安是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前三十六年,在這三十六年間並沒有記載長安城被大規模破壞。所以魏延要想攻破長安城,必須滿足的條件就是夏侯楙棄守長安。史書記載夏侯楙沒有太大的軍事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夏侯楙傻。魏延在子午谷奇謀中說長安守將夏侯楙棄守長安之後長安就只剩下御史和京兆太守,但是他沒有說雍州刺史郭淮。

曹魏雍涼軍區就在長安附近,而郭淮身為雍州刺史還是有些才能的。只要郭淮短期固守長安那魏延也就會陷入兩難。鄧艾偷渡陰平最初目的是引姜維退兵,讓鍾會趁機攻破劍閣,至於鄧艾一路攻打到成都,這是在他偷渡前並沒有想到的。魏延的目的就是攻破長安,而攻破長安的前提就是夏侯楙棄守,但是中間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了。比如說夏侯楙堅守長安以及郭淮臨危受命,這些不確定因素魏延都視而不見,那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還有多少?

四人闖關皆鎩羽

我們分析完子午谷奇謀的可能性後,我們一起看看千百年來闖關者的結局。

曹真曾經建議大軍從子午谷進宮漢中,當時陳群力薦不能出兵,但是曹真堅持出兵。曹真的部署是司馬懿帶領大軍從漢水進軍,郭淮等人從斜谷進軍,而曹真帶領軍隊從子午谷進軍。結果適逢雨季,棧道被雨水沖斷,曹真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最後魏明帝下令撤軍,曹真只能心懷遺憾奉命撤軍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桓溫北伐時期,司馬勳受命從子午谷奇襲長安。但是奇謀被前秦丞相看穿,丞相在子午谷口埋伏七千精兵伏擊司馬勳。司馬勳慘敗,之後千年未有兵家出子午谷奇襲長安

明末時期,闖王高迎祥率兵出子午谷。當時闖王帶領了五萬多人,想要直搗長安。但是孫傳庭在谷口伏擊,高迎祥全軍覆沒,自己被凌遲處死

抗日戰爭時期,王耀武試圖兵出子午谷奇襲張學良。但是王耀武行軍三天就放棄了,原因是找不到水源,且子午谷環境太過險惡。其實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因為張學良早就派兵駐守子午谷谷口,就等著王耀武送死


"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祁山的時候,魏延提出一個奇謀,那就是自己率領五千精兵、五千兵役兵出子午谷,與此同時諸葛亮帶領大部隊從大路過,屆時魏延突襲長安,之後咸陽以西的地方唾手可得。後續只要守住長安坐等諸葛亮率大部隊會合,然後兵鋒直指洛陽,匡扶漢室指日可待。但是諸葛亮棄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就流產了。千年來無數人都在考證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也有無數人在想諸葛亮為什麼棄而不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挖那一段歷史,看看子午谷奇謀的可行度有多高。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

奇謀隱蔽性

奇謀最重要的就是隱蔽性,子午谷奇謀和偷渡陰平都是同一時期的事情,我們先對比一下兩者的隱蔽性有多高。首先曹魏和蜀漢交戰那麼多年,雙方互相滲透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細作不可不防。鄧艾偷渡陰平是上言,而魏延是在軍前會議上提出的,如果說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利可共,謀必寡”。利益是可以共同商量的,但是謀劃事情最好是人越少越好,且不說意見不和,萬一有細作洩密那就全盤皆輸。在提出謀略這件事上魏延就略輸鄧艾,隱蔽性不如鄧艾。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其次就是雙方行走路線的隱蔽性,鄧艾走的路是無人之地,史載:無人之地七百餘裡。第一蜀漢沒有在這裡佈防,第二這個地方沒有人走;魏延走的子午谷就不一樣了,史載: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平民百姓都知道這條路而且有數萬人通行過這條路,曹魏怎麼可能不加以防範?而且之後曹真攻打蜀漢的時候走的就是子午谷,史載: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這就證明子午谷這條道是曹魏君臣以及百姓都知道的道路,魏延本身就是想要靠奇襲取勝,但是現在兩者對比一下,子午谷奇謀還有“奇”嗎?喪失了其隱蔽性,曹魏大軍只要在子午谷口稍微防範一下,魏延及所率部隊死無全屍。

行軍可行性

考慮完奇謀的隱蔽性之後我們再分析一下行軍的可能性,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冬十一月,鄧艾率萬餘人自陰平逾絕險至江由....。這段話的意思是冬天十月時鄧艾開始走陰平道,一直到十一月鄧艾才抵達江由,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時間走了七百里。而魏延卻說: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什麼意思?意思就是魏延覺得自己可以十日之內通過子午谷,奇襲長安。根據《長安志》的記載,子午谷長達六百六十里,而且入口距離漢中洋縣一百六十里。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七百里,而魏延要用十天時間走八百二十里,其中還包括六百六十里的山路。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子午谷是什麼地方?子午谷是秦嶺連接西南大道的小道,而向子午谷這樣的小道一共有六條,不過子午谷是最險峻的一條,史稱:“秦嶺六道,子午為王。”歷代都有兵家企圖偷渡,三國志記載:建興八年,魏將張郃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因為大雨連綿而退兵。資治通鑑記載:魏將曹真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事實上不止蜀漢想要通過子午谷奇襲曹魏,曹魏也想通過子午谷奇襲蜀漢。曹魏沒有通過子午谷,魏延如何保證十日內行軍八百二十里?更何況子午穀道路是沿山修建的棧道,一旦棧道毀壞那就需要花費時間疏通棧道,很容易耽誤行軍速度。

《漢書·陳湯傳》記載重裝日行軍三十里,輕裝日行軍五十里。《武經總要》記載平常日行軍三十里,快速行軍日行六十里。也就是說古代行軍速度大致在日行三十里和日行六十里中間。《夢溪筆談·官政一》記載北宋時期“人負米六鬥,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意思就是一個人一個兵所攜帶的糧草可以供行軍十八日。雖然這是北宋時期的記載,但是考慮到古代行軍大致相同,所以蜀漢行軍所帶糧草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魏延計劃帶領五千精兵和五千兵役,也就是說他所能攜帶的糧草也就夠吃二十天左右,而他的日行軍速度為三十里最多應該也不過六十里,考慮到子午谷路途艱難,這個數據可能還要打折扣。攜帶的糧草只夠二十天,行軍時間在十幾天左右,那麼魏延走出子午谷之後只能強攻長安,因為他的糧草不夠支持他返程。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原本奇謀規定是魏延十日出子午谷奇襲長安,諸葛亮二十日左右抵達長安。如果魏延十日之內不能取得長安,那就沒必要了,因為諸葛亮大軍都快抵達長安了,曹魏一定重兵防範。就算魏延能活著走出子午谷,那也很難攻下處於防守狀態的長安城。綜上所述,魏延一定要在十日之內奇襲長安,但是根據古代行軍速度以及子午谷地形地貌,個人覺得十分懸。如果攻不下長安,那麼魏延就會陷入糧草困境,屆時部隊如何求生也是一個問題。


《長安志》載,谷長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漢中府洋縣東一百六十里。資治通鑑·魏紀: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三國志·張郃傳: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攻城的可行性

蜀漢攻堅能力實在是不可恭維,在攜帶攻城器械的前提下,諸葛亮強攻陳倉二十多天都沒有攻破。長安城經過兩漢的加固,其防禦能力遠超陳倉。魏延奇襲長安就意味著魏延難以攜帶大型攻城器械,那麼魏延怎麼攻下長安城?魏延在子午谷奇謀中提到的是長安守將夏侯楙會棄城逃跑,也就是說魏延攻下長安的前提是夏侯楙會棄守城池。如果沒有棄守長安,那麼魏延的勝算有多大?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傕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圍長安。城峻不可拔。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傕眾得入。”


意思是李傕曾經率領十萬大軍攻城八日都沒有攻破,最後還是靠內應才進的長安城。而李傕攻打長安是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前三十六年,在這三十六年間並沒有記載長安城被大規模破壞。所以魏延要想攻破長安城,必須滿足的條件就是夏侯楙棄守長安。史書記載夏侯楙沒有太大的軍事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夏侯楙傻。魏延在子午谷奇謀中說長安守將夏侯楙棄守長安之後長安就只剩下御史和京兆太守,但是他沒有說雍州刺史郭淮。

曹魏雍涼軍區就在長安附近,而郭淮身為雍州刺史還是有些才能的。只要郭淮短期固守長安那魏延也就會陷入兩難。鄧艾偷渡陰平最初目的是引姜維退兵,讓鍾會趁機攻破劍閣,至於鄧艾一路攻打到成都,這是在他偷渡前並沒有想到的。魏延的目的就是攻破長安,而攻破長安的前提就是夏侯楙棄守,但是中間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了。比如說夏侯楙堅守長安以及郭淮臨危受命,這些不確定因素魏延都視而不見,那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還有多少?

四人闖關皆鎩羽

我們分析完子午谷奇謀的可能性後,我們一起看看千百年來闖關者的結局。

曹真曾經建議大軍從子午谷進宮漢中,當時陳群力薦不能出兵,但是曹真堅持出兵。曹真的部署是司馬懿帶領大軍從漢水進軍,郭淮等人從斜谷進軍,而曹真帶領軍隊從子午谷進軍。結果適逢雨季,棧道被雨水沖斷,曹真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最後魏明帝下令撤軍,曹真只能心懷遺憾奉命撤軍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桓溫北伐時期,司馬勳受命從子午谷奇襲長安。但是奇謀被前秦丞相看穿,丞相在子午谷口埋伏七千精兵伏擊司馬勳。司馬勳慘敗,之後千年未有兵家出子午谷奇襲長安

明末時期,闖王高迎祥率兵出子午谷。當時闖王帶領了五萬多人,想要直搗長安。但是孫傳庭在谷口伏擊,高迎祥全軍覆沒,自己被凌遲處死

抗日戰爭時期,王耀武試圖兵出子午谷奇襲張學良。但是王耀武行軍三天就放棄了,原因是找不到水源,且子午谷環境太過險惡。其實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因為張學良早就派兵駐守子午谷谷口,就等著王耀武送死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縱覽千年,無數兵家都想要兵出子午谷,都想著一戰成名,但是結局都差不多,那就是鎩羽而歸,當然也有一些人歸都不能歸。

總結

子午谷奇謀太過凶險,但是自古就是機遇與風險並存,風險高不意味著不能成功。子午谷奇謀有沒有可能成功?有!但是可能性非常小。縱觀歷史,幾乎萬事都有可能,因為歷史的不確定性太強了。

昆陽之戰,誰都以為劉秀不可能成功,但是天降隕石正中王莽軍營。

赤壁之戰,都以為曹操十拿九穩,但是火燒赤壁三分天下。

鄧艾偷渡,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支部隊可以繞過劍閣終結蜀漢的壽命。


"

三國時期諸葛亮出祁山的時候,魏延提出一個奇謀,那就是自己率領五千精兵、五千兵役兵出子午谷,與此同時諸葛亮帶領大部隊從大路過,屆時魏延突襲長安,之後咸陽以西的地方唾手可得。後續只要守住長安坐等諸葛亮率大部隊會合,然後兵鋒直指洛陽,匡扶漢室指日可待。但是諸葛亮棄而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就流產了。千年來無數人都在考證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也有無數人在想諸葛亮為什麼棄而不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挖那一段歷史,看看子午谷奇謀的可行度有多高。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魏略》


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

奇謀隱蔽性

奇謀最重要的就是隱蔽性,子午谷奇謀和偷渡陰平都是同一時期的事情,我們先對比一下兩者的隱蔽性有多高。首先曹魏和蜀漢交戰那麼多年,雙方互相滲透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細作不可不防。鄧艾偷渡陰平是上言,而魏延是在軍前會議上提出的,如果說歷史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利可共,謀必寡”。利益是可以共同商量的,但是謀劃事情最好是人越少越好,且不說意見不和,萬一有細作洩密那就全盤皆輸。在提出謀略這件事上魏延就略輸鄧艾,隱蔽性不如鄧艾。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其次就是雙方行走路線的隱蔽性,鄧艾走的路是無人之地,史載:無人之地七百餘裡。第一蜀漢沒有在這裡佈防,第二這個地方沒有人走;魏延走的子午谷就不一樣了,史載:韓遂、馬超之亂,關西民從子午谷奔之者數萬家。平民百姓都知道這條路而且有數萬人通行過這條路,曹魏怎麼可能不加以防範?而且之後曹真攻打蜀漢的時候走的就是子午谷,史載:真以八月髮長安,從子午道南入。這就證明子午谷這條道是曹魏君臣以及百姓都知道的道路,魏延本身就是想要靠奇襲取勝,但是現在兩者對比一下,子午谷奇謀還有“奇”嗎?喪失了其隱蔽性,曹魏大軍只要在子午谷口稍微防範一下,魏延及所率部隊死無全屍。

行軍可行性

考慮完奇謀的隱蔽性之後我們再分析一下行軍的可能性,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冬十一月,鄧艾率萬餘人自陰平逾絕險至江由....。這段話的意思是冬天十月時鄧艾開始走陰平道,一直到十一月鄧艾才抵達江由,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時間走了七百里。而魏延卻說: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什麼意思?意思就是魏延覺得自己可以十日之內通過子午谷,奇襲長安。根據《長安志》的記載,子午谷長達六百六十里,而且入口距離漢中洋縣一百六十里。也就是說鄧艾用了一個月才走了七百里,而魏延要用十天時間走八百二十里,其中還包括六百六十里的山路。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子午谷是什麼地方?子午谷是秦嶺連接西南大道的小道,而向子午谷這樣的小道一共有六條,不過子午谷是最險峻的一條,史稱:“秦嶺六道,子午為王。”歷代都有兵家企圖偷渡,三國志記載:建興八年,魏將張郃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因為大雨連綿而退兵。資治通鑑記載:魏將曹真企圖偷渡子午谷,結果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事實上不止蜀漢想要通過子午谷奇襲曹魏,曹魏也想通過子午谷奇襲蜀漢。曹魏沒有通過子午谷,魏延如何保證十日內行軍八百二十里?更何況子午穀道路是沿山修建的棧道,一旦棧道毀壞那就需要花費時間疏通棧道,很容易耽誤行軍速度。

《漢書·陳湯傳》記載重裝日行軍三十里,輕裝日行軍五十里。《武經總要》記載平常日行軍三十里,快速行軍日行六十里。也就是說古代行軍速度大致在日行三十里和日行六十里中間。《夢溪筆談·官政一》記載北宋時期“人負米六鬥,卒自攜五日干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意思就是一個人一個兵所攜帶的糧草可以供行軍十八日。雖然這是北宋時期的記載,但是考慮到古代行軍大致相同,所以蜀漢行軍所帶糧草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魏延計劃帶領五千精兵和五千兵役,也就是說他所能攜帶的糧草也就夠吃二十天左右,而他的日行軍速度為三十里最多應該也不過六十里,考慮到子午谷路途艱難,這個數據可能還要打折扣。攜帶的糧草只夠二十天,行軍時間在十幾天左右,那麼魏延走出子午谷之後只能強攻長安,因為他的糧草不夠支持他返程。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原本奇謀規定是魏延十日出子午谷奇襲長安,諸葛亮二十日左右抵達長安。如果魏延十日之內不能取得長安,那就沒必要了,因為諸葛亮大軍都快抵達長安了,曹魏一定重兵防範。就算魏延能活著走出子午谷,那也很難攻下處於防守狀態的長安城。綜上所述,魏延一定要在十日之內奇襲長安,但是根據古代行軍速度以及子午谷地形地貌,個人覺得十分懸。如果攻不下長安,那麼魏延就會陷入糧草困境,屆時部隊如何求生也是一個問題。


《長安志》載,谷長六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西安府南百里;南口曰午,在漢中府洋縣東一百六十里。資治通鑑·魏紀:聞曹真發已逾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戰士悉作。三國志·張郃傳: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攻城的可行性

蜀漢攻堅能力實在是不可恭維,在攜帶攻城器械的前提下,諸葛亮強攻陳倉二十多天都沒有攻破。長安城經過兩漢的加固,其防禦能力遠超陳倉。魏延奇襲長安就意味著魏延難以攜帶大型攻城器械,那麼魏延怎麼攻下長安城?魏延在子午谷奇謀中提到的是長安守將夏侯楙會棄城逃跑,也就是說魏延攻下長安的前提是夏侯楙會棄守城池。如果沒有棄守長安,那麼魏延的勝算有多大?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傕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圍長安。城峻不可拔。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引傕眾得入。”


意思是李傕曾經率領十萬大軍攻城八日都沒有攻破,最後還是靠內應才進的長安城。而李傕攻打長安是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前三十六年,在這三十六年間並沒有記載長安城被大規模破壞。所以魏延要想攻破長安城,必須滿足的條件就是夏侯楙棄守長安。史書記載夏侯楙沒有太大的軍事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夏侯楙傻。魏延在子午谷奇謀中說長安守將夏侯楙棄守長安之後長安就只剩下御史和京兆太守,但是他沒有說雍州刺史郭淮。

曹魏雍涼軍區就在長安附近,而郭淮身為雍州刺史還是有些才能的。只要郭淮短期固守長安那魏延也就會陷入兩難。鄧艾偷渡陰平最初目的是引姜維退兵,讓鍾會趁機攻破劍閣,至於鄧艾一路攻打到成都,這是在他偷渡前並沒有想到的。魏延的目的就是攻破長安,而攻破長安的前提就是夏侯楙棄守,但是中間有太多不確定因素了。比如說夏侯楙堅守長安以及郭淮臨危受命,這些不確定因素魏延都視而不見,那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還有多少?

四人闖關皆鎩羽

我們分析完子午谷奇謀的可能性後,我們一起看看千百年來闖關者的結局。

曹真曾經建議大軍從子午谷進宮漢中,當時陳群力薦不能出兵,但是曹真堅持出兵。曹真的部署是司馬懿帶領大軍從漢水進軍,郭淮等人從斜谷進軍,而曹真帶領軍隊從子午谷進軍。結果適逢雨季,棧道被雨水沖斷,曹真走了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最後魏明帝下令撤軍,曹真只能心懷遺憾奉命撤軍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桓溫北伐時期,司馬勳受命從子午谷奇襲長安。但是奇謀被前秦丞相看穿,丞相在子午谷口埋伏七千精兵伏擊司馬勳。司馬勳慘敗,之後千年未有兵家出子午谷奇襲長安

明末時期,闖王高迎祥率兵出子午谷。當時闖王帶領了五萬多人,想要直搗長安。但是孫傳庭在谷口伏擊,高迎祥全軍覆沒,自己被凌遲處死

抗日戰爭時期,王耀武試圖兵出子午谷奇襲張學良。但是王耀武行軍三天就放棄了,原因是找不到水源,且子午谷環境太過險惡。其實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因為張學良早就派兵駐守子午谷谷口,就等著王耀武送死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縱覽千年,無數兵家都想要兵出子午谷,都想著一戰成名,但是結局都差不多,那就是鎩羽而歸,當然也有一些人歸都不能歸。

總結

子午谷奇謀太過凶險,但是自古就是機遇與風險並存,風險高不意味著不能成功。子午谷奇謀有沒有可能成功?有!但是可能性非常小。縱觀歷史,幾乎萬事都有可能,因為歷史的不確定性太強了。

昆陽之戰,誰都以為劉秀不可能成功,但是天降隕石正中王莽軍營。

赤壁之戰,都以為曹操十拿九穩,但是火燒赤壁三分天下。

鄧艾偷渡,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支部隊可以繞過劍閣終結蜀漢的壽命。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諸葛亮棄而不用,子午谷奇謀可行嗎?


如果你問我子午谷奇謀能不能成功?我只能說有可能成功,但是可能比我中五百萬的機率還小。魏延的計策太懸乎,很少有人想要去嘗試,因為試錯成本太大了。如果我花兩塊錢去試試能不能中五百萬,我當然樂意了,因為我損失的不過是兩塊錢。但是如果讓我花一百萬去試試能不能中五百萬,我肯定不樂意,因為風險太大了。在當時蜀漢兵力一共才十萬人左右,你讓諸葛亮用十分之一的人去試試能不能中五百萬,你覺得以小心謹慎著稱的諸葛亮會去幹這種事情嗎?更何況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子午谷奇謀的風險太大了,雖然是有可行性的,但是前提是要在上天眷戀的情況下去實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