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給孩子一個“安全區”嗎?

玩具 早期教育 心理 眾艾感統 眾艾感統 2017-09-29

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的確,對孩子愛得適當,愛得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長,家長對孩子溺愛包辦,過度“保護”孩子,其實是害了孩子、毀了孩子一生。

你會給孩子一個“安全區”嗎?

常說“孩子只愁生,不愁養,見風就長”,但帶養過孩子的家長都會發現“只愁生,不愁養”的說法是騙人的。從吃喝拉撒到說走學玩,孩子的每一件事情都牽引著做父母的心。為了孩子,家長願意為孩子掏心掏肺,但作為家長自以為給孩子的“保護”都是孩子所需要的嗎?

現如今,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家長都忙著工作,沒有時間帶孩子。更有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以“保護”孩子為由,不讓孩子外出,把孩子“保護”起來。面對現在的生活把孩子“保護”起來,許多父母也顯得很無奈。他們也覺得這樣做可以保證孩子絕對的“安全”如果單純地從安全角度考慮,這種做法似乎也有道理。

你會給孩子一個“安全區”嗎?

但是站在教育的角度看,這種限制,是對孩子身心的摧殘。

“保護”使孩子失去了同伴和樂趣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喜群不喜單,相似的年齡,相似的思維,相似的興趣和愛好,能讓他們玩到一塊去,也容易玩出樂趣來。可是經常在家活動的孩子卻失去了這麼寶貴的機會,生生的把孩子和小夥伴拆開,即使家庭條件再好,縱有再高級的玩具,一個人孤零零的也玩不起勁兒來。

你會給孩子一個“安全區”嗎?

“保護”容易使孩子失去個性

整天把孩子鎖在家裡,除了課本還是課本,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孩子長時間待在家庭這個窄小的籠子裡,沒有自由發展的空間,慢慢地就會變得老實聽話了。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最容易養成逆來順受、循規蹈矩的性格,寶貴的創造力和思想的火花也會跟隨著消失殆盡。

你會給孩子一個“安全區”嗎?

“保護”容易使孩子感統失調

為人父母的最大願望就是孩子能夠獨立,但是孩子卻十分膽小粘人?家裡來了生人不敢出聲,甚至躲在臥室不敢出來,有的孩子則是過分怕黑,直到上了學還不敢獨自睡覺,還需要家長陪著。

父母保護過多,孩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三四歲了不會自己吃飯,精細動作能力不佳,經常出門父母抱著,腿部力量欠缺,大運動能力弱,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因為自己能力欠缺而無法融入集體,人際交往能力弱,沒有好朋友,繼而產生繼續膽小、粘人、不自信的情況。

你會給孩子一個“安全區”嗎?

在人類遺傳基因中,都有感覺統合的基本能力,每個寶寶生下來,就擁有此能力,但是這種本能必須在嬰幼兒時期和環境的互動中,在大腦中身體不斷地順應反應下才能高度健全地發展。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無法發展。人類從嬰幼兒時代到老年的整個生命過程中, 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感覺統合的過程。父母保護過多,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不能得到發展,孩子就會出現感統失調,影響生活和學習。

你會給孩子一個“安全區”嗎?

所以,既然為人父母,既然有了孩子,還是要多為孩子的成長考慮。家長們最好可以調整自己工作的時間,多陪伴孩子。另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走出去,多與同齡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多到大自然中去。也可以讓孩子參加感統訓練,在感統訓練中提高孩子的基本能力,參與團體活動,提高競爭意識和學習能力。

經過人類史漫長的實踐經驗總結,對孩子像放風箏一樣,當緊則緊,當鬆則鬆,收放自如,相得益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