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王國維,在中國的文學發展上,有哪些貢獻呢?

王國維走上文學道路,是從喜歡哲學起步的。

"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王國維,在中國的文學發展上,有哪些貢獻呢?

王國維走上文學道路,是從喜歡哲學起步的。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1901年秋,24歲的王國維赴日本留學,在東京物理學校學習。

好像,理工科,對王國維來說沒啥吸引力。而且,沉重的課程壓力,使他本就羸弱的身體扛不住了。於是,一年後,他不得不回國養病。

日本的“一年遊”也不是毫無收穫。日語長進不少,同時他還在學英語。最大的收穫,就是通過田岡佐代治的文章,知道了德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和尼采。

回國後,他在上海南洋公學當辦事員。這所學校,是上海交大的前身。後來,他又到通州師範學校任實習教員。

這期間,在一個叫藤田豐八的日本人指導下,王國維邊學英文,邊學哲學。康德等人著作都是德語,他就又開始學習德文。

王國維似乎很有語言天分,學得很快。更關鍵的,是他有超人的毅力。

不過,康德的書過於艱澀,讓王國維吃了不少苦頭。叔本華和尼采的書,相對比較易懂。而且,他們的書裡,講文學文藝的內容,多於講真正的哲學。美學思想,王國維受康德的影響不小;其他文學理論,很多是受到了後倆人的啟發。

王國維曾在日記裡寫道:“人生之問題,日往復於吾前,自是始決於從事於哲學。”這是一副準備要一輩子獻身哲學的樣子。

1904年,王國維第一個把叔本華和尼采介紹進了中國。他說,這“二大偉人”的學說,有益於“破壞舊文化而創造新文化”。

然而,理想太豐滿,現實又太骨感。經過26-29歲這三年的光陰,王國維反悔了。他發現,叔本華和尼采,反倒令他陷入了更深的苦悶。他說——

餘疲於哲學有日矣。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而可信者不可愛。餘知真理,而餘又愛其誤謬。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學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驗論。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

於是,王國維的興趣,迅速轉向了文學。他在中國的文化界,燒了“三把火”。

"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王國維,在中國的文學發展上,有哪些貢獻呢?

王國維走上文學道路,是從喜歡哲學起步的。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1901年秋,24歲的王國維赴日本留學,在東京物理學校學習。

好像,理工科,對王國維來說沒啥吸引力。而且,沉重的課程壓力,使他本就羸弱的身體扛不住了。於是,一年後,他不得不回國養病。

日本的“一年遊”也不是毫無收穫。日語長進不少,同時他還在學英語。最大的收穫,就是通過田岡佐代治的文章,知道了德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和尼采。

回國後,他在上海南洋公學當辦事員。這所學校,是上海交大的前身。後來,他又到通州師範學校任實習教員。

這期間,在一個叫藤田豐八的日本人指導下,王國維邊學英文,邊學哲學。康德等人著作都是德語,他就又開始學習德文。

王國維似乎很有語言天分,學得很快。更關鍵的,是他有超人的毅力。

不過,康德的書過於艱澀,讓王國維吃了不少苦頭。叔本華和尼采的書,相對比較易懂。而且,他們的書裡,講文學文藝的內容,多於講真正的哲學。美學思想,王國維受康德的影響不小;其他文學理論,很多是受到了後倆人的啟發。

王國維曾在日記裡寫道:“人生之問題,日往復於吾前,自是始決於從事於哲學。”這是一副準備要一輩子獻身哲學的樣子。

1904年,王國維第一個把叔本華和尼采介紹進了中國。他說,這“二大偉人”的學說,有益於“破壞舊文化而創造新文化”。

然而,理想太豐滿,現實又太骨感。經過26-29歲這三年的光陰,王國維反悔了。他發現,叔本華和尼采,反倒令他陷入了更深的苦悶。他說——

餘疲於哲學有日矣。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而可信者不可愛。餘知真理,而餘又愛其誤謬。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學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驗論。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

於是,王國維的興趣,迅速轉向了文學。他在中國的文化界,燒了“三把火”。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第一把火”,是《紅樓夢評論》。

這個《評論》,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第一,從中不難見到作者受到的叔本華思想影響的痕跡;第二,將前人對《紅樓夢》的研究,幾乎都立馬拋在了身後。

18世紀中期,也就是《紅樓夢》作者應該還在世的時候,其手抄本即已在坊間流傳。19世紀初有一首《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清末的外交官黃遵憲曾對外國人誇口,說“《紅樓夢》乃開天闢地、從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說。”

脂硯齋主,被認為是第一個,也是與作者熟稔的《紅樓夢》研究者和評論家。後來,有以隨感評論的;有以詩詞評論的;有以索引評論的,雖然出了王夢阮、沈瓶庵、蔡孑民、鄧狂言、袁枚、周春等一些列著名研究者,但縱覽之下,誰也沒跳出對作者、主題、人物、情節的揣摩、推測、分析和爭執的窠臼。

王國維則不同,他首次從文學理論的角度,對《紅樓夢這部著作進行了分析。

《紅樓夢評論》分為五章——第一章,人生及美術之概觀;第二章,《紅樓夢》之精神;第三章,《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第四章,《紅樓夢》之倫理學上之價值;第五章,餘論。

"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王國維,在中國的文學發展上,有哪些貢獻呢?

王國維走上文學道路,是從喜歡哲學起步的。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1901年秋,24歲的王國維赴日本留學,在東京物理學校學習。

好像,理工科,對王國維來說沒啥吸引力。而且,沉重的課程壓力,使他本就羸弱的身體扛不住了。於是,一年後,他不得不回國養病。

日本的“一年遊”也不是毫無收穫。日語長進不少,同時他還在學英語。最大的收穫,就是通過田岡佐代治的文章,知道了德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和尼采。

回國後,他在上海南洋公學當辦事員。這所學校,是上海交大的前身。後來,他又到通州師範學校任實習教員。

這期間,在一個叫藤田豐八的日本人指導下,王國維邊學英文,邊學哲學。康德等人著作都是德語,他就又開始學習德文。

王國維似乎很有語言天分,學得很快。更關鍵的,是他有超人的毅力。

不過,康德的書過於艱澀,讓王國維吃了不少苦頭。叔本華和尼采的書,相對比較易懂。而且,他們的書裡,講文學文藝的內容,多於講真正的哲學。美學思想,王國維受康德的影響不小;其他文學理論,很多是受到了後倆人的啟發。

王國維曾在日記裡寫道:“人生之問題,日往復於吾前,自是始決於從事於哲學。”這是一副準備要一輩子獻身哲學的樣子。

1904年,王國維第一個把叔本華和尼采介紹進了中國。他說,這“二大偉人”的學說,有益於“破壞舊文化而創造新文化”。

然而,理想太豐滿,現實又太骨感。經過26-29歲這三年的光陰,王國維反悔了。他發現,叔本華和尼采,反倒令他陷入了更深的苦悶。他說——

餘疲於哲學有日矣。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而可信者不可愛。餘知真理,而餘又愛其誤謬。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學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驗論。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

於是,王國維的興趣,迅速轉向了文學。他在中國的文化界,燒了“三把火”。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第一把火”,是《紅樓夢評論》。

這個《評論》,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第一,從中不難見到作者受到的叔本華思想影響的痕跡;第二,將前人對《紅樓夢》的研究,幾乎都立馬拋在了身後。

18世紀中期,也就是《紅樓夢》作者應該還在世的時候,其手抄本即已在坊間流傳。19世紀初有一首《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清末的外交官黃遵憲曾對外國人誇口,說“《紅樓夢》乃開天闢地、從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說。”

脂硯齋主,被認為是第一個,也是與作者熟稔的《紅樓夢》研究者和評論家。後來,有以隨感評論的;有以詩詞評論的;有以索引評論的,雖然出了王夢阮、沈瓶庵、蔡孑民、鄧狂言、袁枚、周春等一些列著名研究者,但縱覽之下,誰也沒跳出對作者、主題、人物、情節的揣摩、推測、分析和爭執的窠臼。

王國維則不同,他首次從文學理論的角度,對《紅樓夢這部著作進行了分析。

《紅樓夢評論》分為五章——第一章,人生及美術之概觀;第二章,《紅樓夢》之精神;第三章,《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第四章,《紅樓夢》之倫理學上之價值;第五章,餘論。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著名學者葉嘉瑩有一本專著——《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書中,用了很大篇幅來評介王氏的《紅樓夢評論》,對此文的積極意義和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客觀地分析了不足之處的原因。她說——

靜安(注:王國維的字)先生之治學,向以謹嚴著稱。然而在《紅樓夢)評論》一文中,他卻有著許多立論不夠周密的地方。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主要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數點:其一,就中國文學批評史的發展而言,在光緒三十年的時代,中國既未曾有過像這樣具有理論系統的著作,更未曾有人嘗試過把西方哲學用之於中國的文學批評。靜安先生此文是在他所拓墾的洪荒的土地上建造起來的第一個建築物,所以既發現了叔本華哲學與《紅樓夢》所表現的某些思想有一點暗合之處,便掌握住這一根可以作為棟樑的現成材料,搭蓋起他的第一座建築來,而未暇於其質地及尺寸是否完全適合作詳細的考慮。這種由拓荒嘗試而造成的失誤,當然是使得《〈紅樓夢)評論》一文立論不夠周密的第一個原因。其二,由於靜安先生之性格及心態,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及《紅樓夢》中悲劇的人生經驗,都有著許多暗合之處,因此他對於叔本華的哲學和《紅樓夢)這部小說,遂不免都有著過多的偏愛。

她說,“才智傑出之士,雖偶然可以突破環境之限制,在作品中表現出對人世更為深廣的觀察和體會,但終究也仍不會真正超過歷史的限度。”

這個評價,十分的準確且中肯。況且,無論如何,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始開了“新紅學”的濫觴。

"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王國維,在中國的文學發展上,有哪些貢獻呢?

王國維走上文學道路,是從喜歡哲學起步的。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1901年秋,24歲的王國維赴日本留學,在東京物理學校學習。

好像,理工科,對王國維來說沒啥吸引力。而且,沉重的課程壓力,使他本就羸弱的身體扛不住了。於是,一年後,他不得不回國養病。

日本的“一年遊”也不是毫無收穫。日語長進不少,同時他還在學英語。最大的收穫,就是通過田岡佐代治的文章,知道了德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和尼采。

回國後,他在上海南洋公學當辦事員。這所學校,是上海交大的前身。後來,他又到通州師範學校任實習教員。

這期間,在一個叫藤田豐八的日本人指導下,王國維邊學英文,邊學哲學。康德等人著作都是德語,他就又開始學習德文。

王國維似乎很有語言天分,學得很快。更關鍵的,是他有超人的毅力。

不過,康德的書過於艱澀,讓王國維吃了不少苦頭。叔本華和尼采的書,相對比較易懂。而且,他們的書裡,講文學文藝的內容,多於講真正的哲學。美學思想,王國維受康德的影響不小;其他文學理論,很多是受到了後倆人的啟發。

王國維曾在日記裡寫道:“人生之問題,日往復於吾前,自是始決於從事於哲學。”這是一副準備要一輩子獻身哲學的樣子。

1904年,王國維第一個把叔本華和尼采介紹進了中國。他說,這“二大偉人”的學說,有益於“破壞舊文化而創造新文化”。

然而,理想太豐滿,現實又太骨感。經過26-29歲這三年的光陰,王國維反悔了。他發現,叔本華和尼采,反倒令他陷入了更深的苦悶。他說——

餘疲於哲學有日矣。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而可信者不可愛。餘知真理,而餘又愛其誤謬。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學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驗論。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

於是,王國維的興趣,迅速轉向了文學。他在中國的文化界,燒了“三把火”。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第一把火”,是《紅樓夢評論》。

這個《評論》,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第一,從中不難見到作者受到的叔本華思想影響的痕跡;第二,將前人對《紅樓夢》的研究,幾乎都立馬拋在了身後。

18世紀中期,也就是《紅樓夢》作者應該還在世的時候,其手抄本即已在坊間流傳。19世紀初有一首《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清末的外交官黃遵憲曾對外國人誇口,說“《紅樓夢》乃開天闢地、從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說。”

脂硯齋主,被認為是第一個,也是與作者熟稔的《紅樓夢》研究者和評論家。後來,有以隨感評論的;有以詩詞評論的;有以索引評論的,雖然出了王夢阮、沈瓶庵、蔡孑民、鄧狂言、袁枚、周春等一些列著名研究者,但縱覽之下,誰也沒跳出對作者、主題、人物、情節的揣摩、推測、分析和爭執的窠臼。

王國維則不同,他首次從文學理論的角度,對《紅樓夢這部著作進行了分析。

《紅樓夢評論》分為五章——第一章,人生及美術之概觀;第二章,《紅樓夢》之精神;第三章,《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第四章,《紅樓夢》之倫理學上之價值;第五章,餘論。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著名學者葉嘉瑩有一本專著——《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書中,用了很大篇幅來評介王氏的《紅樓夢評論》,對此文的積極意義和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客觀地分析了不足之處的原因。她說——

靜安(注:王國維的字)先生之治學,向以謹嚴著稱。然而在《紅樓夢)評論》一文中,他卻有著許多立論不夠周密的地方。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主要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數點:其一,就中國文學批評史的發展而言,在光緒三十年的時代,中國既未曾有過像這樣具有理論系統的著作,更未曾有人嘗試過把西方哲學用之於中國的文學批評。靜安先生此文是在他所拓墾的洪荒的土地上建造起來的第一個建築物,所以既發現了叔本華哲學與《紅樓夢》所表現的某些思想有一點暗合之處,便掌握住這一根可以作為棟樑的現成材料,搭蓋起他的第一座建築來,而未暇於其質地及尺寸是否完全適合作詳細的考慮。這種由拓荒嘗試而造成的失誤,當然是使得《〈紅樓夢)評論》一文立論不夠周密的第一個原因。其二,由於靜安先生之性格及心態,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及《紅樓夢》中悲劇的人生經驗,都有著許多暗合之處,因此他對於叔本華的哲學和《紅樓夢)這部小說,遂不免都有著過多的偏愛。

她說,“才智傑出之士,雖偶然可以突破環境之限制,在作品中表現出對人世更為深廣的觀察和體會,但終究也仍不會真正超過歷史的限度。”

這個評價,十分的準確且中肯。況且,無論如何,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始開了“新紅學”的濫觴。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第二把火”,是《人間詞話》。

自小,王國維即喜愛詩詞,也填寫了不少。隨著年長,這個愛好反倒愈甚。

對自己的詩詞水平,他頗為自負。曾說:

“近年嗜好之移於文學,亦有由焉,則填詞之成功是也。餘之於詞,雖所作尚不及百闕,然自宋以後,除一二人之外,尚未有能及餘者,則平日之所自信也”——口氣真的蠻大。

1906年,王氏發表了《人間詞.甲稿》。翌年,又發表《人間詞.乙稿》。以“人間”之謂名之,闡明瞭作者對詩詞和人生關係的看法。

至1909年,他共發表六十四則,結集為《人間詞話》。

這部著作,也有兩個明顯特點——第一,其中集中體現了他受到的康德美學思想,也包括叔本華觀點的影響。王國維在把康德介紹進中國的同時,著重介紹了其美學思想。實際上,這樣的美學觀照,已經在他的著述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第二,儘管如此,王國維還是首次在中國,提出了一個完整的美學理論體系。

概括地說,王氏的美學理論,論述了“古雅說”、“遊戲說”、“天才說”和“境界說”。

這其中,“境界說”是其理論體系的核心。他提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優美”和“宏壯”、“隔”和“不隔”等幾對美學範疇,構建了一個清晰、自洽的體系。所謂“境界”,按照王國維的意思,就是要逼出一個“真”字——“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境界說”,是王國維美學之根本;求“真”,則為其理論之點睛。

王氏的這一理論,對後世影響奇大。朱光潛、宗白華、李澤厚等等現代美學大家,多少都受其影響。王氏的《人間詞話》又幾乎是所有大學中文院系的必修課。

幾年前,清華大學的羅鋼教授,寫了一本《傳統的幻象——跨文化語境中的王國維詩學》。一反傳統對王氏“意境說”的理解,將王國維放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歷史環境下予以解讀,從而更具新意。

羅鋼教授認為,王國維在寫《人間詞話》的幾年間,正處於個人思想的急劇變化過程之中——一方面,接受了康德、叔本華的美學思想;一方面,又想獨立建立中國的美學體系。但是,總體上,其西方哲學的烙印還是過於明顯。然而在這之後,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認為照搬西方的思想體系,對於改變中國是無益的。

有興趣者,不妨看看羅鋼的這本書,可能會很有啟發。

"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王國維,在中國的文學發展上,有哪些貢獻呢?

王國維走上文學道路,是從喜歡哲學起步的。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1901年秋,24歲的王國維赴日本留學,在東京物理學校學習。

好像,理工科,對王國維來說沒啥吸引力。而且,沉重的課程壓力,使他本就羸弱的身體扛不住了。於是,一年後,他不得不回國養病。

日本的“一年遊”也不是毫無收穫。日語長進不少,同時他還在學英語。最大的收穫,就是通過田岡佐代治的文章,知道了德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和尼采。

回國後,他在上海南洋公學當辦事員。這所學校,是上海交大的前身。後來,他又到通州師範學校任實習教員。

這期間,在一個叫藤田豐八的日本人指導下,王國維邊學英文,邊學哲學。康德等人著作都是德語,他就又開始學習德文。

王國維似乎很有語言天分,學得很快。更關鍵的,是他有超人的毅力。

不過,康德的書過於艱澀,讓王國維吃了不少苦頭。叔本華和尼采的書,相對比較易懂。而且,他們的書裡,講文學文藝的內容,多於講真正的哲學。美學思想,王國維受康德的影響不小;其他文學理論,很多是受到了後倆人的啟發。

王國維曾在日記裡寫道:“人生之問題,日往復於吾前,自是始決於從事於哲學。”這是一副準備要一輩子獻身哲學的樣子。

1904年,王國維第一個把叔本華和尼采介紹進了中國。他說,這“二大偉人”的學說,有益於“破壞舊文化而創造新文化”。

然而,理想太豐滿,現實又太骨感。經過26-29歲這三年的光陰,王國維反悔了。他發現,叔本華和尼采,反倒令他陷入了更深的苦悶。他說——

餘疲於哲學有日矣。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而可信者不可愛。餘知真理,而餘又愛其誤謬。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學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驗論。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

於是,王國維的興趣,迅速轉向了文學。他在中國的文化界,燒了“三把火”。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第一把火”,是《紅樓夢評論》。

這個《評論》,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第一,從中不難見到作者受到的叔本華思想影響的痕跡;第二,將前人對《紅樓夢》的研究,幾乎都立馬拋在了身後。

18世紀中期,也就是《紅樓夢》作者應該還在世的時候,其手抄本即已在坊間流傳。19世紀初有一首《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清末的外交官黃遵憲曾對外國人誇口,說“《紅樓夢》乃開天闢地、從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說。”

脂硯齋主,被認為是第一個,也是與作者熟稔的《紅樓夢》研究者和評論家。後來,有以隨感評論的;有以詩詞評論的;有以索引評論的,雖然出了王夢阮、沈瓶庵、蔡孑民、鄧狂言、袁枚、周春等一些列著名研究者,但縱覽之下,誰也沒跳出對作者、主題、人物、情節的揣摩、推測、分析和爭執的窠臼。

王國維則不同,他首次從文學理論的角度,對《紅樓夢這部著作進行了分析。

《紅樓夢評論》分為五章——第一章,人生及美術之概觀;第二章,《紅樓夢》之精神;第三章,《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第四章,《紅樓夢》之倫理學上之價值;第五章,餘論。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著名學者葉嘉瑩有一本專著——《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書中,用了很大篇幅來評介王氏的《紅樓夢評論》,對此文的積極意義和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客觀地分析了不足之處的原因。她說——

靜安(注:王國維的字)先生之治學,向以謹嚴著稱。然而在《紅樓夢)評論》一文中,他卻有著許多立論不夠周密的地方。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主要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數點:其一,就中國文學批評史的發展而言,在光緒三十年的時代,中國既未曾有過像這樣具有理論系統的著作,更未曾有人嘗試過把西方哲學用之於中國的文學批評。靜安先生此文是在他所拓墾的洪荒的土地上建造起來的第一個建築物,所以既發現了叔本華哲學與《紅樓夢》所表現的某些思想有一點暗合之處,便掌握住這一根可以作為棟樑的現成材料,搭蓋起他的第一座建築來,而未暇於其質地及尺寸是否完全適合作詳細的考慮。這種由拓荒嘗試而造成的失誤,當然是使得《〈紅樓夢)評論》一文立論不夠周密的第一個原因。其二,由於靜安先生之性格及心態,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及《紅樓夢》中悲劇的人生經驗,都有著許多暗合之處,因此他對於叔本華的哲學和《紅樓夢)這部小說,遂不免都有著過多的偏愛。

她說,“才智傑出之士,雖偶然可以突破環境之限制,在作品中表現出對人世更為深廣的觀察和體會,但終究也仍不會真正超過歷史的限度。”

這個評價,十分的準確且中肯。況且,無論如何,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始開了“新紅學”的濫觴。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第二把火”,是《人間詞話》。

自小,王國維即喜愛詩詞,也填寫了不少。隨著年長,這個愛好反倒愈甚。

對自己的詩詞水平,他頗為自負。曾說:

“近年嗜好之移於文學,亦有由焉,則填詞之成功是也。餘之於詞,雖所作尚不及百闕,然自宋以後,除一二人之外,尚未有能及餘者,則平日之所自信也”——口氣真的蠻大。

1906年,王氏發表了《人間詞.甲稿》。翌年,又發表《人間詞.乙稿》。以“人間”之謂名之,闡明瞭作者對詩詞和人生關係的看法。

至1909年,他共發表六十四則,結集為《人間詞話》。

這部著作,也有兩個明顯特點——第一,其中集中體現了他受到的康德美學思想,也包括叔本華觀點的影響。王國維在把康德介紹進中國的同時,著重介紹了其美學思想。實際上,這樣的美學觀照,已經在他的著述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第二,儘管如此,王國維還是首次在中國,提出了一個完整的美學理論體系。

概括地說,王氏的美學理論,論述了“古雅說”、“遊戲說”、“天才說”和“境界說”。

這其中,“境界說”是其理論體系的核心。他提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優美”和“宏壯”、“隔”和“不隔”等幾對美學範疇,構建了一個清晰、自洽的體系。所謂“境界”,按照王國維的意思,就是要逼出一個“真”字——“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境界說”,是王國維美學之根本;求“真”,則為其理論之點睛。

王氏的這一理論,對後世影響奇大。朱光潛、宗白華、李澤厚等等現代美學大家,多少都受其影響。王氏的《人間詞話》又幾乎是所有大學中文院系的必修課。

幾年前,清華大學的羅鋼教授,寫了一本《傳統的幻象——跨文化語境中的王國維詩學》。一反傳統對王氏“意境說”的理解,將王國維放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歷史環境下予以解讀,從而更具新意。

羅鋼教授認為,王國維在寫《人間詞話》的幾年間,正處於個人思想的急劇變化過程之中——一方面,接受了康德、叔本華的美學思想;一方面,又想獨立建立中國的美學體系。但是,總體上,其西方哲學的烙印還是過於明顯。然而在這之後,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認為照搬西方的思想體系,對於改變中國是無益的。

有興趣者,不妨看看羅鋼的這本書,可能會很有啟發。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第三把火”,是《宋元戲劇考》。

戲劇,在中國源遠流長。但在過去,人們會把唐詩宋詞元曲相提並論。對於戲劇,掌握文化話語權的士大夫們,一般都會選擇無語,甚至蔑視,認為這是“下里巴人”一類的坊間文化。

當然,宋元明以來,也有一些學者,如鍾嗣成、徐渭、王驥德、李漁、焦循等,有過關於戲劇的記述,但也沒留下專門的著作。

王國維很早就喜歡戲劇,且認為很值得研究。從1908年起,他陸續發表了:《曲錄》、《戲曲考源》、《錄鬼簿校注》、《優語錄》、《唐宋大麴考》、《錄曲餘談》、《古劇腳色考》、《曲調源流表》等文章。1912年,完成了《宋元戲曲考》。這是原名,商務印書館出版時,改為《宋元戲劇史》。

這部著作仍然可以歸納為兩點——第一,為後人留下了差一點兒就可能湮滅的珍貴文化史料;第二,充分證明了戲劇是中國文化當中不可或缺而且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王國維的《宋元戲曲考》,分十六個部分,書後附有“元戲曲家小傳”——

一,上古至五代之戲劇;二,宋之滑稽戲;三,宋之小說雜戲;四,宋之樂曲;五,宋官本雜劇段數;六,金院本名目;七,古劇之結構;八;元雜劇之淵源;九,元劇之時地;十,元劇之存亡;十一,元劇之結構;十二,元劇之文章;十三,元院本;十四,南戲之淵源及時代;十五;元南戲之文章;十六,餘論。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序》中說——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託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於錄;後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而為此學者大率不學之徒,即有一二學子以餘力及此,亦未有能觀其會通,窺其奧窔者。遂使一代文獻,鬱堙沈晦者且數百年,愚甚惑焉。

王國維在這方面的研究,仍然下的是笨功夫——首先,蒐集史上戲曲作品目錄,據此調查其作者生平。其次,考察戲劇起源和流變。究竟付出了多少勞動,已不為外人所知。但給後人留下了極珍貴的戲曲史料。作者之中的很多觀點,也非常之精闢。鑑於篇幅,不多贅述。

所以,1921年,郭沫若第一次讀到這本書。他馬上認為,《宋元戲曲考》“是有價值的一部好書”。他說,這部書與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毫無疑問是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不僅是拓荒的工作,前無古人;而且是權威的成就,一直領導著百萬的後學。”

魯迅給曹靖華寫信,推薦有關中國文學史的讀物,其中也有這本書。

"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王國維,在中國的文學發展上,有哪些貢獻呢?

王國維走上文學道路,是從喜歡哲學起步的。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1901年秋,24歲的王國維赴日本留學,在東京物理學校學習。

好像,理工科,對王國維來說沒啥吸引力。而且,沉重的課程壓力,使他本就羸弱的身體扛不住了。於是,一年後,他不得不回國養病。

日本的“一年遊”也不是毫無收穫。日語長進不少,同時他還在學英語。最大的收穫,就是通過田岡佐代治的文章,知道了德國哲學家康德、叔本華和尼采。

回國後,他在上海南洋公學當辦事員。這所學校,是上海交大的前身。後來,他又到通州師範學校任實習教員。

這期間,在一個叫藤田豐八的日本人指導下,王國維邊學英文,邊學哲學。康德等人著作都是德語,他就又開始學習德文。

王國維似乎很有語言天分,學得很快。更關鍵的,是他有超人的毅力。

不過,康德的書過於艱澀,讓王國維吃了不少苦頭。叔本華和尼采的書,相對比較易懂。而且,他們的書裡,講文學文藝的內容,多於講真正的哲學。美學思想,王國維受康德的影響不小;其他文學理論,很多是受到了後倆人的啟發。

王國維曾在日記裡寫道:“人生之問題,日往復於吾前,自是始決於從事於哲學。”這是一副準備要一輩子獻身哲學的樣子。

1904年,王國維第一個把叔本華和尼采介紹進了中國。他說,這“二大偉人”的學說,有益於“破壞舊文化而創造新文化”。

然而,理想太豐滿,現實又太骨感。經過26-29歲這三年的光陰,王國維反悔了。他發現,叔本華和尼采,反倒令他陷入了更深的苦悶。他說——

餘疲於哲學有日矣。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而可信者不可愛。餘知真理,而餘又愛其誤謬。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則寧在知識論上之實證論、倫理學上之快樂論與美學上之經驗論。知其可信而不能愛,覺其可愛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煩悶。

於是,王國維的興趣,迅速轉向了文學。他在中國的文化界,燒了“三把火”。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第一把火”,是《紅樓夢評論》。

這個《評論》,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第一,從中不難見到作者受到的叔本華思想影響的痕跡;第二,將前人對《紅樓夢》的研究,幾乎都立馬拋在了身後。

18世紀中期,也就是《紅樓夢》作者應該還在世的時候,其手抄本即已在坊間流傳。19世紀初有一首《竹枝詞》說:“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清末的外交官黃遵憲曾對外國人誇口,說“《紅樓夢》乃開天闢地、從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說。”

脂硯齋主,被認為是第一個,也是與作者熟稔的《紅樓夢》研究者和評論家。後來,有以隨感評論的;有以詩詞評論的;有以索引評論的,雖然出了王夢阮、沈瓶庵、蔡孑民、鄧狂言、袁枚、周春等一些列著名研究者,但縱覽之下,誰也沒跳出對作者、主題、人物、情節的揣摩、推測、分析和爭執的窠臼。

王國維則不同,他首次從文學理論的角度,對《紅樓夢這部著作進行了分析。

《紅樓夢評論》分為五章——第一章,人生及美術之概觀;第二章,《紅樓夢》之精神;第三章,《紅樓夢》之美學上之價值;第四章,《紅樓夢》之倫理學上之價值;第五章,餘論。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著名學者葉嘉瑩有一本專著——《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書中,用了很大篇幅來評介王氏的《紅樓夢評論》,對此文的積極意義和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客觀地分析了不足之處的原因。她說——

靜安(注:王國維的字)先生之治學,向以謹嚴著稱。然而在《紅樓夢)評論》一文中,他卻有著許多立論不夠周密的地方。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主要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數點:其一,就中國文學批評史的發展而言,在光緒三十年的時代,中國既未曾有過像這樣具有理論系統的著作,更未曾有人嘗試過把西方哲學用之於中國的文學批評。靜安先生此文是在他所拓墾的洪荒的土地上建造起來的第一個建築物,所以既發現了叔本華哲學與《紅樓夢》所表現的某些思想有一點暗合之處,便掌握住這一根可以作為棟樑的現成材料,搭蓋起他的第一座建築來,而未暇於其質地及尺寸是否完全適合作詳細的考慮。這種由拓荒嘗試而造成的失誤,當然是使得《〈紅樓夢)評論》一文立論不夠周密的第一個原因。其二,由於靜安先生之性格及心態,與叔本華的悲觀哲學及《紅樓夢》中悲劇的人生經驗,都有著許多暗合之處,因此他對於叔本華的哲學和《紅樓夢)這部小說,遂不免都有著過多的偏愛。

她說,“才智傑出之士,雖偶然可以突破環境之限制,在作品中表現出對人世更為深廣的觀察和體會,但終究也仍不會真正超過歷史的限度。”

這個評價,十分的準確且中肯。況且,無論如何,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始開了“新紅學”的濫觴。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第二把火”,是《人間詞話》。

自小,王國維即喜愛詩詞,也填寫了不少。隨著年長,這個愛好反倒愈甚。

對自己的詩詞水平,他頗為自負。曾說:

“近年嗜好之移於文學,亦有由焉,則填詞之成功是也。餘之於詞,雖所作尚不及百闕,然自宋以後,除一二人之外,尚未有能及餘者,則平日之所自信也”——口氣真的蠻大。

1906年,王氏發表了《人間詞.甲稿》。翌年,又發表《人間詞.乙稿》。以“人間”之謂名之,闡明瞭作者對詩詞和人生關係的看法。

至1909年,他共發表六十四則,結集為《人間詞話》。

這部著作,也有兩個明顯特點——第一,其中集中體現了他受到的康德美學思想,也包括叔本華觀點的影響。王國維在把康德介紹進中國的同時,著重介紹了其美學思想。實際上,這樣的美學觀照,已經在他的著述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第二,儘管如此,王國維還是首次在中國,提出了一個完整的美學理論體系。

概括地說,王氏的美學理論,論述了“古雅說”、“遊戲說”、“天才說”和“境界說”。

這其中,“境界說”是其理論體系的核心。他提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優美”和“宏壯”、“隔”和“不隔”等幾對美學範疇,構建了一個清晰、自洽的體系。所謂“境界”,按照王國維的意思,就是要逼出一個“真”字——“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境界說”,是王國維美學之根本;求“真”,則為其理論之點睛。

王氏的這一理論,對後世影響奇大。朱光潛、宗白華、李澤厚等等現代美學大家,多少都受其影響。王氏的《人間詞話》又幾乎是所有大學中文院系的必修課。

幾年前,清華大學的羅鋼教授,寫了一本《傳統的幻象——跨文化語境中的王國維詩學》。一反傳統對王氏“意境說”的理解,將王國維放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歷史環境下予以解讀,從而更具新意。

羅鋼教授認為,王國維在寫《人間詞話》的幾年間,正處於個人思想的急劇變化過程之中——一方面,接受了康德、叔本華的美學思想;一方面,又想獨立建立中國的美學體系。但是,總體上,其西方哲學的烙印還是過於明顯。然而在這之後,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認為照搬西方的思想體系,對於改變中國是無益的。

有興趣者,不妨看看羅鋼的這本書,可能會很有啟發。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第三把火”,是《宋元戲劇考》。

戲劇,在中國源遠流長。但在過去,人們會把唐詩宋詞元曲相提並論。對於戲劇,掌握文化話語權的士大夫們,一般都會選擇無語,甚至蔑視,認為這是“下里巴人”一類的坊間文化。

當然,宋元明以來,也有一些學者,如鍾嗣成、徐渭、王驥德、李漁、焦循等,有過關於戲劇的記述,但也沒留下專門的著作。

王國維很早就喜歡戲劇,且認為很值得研究。從1908年起,他陸續發表了:《曲錄》、《戲曲考源》、《錄鬼簿校注》、《優語錄》、《唐宋大麴考》、《錄曲餘談》、《古劇腳色考》、《曲調源流表》等文章。1912年,完成了《宋元戲曲考》。這是原名,商務印書館出版時,改為《宋元戲劇史》。

這部著作仍然可以歸納為兩點——第一,為後人留下了差一點兒就可能湮滅的珍貴文化史料;第二,充分證明了戲劇是中國文化當中不可或缺而且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王國維的《宋元戲曲考》,分十六個部分,書後附有“元戲曲家小傳”——

一,上古至五代之戲劇;二,宋之滑稽戲;三,宋之小說雜戲;四,宋之樂曲;五,宋官本雜劇段數;六,金院本名目;七,古劇之結構;八;元雜劇之淵源;九,元劇之時地;十,元劇之存亡;十一,元劇之結構;十二,元劇之文章;十三,元院本;十四,南戲之淵源及時代;十五;元南戲之文章;十六,餘論。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序》中說——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獨元人之曲,為時既近,託體稍卑,故兩朝史志與《四庫》集部均不著於錄;後世儒碩皆鄙棄不復道。而為此學者大率不學之徒,即有一二學子以餘力及此,亦未有能觀其會通,窺其奧窔者。遂使一代文獻,鬱堙沈晦者且數百年,愚甚惑焉。

王國維在這方面的研究,仍然下的是笨功夫——首先,蒐集史上戲曲作品目錄,據此調查其作者生平。其次,考察戲劇起源和流變。究竟付出了多少勞動,已不為外人所知。但給後人留下了極珍貴的戲曲史料。作者之中的很多觀點,也非常之精闢。鑑於篇幅,不多贅述。

所以,1921年,郭沫若第一次讀到這本書。他馬上認為,《宋元戲曲考》“是有價值的一部好書”。他說,這部書與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毫無疑問是中國文藝史研究上的雙璧。不僅是拓荒的工作,前無古人;而且是權威的成就,一直領導著百萬的後學。”

魯迅給曹靖華寫信,推薦有關中國文學史的讀物,其中也有這本書。

王國維在文學上有什麼貢獻

王國維在上海

憑藉這“三把火”,王國維這個“文學青年”,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本人,卻在1912年。之後,再次轉型,專心致志去研究古文字和歷史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